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非典

二零零三年春天,对中国人来说,是可怕与令人揪心的日子。元旦过后便听到有一些传闻,说香港、佛山等地出现了一种会传染的不治之症,这种病毒的传播和蔓延完全无形无迹,防不胜防,人类一旦感染这种病毒便意味着死亡!恐慌令人失去理智。听说白醋能阻止这种病毒传播,于是,所有商店的白醋被抢购一空,二元一瓶的白醋卖出三十元的天价。后来,又听说板蓝根冲剂能预防这种病菌感染,于是,板蓝根冲剂又被狂抢。最后,连食盐也成了抢购对象。幸好官方电视台、电台、报纸纷纷出来辟谣,才渐渐平息这场抢购风。

二零零三年二月十七日,农历正月十七,是我们公司春节开工第一天。所有香港同事全部戴着口罩上班。表情怪怪的,与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极不和谐。往年开工第一天,香港人都会热情说:“新年好,利日大吉!”我们便会说“恭喜发财!”香港人便会拿出红色利是包来发给我们。可今年他们一到厂便到三楼会议室开会。

会后,我们还没有发现我们经理李德的身影。正当我还在疑惑的时候,文员李丽走过来通知我去刘威经理办公室。我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看见刘威双手抱着头,静坐在办公室的大班椅上。我轻轻地敲门,他示意我进来后,便悄悄地跨过房门立在他办公台前,他轻轻地指着前面的椅子说:“坐下。”

我静默地坐在他前面的椅子上。

“林工,PE部经理李生没办法来上班了,他在香港玛丽医院进行隔离治疗。PE部现由我接管,会议上还决定由你来暂时负责PE部,以后你就直接向我报告吧!唉……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他的“唉”不是直线的,而是跳跃式的。内涵极其丰富,无奈与不信任交织在一起。那长长的叹息,说明他对我的不信任。虽然我多年跟着他,但他对我却没有太多的认可,大概认为我的能力只能当一名工程师。我每次升职,他却从来没有按照级别标准给我增加工资!公司每年规定的二次例行加薪,都是按最低的标准来给我评定。好像给我加薪的钱是从他口袋掏的一样心疼。这使我的薪水在同级别是最低的。幸好李德经理的到来才给我涨工资补回这差别!

李德被隔离治疗!这一信息让我感到万分震惊。他是台大高才生,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美资香港公司,九七年他调来我们工厂,担任PE部经理。他的到来给我们注入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他工作雷厉风行,当机立断!考虑问题总是多想一步。他曾说一位合格的主管要想五步,至少要问五个为什么……能在他手下工作,让我学到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他对我们下属真是爱护有加,如同老母鸡保护着小鸡一样。PE部工作碰到难题与失误,他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们,而是与我们一起去分析解决。能在他手下工作真是幸运,不仅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而且能够享受工作的乐趣。我盼望着他尽快康复起来,回到我们身边……

尽管我一边想着李德,一边不断地挠头,等着他继续指示,但刘威经理只是沉思着,似乎还想向我说些什么,然而他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只是用右手向我摆了三下示意我可以出去了。

这一天,全厂每人发放两个口罩,两支玻璃体温计,并规定每天上班前要自己测试体温,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不准上班。学会正确戴口罩与量体温是这一天的主题。

我没有想到,一直让我惴惴不安的事终于发生了,而且来得这么快。李德经理在香港医治无效去世了。李德和这个世界永别了,他的名字在公司员工的名册删除了。想到李德鲜活的生命转眼间离开这个世界,我愕然无语,生命为什么这么脆弱?“非典”究竟是什么疾病?预防“非典”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现在全厂最忙碌的应该算是医务室了。我们厂医务室共有两位医生,两位护士。医务室的主管是一位年纪大约六十岁的女医生,叫李娟,是深圳武警医院的退休医生,有副主任级的职称,家住深圳泥岗村深圳武警医院宿舍大院。她是唯一同香港职员一样待遇的本地员工。她住香港职员别墅宿舍,同香港职员一起吃小饭堂,每周五还随同香港职员回港专车回深圳,周一早上随这趟专车返厂。她不仅是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一位人道主义的理想者,公司医务室就是她理想的园地。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她的推动下,我们公司医务室成了全镇工厂最好的诊治室,常用药品配备齐全,医疗器材也较为齐全,血压计、心电仪、B超,几乎所有门诊的病员都不用出厂门。她对每位病员极端热忱,无论是公司高层管理的香港职员,还是流水线的普通员工,她都一样用心诊治。记得在深圳厂时,有一年冬天,我感冒了诱发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我的老毛病,自从懂事起几乎每年冬季都会发作,一发作就会连续咳嗽,没想到这个老毛病在她的细心诊治下,再也没有再发作了,彻底根治!我们员工在公司医务室诊治全部免费!医务室是我们员工健康的守护神,公司高层领导也非常重视,每次法国总部或是亚洲区的高管来厂参观。老外们除了参观生产线、员工宿舍、员工俱乐部,还会来到医务室,同李医生交流。李医生的要求或建议都会得到落实。令人遗憾的是,员工家属没能享受免费医疗这样的福利……

另一位是年轻的小伙子张明,他是李医生的助理,也是原深圳武警医院的医生,听说是李医生的徒弟,为了追随李医生的人道主义放弃了医院的公职来到了我们厂打工。他年轻有活力,一般对外的工作都是他在跑腿。听说这次全厂戴口罩与量体温是他的建议,他还建议将医务室所在的那栋宿舍一楼全部装修作为发热员工隔离室。他这个建议在春节前就已正式提出了。这个建议初听起来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也与当时主流媒体的声音不同。但我们厂是七八千人的大厂,如果真有这种传染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今年,由于李经理在香港患非典型肺炎去世,引起公司高层的高度重视,促使他这一建议加快实施,现在已正式全面落实。

还好,连续三天全厂没有发现发热的员工,那一层经过严格消毒的隔离室还是空****。

随着主流媒体对“非典”态度的转变,传闻的谣言也都得到了证实。报告病例也都得到了如实的报道。“非典”的预防变为抗击!我们工厂员工,除了自己用体温计量体温之外,公司还增加了仪器自动测试员工体温。在员工打卡的位置,摆上了两台进口的大型全自动体温测试仪,只要员工从机器里面走过,便能测试出人体的温度,如果员工体温不正常,便进行隔离处理。隔离室也开始有员工入住了。每天人民医院都有医务人员到工厂参与隔离工作。隔离发热人员的方式,看似无情实有情。隔离,是为了治病,也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全。隔离房,可以将人隔离,但人间的温情是隔不断的。人被隔离无法与外界接触,也无法工作。为了解决隔离者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工厂决定给被隔离的员工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工资。

虽然“非典”令人恐慌,但生产不能停止,工作还必须继续,没有被隔离的员工必须坚持工作。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上了PE部代理主管的。虽然当了部门代理主管工作千头万绪,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防疫与生产异常处理,确保生产正常。

只要生产线开拉,生产异常就如影随形地产生。制造产品并不困难,但制造合格产品就并不那么容易了。任何元器件的偏差,任何设计的缺陷,任何作业上的疏忽,最终都会导致不合格品产生。即使元件合格、设计合理、作业无误也同样会产生不合格品,这也是令我们最头痛的问题。我当代理主管刚几天就碰到这样的难题。一个新产品,出现了一种按开关杂音的问题,不良品高达百分之十,最令人头痛的是,这种不良品找不到不良原因,查找所有元件都正确无误,电路设计也合理,员工作业也符合工艺要求。问题找不到原因也就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正如这可恶的“非典”一样!唯一的控制方法也只有隔离这一措施了。将不良品隔离出来,因为找不到维修方法不良品堆积如山!

我整天承受着无穷的压力,每天生产会上,刘威经理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按开关杂音的问题搞掂未?”

压力就是动力,此路不通找他路,人的才能是无限的,经过全体PE技术人员的反复研究试验,我们终于找到这种按开关杂音的解决方法——更换前级板上所有1uf/50V的电容,但是这个容量的电容数量高达48个位置,更换成本可想而知,然而有办法总比没办法解决好得多。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找到生产这个电容的供应商。还好,这家电容的供应商是国内上市公司,我们将不良品送去分析,结果是电容所有指标完全符合规格的要求,供应商表示无能为力解决。产品设计师,进行了电路分析,分析结果也是电路设计合理正确。材料符合指标是合格产品,电路设计也是正确无误,生产作业也没有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一天没有解决问题,生产线就多了一大堆不良品,这一堆堆的不良品就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正如这“非典”一样,简直叫我心烦意乱。

“怎么办?”我在PE调查组的讨论会上对着彭思乡工程师问。

“现在不良品只能更换电容处理。”他瞅着我说。他眼睛使我想起悲观主义的老乏羊。我也感到有点儿悲观。

“这颗电容肯定有问题!”周伟插了话茬。

“你有什么依据?”我问。

“如果电容没有问题,更换电容故障现象为什么会消失?周伟斜着脑袋,仿佛在沉思。”

“电容可是符合规格的!”我紧跟着说。

“符合规格并不代表没有问题!现在,这个电容起码不适合用在我们这个产品上。”彭思乡若有所思地说。

“是呀,”我兴奋地说,“我们有权利寻找合适的电容来试一试。”

“好!我马上去发邮件要求采购调来一批‘日本松下’同规格的电容来试用。日本鬼子的电子元件我信得过!”彭思乡洋洋得意,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天,采购终于调来了一批日本松下同规格的电容,给我们做试验,试验结果正如彭思乡所预想的一样,用日本松下的电容没有出现这一不良现象!这真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写了一封邮件给相关部门,要求将这些电容全部更换成松下品牌的电容。然而,成本报价结果却让我们大跌眼镜,价格相差五倍!从终点回到起点,出于对成本的原因,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同国产供应商谈判,让供应商对这颗电容进行改善,以达到我们电路的要求。谈判结果还算顺利,毕竟电容供应商是国内上市公司,是负责的企业,同时我们也抱着支持国货的精神支持国企。经过双方攻关小组的努力,试验,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如果没有我们的压力。我想,供应商就不会这么快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证实我们国企还是有实力的,只要抱着工匠精神,任何困难都是能够解决的。我也相信,在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