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代理主管
几天后,我被正式任命为PE部代理主管,暂时全权负责PE部的工作。本来,我能够成为一名PE工程师组长,对自己的职业已经满足了。从来没有想过要进一步当PE部主管。我就是这样的一种人: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过多的报酬和宠爱,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生活。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升职机会,我完全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我记得卢总在一个会议上说过:“PE主管是工厂的灵魂,工厂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是由他决定的。”我怎么可能当上这么重要的职位呢?我自己也认为,自己还没有资格来当PE部主管。当PE主管首先要精通英语,能够独立与外国客人对话;第二,PE主管在工厂要有权威,能够镇得住下属,让下属服从你的安排与调配;第三,PE主管要精通技术,能帮下属解决问题。我一一对照这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条,我完全不符合,我过去所学的英语完全是哑巴英语,发发邮件,查看资料还能勉强应对;第二条,也是不符合,因为我不是香港人,在美资厂中,只有香港人才有足够的权威,目前还没有其他人当部门主管;至于第三条,我只能算是符合一半,PE部核心技术集中在预防组与调查组。对于调查组的工作,我还是能够胜任的,但对于预防组的工作,我还是没有完全把握。说实话,对于 ICT及AP测试技术我还是一知半解。而对于这些技术,预防组组长赵大勇却是特别精通,测试上的任何问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赵大勇是“安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在国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在美资厂也有三年的工作经验。他自认“班科”出身,一直瞧不起我们半路出家的技术人员。他一直很少同我沟通。以前我们都是组长,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各做各的事,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现在我突然做他的上司,他心里肯定不服气。
对我不服气的应该还有执行组组长师陈浩,我进厂考修理时他已是我的主管官。虽然他只有中专毕业,但后来也参加了自学考试,获得了电子技术专业大专学历,加上他好学上进,得到香港人的赏识,香港师傅很多技术都传授给他。十年前就当了PE工程师,刘威经理非常赏识他。背地里听说,刘威经理一直想让他来当PE部主管这个职位,并多次在高层会议上提出,但无奈总经理就是不同意,仍坚持我来当PE主管。
总经理竭力推荐我当PE主管,理由可能是,我在公司做了几件“出名”的大事,从而得到他的赏识。我先后解决了CD刮碟盘的品质事故、美国NDF客诉的问题、降低PPM的大问题。虽然我的能力得到了他的认可,但他并不完全了解我。他也许并不知道我的学历只有不入流的“夜大”,更不知道我的“哑巴英语”。有哲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现在却认为:机会留给出名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名人效应。人只有出名了,人们才会认识你,才会给你机会。我就是靠“名气”获得这个升职的机会。当我收到升职任命时,并不是欣喜若狂,而是诚惶诚恐。
怎么办?我必须提升自己!必须超越自己!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英语口语学好!否则不仅会闹出国际笑话,可能还会给卢总丢脸!一想到给卢总丢脸,我便更加心神不宁。
现在,已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先拼命把英语口语学好。否则,就是辜负命运对我的厚爱!
为了学好英语口语,我重新开始了一番拼命式的英语学习。早上,我一起床便走上顶楼大声读“疯狂英语900句”;中午,我也不敢午睡,利用这午休时间学习“许国璋《英语》”;晚上,我下班回来,又学习“疯狂英语”。我简直成了一名学英语的“苦行僧”。好在妻子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她认真地对我说:“店里的事、家里的事,孩子的事,不准你再操心,你必须给我专心读英语!”她还要求,孩子不准影响我学习!我的英语学习竟成了全家的总动员!经过一个月的冲刺,我渐渐觉得我的英语口语有明显的进步,但我必须坚持继续学习。我知道,英语的学习有如逆水行舟,一天不学便会后退。
在工作上,我采取比较克制的“无为”的表现,以免引起同事的反感,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我的升职早已引起PE部两位组长的不服气。如果再表现“突出”,那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说不定会有反作用。我的“无为”表现,不是什么事都不参与,而是继续做好我的调查组长的本职工作,并悄悄地去了解、学习调查组与执行组的工作,但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仍然由刘威经理直接安排。刘威经理对我的这种做法也表示认可,我只是当一名挂名的代理PE主管,实际的PE主管仍然由刘威兼任。这对我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好让我抽出时间来好好学习。但好景不长,预防组组长赵大勇的突然病倒,使我面对着新的挑战。
那天中午,预防组组长赵大勇打电话给我,说他腰痛,肾结石需要住院做手术,要我帮他顶替一下工作。我是PE部代理主管,帮他代理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让我有点忐忑不安的是,这两天正好有一个新机型正要量产,外国客人还要来工厂现场监察这次生产。对于新机型首次量产,我做过无数次,但以前不是刘威经理,就是李德经理来负责接待客人。然而我预感这一次一定会由我来向客人讲解生产流程。我知道,刘威经理对这个新机型并不了解,而我现在又是代理主管。我必须在为两天之内深入了解这个机型的性能与生产流程。
这个叫作DF11的新机型,是一个车载音频放大器。采用数字功率放大,外加一个U盘软件升级口,可以按照不同客户的要求升级不同的软件从而变换不同的音质,这算是这一个新机型的特点。虽然这一款机器电路并不复杂,结构也相对简单,但是客户要求比较严格。听说这一款汽车功放是安装在“宝马”汽车上。我详细地阅读了这个机型的相关生产资料,基本了解这个机型的性能与工艺要求。接下来就是现场装机实操,只有通过对每一个工位的实际操作,才能深入了解每个生产细节与生产困难点。
这个机型的生产管理员赖何,我们也算是“老搭档”。他不仅是位马屁精,而且极会推卸责任。产量不达标从来不检讨自己的管理,而是写一大堆理由解释,诸如不良品多,工具损坏,仪器设备不良、标准工时不够等等。生产连续有三台不良品,便立马开出生产异常单,再严重一点便开出“停拉报告”。大多数机型PE工程师害怕与他合作,只有预防组组长赵大勇才能镇得住赖何。生产线任何不配合或产线有问题赵大勇并不与赖何纠缠,而是直接找刘威经理。每次赖何见到刘威经理只有挨骂的份,所以赖何有点怕赵大勇。一物降一物,不只在自然界,也是人世的法则。可是现在赵大勇请假了,而这个机型的PE工程师李勇则是一位刚大学毕业的新员工。看来,这次新机生产的障碍并不少。果真,新机试装就暴露了二个问题。第一个便是生产管理员赖何的不配合,新机量产前试装机必须由生产领出三套物料,并由生产管理员与PE工程师按照SOP作业顺序组装测试。可是赖何总是推说他“没得闲!”,要等他明天有空才来装机。而现在离正式生产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如果再等到明天来装机,万一出现问题就没时间解决了。本来我想去刘威经理那里投诉他,但考虑到他现在正在“清尾”确实比较忙,我只能找仓库借了三套物料自己与PE工程师一起组装。第二个问题,就是AP测试时,三台机器全部频响不通过。
“什么原因?”我问。
“呵,这次用了新软件,测试指标也随着更改了。”李勇答。
“把测试指标与上次试产的机器拿过来!”我有点恼火。
经确认,这次确实修改MCU软件,还配套更改了测试指标。重新调整AP测试程序参数就好了。
“李工,你按照最新的测试指标重新调整一下AP测试程序的参数。”
“我不会调,AP测试程序是赵大勇自己调的。”
“你怎么不自己学会?”
“赵大勇不让我碰这台AP,说这机器好贵!”
“蠢蛋!自己的负责机型怎么可以不懂?”我气愤地责问。
他呆呆地立在那里,似乎感到无限的自责与深深的无奈。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这个AP测试系统是今年刚引进的,我也不懂编程。现在整个工厂只有赵大勇懂,可他现在正在住院。其实这也暴露出我们PE部的短板,这些关键技术不能只有一人懂。还好,现在还有一天半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将会闹出国际玩笑。
我首先到仪器室找出AP测试系统使用手册。这本444页的使用手册,全是英文。我想,短时间内我们一定没办法学懂编程的,只能通过仪器供应商协助。幸好,这个AP测试系统的供应商就在深圳特区。通过电话沟通,他教给我修改AP测试程序的参数的方法。并答应我下周到我们工厂给我们培训AP测试系统的编程与使用。
我与李勇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试终于把AP测试程序的参数调整好。
第三天,正如我所估计的一样,刘威经理说由我来负责带领客人参观流水线并讲解生产流程。客人是两位黄头发,高鼻梁的美国人,一位是采购,另一位是品管工程师。这位品管工程师对于生产每个环节看得很仔细,并不时向我提出疑问。
说起这台新机器的每个生产细节以及每道工序,我非常自信,说话的语调不自觉地提高,客人频频点头表示满意。在一旁的刘威经理听后,脸上表现出诧异的表情。他吃惊的,可能是我流利的英语表达,而不是工序讲解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