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许小芸赶到文多县公安局,局长李文忠把省公安厅的抓捕春姐的电报给她看。李局长说:“通过嫌疑人春姐的照片,我们辨认出春姐也是花园村古墓盗窃案的主谋。据我们推测,春姐非常熟悉你,而且利用你进行偷盗。现在此案已经被省公安厅列为一号案件,由省公安厅统一领导,分两个专案组负责,我们局负责花园村盗墓案,长白山局负责长白山文物盗窃案。”

许小芸把在长白山发现文物与春姐不辞而别的细节经过说了一遍。李文忠要求许小芸保持手机畅通,或许春姐会跟她联络,警方已经对她的手机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长白山专案组已经在全省古玩市场进行布控,对犯罪嫌疑人抓捕。

交流了一下午,李文忠想留许小芸在县招待所住宿,二一天回省城。但是许小芸惦记着周奶奶的身体,想去探望老人,于是李文忠安排去花园村办案子的警察,顺路把许小芸送到花园村。

来到周奶奶家里,周奶奶很高兴。傅梅高兴地多炒了一个菜,三人一起吃晚饭。在饭桌上,许小芸告诉大家,自己已经登记了。

周奶奶和傅梅高兴得不得了。

傅梅说:“许领队,你刚好来了,你明天快点跟大伙解释一下吧,村里人说你回省城批项目去了,明年花园村要进行拆迁,现在村里人又人心惶惶起来。”

许小芸立即给黄承恩打电话,答应明天在村委会开会辟谣。

到了晚间,许小芸缠着周奶奶说故事,周奶奶只好同意。

翌日清晨,许小芸起得很早,傅梅还在炕上睡着。在寂静中,许小芸打开笔记本电脑接收着电子邮件,果然,“南北二契丹”的《桃花笔记》译文已经传来。

萧萧带着人参回到韩州桃花庄,已是大雪皑皑,见到张素儿,将金太宗微服私访之事前后说出。张素儿泣曰:天命也!

正月,萧萧去千户衙门送人参,千户喜。曰:朝中纷争,完颜宗辅已掌握军权,那完颜宗翰虽为丞相,但失军权矣。圣上之长子完颜宗磐与元帅完颜宗翰都有储君之心,有继承权的完颜宗望(1127年死亡)、完颜宗杰(完颜阿骨打的另一个嫡子,完颜宗望死后第三天,他也死亡)、完颜杲(完颜杲,1130年9月去世,女真名斜也,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五子,金太祖和金太宗之弟)等先后莫名其妙死去。今皇上中风,全身不能动弹,卧床不起,整个朝堂,诡云密布,一场血雨腥风又要起来。

听到这里,萧萧暗喜,心安不少,吾不杀之,自有人替吾报仇。

果然,天会十三年(1135年)二月,金太宗崩于上京,金熙宗完颜亶即位。

消息传来,张素儿与萧萧祭拜张珏之灵位。泣告张珏完颜宗望、完颜晟均已亡故!

三月,去西域经商的族人归来,带回耶律大石手书信:

萧萧:

汝之信函收到,甚慰!

延庆元年(1132年)二月五日,朕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今新疆额敏县)登基称皇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辽国在此繁荣昌盛,朕仍扩疆拓土,思贤若渴,请君入吾国,可否?延庆元年三年一月,吾七万铁骑已发兵金国。请君举家速来叶密立与朕相会。

甚盼!

(上盖“天志皇帝”御印 ),落款延庆元年三年二月十日。

萧萧阅之流泪,执与夫人张素儿。张素儿曰:善哉!此信在路上逾两年矣!只等寻到侄子张谨言,吾等皆去西辽国。

去西域族人再相告:金军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正驻于燕京。

许小芸于是查寻西辽历史,果然如耶律大石信中所说。许小芸心中一震,假如耶律大石信笺也在花园村墓葬里呢?这么想时,许小芸就起身去曾挖出这本《桃花笔记》的李文革和柴青的家。

外边天已经大亮,黄叶铺满了土地,树上的红叶诉说着秋晨的凉爽,许小芸拉紧了衣衫,防止凉气钻进领口。

老远就看见李文革站在木架子上砌墙,柴青在地面上往上递砖。

“大哥、大嫂,你们干什么呢?”

李文革和柴青放下手中的活,回头看是许小芸,李文革连忙从架子上跳下来道:“许领队,你回城里去了,乡亲盼着你回来呢?走,进屋里说话!”

柴青也说:“今早不是您要给大伙开会吗?”

许小芸跟着夫妻俩坐到屋里的火炕上,已经烧火了,炕是热的。

许小芸说:“昨天,村主任黄承恩要求我给大家辟谣,省里不会征用花园村的土地做房地产项目,大家用不着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李文革和柴青两人对视了一眼,柴青说:“我和你大哥正在盖仓库呢,还想着能多得一些补偿款呢!”

许小芸笑了,说:“你们就别瞎耽误工夫了。”

李文革连忙问:“许领队还没有吃早饭吧,在我家里吃吧。”

许小芸说:“不用了,我这次来,就是想了解上次你们挖到古墓时,还有没有挖到其他的东西?”

柴青说:“没有啊,就那个陶罐和书,其他的就没有了。后来,李江海所长他们来人,把墓又挖了一遍。”

许小芸狐疑地看着柴青的脸,不知道柴青是否隐瞒了什么。后来李江海的挖掘报告里面,也没有耶律大石的信笺。

许小芸与李文革和柴青聊了一会儿,告辞欲回周奶奶家。

李文革忽然说:“有一个情况,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我家挖完那个墓葬之后,我看到张德才晚上往玉米地去,说趁晚上凉快,还挖水渠。不会他做了什么手脚?”

听李文革这么一说,许小芸脑中一个念头闪过,就如李文革的怀疑一样。

“知道了。”许小芸挥挥手,往周奶奶家去。

吃过早饭,黄承恩就来接许小芸。

面对数十名村民代表,许小芸诉说自己因工作需要回到省城,并没有像上次那般拟定抢救性发掘文物的方案,文物管理部门也没有修建博物馆的计划,所以在村里抢建一些设施没有必要,而且浪费资源。柱子提问,说已经改好的库房怎么办?许小芸答道,请参考村主任黄承恩的做法,参加村农业合作社。

黄承恩说,目前全村有三十余户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今年市场水果价格上涨,每户农家销售李子和桃子,获得利润三万元,比起去年,收入提升了50%。今年,合作社又在荒山上种植两千棵桃树和李子树苗,预计三年后平均每棵树结将近100公斤果实,两千棵预计结四十万斤果实,平均二元一斤,收入就将80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至少两万元。三年以后,管理得好,树的产量还会增加,合作社农户每年收入将达到五万元。算一算账,乡亲们,数目可观啊!我十分欢迎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之中,把你们手中的山地合并到合作社中,大家一起齐心合力,一起脱贫,一起致富,今年省里精准扶贫小组已经进驻我村,省里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党支部副书记,他的名字叫作马云腾,请马书记给我们讲讲话。

掌声稀稀落落。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站到台前。他说,我的名字叫马云腾,是省农委的干部,这次根据中央精神,省扶贫办公室派我当村支部书记,带领桃园村的村民一起脱贫。我到桃园村后,与黄村长交流,发现村里在黄村长地带领下已经进入到脱贫轨道,根据黄村长的蓝图,我也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准备引进一个水果罐头加工厂,让我们收获的桃子和李子,一个也不浪费,让村民的生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障获得收益。

柴青举手问,建厂子是不是要征地?大伙听罢,一阵哄笑!

马云腾说,这个罐头厂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我们初步估计在三百平方米左右,可以在现有平坦的荒山上修建,不占用大家的林地和宅基地,大家放心吧。

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好不热闹。村民们左一个问题,右一个问题,已经被黄承恩和马腾云规划的愿景所吸引。

乘马腾云回答村民问题时,许小芸拉了一下黄主任的衣角,贴近黄承恩的耳边问台下哪个是张德才。黄承恩指着最后边的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说,就是他。

许小芸走下主席台,来到村民的后边,站在张德才身边。

许小芸是村里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张德才连忙点头,问:“许领队找我有事吗?”

“没什么事情。听说张先生也喜欢古玩?”

“只是喜欢收藏而已。”

“您曾出价3000元收购柴青的古籍?”

“我当时不知道那是古墓里出土的文物,所以想收藏。后来得知李文革两口子是从他家地里的坟墓里挖出来的,所以就取消了买古书的想法。”

“您觉得那书怎么样?”许小芸问。

“全是天书,也看不明白。”

“那书后夹着一纸信,您看到了吗?”

“什么信?没有注意。”

“那你那天晚上没有挖到什么吗?”

“没有挖到那张信……哦,我说错了,我什么也没有挖着了!”张德才被许小芸突然问到晚上挖墓的事情,因为不可能有别人知道,被问得措手不及,语无伦次,泄露天机。

许小芸紧接着乘胜追击,说:“你拿到一封信!”

张德才故作镇静,说:“我没有拿。”

“是柴青给你的?”

“是的,她说是一张纸,因为我神通广大,借给我找人研究研究,所以我就借出来了。”

“后来呢?”

“我认识一个古玩收藏家,他认为是一封辽代信笺,所以给了三千块钱。我告诉柴青,说那封信弄丢了,给了她一千元钱作为补偿。”

“张德才,你知道你做了违法的事情吗?”

“没有啊,我只是帮柴青找人看一看那信笺,没想到人家就收了。后来,收藏家想五千元收购那本书,我给柴青打过电话,我给柴青说是三千元钱,她没有同意售书,因此作罢!”

“你明明知道那书和信是从古墓里挖出来的,你还要卖,你犯了倒卖文物罪!”

“那怎么办?”

“报警,赶快把那封古信要回来!你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争取宽大处理!”

“对!对!对!”张德才连忙点头。

许小芸逼着张德才给文多县公安局局长李文忠打电话,说是一时糊涂把古书中一张不起眼的辽代古信换了钱,希望警方帮助要回来,还给文物部门。

许小芸向黄承恩挥手,黄主任不明就里来到跟前,许小芸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老黄赶紧喊了李文革和柴青去村委会办公室。

李文忠一行人赶到花园村村委会,给三人录了口供。张德才那封信卖给了县里一个古玩城老板。李文忠开车拉着张德才赶到古玩城,找到那个胖胖的中年老板马成。马成承认收购了一张信纸,按行规,他问过是祖传的东西吗,张德才含混地说是,所以才以五千元的价格买下了此信。李文忠问张德才,马成说得对吗?张德才点头。

但是马成说,那封辽代古信在一个月之前被省城的一个老板以三十万元收购。马成说那信落款为皇帝玉印,因此认为不是普通的信件,但因文字不懂,没有确认是辽代哪一个皇帝的手谕。

李文忠询问收购此信的商人下落,马成说他已经回省城,那人名字叫李学儒,是省城的一个大古玩商老板!马成立即把李学儒的电话告诉了李局长。

李局长对马成说,谢谢你的配合,我们将去省城调查,你跟我们去省城一趟,找到李学儒,弄清情况,争取把你身上的事情搞清楚。

许小芸跟着公安局的面包车回省城,在路上还庆幸自己能够来花园村,不仅平息了惑众的谣言,更重要的是挖掘到一个重要的耶律大石手迹的线索。这样想着,心情轻松许多,在车上打起盹来,醒来时车已进入省城。李文忠询问许小芸在哪里下车?许小芸也想知道文物的下落,所以想跟着警方去调查案情。

当马成与李学儒在约定的时间见面时,一群身着警服的公安人员出现在李学儒的面前时,李学儒宽大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看了一眼马成,知道他们之间的文物交易,已经被警方知道。

接下来的问话,就剩下李学儒的独自辩白了。他承认从马成手中买过一张耶律大石的信笺。李学儒说,当初是马成拿来辨别真伪的,当他发现这是真迹时,心中不免狂喜不已,因为世上关于西辽开国皇帝的早期文物几乎没有,所以他当时就判断此物十分珍贵,应具备相当大的收藏价值。李学儒向马成打听过这个东西的来历,马成说是一个从农民手里收到的祖传的老物件,所以李学儒户没有多想,便花了三十万元钱买下了这封信。

李文忠打听这封信的下落,李学儒说,他的一个朋友把它带到了厦门,在厦门的一家古玩拍卖公司将举办一个拍卖会,许多国际收藏家会竞买这封价值连城的皇帝书信。拍卖公司将从拍卖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许小芸大吃一惊,忙说:“李局长,请立即阻止拍卖会举行,因为文物很可能会流失到国外。”

李学儒在笔录上签下名字。

李文忠立即命令专案组派精干人员赴厦门截获信笺。许小芸欲留李文忠等人在省城吃饭,李局长说公务缠身,等案子破了以后,会订一桌庆功宴感谢许小芸的贡献。

文多县警方一行人匆匆开车返回。

许小芸打车回家,心中仍然牵挂着下落不明的耶律大石手谕。刚到家,花园村主任黄承恩打来电话,询问信笺是否找到。然后是柴青急迫的声音,询问她是否因为这封信有牢狱之灾,许小芸安慰她,她夫妻俩不知情,不应该有什么问题。然后是一个女人在哭泣,她自称是张德才的媳妇,打听丈夫的下落。许小芸说:“张德才的事情,还得问文多县公安局,他应该和公安在一起。看来,张德才没有回家,被公安局拘留了。”

获小利的是张德才,他的命运,或许被别人不耻,能担忧的只剩下他的家庭成员了。

许小芸在家里弄了点吃的,吃完去浴池洗澡,在休息大厅里小睡一会儿,出来直奔家跟前的大型超市,边购物边给夏如新打电话,叫他晚上回来吃饭。买了三百块钱的食品,也就两个手拎兜里装着的东西,现在的物价很贵,要吃得好一些,钱是万万不可少的。即使是许小芸,一个中级职称的女知识分子,挣个四千多元工资,在生活上也要精打细算。尤其这个假期,花掉她大半年的积蓄,但是她认为值得。这个假期的神奇在于,获得了爱情,看透了人心。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许多美丽、许多哀伤、许多丑恶同时上演,这就是生活。生活让人坚强,生活让人不自觉地选择方向。许小芸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休假时的崩溃,到现在的沉稳,一定是经历了生死离别之后自然地沉淀,死过一次的人,对世界的看法截然不同了,世俗的是是非非又算得了什么?女人只要获得了爱情,便没有白来到这个世界。

许小芸很自然地做了一桌子晚餐,她逐渐进入到妻子的角色。从一个女孩变做一个女人,并不是把身体交给男人,而是把心灵交给爱人,共同修筑一个爱巢,从此有了一个家,生儿育女,自己成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许小芸觉得,这些事情已经变得很自然了,简单的事情才是最舒适的,作为一个妻子的滋味,就像这油盐酱醋般有滋有味,就像这锅台里翻飞的家常菜一般热烈,这是什么样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女孩变成一个女人的快乐,女人为了男人,做什么事情都能体会到快乐的感觉。

许小芸的婚姻生活,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