第四章 精品渝怀
“宛如平常一段歌”
我从山城重庆出发,经涪陵,走319国道,溯乌江而上,过黔江、酉阳,经过近500公里崎岖山路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重庆市最南端的秀山县。
中铁十二局集团担负施工的渝怀铁路第25、26标段,就穿行在酉阳与秀山的山水之间。在渝怀线,他们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有参建单位中,施工管段最长、最偏远的一个集团公司。
由于工程已进入尾声,施工队伍大都已转场,十二局集团公司渝怀铁路指挥部里连做饭的和小车司机加在一起,满打满算只剩下了6名同志。李永福是这里的负责人。
那天,我去时正值中午。节气虽已入秋,但秀山的天气仍带着酷暑的余威,正午的阳光很强烈,热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到指挥部刚刚坐定,李永福带着他的人马,顶着太阳,风尘仆仆刚从工地回来,一个个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
他告诉我,他们管区刚铺完轨,需要补一部分道碴,可附近没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他带着人跑了好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高质量的道碴。
也许是费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理想的道碴的缘故,李永福心情很好,谈兴也很浓,他热情地向我介绍说:
十二局集团所担负施工的第25、26标段,线路全长43.02公里,是渝怀线由一家集团公司施工连续里程最长的管段。
指挥长陈汉彪、常务副指挥长王法岭、项目党委副书记孙志明和总工程师张新生在每次指挥部办公会议上,对集团公司所有参加施工的单位再三强调:一定要把工程质量当作项目所有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把非重点工程当重点工程干,化平凡为奇迹,将平凡的工程做成精品工程。
他们承建的朱瓦大桥,全长436米,在全线的大桥中,它只能算作是“小字辈”。但它在全线的桥梁中,却是第一个主体工程提前完工,第一个整体创优,第一个被渝怀总指树为样板工程的大桥。
他们承建的全长935米的苦竹坝隧道,没有工期压力,地质也不复杂,可以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程。在施工中,他们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科学组织施工,将这个不起眼的工程,建成为一大亮点,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吸引众多施工单位慕名前来参观取经。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十二局集团职工想尽了办法。他们自己研制开发出一种锯石机,如同车床一样,按施工需要,将石头锯成各种不同规格的料石,使砌筑的隧道洞门、挡墙、涵洞,整齐美观,成为全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沿十二局集团的工地参观,处处给人一种享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他们在平凡的施工中,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全线的工程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充分体现出十二局集团人的精明和过人之处。
2001年,铁道部质量监督总站检查了24个施工单位108项工程,表彰了28个优秀工点,十二局集团榜上有名的工点占总数的11%。在年底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优质样板工程评比中,他们有24项进入光荣榜,在全线名列前茅。
“渝怀明珠”涪陵站
2004年9月21日,我在涪陵采访,正巧赶上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工程监理部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承建的涪陵车站召开工程质量观摩现场会,向全线介绍推广他们的施工质量管理经验。
会议间歇,我采访了十七局集团渝怀铁路常务副指挥长眭爱宏。他向我介绍说:涪陵车站,是渝怀铁路出重庆后的第一个地区级大站,全线的重点工程。车站设计长度为1.5公里,共有各类生产办公房屋37栋,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
从2002年12月车站一开工,中铁十七局集团参建职工就确立了工程质量全面创优的目标。他们针对车站工程专业性强、工艺程序复杂和技术难度大的特点,调遣集团公司两获“鲁班奖”的建筑工程公司担当主攻任务,选派具有铁路车站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加强对施工的组织管理。
他们积极倡导“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同时,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化作每一位参建职工的具体行动。
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出一系列质量管理办法和措施,坚持做到:没有试验报告的材料不购进;未经复核的图纸不下发;技术交底不清的工程不准开工;没有参加岗前质量技术培训的人员,不能进场作业。从各方面为工程全面创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眭爱宏说,优质工程是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他们认真做好施工方案预控,每一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召开专题讨论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优化。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派专人负责施工方案的实施监控,及时对施工方案与工程实际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修改,使施工方案更合理、更科学。同时,他们还做到每项施工方案的实施,必须要有两项以上的施工预案做备用,从而为工程质量加上多道“保险锁”。
在施工中,坚持样板引路,积极推广标准化作业。每一项新工程开工,先做一个样板,组织职工现场观摩学习,等大家熟悉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后,再全面展开施工。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作用。实行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规定凡未经质量检验工程师签字的工程一律不计价、不拨款。他们还实行“优质优价”政策,把工程质量直接与职工的工资奖金挂钩,极大地调动起职工争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
涪陵车站已完工的分项工程,一次性质量评定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8%以上,被称为是“渝怀线上的一颗明珠”。
让每一寸铁路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在渝怀铁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单位的施工管段采访中,每当谈到工程质量,职工们总喜欢用“精品渝怀”这个字眼。这四个字中,包含着他们的决心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铁道部要求,渝怀铁路一开通,列车速度每小时就要达到100公里。这在当时是我国铁路新线开通的最高时速。
渝怀铁路地形地貌之复杂,施工任务之艰巨,科技含量之高,堪称是当时我国已建和在建铁路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就是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也是少有的。这些对建设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面对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高标准的工程质量要求、运能要求和环保要求,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参建单位从一上场,就坚决贯彻落实铁道部提出的“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建设方针,确立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质量目标。
十六局集团担负施工的管区,施工环境艰难,地质复杂。可职工在施工质量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从点滴做起,认真对待每一项工程。他们砌筑的路基挡护工程,石面光洁,灰浆饱满,丁顺交错有序。职工们自豪地说:“就是把我们的挡护工程,放在北京的长安街上,也毫不逊色。”
二十局集团承建的白马车站,处在古滑坡体上。施工中,职工们把工程质量作为第一目标,提出:“精心施工,不留隐患,向党和人民交一条放心铁路。”他们采用打抗滑桩、锚索、桩板墙和浆砌片石挡墙等多种技术措施,把整个山体牢牢地固结起来,以确保今后的行车安全。
十三局集团承建的三座跨越乌江大桥,悬灌梁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施工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问题,甚至造成梁体报废的严重后果。指挥长吴焕通、党工委书记迟军和总工程师崔淑斌在项目的大小会上反复强调:“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谁在工程质量上出了差错,砸了企业的牌子,我们就先砸谁的饭碗。”
大桥悬灌梁施工,钢筋绑扎的尺寸、位置、间隔密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规定,每次钢筋绑扎好后,必须经质检人员验收签字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灌注,否则,不予计价。在混凝土浇注中,为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和漏震,职工们通过技术攻关,采取开“天窗”检测、划分责任区震捣等多种质量措施,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打出的所有悬灌梁,一次性随机质量检查,全部达到优良。
十八局集团担负施工的彭水隧道,地质复杂,职工们不畏困难,在施工中,强化责任,精雕细刻,在“精”字上下功夫,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打出的隧道内实外光,线条顺畅,被评为全线的优质样板工程。
在渝怀铁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各施工管段,职工们争创精品工程,多创精品工程蔚然成风,而且成了全体参建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工地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叫李小冬的职工在工地正准备举行婚礼,正巧运来了5车水泥。这时天气突变,乌云翻滚,大雨眼看就要来了。为了保护水泥不被雨淋,新郎李小东和新娘徐荣穿着结婚的礼服,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抢运水泥的行列之中。
领导和同志们挡住了他俩说:“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弄脏了衣裳,就没办法办喜事了。”
李小东和徐荣说:“衣服脏了,并不影响婚礼,要是水泥被雨淋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这个时候,抢运水泥比举行婚礼更重要。”
他俩一直和大家抢运完水泥后,才举行婚礼。
沿着渝怀铁路行进,我到处都可看到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的场景,到处都可感受到,职工们争创优质工程高昂的干劲和高涨的施工热情。
十九局集团职工在“全面工作争第一”的精神鼓舞下,围绕提高隧道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他们研制开发出的风枪钻孔稳定器,解决了钻孔偏移、跑炮、超爆等现象,光面爆破出来的隧道轮廓分明,二三级围岩炮痕残留率达90%以上,而且炮痕间距均匀、线条顺直,避免了超欠挖。
过去隧道衬砌采用小模板拼装时,用的是细铁丝把模板绑扎在台车拱架上,模板缝隙大,衬砌出来的隧道不光洁。他们经过技术攻关,研制出一种新型模板夹,把模板间的缝隙缩小到1毫米,解决了错台、错缝的质量通病。他们还组织人员技术攻关,优选参数,采用混凝土外加剂、模板焊缝注胶填塞等新工艺,治愈了隧道衬砌中漏浆、气泡等顽症,使建成的隧道外观光洁如镜。在渝怀铁路建设总指进行的全线质量大检查中,他们多次夺冠。
优质工程是管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十七局集团渝怀铁路涪陵段,管区里有一连串的隧道,其中龙桥隧道和磨溪1号隧道,被列为全线的重点工程。可是从指挥长文珂、常务副指挥长眭爱宏到徐春光、迟桂斌等几位公司项目经理,都是第一次打隧道。但这并没有难住他们。文珂说:“干什么都有第一次,只要我们肯吃苦,认真干,第一次也一定能干出优质工程,创出奇迹来。”
于是,他们制定了三条创优措施和方略:一是放下架子,到附近隧道施工好的兄弟单位学习取经;二是重新当小学生,聘请隧道专家讲课;三是全体干部到掌子面上去,与职工们并肩奋战,合力攻关。
这三条让人看来很平常的措施,却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在渝怀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第一次质量大检查中,十七局集团涪陵段就有龙桥隧道、磨溪1号隧道等4项工程被评为精品工程,位列全线各参建单位之首。
在渝怀铁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施工管区采访中,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每一条隧道,每一座桥梁,每一个车站,每一米路基,无不倾注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着建设者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承建武隆隧道的十四局集团职工,面对频繁的地质灾害和紧迫的工期,对工程质量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他们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出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办法,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他们还在全项目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使每一个分项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能找到施工责任人,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心。
提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职工至今还难忘那两次“推到重来”的痛苦经历。
一次,在隧道下锚段衬砌时,因委托外部加工的模板尺寸有误,造成跑模2厘米。这段下锚段恰好在隧道两直墙之间,如果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按照以往的施工规范要求,这不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也算不上什么大的质量毛病。可职工们想的是“精品渝怀”,不等质检人员发话,就主动用风镐将这模混凝土凿掉,重新打。
另一次是在隧道衬砌过程中,因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断5小时。如果再接着打混凝土,就会留下二次混凝土浇注施工缝。为了使混凝土衬砌颜色一致,创优质工程,职工们毫不犹豫地将已衬砌一半的混凝土凿掉,重新立模,重新衬砌。
就靠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四局集团武隆隧道混凝土衬砌内实外光,接缝平滑,使每一个参观的人都赞赏不已。
2003年10月9日,隧道“新奥法”施工的发明国——奥地利隧道工程考察团,专程到武隆隧道参观,连连夸赞他们:“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
正是有像十四局集团职工这样一丝不苟的精心施工,才有今天的精品渝怀,才会有将来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和万年大计。
渝怀铁路是国内第一个在建设过程中,全面采用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铁路工程项目。在质量检测过程中,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参建单位所完工的隧道不渗不漏,桥梁内实外美,路基不塌不陷,挡护饱满稳固。一次性质量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6%以上,占全线优质样板和精品工程的半数以上。
世界文学大师雨果说:“人类所有的重要思想,无不被建筑艺术写在了石头上。”
的确,一项工程,是一个时代文化和精神的缩影,一座传承历史的丰碑。
放眼渝怀铁路,那隧道,那大桥,那车站,那路基,不仅仅是钢筋、混凝土和砂石组成,那里面还有筑路人的汗水、智慧和对祖国、对人民、对历史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