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野鸭湖与野鸭湖镇
一
滚滚的后河,穿峻岭,钻深潭,牵百溪,出群山,一路浩浩****,过坎越涧,势不可挡,由西向东滔滔奔流而去。
它流到野鸭湖镇地界后,在这里绕了一个很大的湾,形成了一个碧波**漾、水天一色、浩淼万顷的大湖泊。
湖泊,刚巧处在千年不变的鸟道上。
每年南来北往迁徙的天鹅、白鹤、鹭鸶、大雁、野鸭等鸟群,常常喜欢在这里小憩、歇脚、中转,在鱼虾和水草丰盛的湖水里觅食、嬉戏,谈情说爱。
在这些迁徙的水鸟中,阵容最大、数量最多的要数野鸭。
一些野鸭,甚至被这里秀丽的山景水色所迷恋,被湖里丰富的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所吸引,在湖中间的小岛上垒巢安家,生儿育女,从此不再离去,成为留鸟。
一年四季,湖里野鸭你来我往,成群结队,戏水踏浪,鸣声喧天,因此而得名——“野鸭湖”。
二
紧挨着野鸭湖旁边,有一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不足十万人的小镇。它也沾了后河和野鸭湖的灵气,取名:野鸭湖镇。
野鸭湖镇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极佳,背靠森林茂密的青山,面朝碧水连天的大湖。在风水学上,这叫:“前有聚宝盆,后有走马岗”,是上佳的风水宝地。
一条清澈明亮的小河,从野鸭湖镇的中间穿过。
镇上的居民,自古至今,祖祖辈辈,不论大人小孩,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镇上的各项有关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民规民约和措施,每年都作为镇上的大事之一,官府和全体居民共同协商制定,并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变化,不断修订。每一条卫生公约,内容都制定得详细到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发到各家各户,让每个居民自觉遵照执行。整个野鸭湖镇,从官府到平民百姓,上下形成了一种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定的制度大家遵守、人人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的良好氛围。对违反公共卫生公约、损害大家利益的人和事,实行零容忍,严惩不贷,使其成为过街老鼠,群起而攻之,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
有一件事,我要在这里特别写出来:野鸭湖镇上的居民,从不随便倾倒生活污水和乱丢垃圾。据野鸭湖镇地方志上记载,从北宋初年,镇上设立官府时起,一千多年来,野鸭湖镇上居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镇上官府都雇有专门人员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就是在兵荒马乱、战火纷纷的年代,都从没有间断过。这在全国的大小城镇中,是难能可贵和极为少见的。
三
人常说,水是城镇的灵气。穿镇而过的小河,可为野鸭湖镇增加了不少亮色。由于镇上的居民讲究卫生,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小河里的水质很少受到污染,常年都是清亮亮的。河里游动的小鱼、青蛙、泥鳅、水马、小螃蟹、小虾米、水蜗牛等各种水生物,水底生长着的青苔等各种水草,站在高高的河岸上,都能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小河连通着野鸭湖。每到夏天,经常有一些胆大不怕人的野鸭妈妈,争先恐后,带着自己刚刚出壳的毛茸茸的小野鸭们,顺着小河游进镇里觅食、游逛、招摇过市,常常吸引过往的路人好奇、驻步围观。夏日里,沿着小河观看野鸭,与野鸭们亲近,成为镇上老少居民一种难得的休闲和消遣;也成为野鸭湖镇一道远近闻名、奇特的风景。
沿着小河两岸,挤挤挨挨,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都是各类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小吃店和小商店:有买烧鸡、酱鸭、卤肉、卤菜、蒸馍、烧饼、豆腐脑、炒凉粉、胡辣汤、油泼面、羊肉泡、牛杂碎、猪头肉、煮馍、油条、馄饨、炒饼、麻团、元宵、汤圆、老陈醋、老酱菜、芝麻香油、衣服鞋帽、笤帚、簸箕、筛子、碗筷、网套、布匹、针头线脑等各种杂货;另外,还有药店、花店、玉石店、金银首饰店、家具木器店、缝纫店、理发店、大小饭店、客栈和旅馆……
镇上的店铺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有百八十平方米到二三百平方米不等,小的有十几平方米、甚至有的只有几平方米。但不论商店或饭店大小,都很卫生整洁,店主人根据所经营的项目和个人的喜好风格,精心把店面布置的花花绿绿,精彩纷呈,各具特色。闲暇时,你就是不买东西,进这些大大小小的商店里转游一下,问问行情,看看风景,饱饱眼福,凑凑热闹,也不失是人生一种难得的休闲和享受。
当地人习惯把沿河两边的街道,称为“河街”。
河街上,整天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很是热闹。近有当地做买卖的生意人或购物的平民百姓,远有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和江西来的盐商、米商、瓷器商和大商贾,另外,还有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新疆等地来的皮货商,以及从苏杭江浙一带来的绸缎商等。
一个小镇,如同一个小世界。天南海北的客商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为小镇带来了生机和繁荣。
四
走进野鸭湖镇,立刻让人感到有一股历史的风迎面扑来。根据当地出土的文物考证,早在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的祖先开始在后河一带活动和生活。他们依山傍水而居,在山野里狩猎,在后河里捕鱼,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生活了很长时间,留下了大量的遗物和遗迹。
关于野鸭湖镇的建镇历史,可追溯的西周、东周时期,甚至更久远。有确凿证据证明,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借着后河这条天然的水道,野鸭湖一带,已是一个远近闻名、人来船往、贸易交换、初具规模的集镇和货物集散地了。
在镇中心的小广场上,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绿荫覆盖面积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古槐树。据历史考证,明朝永乐年间,野鸭湖镇曾发生过一场灭顶的鼠疫。在鼠疫过后,紧接着又发生天花和伤寒病流行,造成当地的土著居民十室九空、大批死亡。为了填补当地人口的不足,官府从现今的山西运城、临汾、蒲州,河北的保定、涿州、定州等地方,迁来一部分移民。人们传说,古槐树就是当年迁移来的人们栽下的,它与山西洪洞的古槐树,是同根相连的姊妹树。
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唐宋时期建造的古刹、石桥,有着明清时期修建的牌楼、街道、老屋。真可谓是老屋,古树,小桥,流水,人家,古色古香。整个小镇,有着一种说不出的、令人遐想神往、古朴悠远的情调和韵味。
徘徊在秦汉时期修建的宽窄不等、曲径通幽的小巷子里,漫步在风雨侵蚀、年久斑驳唐宋时代建造的街道和石桥上……游逛累了后,坐在街边明清时修建的亭子间,喝一杯当地有名的香茅茶,思古抚今,你会发现,这是一片令人难忘的土地,一个来了就不愿意离开的地方。
野鸭湖镇上的居民们,经常无不自信而遗憾地说,当年,新西兰诗人路易·艾黎只去了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如果他来到后河的野鸭湖镇,一定也会被这里清丽秀美的山景水色所迷恋、所倾倒。他也一定会在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长汀之后,隆重地加上后河野鸭湖镇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