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炊事班长刘水河
一
谁也没想到,我们连队高大、勇猛、力大如牛的炊事班长刘水河,在他提升军官命令下达的当天,竟被一头猪“害”死,而且是一头被捅了一刀、已经放过血奄奄一息的猪。
一段时间,连队的伙食费超支严重。连领导细查其原因,主要是连队所担负的工程任务繁重,经常加夜班突击施工多,增加了就餐量,促使粮油消耗大;再就是伙食管理制度不严格,各种漏洞多,一些干部战士喜欢自己开小灶,到伙房里乱拿东西;另还有炊事人员责任心不强,浪费现象严重。
连里决定在全连战士中,挑选一名领导组织能力强、懂管理、会算账、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炊事班长。挑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排二班长刘水河。
刘水河,河南洛阳人,一米九十的个头,人高马大,魁梧壮实。隧道掘进,别人一人打一台风枪,他一手一台能同时打两台;先后三次蝉联我们连队的“扳手腕冠军”。他入伍前曾当过生产队的会计、队长,另外,还有养猪、杀猪经验和手艺。
当时连队司务长位置空缺。指导员和连长一块找刘水河谈话:给他一年时间,在保持现有伙食水平不下降的条件下,如果能把连队伙食费开支扭亏为盈,连里就向团里打报告,推荐提升他为连司务长。
连司务长为排级军官。这对农村入伍的刘水河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改变人生命运机会和天大的激励。
听说当时,刘水河是坐着接受指导员和连长谈话。听到这儿,他“霍”地一下子激动地站了起来,二话没说,向指导员、连长各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快步冲出连部,直奔炊事班而去。
二
刘水河新官上任连放“三把火”——
第一把火,建立健全连队伙食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他在就职的第一次炊事班班务会上宣布说:
“大家要明白,我们所吃的军粮,一粒米、一滴油,都是老百姓锄禾日当午,一滴汗摔八瓣换来的,谁浪费粮油,谁就是人民的罪人。”
他强调,连队伙房的主副食品,是全连干部战士珍贵的口粮,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私自动用和随便送给他人。“今后谁违反连队伙食管理制度,就把谁撵出炊事班,绝不留情。”说这话时,刘水河眼睛瞪得溜圆,口气严肃、态度坚决,字字句句掷地有声,令人过耳不忘,不敢不放在心上。
第二把火是请示连里,在全连以班为单位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竞赛活动,并请求连里把农副业生产成绩,作为季末和年终“先进班排”、“优秀战士”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
那段时间,连里战士们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连队附近山野里,当地农民不愿种的边边角角的撂荒地,都被我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除草、翻地、施肥,一点一点开垦出来了。然后栽种上豆角、辣椒、茄子、西红柿、丝瓜、香菜、大葱、芹菜、白菜、冬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开展农副业生产竞赛活动两个月后,连队的蔬菜很快就实现自给自足;三个月后,不但满足自己连队的生活需求,还有富裕的蔬菜,支援兄弟连队。
第三把火,是大力发展养猪事业。连里伙食费超支严重,没有钱买猪苗,这并没有难住刘水河。他开动脑子想办法,经请示连领导同意,以连队的名义,与当地出卖猪苗的老乡订立合同,事先谈好猪苗的价格,猪苗先赊给连队养,等养大了,宰杀后以肉或现金抵账。为了让卖猪苗的老乡完全放心,他在合同中还特别规定,如在饲养过程中猪苗死了,年底连队按照预先谈好的猪苗价格全额赔偿。通过这种办法,连里先后靠赊账,饲养了八九十头猪。在全团的各连中,我们连是生猪存栏头数最多的连队。
刘水河对养猪很有一套。养猪要有粮食,可连队当时粮食超支没有节余,这也没难住刘水河。小猪苗刚买回来要长个子,他请示连里发动全连战士利用业余时间打猪草,按他的话来说,先用青草给小猪仔“冲个子”。等养成“架子猪”要上膘时,他带着炊事班战士,把猪散养到连队附近的山林间。山林里有松子、浆果、山野菜、蘑菇,还有蚂蚱、蜗牛、蚯蚓、蝲蛄等昆虫,猪吃后上膘很快。按现在人的话来说,那猪可真是“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标准的绿色食品,猪肉鲜嫩而香。每当连里要参加团里军事比武竞赛搞训练、施工打突击、“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连队改善生活,炊事班杀猪煮肉,离好远都能闻到肉香。
三
我们连队当时独自在深山里担负一项工程施工任务,驻地紧挨着后河。
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喜欢动脑子的刘水河,早就瞄上了后河。
后河枯水时,河面有三四十米宽;一到洪水季节,河面宽达上百米,浩浩****,浪涛拍天。为这,我们和当地的老乡们一样,也常常为后河抱打不平,开玩笑地说,应该称它为“江”才名副其实,叫它河,真是有点太委屈它了。
后河,是一条凶险的河。平时河水深大约在六七米,一到洪水季节,一夜之间能陡涨达二三十米。而且河里布满了漩涡和溶洞,如有东西掉进河里,马上就被巨大的旋流卷得无影无踪。
就在我从新兵连分到老连队的那年夏天,我在河边的渡口,曾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鸭农赶着一群鸭子过河。摆渡的船老大说每五十只鸭子按一个人付费,交两毛钱。为付船费的事,鸭农与船老大吵了起来。鸭农一气之下,自己乘船,而让鸭子游水过河。没想到五百多只鸭子赶下河后,上岸的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鸭子都被河水卷进漩涡冲走了……
后河,又是一条富河,洪水季节经常发“煤河”和“鱼河”。
煤河,就是洪水把上游山体浅层的煤块冲下来。
发煤河时,一场洪水过后,你瞧吧,河滩上到处都是大块大块的煤。煤的质量特别好,燃点低,一张报纸就可把煤点燃;热力大、而且灰分少,一大堆煤燃烧到最后只有一点点煤灰。冬天,连里在“三用堂”上课学习,搬几块煤往中间一架,用报纸点燃,整个屋子都是暖融融的。每当后河发“煤河”,刘水河就请示连里,集合全连人员到河滩上捡煤,捡一次能烧大半年,可给连里节省了不少的燃料费。
后河在我们连队前面不远处拐了一个湾,形成一个大的回水区。每当后河发“鱼河”,山洪经常把上游山间深潭里的鱼逼出来,全都冲到下游。浑浊的洪水,把鱼儿们呛得晕头转向,都游到回水区的岸边,浮上来频繁换气。这个时候,刘水河又请示连里,组织干部战士齐出动,用渔网、竹筐、筛子等一切捕捞工具捞鱼。发一次“鱼河”,全连捞上万斤鱼,可以说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捞回来的鱼,刘水河带领炊事班人员除了改善连里的生活外,还进行制作,腌成咸鱼,晒成鱼干,存放起来,让全连干战慢慢享用。连里当时有一个惯例,不论干部战士回去休假探亲,炊事班都给每人准备三五斤干鱼,带回去让家人尝尝后河鱼的美味,这很受全连干部战士的欢迎和好评。
刘水河带领炊事班几位战士还开动脑子,用当地一种带有香味的特殊树木,烧制成木炭烤出的鱼,那可真是美味极了,谁吃过谁叫好。
刘水河把这道菜取名为“后河烤鱼”,在团后勤处举办的“自创厨艺比赛”中技压群雄,拔得头筹。团政委和团长品尝后连连叫好。每当后河发“鱼河”,团长和政委总要到我们连队点名品尝“后河烤鱼”,而且是吃一次夸赞一次。
四
受到表扬的刘水河,工作积极性越发高涨、干劲更大了。
他带领炊事班战士严格管理,开源节流,不到半年时间,连队伙食费就止亏转盈。指导员和连长没有食言,代表连队专门给团里打报告,推荐刘水河为干部苗子,建议提升他为连司务长。
团干部股派人下连队考察,上下对刘水河一片赞扬,对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成绩,一致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
刘水河提升为连司务长的事,可以说是板子上钉钉子——稳扎稳打,早晚的事,大家都为他高兴。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刻,他却无声无息永远地离开了培养他成长的连队和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牺牲后,竟连尸骨都没有找到。多少年来,我们战友一起聚会,每当提起这件事,总是扼腕地心痛。
那一年夏天,雨水格外地稠密,天就如同漏了一般,三天两头下个不停。
雨水多,后河发洪水就频繁,连队整天都是加班加点抗洪抢险,部队搞得很是疲劳。连里为了保持干部战士的体力和战斗力,每次抗洪抢险,都让炊事班杀两头肥猪,犒劳大家。
刘水河入伍前在老家学过杀猪,杀猪对他来说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当时连里每当杀猪,基本上都是他操刀,活干得干净利索。
那天,连队又一次接到命令外出参加地方抗洪抢险。
刘水河带着几位炊事兵,在河边支锅烧水杀猪。第一头猪杀得很顺利,一刀见血毙命。杀第二头猪时,他按照以往的方法步骤,把猪捅倒、放血,然后准备烧水刮毛、开膛。为了刮毛和开膛时刀锋利些,刘水河蹲在被捅倒的猪旁边的石头上,开始用河水磨刀。
大家各自都有分工,忙着支锅烧水,准备给猪刮毛。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已捅倒放血后的第二头猪,竟然奇迹般地从地上挣扎着爬了起来,摇摇晃晃朝近在咫尺的河里走去。
“不好!”蹲在旁边磨刀的刘水河大喊一声,急忙丢下刀,伸手去拽猪尾巴。垂死挣扎的猪,猛地向河里一窜,借着河水的冲力,一下子把刘水河带进河里。
此时,后河正在涨洪水,一个浪头打来,刘水河和猪立刻不见了踪影。
消息传出,连里派出多名干部战士联合当地村民,沿河整整寻找了一个星期,可连刘水河的一根头发都没有找到。
当地有经验的老渔民说,刘水河一定是被洪水卷进河底的溶洞里去了,或是被河怪把尸体给吃掉了。
就在刘水河被洪水卷走的当天,连里接到了他提升连司务长的命令。
在宣读命令时,全连的干部战士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