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河(代序)

后河,是北方大山里,一条历史久远、美丽可爱的河流。

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着,第一次看到后河时激动的心情。它犹如一匹铺在大地上蓝色的缎子,在古老的阳光下静静地流淌。

我站在后河岸边,仅仅看了它一眼,立刻就深深地爱上了它。我的心底深处,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它是属于我的河流。

我知道,从此,我的一生都将与它紧密相连。

后河全长不足600千米,虽然短,但却是一条充满**和有着古老历史的河流。

有地质学家曾对后河进行过仔细考察,说它是冰河时期的“作品”。

这就是说,后河在冰河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它的河龄,可追朔到上亿万年前。

一条河流有这样漫长的生命历程,可谓是大自然界的奇观,十分罕见,令人珍惜,令人起敬。

枯水季节,后河的河面宽达约20——40米,平均水深大约在3——4米;丰水季节,后河的水位深可达30——50米,宽的地方河面可达十余千米。

我多次沿着后河走访,每当提起后河的名字,两岸的人们总为它抱打不平,说,后河称为“河”,真是太有点委屈它了,应该称为“江”才名副其实。

我曾跟随一个水文地质资源勘测队,栉风沐雨,翻山越岭,寻找和考察过后河的源头。

后河的源头,隐藏在大山深处一块足有三间房大小的巨石下面,仅仅只是一个比小孩胳膊粗不了多少的泉眼。它流出来的水,是一条连人的脚背都淹没不了的浅浅细流。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条让人看上去不起眼的潺潺小溪,转过几个山头后,竟浩浩****,发展成为一条像模像样、不可小觑的大河了。

水文地质专家们说:这是因为后河接纳了沿途大山里的地下暗河和泉水后,才发展壮大起来的。

河流,是大地的母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哺育者。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水就天然地有一种息息相关的依恋和契合。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多年来,经过历史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等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发掘、考古和研究,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下来,那就是——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史上,河流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考察,当原始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便有选择地在黄河、长江、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世界上多条有名的大江大河流域,定居下来,渔猎耕种,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可以说,是河流催生了人类的农业,培育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历史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而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尼罗河,就不会有古埃及历史的辉煌;没有恒河,就不会有古印度文化的诞生;没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不会有古巴比伦的灿烂;没有黄河、长江,也就不会有古中国,更不会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

后河两岸的人们,都亲切地把后河称为是“母亲河”。

千万年来,后河就如同一位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母亲,从不索取,从不抱怨,默默地用自己的乳汁,无私地滋润和养育着流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的芸芸众生和万物生灵。

如今,在人们的眼里,后河不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流,一条旱可浇地、涝可排洪的天然水道,更是一条具有人性、可以寄托精神、有着强大血脉关系的河流。

它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历史,是文化,是故事,是人世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