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野鸭王”冯三娃
我们部队在后河边驻防的时候,在河边村的人家中,冯三娃是最穷的一户人家。每年春节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他家总是列为第一个优抚对象,送去过年的猪肉、面粉、蔬菜和食用油等物品。
可现在,冯三娃是全村最富有的一户人家。他以喂养野鸭而发家致富,人称“野鸭王”。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洋楼,买了小轿车,一对儿女也很有出息,儿子在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读博士。今年,他的女儿又考上了国内重点大学。
冯三娃,因在家里排行老三而得名。他上面曾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都没有活过十二岁。父母生下他后,把他养到十一岁时,双方先后因病离他而去。
冯三娃成了一个孤儿。
朴实厚道的河边村人,没有忘记、更没有遗弃冯三娃这个苦命的孩子。李家大妈给缝一件上衣,张家大婶给做一条裤子,王家大嫂给做一双鞋子,冯三娃可以说是穿百家衣长大的。
村里的孩子没有人敢欺负冯三娃。无论谁家的孩子和冯三娃发生了争执,不论自家孩子的对错,家里大人总是训斥自家孩子:
“人家三娃可怜的没爹没娘,咱们要让着人家孩子点。”
冯三娃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母刚去世那些年,他年纪小不会做饭,村里的人家仿佛是商量好似地,挨家挨户管他饭。过年过节时,谁家杀猪宰羊改善生活,也都不忘把三娃叫到家里去,让他饱吃一顿。
河边村紧挨着后河的野鸭湖。冯三娃读完高小后就辍学了,给人放牛、放羊、放鸭子挣钱,自食其力。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野鸭湖里常年生活着许多野鸭子。冯三娃每天在野鸭湖边放牛、放羊、放鸭子,他总是把牛、羊往草地上一放,把鸭子往湖里一赶,就没什么大事了。于是,他就学野鸭子叫,引逗野鸭子玩。
熟能生巧,不出两年,冯三娃简直成了“野鸭通”,野鸭的各种生活习性,他都非常了解。秋天,野鸭子什么时间去南方越冬;春天,野鸭子什么时间归来;公鸭和母鸭什么时间交尾,什么时间抱窝孵蛋,小鸭子什么时间出壳,什么时间跟随母鸭子下河戏水觅食,他都一清二楚。他甚至能辨认出,那些野鸭子去年来过后河,那些野鸭子是今年新来的。
更让人惊奇的是,冯三娃练就了一套学野鸭叫的绝技。公野鸭怎样呼唤母野鸭,母野鸭怎样呼唤公野鸭,老野鸭如何呼唤小野鸭,野鸭们之间如何呼唤,他都学得惟妙惟肖,完全可以假乱真。
当时,我在连部当文书。春节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时,我曾给冯三娃送过几次慰问品,和他认识。
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和战友们一没事,总喜欢到野鸭湖闲逛、看风景。每当在湖边碰到冯三娃时,我们总是恳求说:“三娃,请你叫几只野鸭子过来,让我们看看。”
“要看公野鸭还是要看母野鸭?”冯三娃总是很高兴满足我们的请求。
“先叫几只公野鸭过来,让给我们看看。”有人说。
“好的。”三娃说着就“嘎嘎、嘎嘎……”学母鸭子求偶的叫声。
没过多一会儿,几只毛色光滑漂亮的绿头公野鸭,就迫不及待地从芦苇丛中钻了出来,急急忙忙朝冯三娃游过来。
“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冯三娃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煮熟的黑豆,往水里一撒,说,“赏你们些好吃的。”
公野鸭们一阵哄抢,吃完黑豆后,各自散去。
“三娃,”又有人提出,“请你再给我们唤几只母鸭子过来瞧瞧。”
“没问题,你们稍等。”三娃又学起公野鸭呼唤母野鸭的声音,“嘎、嘎……”
不久,几只浑身长着麻色羽毛的母野鸭,就从远处游了过来。三娃仍是赏给它们一把煮熟的黑豆,母野鸭们吃完就结伴游水而去。简直是神奇极了。
一次,省里动物园的领导,到后河野鸭湖一带普查野生动物情况。他们听说了冯三娃的绝技,观看了他表演后,当场拍板,招聘他到省城动物园野鸭馆工作。
冯三娃在省城动物园工作了三年,合同期满后,他说什么也不干了。他说自己在山野里自由自在惯了,实在不习惯城里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于是,他辞职又回到了后河,回到了河边村,回到了野鸭湖。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冯三娃在省城工作三年,虽然没挣到多少钱,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一些新观念。
他辞职回来时,刚巧赶上后河野鸭湖被省里批准,开发建设旅游区。他凭借自己懂野鸭习性、会学野鸭叫,能**来野鸭的特长,申请承包了一小片水域,开办了一个“野鸭游乐园”。
冯三娃的野鸭游乐园可以说,除了他的一张嘴,和花不到二百元钱,买了几根钢管,找人搭了个简易的游乐园彩门外,再没有什么投入。入园的门票是:大人两元,小孩三元。
有人不解,提出:为什么小孩票比大人的还贵?
“我这个野鸭游乐园的主要对象是小孩,”冯三娃解释说,“大人是陪着小孩来的,小孩是主角,当然小孩的票价要比大人的贵些。”
经他这样一解释,大多数人感到合情合理,也就不再问了。
游乐园的主打节目是逗引野鸭表演。冯三娃学野鸭叫,引诱来公野鸭和母野鸭,供人们近距离与平时敬而远之的野鸭们亲密接触。演出时间是三十分钟一场。
冯三娃很有商业头脑,在野鸭游乐园项目的开发上和知名度的宣传上,他很是动了一番脑子。
他先是从省城请来几位过去曾在省动物园工作时认识熟悉的媒体界的朋友,实地录像、拍照、现场采访他用口技逗引野鸭子的独特技能。这些录像、照片和文章,作为新闻,在当地各级电视、电台、网站、大小报纸,铺天盖地,可劲儿地轰炸人们的脑袋和眼睛。
一时间,就像地球上突然来了个外星人一般,后河野鸭游乐园老板冯三娃,能用口技逗引来野鸭的新闻,成为人们饭后茶余聊天的美谈。于是,人们成群结队,呼朋唤友,星期天开着汽车,带着孩子,赶到后河野鸭游乐园,实地一睹为快。
冯三娃的野鸭游乐园每天游客盈门,生意好的没法说。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野鸭湖旅游区交通业、餐饮业、小商品零售业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
冯三娃到上级有关部门四处游说、广泛宣传他举办的野鸭观赏旅游项目,不毁林、不占耕地、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是原汁原味的人与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是真正的绿色旅游。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被树为绿色生态旅游项目的典范,给予表彰和扶持。在更高的层次上,扩大了他的野鸭游乐园的知名度,吸引来更多的游客。
接着,冯三娃又与国内一家有名的农林大学建立联系,把野鸭游乐园定为大学的教学基地,大学定期派学生前来实习。这些来实习的大学生,自然也就成了游乐园不付工资的导游员和义务解说员,为游客们讲解野鸭的生活习性,宣传爱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使游客们不但亲近了野鸭,还学到了一些有关野鸭知识,一举两得。
这点特别受到家里有小学生的父母的欢迎。他们赞扬说:“游览野鸭游乐园,使孩子既看到了活生生的野鸭,又增长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比在课堂上学那些死知识,不知要强多少倍。”
有些住在野鸭湖附近的人家,父母常常是每个星期天,都带着孩子逛野鸭游乐园,观看冯三娃用口技招引野鸭表演,而且乐此不疲。
平时,每天来后河野鸭湖旅游的人平均在一至二万人;到了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每天来后河野鸭湖旅游的游客高达八至十万人。冯三娃的野鸭游乐园,是野鸭湖旅游区吸引游客的主打项目,许多游客不辞辛苦、远路迢迢、带着孩子,就是为看他的逗引野鸭表演而来的。
如此众多的游客,冯三娃的收入是可想而知的。人们都说他不是在挣钱,那简直就是在捡钱、用筢子搂钱,用车拉钱。
冯三娃的野鸭事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用游乐园挣来的钱,扩大了游乐园水面承包面积,办起了一个野鸭养殖场。
他与有关科研部门合作,成功研制出不添加任何附加剂的绿色鸭饲料。他养殖场产的野鸭蛋,经有关科研机构化验分析,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远远超过普通鸭蛋,在市场上被称为是“神丹”,供不应求。
冯三娃聘请专家,利用后河当地优良的麻鸭与野鸭杂交,孵化出来的二代鸭子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肉质鲜嫩,脂肪少,口感好,很受消费者的好评。
他还在鸭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采取借鸡下蛋,借船下海的方式,与景大奎的“后河渔业有限公司”横向联合。利用景大奎公司的科研团队和现成的食品加工设备,共同研制开发生产出来的鸭翅、鸭脖、鸭胗、鸭肝、鸭蹼等携带方便、拆代即食的旅游食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富起来的冯三娃,没有忘记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出资硬化了河边村的道路;利用后河水的落差,为村里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全村人用电免费;为村里敬老院盖起一座五千平方米带电梯的四层小楼。每逢春节,他还给村里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两千元的压岁钱……
河边村的大爷、大娘们都说,当年,大家可怜疼爱冯三娃一场,没有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