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叮铃铃——叮铃铃——”,长白山下岭村后边的山林里,总是传来这样的响声。因为那一带有着几个坟头,当地老百姓感觉晦气,很少去那里停留。孩子们说,前几天看到一个白衣长发女人进了林子,好像就没有出来过。但是,安静的夜晚时,那“叮铃铃”声就更加清晰,那声音仿佛是电话声,也仿佛是过去的年头里,人去世时的道士超度亡人的铃铛声……
几天以后,这个声音就没有了,村里的老人说,那几日是阴间的聚会日,山里的那些鬼在召集开会。会开完了,就会有人去世,因为那铃声便是招魂的声音。
一时间,村里人纷纷躲避到外村去,投亲靠友,下岭村空了。
村干部反映到乡里,乡派出所就来了两个警察,在山林里发现了一个洞口。警察在洞里发现了一套女人的白色裙子和白色旅游鞋,还有一些午餐肉罐头盒子和面包的包装袋……
这或许是一个女游客,在这里休息换衣服,打电话,为什么不去村里借宿呢?疑问萦绕在警察的脑际,但是也没有更好的解释。警察用手电筒往洞里照一照,好像是石壁,已经到头了。看来那女人换了衣服,已经走了……
林际一直跟着长白山文物被盗案的专案组采访。消息传到专案组,干警并没有注意,倒是林际因为与春姐见过一面,对春姐的那身白衣服还是记忆犹新的。于是让派出所的警察把山洞里的衣服用手机拍摄下来,用微信发过来。
当林际看到白裙和白色旅游鞋后,条件反射地说:“这不是春姐的衣服吗?”
长白山专案组警察一听此言,立即赶往下岭村。这个叫春姐的女人,的确是一个不简单的老狐狸,她坐飞机时用的名叫刘春的身份证是捡来的。被抛弃在洞口草丛里的手机,并不是许小芸送给春姐的手机,手机卡是新的。专案组还曾经派人去省城,在调取布设在南湖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捕获过春姐的行踪,发现了她的住所,然而她把孩子送走后,那个租住的房子也便被警方监控,春姐一直没有回去过。通过房东找到租房协议,春姐使用的身份证是假的,身份证的名字是范兰,根据此身份证的地址,查到一个女人,不过二十多岁,还未结婚,两年前身份证丢失。警方在赤峰也寻找相关的人,都不知道此女的真实身份,寻找了许多叫“刘家村”的村庄,也查不到这个离异并独自带着孩子的女人。长白山专案组曾经利用视频监控到案发当日,发现一个白衣女人在下岭村附近的公路上下车,因为摄像头较远,图像清晰度不够,并不能确定此人是否是春姐。
当林际和警察赶到洞口时,派出所民警也拿着衣服赶来,把衣物恢复到原位。林际拿着手电筒,往洞里的深处走,到尽头时,是一堵石壁。林际从里往外走,忽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林际连忙大喊:“外边有汽车发动吗?”
“没有!”
林际感觉很奇怪,这种巨响像是山石滚落的声音,难道山洞要塌方?林际大喊:“不好!大家赶紧撤出山洞!”因为不久前,长白山地区才发生地震,许小芸死里逃生,或许余震就在眼前。
大家撤到洞外,山林在风中“簌簌”而响,山洞里鸦雀无声。村民们说是这里有招魂的铃铛声,今日大家听到的却是轰鸣声。这个山洞的确非同凡响。因为有春姐的衣物,这个洞便更加神秘了。
大家在洞外等了一个多小时。为了弄清楚情况,林际和两个警察带着手电筒又进入到洞中。三人在洞里,用手电照尽每一处石壁,并没有发现异常,于是相约撤退。
当三人往外走时,林际被洞中靠近石壁的石头绊了一下,林际用手电照了照脚下的石块,石块上有一些干草,林际用手去捡干草,忽然发觉一股阴森森的凉气逼近手,林际本能地快速拿去干草,发现石头堵着一个大洞口,掩不住的地方被草覆盖。
“同志们,我发现情况了!”林际兴奋地说。
两个警察围上来,三人一起搬起石块,一个可容纳一人的洞口显现。警察用对讲机呼唤:“发现新洞口!发现新洞口!”
外边“噼里啪啦”的脚步声从远至近,不一会儿,洞口围满了手持手电的警察,光柱在洞内乱飞,最后都聚集到那个洞口。那是一个漆黑的洞,里面似乎发出隐隐的“哗啦啦”声。这是一个什么洞口?难道春姐从此钻入地下,就此遁形?
下面的情况不明了,林际提出绑上绳索下去看一看的想法,警察执拗不过,于是准备两套绳索,派一个警察跟着去,如有什么情况可以互相支援。
在手电的指引下,洞口起初很狭窄,是一个逐渐往下去的坡。石壁是碳黑色的,林际明白这是长白山多年前火山喷发时留下的岩洞,就是热气流喷涌出去后,瞬间冷却下来,这里的一切还仿佛是一千六百年前的那场火山喷发时的场景,万物在熔浆凝固后,由火红色变作黑色。
林际一手摇着绳索,让洞上边的同志继续放绳,一边挺腰牵引着绳索前行。岩洞好在比较直,走了大约五百米,花去时间近四十分钟。林际满头大汗,坐在岩石上等着跟随的伙伴。等警察赶上来以后,两人喝了口腰间水瓶里的水,歇息好了继续前行。两人并肩又走出五十余米,溶洞豁然开朗,“哗啦啦”声如同江河流水声,林际用手电光柱搜寻,果然在黑色地面尽头寻找到一条地下暗流,水质清澈,顺着漆黑的洞流向远方。
林际蹲在水边,把手电放到一边,双手捧着一捧水,洗起脸来。随后,又捧起水送到口边,尝了一尝,水质清纯微甜,林际不敢喝下去,把水吐出来。然后把腰间的水瓶拿出来,取了满满一瓶地下暗河之水。
林际告诉同行的警察,因为没有皮筏,无法往下游探查。两人随即决定原路返回……
这一来一往,花去两个小时时间。
到了洞外,林际与专案组一起开会研究洞里为何出现春姐的衣物?这个地下溶洞与这次文物盗窃案到底有什么联系?大家有的说是春姐的一个藏身所,春姐并不知道地下还有暗河;还有的人说,春姐的衣服没有带到地下暗河的洞内,说明她还是从地上离开的;也有人猜测,春姐把衣服扔在洞上,实际上从地下河流中漂流走了。
林际说,还是打听一下下岭村周边的河流情况。带来衣物的派出所的民警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人们去村里吃饭,顺便打听地下暗河的出口。
村里人因为山林中闹鬼,只剩下老弱人员,说不清道不明。林际问派出所的警察要了村主任的电话一打听,才知道在附近三里外有一个河流,是从天池那边流过来的溪流,因落差大,形成一个瀑布。但瀑布下的水面突然壮大起来,若没有外来的水,不可能大水滔天的。
林际看了看地图,说这个地下暗流的出口或许就在那个瀑布之下。
大家请老乡做了一些疙瘩汤,又吃了一些油饼和黄瓜蘸酱,吃完午饭后,留下二百元钱,于是奔赴瀑布。
高山流水,两岸树木红黄绿棕黑,五色辉映,加上天上的蓝天白云,景色异常优美,瀑布飞流而下如雪,卷起重重雾水,随风飘**,这周围方圆几里的树木生长得格外茂盛。在此搭间茅屋,岂不美哉!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林际想着古诗,知道自己这个俗人此生注定碌碌无为,于是长叹一口气,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卖文为生。但文人最高的境界还是有一颗纯真的心啊。无论人心所想,河流如同时间一般向前而不回头。林际望着这宽阔的河面,想那无数的命运里交织在世界的大河里,沉沉浮浮之中哪一个是她?哪一个是他?
会水的警察从瀑布边上游到瀑布后边,进去之后,大家心中默念着数字,担心他的安危,当数字达到一百时,战友们就齐声地喊着那人的名字 “王强——”
一片寂静。大家又喊一遍,还是没有回音。林际的心吊到了嗓子眼上,恨不得跳入水中,去瞧个究竟。
正当大家想着各种可怕的事情时,水下露出个黑头来。那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大家看清楚,正是那王强!欢呼声响起……
王强游上岸来,说那瀑布之后有一水帘洞,里面空间不大,但容纳三十人没有问题,清水从洞中哗啦啦流淌,水势较急,水面与洞顶相隔两米多。王强在那抱住一块巨石,待了几分钟,因为没带手电,里面的情况看得不大清楚。
林际看着瀑布的周边树林,这一代绝对是原始森林,没有人烟,因为还没有开发,因此游人也到不了这里。难道春姐从那里漂流到此处,躲到下游的林之深处?
林际拿出相机,对四周环境进行拍摄,然后用高清视频模式对瀑布进行录像。在采访当中,又发现了这如天堂一般的景色。若有时间,一定带着爱云和菲菲来看看。
大家忙了一下午,做出各种预测,也得不出结论,春姐是从暗河漂走了,还是在山洞中换了衣服从下岭村离开。若是从下岭村离开,则可以乘坐乡车去镇上,从镇上去省城。若从暗河中漂流下来,进入的只有这茫茫的原始森林,无迹可寻。林际建议请一个船模小组,去洞中了解情况,另派人了解镇里的客运站监控录像。
林际与警察回到二道白河镇,住在公安招待所。林际迫不及待打开电脑,果然许小芸转发了《桃花笔记》的新章节的译文:
萧萧得知完颜宗辅下落,遂往燕京寻找张谨言。找到右副元帅府,却见不到张谨言。于是日日在帅府门前等待。一日,见一漂亮少年从门中出来,拿着许多馒头,发给乞丐。馒头发完,围观者不愿散去,驻足观看,皆称金国第一美少年。
萧萧心想,年龄与侄子相仿。于是叫了一声:张谨言!
那孩子看了一眼萧萧,迷茫,曰:汝找谨言有事吗?
萧萧只当他是谨言,跑过去欲牵其手。那小公子把手背过去,曰:汝谬误也,吾是完颜雍(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贞懿皇后李氏)也,张谨言乃我兄弟也!汝找他何事?
萧萧曰:有要事,必须面谈!
完颜雍回身进门。不一会儿,带出一个白面男孩,后面跟出一妇人。
白面男孩曰:觅吾何事,我不认识你。
萧萧泪流,伸出双手。
妇人看着萧萧曰:吾乃右副元帅夫人李洪愿(李洪愿为金代东京(今辽宁辽阳)渤海人,是金太祖第三子完颜宗辅的侧室,金世宗完颜雍的母亲,出家后的法名为"通慧圆明大师",死后葬于辽阳,谥为贞懿皇后。《金史》称其"性明敏,刚正有决,容貌端整,言不妄发"。),你难道是张谨言故人吗?
萧萧点头,看着张谨言,曰:吾乃张谨言之姑父,寻找张谨言十二年矣!
张谨言曰:在下不认识汝,吾乃元帅之子,母亲之儿。说完,去拉夫人之手。
萧萧曰:请夫人把言儿还吾,其姑姑每日哭泣,想见到自己侄儿。
李洪愿曰:骨肉分离,能破镜重圆亦是成人之美。
张谨言哭曰:母亲,不能弃儿,吾是汝儿!这陌生人来路不明,母亲大人请三思啊!
李洪愿曰:大街之上,非谈话之所,请汝进府里一叙如何?
萧萧知那是虎口,犹豫一会儿,不敢入。曰:吾等皆下等人,不敢污秽大帅府。只是言儿,吾等非金人,汝是汉人也!
张谨言曰:母亲大人早就告诉吾,吾乃汉人张珏之后,父亲身为辽人,先降金国,后降南蛮,奇耻大辱也!南蛮不讲信义,破坏金宋协议,还私收辽降将,南人无信矣,然后又杀吾父兄自保,无义也!张珏虽生我身,早已不是吾父,吾父完颜宗辅,吾母乃李洪愿是也!
萧萧大诧曰:汝可知汝父被完颜宗辅逼死,汝流着汉人之血!
张谨言泣曰:张珏背信弃义之徒,人人都可诛之!南宋羸弱,毫无骨气,二帝若不昏庸,岂有靖康之耻!搜山检海抓赵构,赵构一逃千里;朝堂之上,尽是秦桧之流,南人之地,遍是昏君与奸臣,其亡不远矣!
萧萧心想逆子不可救药矣!眼前一黑,就要摔倒。
完颜雍曰:父帅还在妫州(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保岱镇)。此人可疑,抓起来待父帅回来细细问之!
李洪愿曰:不可!
但后边出来的金兵已抓住萧萧。萧萧清醒过来,见两金兵要绑缚自己,大怒,两臂一挥,两金兵摔出丈余。萧萧抓住张谨言胳膊,举拳要打,忽然想起兄长张珏,仰天长啸一声:“天意弄人!”遂放开张谨言,闯出人群,往城门而跑,金兵哪里追得上他。
林际读完译文,觉得张谨言认贼作父不该,但又觉得谨言所说又十分在理,这孩子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把握了,没有父母的孩子又能如何呢?这很像是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杨康,或许原型就是从张谨言而来。
林际吃过晚饭,一觉睡到天明。上班时间,林际随一支警察小组赶到下岭山洞,往暗河中抛下一个防水玻璃包裹好的、装有两个180°视角的行车记录仪的船模,船模上还安装着四个探照灯,然后在下游瀑布有人等着回收船模。
林际等驱车赶到瀑布时,船模好在还没有出来。大家议论纷纷,不知道船模是否翻沉,而航模小组的人信誓旦旦,即使遇见十二级台风,此船也不会沉没,船模或许卡在树枝叶茬上或者石头缝之间。
一切听天由命……
又过了一个小时,船模终于现身,从瀑布中露出身影时,四处响起惊叫声。工作人员划着筏子收获了航模。大家坐车往镇里赶。
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漂流的视频回放。这个古老的暗河,第一次露出真容,让观者叹为观止。昏暗的洞中,仿佛一道浮光掠影,扫过黑洞的空间,山崖,石壁,树枝,还有倒挂着数不清粼粼发光的钟乳石,这两个多小时的180度的广角录像用两个电脑同时播出,让人目不暇接,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刀,居然在这原始暗河中,还有如此斑斓多彩的未知景象……
录像中没有春姐的身影,她未躲藏在洞中,那里不是生存的场所。但是在未知的区域里,那里或许隐藏着什么秘密。林际觉得,春姐躲藏这里,一定是有着什么原因,到底为何?还不清楚。抓住她?一切都能清楚。然而,春姐在哪里呢?她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专案组接到下游的电话,在离瀑布一百多里的河水里,发现了一具**女尸,身体已经浮肿,无法辨别身份。专案组立即派人赶去验尸。
当警方的电话打到许小芸的手机时,许小芸得知女尸的事情震惊无比,她告诉警察春姐的左手腕上部有一个黑痣,这是在天池沐浴时许小芸发现的情况。许小芸的心情十分地低沉。相处起来,春姐还是一个比较善良的女人,因为那个丈夫,把自己弄成人不人鬼不鬼的。许小芸一直深信春姐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的,许小芸真心希望春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而今,假如真的是噩耗,那个可爱的孩子就没有娘了。想到这里,许小芸的眼泪落了下来。尘土里有一粒种子,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繁华落尽,最终还是化为泥土。无论好人坏人,最终的归宿都是土地,只不过在有信仰的人眼中,好人上了天堂,坏人入了地狱。
林际因为是一名记者,对于人间百态看得多了,虽然感情也很激烈,但是这些感情化作文字形成新闻,多少把那些阴郁的成分疏导掉。记者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你若顶不住,便会心力交瘁,最终被各种疾病夺去生命,近年病逝的年富力强的记者不在少数。记者因为对于社会的黑暗面了解得比较多,加上地位大不如从前,只是一个打工的民工而已,像一部机器那样拼命挣钱,养活老小,快乐就是奢想。记者就像是诗人、哲学家那样,因为艺术而会走火入魔,记者也会因为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内心的痛苦与各种负面情绪在不断地积累,加上各种若有若无的各式势力的围追堵截,也会有垮掉的一天……
当法医的结论下来时,林际麻木地打电话告诉许小芸:“那个不幸的女人不是春姐,她身上的DNA与春姐留下的白色衣服上的头发和皮屑的DNA样本不一致,那个蒙难女人生前被……”林际不想说下去……
林际在外漂泊了很久,此刻精疲力竭,他只想回到家里,回到妻子的怀抱里,回到女儿的身边,获得家庭的庇护。这冰冷的世界里,唯有家是温暖的。
许小芸也一样,在经历了春姐的死与生之后,许小芸是那么地理解丈夫为什么保存前未婚妻的DNA样本了,原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对曾经的交情还有依恋。
世界是美丽的,但是有时会被风暴涂黑。心情的沮丧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喜怒哀乐交替在我们的生活中周而复始,因此人们对于明天、对于希望永远在期待……许小芸与夏如新“十一”回到了夏家,把结婚证展示给父母,丈夫家乡的那个小村的屋舍里,充满了快乐,老人的心间埋下了未来的一切。然后两人带着夏如新的父母飞往新疆,从乌鲁木齐转机到库尔勒,来到孔雀河边上的生产建设兵团,把喜悦带到那个戈壁滩上黄叶快要落尽的绿洲。经两家协商,许小芸和夏如新的婚礼定在来年的“五一”。婚礼仪式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其实两人已经是合法夫妻,只不过在磨合彼此,婚姻本就是大不一样的天地……
“十一”之后,省考古研究所决定,任命许小芸为长白山天池遗址考古队领队,对天池上的塌方遗址进行震后抢救性挖掘。同时,花园村遗址完成发掘,许小芸去花园村参加考古队总结会,并选拔新队员进入长白山天池遗址考古队。
此刻的花园村,又是一个丰收的深秋,人人忙着采摘,汽车从仓库里拉出一车车桃子、李子,运往全省各个市县。同样,许小芸在这个月份里,也获得了阶段性成果,花园村遗址验收总结会上,她做了主题报告,省文物局相关领导和全省考古专家也发了言。关于花园村遗址,结论是这是一座辽末金初的契丹族村寨遗址,村寨首领为萧萧,出土重要文献资料《桃花笔记》,因萧萧墓被盗,文献中提到的耶律大石真迹手谕和岳飞佩剑、金代皇帝完颜晟春山秋水玉佩、金代万户金腰牌等下落不明……林际在会场内进行了摄影,他与许小芸的约定,一旦遗址完成挖掘,他便可以在报纸上报道花园村考古的新闻。文章早已经写好,就等着今日的结论和新闻图片,明天就可以见报了。
会议结束,来宾纷纷踏上归程。贾义和李大强想和许小芸谈话,但是因为此前干过的不齿之事,无法张口提出加入长白山考古队,贾义一跺脚,拉着李大强的手,上了撤退的汽车。
许小芸对花园村恋恋不舍,她要去周奶奶家再住一宿,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到周奶奶,傅梅也留下来陪同,林际更是要听周奶奶的故事,也选择留下来。
村主任黄承恩拉着大伙到他家去吃午餐,村党支部书记马云腾也赶来为大家送行,一大桌子的乡村农家菜让大家笑逐颜开。黄主任告诉大家,张德才被公安局转移到检察院,因为案件没有完结,他好像被拘押在看守所里,等待耶律大石真迹手谕及其他倒卖文物的贩子到案。如果其他嫌疑人不到案,张德才就不能判决,现在张德才媳妇正四处托律师试图减轻他的罪责。大家听后唏嘘不已,人因一念之差,便会身陷囹圄。
下午,许小芸来到周奶奶家,围着周奶奶有说不完的话,周奶奶打听夏如新的情况,打听刘爱云大夫的情况,傅梅更是帮着跑前跑后,收拾房间。
周奶奶说,我把爷爷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吧……
爷爷周廷翰是一个主管文化的领导,去世之前握着儿子周北文的手说:“史兰和黄景福,还记得吗?咱家的远房亲戚,早年从香港回来。两口子曾经托我把珍贵的唐代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绸缎经文捐赠给省博物馆,这个绸缎经文是早年一个香港老人送给史兰的。我忽然有一个心愿,1997年就要到了,香港在7月1日将回归到祖国怀抱,能不能把《大唐三藏圣教序》请到香港展览几天,也算是我个人对香港回归的一种期望。我现在的身体可能挨不到1997年了,这件事情,儿子啊,帮爸爸一个忙,请省博物馆的同志帮一下忙。”说完这些,周廷翰溘然长逝。
周北文是一个农民,从小到大很少离开过那片土地,亲生父亲周廷翰在外地工作很难见到儿子,父亲一生革命的事业轰轰烈烈,但是对于家庭来说,周廷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和称职的丈夫,这么多年来,妻子儿女不管不顾,最终户口都未转到城里来。原配妻子柳叶病逝,之后周廷翰不久就和年轻的后妈结婚,这很让周北文难堪,再次把户口转进城里的机会,他与女儿周雪梅(周奶奶)都放弃了,他不愿意见到父亲和一个陌生女人卿卿我我。
周北文的文化不高,不知道《大唐三藏圣教序》的价值有多高,况且自己又不认得城里博物馆的人,进一趟城里,花销还不少,所以没有能力去完成父亲的遗愿。而孙女周雪梅不同,毕竟才近五十岁,头脑还很清楚,虽然因为嫉妒后奶奶取代了亲奶奶的位置,因此放弃进城,但是她对爷爷的献身革命事业还是理解的,并引以为荣的。当周雪梅发现爸爸并不热心实现爷爷的心愿时,她觉得还是自己去做吧,毕竟父亲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一个老农民,城里人怎么会搭理他呢?
周雪梅去了省城,找到了省博物院的院长。在办公室里,院长李修林接待了她。听了周雪梅的诉说,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庆祝香港回归的活动,只要香港方面愿意配合,博物院应该可以以主办方的名义将藏品巡展。
李修林让工作人员查询《大唐三藏圣教序》。省博物院的古玩收藏品,全部都藏在地下的仓库里,没有最高批示,无人进得去的。仓库日常均有派出所的六名警察看守,加上博物院的保卫科工作人员,就有三十多人看着这些宝贝。仓库的管理制度几乎与银行差不多,只有三个人的钥匙才能打开仓库门,也只有三个人的钥匙才能打开仓库里保险柜的门。
工作人员去了仓库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李院长给地下仓库打了电话,居然得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没有找到《大唐三藏圣教序》丝绸经文。周雪梅提示藏品是爷爷周廷翰在1978年6月捐出的。
很长时间过去了,工作人员来电话说,没有发现《大唐三藏圣教序》丝绸经文。
一个巨大的问号在周雪梅的脑海里无限膨胀,难道藏品没有捐给省博物院?
李院长问,有没有当时收藏的收据或者凭证。
周雪梅想了一想,临行前,爸爸周北文给她一个小盒子,所里面装着一些钱和折子。当时爸爸并没有说是什么折子。
周雪梅打开小铁盒,这是一种如烟盒大小的铁盒子。打开铁盖以后,里面有三十元钱,钱下边押着一张泛黄的纸张折叠着躺在里面。
周雪梅打开纸张,却是一张收藏证书:
唐代书画家褚遂良手抄真经一幅,由周廷翰、史兰和黄景福捐赠。注:经文为《大唐三藏圣教序》,书写在金黄色的丝绸之上。
盖有省图书馆公章,还有签发人陈翰墨院长的签名与印章。落款日期为1978年6月6日。
李秀林告知地下仓库的人去查唐代褚遂良的书法,果然不久,工作人员便查到了记录,藏品《大唐三藏圣教序》丝绸经文找到了。李院长请工作人员把经文取出来。
不一会儿,三名工作人员,在四个警察保护下,将藏品送上来。
当李院长小心翼翼地将经文铺在办公桌上时,满屋子的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
周雪梅仔细地看着这经文,忽然感觉有些异样,那绸布与在家时的绸布料有些不同,现在的绸子颜色有些橙红,并不是那时的金黄色。
她走到李院长的身边,拉着他的衣角,走到办公室一角,附在他耳边小声说:“桌子上的经文是假的。”
李修林先是一愣,然后点点头。
李修林示意大家,好好看看文物,院里准备把藏品送到它的来源地香港进行展出,请相关人员拿回仓库妥善保存,如果有破损,请修复部门仔细修复。
工作人员和警察护卫着国宝走了。李修林呆呆坐在办公室里抽着香烟,他问周雪梅:“你确认经文是假的。”
“捐出的头一天晚上,爷爷请史兰和黄景福到家吃饭,打开这幅书法,我记得很清楚,他是金色的,边角处还有脱线的。绝对不是刚才橙黄色的绸缎,这个绸缎感觉有些太新了,还没有破损。”
李修林沉思了一番,先给办公室主任打了个电话。他又给党委书记打了个电话,还给保卫科长打了个电话。
李修林告诉办公室主任,把周雪梅送到附近的招待所入住,特意强调这几日的费用由院里承担,再派一辆车拉周雪梅在省城转一转。然后对雪梅说:“事关重大,我先进行内部调查,请你守口如瓶。我派人先领你到市内走一走。”
周雪梅在省城玩了三天,这个花花世界令她大开眼界。等到李修林请她去办公室时,才想起《大唐三藏圣教序》丝绸经文的事。
李修林的办公桌上,摆着那幅经文,周雪梅欣喜地看着,连称:“就是它!”
李院长看到周雪梅如此激动,也如释重负。看到周雪梅有无数的疑惑,李修林便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了出来。
1991年10月1日,省里组织了一次“国庆书画展”,为了庆祝建国四十二周年,当时的博物院王飞院长拿出了这幅珍贵的褚遂良手抄真经进行展出,正值放假期间,引起全省书画爱好者轰动,唐代书法家真迹又重见天日,古典光芒烨烨生辉。一时间,省博物院水泄不通。王飞院长立即加强保卫措施,并要求原来休息的职工立即上岗。
10月4日夜,王飞值班,他工作至夜里十点,到保卫科与警务室看看,二十名保卫和六名警察都在岗,他要求他们晚上增加博物院周边巡逻。
大约十二点,王飞在办公室写材料,忽然听得警铃声大作,心想坏了,出事了!王飞大步跑向一楼展览厅。此刻一楼大厅灯火通明,警灯环绕,铃声刺耳。
有警察向王飞汇报情况,说《大唐三藏圣教序》丝绸经文失窃。王飞赶到展台,果然展台上的玻璃已经粉碎,褚遂良手抄真经被人盗走。
警车随即赶到,省城公安局领导也赶到现场,要求立即破案。根据监控录像,一个人影在23:45时砸破展台玻璃,目标明确,拿到《大唐三藏圣教序》包好便放入怀中,随之逃之夭夭,打开二楼窗户,跳出博物院,整个过程不过五分钟,看来此贼对博物院有相当详细的了解。
在博物院院墙处,有一摊血迹,看来窃贼在出逃过程中受伤,监控录像显示,犯罪嫌疑人的腿部,被护院狼犬咬住右小腿,嫌疑人在挣脱犬口后,成功越过插满玻璃的院墙,看来手部也受伤了。
公安局领导立即对全市医院和药店进行排查。在第二天早7:40分发现线索,位于新民大街的一个体诊所,曾经在凌晨一点多要关门时,接待了一个腿部和手受伤的二十五岁左右男子,上完药,包扎好后,此男子又买了一些药品离去,当时大夫关门,看他往附近的湖边小区方向而去。
警察立即开始对湖边小区挨家挨户搜捕,在中午13点多时,将犯罪嫌疑人林正抓获。警察经过突审,了解了详细的案情。
林正是河北滦县人,做着东北特产小买卖,节前来进货,平时喜欢书法,看到报纸上的书画展览的消息,在1991年10月1日,林正也参观了“国庆书画展”,深深地被褚遂良漂亮的书法所打动,于是萌生窃为己有的心思。随后两天多次踩点,对博物院里里外外做好观测,并制定出逃计划。并在4日晚博物院下班之前,躲在垃圾桶中。直到半夜,林正从桶中出来,用木棍击碎玻璃,盗走《大唐三藏圣教序》。但是在二楼跳下楼时,被附近看家护院的一条狼犬盯上,林正逃命要紧,顾不得狼狗撕咬,也顾不上院墙上玻璃刺破手套,割伤手掌,拼命挣脱狼狗撕咬,逃到街上,打车欲去火车站,火车票早已买好,但是通往火车站方向的路口已满是警车,于是他告诉司机回朋友借给自己的住房处,看到小诊所还未下班,于是请医生治疗,并买了几日的药品。
当夜因为流血过多,身体十分疲惫,因此一直睡到第二日中午才起床。吃了点东西,换了药,正想拎包逃跑,结果警察挨家搜捕,被堵在屋里。林正觉得无法逃脱,于是自首,束手就擒。
警方12个小时就抓获犯罪嫌疑人。当警察把褚遂良手抄真经《大唐三藏圣教序》交到王飞手里时,王飞哈哈大笑,王飞从工作人员手中将另一幅《大唐三藏圣教序》拿出来,众人皆疑惑。市公安局领导看看两幅《大唐三藏圣教序》,指着警察拿来的经文说:“你们抢回来的是赝品!”
众人恍然大悟。
王飞才告诉大家,第一天展示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真品。因为观众人多,晚上博物院临时开会,大家担心安全,于是王飞决定将《大唐三藏圣教序》真品锁到地下室,把一个仿制品放在展台上。没想到一语成谶,林正果然盗宝……
十天以后,“国庆书画展”撤展,工作人员以为以后还要展览,就把《大唐三藏圣教序》的仿制品也放回地下室,一起与真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分藏在不同的储藏柜里。因为王飞退休了,地下仓库管理员也退休了,所以藏在地下室的两件手抄经卷,便慢慢被人遗忘。当周雪梅刚来博物馆时,工作人员不知真伪两个经卷的来龙去脉,错拿出高仿经文,引发了误会。
经过国家宗教局批准,通过国务院港澳办事处协调,《大唐三藏圣教序》将在香港白鹭庵公开展示。省宗教局与省博物院拨出专款组织此次迎接香港回归巡展,周雪梅、史兰和黄景福也办理了港澳通行证,与慈渡庵的三位师傅一起参加了访港团。
《大唐三藏圣教序》要在香港展出,引起世界各地窃贼注意,各国偷盗组织云集香港。李修林作为主办方领导着这个访港团,主要与香港方面沟通安全事宜。他明白这次在香港的展出,保护文物的责任重于泰山。李修林专门拜访了即将上任的香港警察处处长许淇安,处长表态要保护好这件国宝,因为这是迎接香港回归的一个香港与内地联合举办的盛大活动,意义重大。香港回归当日活动众多,在警员人手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仍然拨出十名警察和世界最先进的防盗电子设备保护此次巡展。李修林对警务处处长表示感谢。
十名警察来保护真经,人手少了一些。李修林考虑是否使用替代品展示,一个方案在他脑海中形成。经过与香港负责此次活动安全的警队队长沟通,白天供观众参观的是真品,晚上则换成替代品,严格保密。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白鹭庵举办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巡回展中,褚遂良手抄真经与香港观众见面,这也是真迹离开香港许多年后的回归,这是赤子与母亲的拥抱,这是香港与祖国母亲的割舍不断的情感。面对着人头攒动的观众,史兰流下了眼泪……
周雪梅望着这幅书法,心中默默地与爷爷诉说,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到了母亲怀抱,《大唐三藏圣教序》也回到了香港巡展……这次展览,深深地印在了周雪梅的脑海里。很长时间,周雪梅的梦里还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在香港舞动的情景……
很久以后,雪梅去看望李修林时,李院长长叹一口气,说:“雪梅,《大唐三藏圣教序》在香港展览很成功,但你知道吗?这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结果。这是绝密,国家和香港特区不让说,很多人为保护这件宝贝流血牺牲了。”
李修林久久地望着窗外的天空,一行清泪流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