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勤学好问

在1993年5月,大康程凯球厂招了个新电工。无巧不成书,他与陈平安是近边老乡。他姓肖名英方,三十岁左右,身高1米68,不胖不瘦,皮肤白皙,下巴尖细,鼻高耳敏,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招人喜欢。他高中文化,当过代课老师,修过手表,在乡办煤矿做过电工,又会修马达,真是个农村百事通,的确是个万能人才。陈平安自感不如,十分敬佩他,也准备拜他为师,从而成为了好同事,好兄弟。

虽然陈平安在邵阳电大学了点理论,仅在华丰五金厂做过半年多电工,但是实操有限,经验不足,当然要加强学习,虽然会烧电焊,会装点水电,懂点维修,但不会修理电动机,每次维修机器时总是遇到棘手的难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上次因修不好包装组的封罐机而与李厂长发生了不愉快的原因。

其实,他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不成文的心得,作为一名电工,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还是要活学活用。比如,在学校学习电工功率内容时,一马力相当于735瓦特,即为0.735千瓦,就算参加高考,也必须这样答题,否则视为零分。然而,他在现场操作时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是一马力为0.75千瓦,马达铭牌数据也是这样写的。在搞机器维修时,他才知道螺丝也有英制与公制之分。在搞水电安装时,他才知晓水管一般以英制计算,即一寸八分,还不是在校学习时公制的一寸十分。或许有人不相信这些,但又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啊,实操经验告诉陈平安,每台机器的运转都要依靠电动机拖动的,他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工,必须学会修理电动机。因此,他以后既要搞好工作,又要不断地学习,向同事们请教,向其他师傅取经,逐渐积累经验,慢慢提升电工技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是这样,陈平安准备向谁拜师学艺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要向肖师傅请教,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难道这是命运安排的吗?听说他小舅子曾想跟他学习电工,但是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比较保守,担心在老家开店时抢了他的生意,难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见?所以,陈平安要找个机会,试探一下情报,实在不行,就发扬汉末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不达目标,决不罢手,直到成功为止。

接下来,陈平安一边认真工作,一边时刻留意观察,终于找到了进攻的机会。因为肖英方师傅喜欢下象棋,陈平安也会一点点,属于同类项,岂不是天赐良机?他等呀等,等呀等,终于等到了星期天,特意买了盒新象棋,顺手牵羊地带回两瓶百乐啤。

陈平安抓住时机招呼肖师傅下棋,正中他的下怀,他非常乐意。这个用肖师傅自己的话说,权当打发时光,消除疲劳,开心快乐,岂不乐哉?于是,陈平安在自己的二层床面展开象棋纸,高高兴兴摆好象棋。两人心投意合,各坐一边,准备杀它几个回合,到底谁的技术厉害呢,那么只有看结果了。

事不凑巧,他俩技艺相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杀得特别激烈,短时间内确实难以分出高低。旁观者也跟着叽叽喳喳起来,权当分享阳光,分享快乐。因为棋场如战场,也要讲究策略,适当的时候可以虚放一枪,或者声东击西,从而引其上当,比如故意送个兵给对方,趁其沾沾自喜之机,再杀个回马枪,吃掉他一个车,与其说放长线钓大鱼,不如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陈平安有意谦让,肖师傅就赢了第一局,自然高兴,不由自主地吹起了口哨,旁观者也一个个笑呵呵的。

陈平安趁机打开百乐啤盖,顺手递与他。肖师傅根本没想到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软之方面去,还是在沉醉第一局胜利的喜悦中接过百乐啤,眼睛却盯着象棋不放,一心想着以2比0战胜陈平安。

接着,他们俩时而喝口百乐啤,时而催促对方下棋要快点,甚至还规定考虑时间不准超过三分钟呢。他们时而道古论今,时而交流工作经验,关系越拉越近。不过,第二局陈平安不谦让了,自然杀得难分难解,正如两军交战勇者胜,还有谁不想赢呢?他们经过一番拉锯战,结果陈平安赢了。

显然,双方打个平手。围观者不由自主地鼓掌,二层铁床也兴奋的摇晃起来。陈平安也在担心因人多而会压垮铁架床,但是碍于面子而不方便说出口,因为害怕扫了大家的兴,更害怕破坏了自己的宏伟计划。此时,只是心里默默的祷告,希望平安无事呀。

因为下棋是要开动脑筋的,时间一久,双方势必头昏脑涨起来。或许双方心有灵犀,都同意休息片刻,然后接着战斗。肖师傅趁机点燃香烟,偏着脑袋,吐着烟圈,寝室里烟雾缭绕,升起一朵朵迷人的彩云,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射出快乐的喜悦。他时而瞄一眼陈平安,时而望向天花板,好像在思考一个重大问题似的,也许正在考虑如何战胜陈平安吧。

二分钟后,肖师傅突然收回视线,兴奋地摇晃着脑袋,嘴里冒出一个经典故事。敬爱的毛主席每当危机时刻都会大口大口地吸烟,匆匆忙忙,徘徊不停,只为冷静思考一会儿。忽然,毛主席掐熄烟头,双手一挥,重大决策计上心来,革命曙光从此起航……

陈平安听着,笑着,与同事们一样鼓掌庆贺,同时心里想着,看样子今天的目标有希望了。所以,当大家安静下来时,他趁机全盘托出埋在心底已久的想法,同事们露出了惊奇的面容,心想陈师傅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肖师傅听完陈平安所言,深吸一口香烟,掐熄夹在指缝间的烟头,吐出最后一团烟圈,估计已经想好了。然而,或许他有所顾虑,咬着嘴唇沉思起来,时而摸摸下颌,时而看看同事们,最后没有正面回答陈平安,还是轻言细语说:“陈平安,此事非同小可,还得从长计议,待我好好考虑后再回复你,好不好?”同事们相互对视一番,个个沉默不言,心想陈平安的谋划要流产了。

陈平安稍微停顿了一会儿,笑眯眯地说:“肖师傅,不急不急,这事确实非同小可,请你慢慢考虑,我会耐心等待的。”肖师傅挤出一丝笑容,同事们也跟着点点头。其实,陈平安能不着急吗?

接着,双方继续战斗,继续聊天,继续开心。常言道,棋错一步,整盘皆输,陈平安又故意让他一步,结果他又赢了一局。肖师傅欢喜若狂,尖叫一声,顿时引来众多围观者。

此时,在旁观者们当中,有的指指点点,说个不停,有的靠近床架而伸长了脖子,跃跃欲试,说三道四,有的只看不语,跟着开心地笑……不过肖师傅微笑着告诉大家,观棋不语真君子,否则影响了他的思路。同事们心情领会,停止了进一步的举动,只是欣赏,不喧哗,也不讨论,更不会指手画脚了。不过,每一个旁观者的眼睛仍然跟着下棋的动作移来移去,当局者明,旁观者清,分享**,分享快乐。

既然这样,他俩继续对阵起来,而且忘乎所以地下着棋,也不知下了多少局。你瞧,双方时而紧张,时而高叫,时而欢笑,其乐无穷。同事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第二天上班时,肖英方突然告知陈平安,经过昨晚的深思考虑,答应他的请求,但是有个小小的条件,要求陈平安给予300元的学费。陈平安爽快地答应了。因为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学会技术,才是真谛,才有希望。

此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炼胶机快乐地运行着,裁断机兴奋地裁剪布条,球心加流机欢快地上下运动,车间同事们兴高采烈地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其实,300元学费多也不多,少也不少,陈平安需要一个半月工资才可搞定。不过,他一点不在乎,权当自己补交在邵阳电大读书的学费了。

有一天,也许肖英方师傅与陈平安团结合作的缘故,维修保养工作做得非常好,车间机器运转一切正常。因此,他们在各个车间巡查一圈后就返回电工房休息、待命。肖师傅突然提出,他想与陈平安坐下来好好谈谈心,聊聊天。陈平安非常高兴,干脆把维修房之门关起来,同时开启照明灯与冷却排风扇,准备恭耳细听。

接着,肖师傅不慌不忙地说起来。“陈平安,既然你想提高电工技术,想学习维修电动机,当然是好事,我很支持你,到底要如何学好电工呢?如何学会修理电动机呢……我是这样分析的,不管你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重新开始,要有方法,要有恒心,要能吃苦耐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具体做法,首先你要买一些实用的电工书籍,然后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书。如果你看不懂,我就对症下药地辅导你。在实际操作当中,你要做到一看二听三闻四不准,即只准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绝对不准用手去摸……只有你学会电工理论,懂得机器原理,掌握基本线路,熟悉各种维修步骤,知晓维修技巧,了解安全事项,才可以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毕竟电是无形的老虎,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否则要咬人的嘛。”

“谢谢肖师傅的耐心教导,我一定要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陈平安满口答应下来。肖师傅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他俩走出维修房门后一边走向车间而巡视机器,一边眉开眼笑地讨论起来,一边指指点点起来。同事们一个个莫名其妙的,望着他们也跟着笑起来。

当然,陈平安没有忘记小学同桌陈秀秀同学的建议,始终有写日记的习惯,晚上休息时趁机把肖师傅的一言一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因为陈平安家庭贫困,电大没有毕业,知识浅薄,已成事实,但是只要听从肖师傅的安排,一切从头开始,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相信将会有成功的一天。所以,他倾尽口袋买回所需电工书籍,比如《电工手册》一套(两本)《常用电气线路》《电子入门》《柴油机维修》《电动机绕组修理》《实用电工问答》等。当然,这些也得到了吕香华的大力支持,毕竟花费了不少钱财呢。

不仅如此,陈平安也像初中或高中时期一样制定了全面的学习计划。他每天晚上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一边画图,一边思考,一边想象。每当他看书到深夜时,吕香华及时提醒他说:“平安,你也不看看时间,应该休息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他头也不回,随意回复说:“好呢,我可爱的老婆。”吕香华听罢,便用被子蒙着头部睡着了。然而,他的眼睛还是不听话,仍然盯着电工书,双腿也非常淘气,一动不动。他有时看书到凌晨2点多,才进入梦乡。

当然,假设陈平安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要反复阅看,认真思考,直到弄懂为止。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地学习,循序渐进地攻读,慢慢熟悉基本理论。如果确实有搞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红笔做好标记,第二天向肖师傅请教,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他也只有这样,所学电工内容才有深刻的记忆,才能渐渐地提高电工理论水平。

陈平安每天上班时,按照日常计划,努力做好该做的工作,巡查完生产车间有无异常情况,填好日常运行保养卡,设法排除机器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如果他有剩余时间,要么躲在电工房看书,要么跑到车间观看机器运行状况,检查螺丝、连接、弹簧及轴承等有无松动或者断裂情形,查看配电箱的控制电路有无不良情况,查看操作盘上的开关、指示灯、电气仪表等是否正常,画好机器控制电路实物图,记录机器的运行流程,彻底搞懂机器的机械运行与电气控制原理。

付出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成,陈平安经过半年的努力,画好了每台机器的控制线路图,而且存入了他的脑海里。

当陈平安每次去修机时,根据现场操作人员提供的故障信息,边走边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接地故障?是线路接触不良?是油路堵塞?是某个螺丝松动?是不是某根弹簧断裂?还是某个部位磨损呢……显然,他提前考虑再三,做到心中有数,维修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陈平安为了掌握修理电动机(又名马达)的技术,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但是身体似乎瘦了一大圈。吕香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而劝说他:“老公呀,你用镜子照照你自己,瘦得不像个人了,一定要注意身体呢,我可不想早早打单身咯。”

“老婆呀,你多虑了,怎么会呢。请你放心,我们要白发到老咯。”吕香华见他嬉皮笑脸的,便不吭不声了。

虽然陈平安在肖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基本理论,懂得了常用的操作方法,但是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熟能生巧,遇事方便。曾有人说过,修理马达十分简单,就是把马达旧线圈拆掉,重新绕制,装返接线,通电Ok。其实不然,看的容易做的难。因为他在邵阳电大学习时,老师只是照本宣读,而且多半是电视上课,不知是老师讲得不够清晰,还是听课模模糊糊,总是似懂非懂,学校又没有实操室,哪有实操的机会呢?虽然有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去邵阳附近工厂看看,但是对于他们这些农村学生来说谈何容易,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哪有机会实习呢,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

所以,他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电动机绕组修理》之书籍,基本弄懂马达的基本原理,逐步掌握接线的方法,重新绕制线圈的工艺,等等。令人高兴的是,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做好了行之有效的维修马达的指导书。具体维修步骤如下。

一、记录马达的名牌数据,了解购进、安装、使用时间。

二、拆开马达,查看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比如:针车马达是三相四极36槽单双层交叉同心显极式星形接法吊把嵌线法绕组,并做好记录。

三、用钢刀斩掉旧线圈,清理干净,注意方法,不要损坏铁心。

四、测量线圈的长度与漆包铜线直径,清点好每个线圈的根数,确认线圈是单根还是几根并绕,做好准确记录。

五、根据相关数据,绕制新的线圈,特别要注意,数据必须正确无误,且要轻拿慢放,柔和操作,避免损伤漆包线,否则引起绝缘度降低,甚至造成匝间或相间短路,那就白费工夫了。

六、嵌线。根据绕组的接线方式嵌线,操作时根据第五条的操作方法,不要损坏漆包铜线的绝缘漆,做好相间绝缘、层间绝缘、槽间绝缘。

七、接线。按照原装绕组接线方式,准确无误地接好各绕组的连接线,做好标准的引出线。否则,通电时很快烧掉,千里长堤,毁于一旦。

八、浸漆。首先烤潮三个小时左右,并定期测量电阻的变化情况,接着浇灌符合要求的绝缘漆,然后以适当的温度烘干,从而保证马达的绝缘强度,测量绝缘电阻时,不要低于1.5兆欧,才符合马达维修质量标准。

九、组装马达。更换标准型号的轴承,按原装要求精密组装,且要保证用手波动转子能够自行旋转五圈左右才可,否则视为装配不好,务必找出原因,直到正常为止。

十、装配完毕后,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符合正常要求,接上符合要求的电源试机,如果声音正常,空载电流达到正常值,修理马达才算成功。

当肖英方师傅过目陈平安编写的马达修理指导书后,觉得操作方法是对头了,指导书内容明确了,思路也清晰了,大加赞赏。同时,他还建议,今后要根据这些基本步骤进行实践,即多操作,多观察,多摸索,多体验,才能逐渐提高电动机维修技能。陈平安高兴接受他的建议,师徒俩哈哈大笑起来,厂房露出了庆贺的笑脸。

陈平安说干就干,并在肖师傅的指导下,通过三天的努力,成功修理好第一个马达,付出一分心血,获得一分回报,何乐而不为之?肖英方师傅高度赞赏,同时希望他再接再厉,慢慢体会,逐步提升维修技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牢记肖师傅的要求,今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多多实践,克服困难,逆流而上,将会更上一层楼。

因为工厂生产离不开水、电、气,所以陈平安每天必须巡查好这些项目,从而保证车间生产。在巡视空气压缩机(空压机)时,他彬彬有礼貌地询问操作员的使用情况,做好详细的运行记录,根据线头编号及电流方向,画出控制线路图。原来,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比起星三角起动电路要简单多了,就是拖动马达带动曲轴旋转,偏心轴带动曲轴上的连杆有规律地上下运动,拉动活塞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冲程,从而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

有一次,当陈平安去维修空压机时,使用万用表仔细检测电气线路,结果一切正常,但是拖动马达的皮带轮卡死而转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他根据平时巡查运行的状况与每次维修的经验,迅速做出逐步判断,可能是哪个部位卡住了。他立刻取下传动皮带,马达旋转正常。可是,机头皮带轮卡得死死的,无论你使用多大力气波动它,皮带轮都像个死鬼似的,总是无动于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该检查的都检查了,也没现什么异常,暂时没有排除故障,但是不能拖延太久,否则车间没有气压可用,肯定会影响生产,立即返回电工房,及时向肖师傅报告情况。

肖师傅根据陈平安陈述的故障现象,很快做出初步判断,怀疑控制气压的单向阀有问题,希望陈平安再辛苦一下,拆下查看有无问题,然后再做打算。

陈平安马上返回空压机房,麻利地拆开检查,果然发现单向阀之塑胶头积满碳渍,迅速清理干净,赶快装返试运,结果一切正常。他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呼:“天啦,我又学会一招啦。”操作员望着他那高兴的熊样,禁不住笑起来,同时鼓掌祝贺。此时,空压机轰隆隆地为他歌唱,被压缩的高压气体兴奋地流向各个车间,从而保证完成生产任务。

由此可见,陈平安作为一名机电维修人员,不仅要精通理论,而且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平时多学、多看、多问及多做,方能提高维修水平,实践出真知嘛。

1993年10月,年轮进入了金秋十月,秋风拂面,舒适凉爽,落叶自由飞舞,机器欣然运转,故障相对来说比以前少多得了,天空跳满了庆贺的金色音符。当然,就算机器发生故障,作为维修人员的陈平安也不用那么辛苦,因为气温较低,生产车间没有那么炎热嘛。

不过,肖师傅与陈平安忽然接到球心加流机维修通知,有一台机器不能正常使用。他俩急忙赶到现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他俩一边检测,一边查看,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他们的观察与分析,发现高压油缸之油封出现漏油现象。因为根据**连通器原理,液压系统没有形成密封空间,引起**压力传递失效,从而造成压力缸活塞不能按要求动作,机器自然不能正常运行。这个故障比较简单,只要换个新油封,一切就Ok。但是他们身边没有新油封可换,如果购买新的,那么已经来不及了,真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维修技术再高,也是等于零,怎么办呢?他们经过短暂的商量,除找个旧的换上去,没有别的选择,也不晓得能否可行,纯属赌一把而已,希望能顶住呀。

当油封更换好而试机时,陈平安为了安全起见,决定跳下机器,以防发生意外。可是,肖师傅当众提醒他,请不要害怕,站在机器顶部就行,便于观察运行情况,更便于确认是否还有其他故障。既然肖师傅都这样说了,他就服从安排,毕竟他以前答应过他的,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然而,可怕的意外事故发生了。他们刚才换上去的油封还是不行,甚至比原来的还要差劲,而且从中喷涌而出的压力油根本不讲道理,喷满陈平安一身,好像泡了个免费的温泉,但是油温太高,烫得他受不了。在这个危机的时刻,生命高于一切,他无视车间男女,随即脱下衣服,而且脱得只存**,车间员工疯狂大笑起来。事已至此,陈平安顾不上一切,光溜溜地飞回宿舍。他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佛祖保佑啊。幸亏他动作迅速,换好干净的衣服,平安无事,谢天谢地。

1994年6月,深圳太阳比邵阳烧得更旺,似乎要烧红改革开放的前沿大地,更像要吸干厂房最后一滴汗水似的。你瞧,车间机器也受不了这般折腾,轰隆隆地哭喊着,酷暑兄弟呀,你行行好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深圳海湾的海风也趁机躲起来了,同事们犹如忙碌在密封的锅炉里,热得汗如雨下,浸湿了衣服,浸湿了车间大地。

这不,球心组的大炼胶机因顶不住酷暑的压力而发生了故障,仿佛得了癌症似的汽车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了。陈平安与肖师傅接到维修通知,快速提好工具,及时赶到现场。这笨重的家伙有几十吨重,拖动马达有60千瓦,机器上躺卧着两条三吨左右的滚筒,或许长期炼胶之缘故,如同两条晶莹的宝石棒金黄发亮,向他们射出求救的目光。

时间不等人,经过他们的仔细检查,发现有一条滚筒上的铜环严重磨损而变形,机器不被卡死才怪呢。这个故障必须要大动手术,而且只有更换新的铜环,才可以排除故障。然而,在更换过程中,或许肖师傅过于紧张而没有站稳,不慎从机器上重重地摔下来。结果造成左脚严重受伤,痛得嗷嗷大叫。陈平安吓得目瞪口呆,围观的员工们也不知所措,车间顿时安静下来。幸亏人事部有关人员及时赶到,马上做出妥善的安排,立刻把他送去医院救治。

经过医院的紧急检查,肖师傅的脚伤很快有了诊断结果,虽然没有发生骨折,但是伤到了脚跟上的神经,难怪他疼痛难忍,在场诸位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忙忙碌碌的医院也投来了惊奇的目光。因广东医药费太高,他只好回邵阳疗养。

显然,对于机电维修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如果你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意外事故,甚至危及生命。难怪电工作业人员要进行特殊工种培训,并取得安全操作证,才能上岗,从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过,既然机器坏了,就要及时维修好,陈平安在李厂长的协助下修复了大炼胶机。操作员马上开电试机,立刻唱起了嗡嗡运行的歌曲,车间里响起了噼哩啪啦的掌声。

陈老板刚好在厂里,闻信后也来看热闹,望着正常运行的机器,十分高兴。然后,陈老板当众表扬道:“小陈进步好快,大有前途。”总管阿英带头鼓掌,大家再次跟着鼓掌庆贺,陈平安自然乐开了花。

肖师傅回家后,陈平安又像以前一样独自负责全厂的机电维修工作。虽然他忙前忙后,忠于职守,非常辛苦,但是很乐意。因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不仅可以大胆地学习各方面的技术,而且提高了独立操作的能力,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有一次,小炼胶机坏了,自然影响到了生产。虽然陈平安从未维修过这台机器,势必压力山大,但是毫不犹豫地去抢修。

然而,总管阿英却对陈平安不放心,叫他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肖师傅返厂后再一起维修,至于其他嘛,她来想办法处理。

陈平安听罢,心里十分不爽,也不信那个邪,难道厂里没有肖师傅,如果机器坏了,就不要修了?难道没有他,地球就不转了?其实,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除老板以外,无论少了何人,厂里都一样能运转。因此,他承受着压力,通过仔细检查,终于查出原因,幸运排除故障,机器运转正常,赢得了同事们的一片片欢呼声。阿英望着喜笑颜开的陈平安,同样赔着笑脸,跟着鼓掌。

老板知道后大加赞赏,夸奖陈平安说:“好啊,小陈终于出师了。”办公室里顿时响了噼哩啪啦的掌声,马路也唱起了嘟嘟的欢歌。

从此以后,阿英对陈平安的看法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人就是这样,有压力才有动力,他要不断开发思想,挖掘潜力,才能绽放精彩,犹如一枚苦瓜无畏炽热的太阳,克服重重困难,绽放神韵,从而实现美好的愿望。

因为地球在运动,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技术在革新,而且任何东西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所以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因为学到老做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陈平安做电工也是如此,要时时刻刻牢记,平时要勤学好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慢慢提高自身实力,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由于他尝到了发扬苦瓜精神的甜头,无惧一切困难,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维修技能不断提升,机电技术登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