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借读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业有所成便是幸福,也有人认为食可果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家庭团聚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解读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一家团聚、家庭和睦、工作稳定,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我一直沉浸于幸福的海洋里。但随着子女的一天天成长,烦恼便接踵而至。子女的“义务教育”便是我们一家最大的苦恼。
送子女回家乡,接受正统的义务教育,那子女便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在东莞完整的家更会被割裂,况且家里还没人帮我带小孩,显然送子女回家读书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借读,便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读民办学校是大多数打工家庭无奈的选择,民办学校除了个别“贵族”学校教学质量较好之外,其余都谈不上教学质量。老师的待遇是与招生数量挂钩的,如果招不到学生,老师还有“走人”的危险!这种现状怎么能够保证教育质量呢?其实,我们家长也理解,民办学校也不是慈善机构,目的非常明确——赚钱!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好的学校收费高,差的学校收费便宜。我与妻子都受过高等教育。当过语文教师的妻子,深知学校教育对子女未来的影响,而作为在职场上拼搏多年的我来说,更加深刻透彻理解这一点。把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就读,对于我们工薪家庭来说,每学期上万元的学杂费,我们确实负担不起,而就读普通的民办学校也确实对教学质量有所顾虑。于是,到公立学校借读便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到公立学校借读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据我的了解,大多数借读都要有“门路”,然而对于我们外来工说,这借读的“门路”并不好找。大女儿读幼儿园开始,我便一直寻找借读的“门路”,直到女儿快到入读小学的年龄还找不到借读的“门路”。我心情一直非常烦闷,工作一直提不起劲儿,幸福感也随之直线下降。
“老林,怎么近来脸色不太好?”在开完生产会议回到流水上的路上,陈文勇关切地拍着我的肩膀问。
“唉,这学期又快开学了,我还找不到孩子入学的学校?”我吐露出了我的心事。
“嗯,原来就这小事!把你愁得脸上像核桃的一样。如果你有钱,就把小孩送去‘贵族’学校,只要交钱,什么都给你包了,听说还有生活老师帮助照顾小孩子。如果钱不够多,就送到普通民办学校就好了,每学期学费也只有一二千元,而且还有专车接送。”陈文勇轻松地说。
“我想让孩子读公办学校。”我实话实说。
“外地人想读本地公办学校,好像还没有听说过有这回事!如果让小孩读公办学校,只能将小孩送回老家读。”
“我不想送小孩回老家,家里没人带!”
“这确实麻烦!不过,你可以试一试找找本地的房东,还有学校校长。”
“我都找过了,没用!”
“你可以试一试找找本地领导。”
晚上,我顺着陈文勇的思路,在脑海里搜索认识的“本地领导”……
一想起本地干部,我头脑里跳出来的第一个人是我们管理区的赵副主任。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几年前。当时,公司工会成立时,镇里、管理区来了几位工会干部参加我们工厂的工会选举,他作为管理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我是新当选的工会委员与他握手合影。去年,镇里举办的“外来工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我们厂三位选手代表管理区去镇里参赛,他亲自开车到我们厂接我们去参赛。当时,我们组还获得了三等奖。赵副主任很是高兴,还邀请我们参赛者一起去酒楼吃饭。这位赵副主任看上去也只有三十多岁,人长得圆实,阔脸方腮大嘴,这种人通常比较好讲话。果真,饭桌上我们有说有笑谈得甚欢。我向他讲述我的经历,他也毫不闪烁,说出他的一番经历。
他说他十九岁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便报名参军。三年后,从部队退伍回管理区当治安联防队治安员。东莞美资厂成立时,被我们厂聘请为中方厂长。几年后,他参加村委选举被选为管理区副主任。
“你当过我们厂厂长?”我惊讶地问。
“说是厂长其实就是跑腿的,归属于人事部下面的办事员,主要负责暂住证办理以及政府部门沟通,没有参与工厂管理。”
“你们本地人太幸福了!个个当房东,收租过日子。”
“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人富了,整天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牌混日子。还是你们外地人勤奋,有斗志。像你年纪轻轻就当上外资厂的高级工程师!”
“听说你们村还对进厂工作的人进行补贴?”
“是的,每人每月补贴500元。没有这样做,根本没人去劳动!”
“我们外地人太苦了,出门没带暂住随时会被抓起来,没准有一天我也被抓起来。”我说不清是不是在开玩笑。
“如果你被抓起来或者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他说得挺认真。
啊!现在我正好有困难!想到这里,我特别激动。
我迅速从名片夹里找出赵副主任的名片,心忐忑不安地拨通了他的手机。
“赵主任,你好!”
“你好!你是哪位?”
“我是美资厂林伟强工程师。”
“啊……林工,我记起了,我们还一起吃过饭!有什么急事需要我帮忙?”
“我想将两个小孩送来蛟乙塘小学读书。”我直截了当地说。
“没问题,你明天去学校找校长报名填表!还有,记得带上小孩的出生证、户口本!”
“谢谢!”
我万万没想到,一直困扰着我的大事,一个电话就搞掂了!
第二天,我带上小孩的出生证、户口本,来到了蛟乙塘小学。蛟乙塘小学在两年前已搬进了新校舍。
秋天,蛟乙塘小学校园里到处绿草如茵,鲜花锦簇,树木婆娑,校园处处充满了宁静与温馨。篮球场、运动场、操场井然有序,教师楼、教学楼、办公楼错落有致,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特别耀眼。学校到处呈现着盛世的欢悦,仿佛每一丝柔和的秋风里,都含着充沛的希望。孩子能够在这里读书该多好啊!踏进校门我便禁不住感叹起来。
我找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关着。透过宽大的玻璃窗,看着一位戴着眼镜的瘦老头,正在低着头阅读资料。他大约六十左右的年纪,额前头发早已谢顶,那银白的半边毛发,使人联想起那披着白雪的松树,这是他历尽风霜,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见证。这一形象使我想起了我读高中时,那位即将退休的语文教师。我不禁止住了脚步,心怦怦地跳着。我呆呆地站在门口。前几天,我已来过这里一次,被他婉言谢绝了,说学校已没有学位了。现在再来,会不会再遭拒绝。我心里打着鼓。不!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管理区副主任让我来的。我终于说服了自己,鼓起了勇气,轻轻敲着门。
“请进!”屋里传出低沉的声音。
我悄悄地开了门,顺手将门关上。
“校长,你好!”我结结巴巴地说。
“什么事?”他摘下眼镜端详着我问。
“我打算将女儿送来这里读一年级,儿子读学前班。”
“我跟你说过了,学校没有学位!”他眯起双眼瞪着我说。
他的目光像闪电一样射了过来。我觉得头顶上挨了一记雷轰。我屏住呼吸,使劲克制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
“是管理区赵副主任让我来找你的。”我强制着自己做着深呼吸地说,想平息心里慌乱的激动。
他嘴角马上浮出一丝笑纹,慢条斯理地说:“有赵副主任的条子吗?”
“没有……”我有点慌乱了。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学位了。”
我迅速拨通了赵副主任的手机。
“赵主任,你好!我是林伟强,现在蛟乙塘小学校长室。”
“把电话交给校长,让我同他讲。”
“好的,好的。”我听到校长客气地应答。
“孩子的户口本与出生证都带来了吗?”校长问我。
“都带来了!”我如释重负地说。
“跟我来……”他站了起来说。
他带我来到一间大办公室,他指着对面一位中年女教师说:“到那里填表。”
“校长,一年级都没座位了!”那位中年女教师似乎在提醒着校长,也好像叫我不要过去。
“这里不是还有几张桌椅吗?把它放进教室里,不就多了两个位!”校长乐呵呵笑着说。
我如实地给孩子填写好入学报名表,并按学校规定交纳每人780元借读费。办好孩子的入学手续,我心情愉快地走出学校办公楼。
我在校园里长久地徜徉着,似乎想了许多许多,又像什么也没想。感情的潮水在胸中涌动着,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有;想笑,又想喊。我突然发现花坛里,一株红艳的杜鹃,亭亭玉立,让我止不住心头一热,花火红得出奇,厚实,润泽,生命力是这般旺盛,焕发出一味要呈现自然的欲望。
孩子顺利在公办学校借读,解除了一直困扰着我们家的烦恼,我们一家洋溢着满有诗意的欢喜。生活的一切又在我的心上织成怡悦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