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语言误会
1992年11月,陈平安有幸进入大康球厂上班。或许这是上帝赋予他的恩赐吧。他必须吸取前两次机电维修时遭遇麻烦的教训,更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从而获得上上下下的好评,以便顺利通过三个月的试工期。所以,他不忘初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希望好好地大干一场。
然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同事之间语言不通,在陈平安身上发生了不该发生的误会,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仅各个地域的生活习惯不同,而且语言、文化也不尽相同,隔头江,不同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无论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特别要说明的是,深圳的白话犹如打机关枪的声音,对于外地人来说,确实难以听懂,也好难学,方方面面,造成不便。比如:你冒搞错(你是搞错了);你嗨奔度(你去哪里);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冲凉(洗澡);搞钳(胶钳,或者老虎钳);钟点工(计时工);后生仔(年轻的小伙子);等等。
有一天,陈平安接到生产部的通知,有个操作员及时报料,包装组的封罐机意外地发生了故障。具体故障现象为,瓶口封不起罐,就算封上了,也有漏气情况,或者密封不良,从而生产出不少的不良品,已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既然他入厂三个多月了,对于公司的生产机器,就有初步的了解。从表面现象看来,封罐机的原理比较简单,把四个成品毛球(国际比赛用的毛球)装入一个白色加厚的胶瓶里,然后放入封罐机里高速旋转的圆盘上,通过特殊装置操作,把胶瓶加压成高于常压的气体,再经过封罐机一系列的动作,铁盖听话似地密封瓶口,以便胶瓶内的毛球保鲜、保压、保形等。
陈平安接到通知后不敢怠慢,带好日常维修工具,迅速赶到包装组生产现场。他谦逊地询问包装组的操作人员说:“好兄弟,我请教你一下,这台封罐机是怎么回事?”
“陈师傅,请别客气。我开始用得好好的,突然间机器里面响了一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题,但是机器还能正常旋转,照样能封罐。只不过,经过品质部肖小姐的测试,发现产品里有许多次品,要求我不要再生产。如果……我只好服从命令,立刻按下了停止机器运转的按钮。”机器操作员放下喝水的口杯,使用衣袖随意擦拭一下巴的水珠,然后时而指着电源开关,时而指着封罐机,时而指着对面忙于检测成品的肖小姐,诚心诚意地描述着机器故障的详细情况。
当陈平安获知故障机器的详细情况后,又根据平时的维修经验,通过看、听、闻、摸等常规检查方法,仔细查看机械部分的螺丝、轴承、弹簧及各个机械组件有无损伤,特别检查了发出声响的机械部位,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接着,他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气部分的连接电线、控制电器、运行马达及各个控制开关,同样一切正常。不过,机器操作员听到了机器的异常响声,难道真的发生了机械故障?如果是这样,经过自己的仔细检查与观察,或许是机械调整的问题,到底故障发生在哪个位置呢?
因为陈平安的机械维修经验十分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排除故障,但是包装组车间近期要赶货,时间非常紧迫,当然耽误不得。曾记得华丰五金玩具厂的王经理表扬过他是个诚实之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王经理真有眼光,一说就中,好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呀。所以,他不懂就不能装懂,绝对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不然机器修不好或者维修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生产,从而耽误订单交货期,如果空运产给海外的客户,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那么他的电工职责自然会大打折扣。于是,他笑眯眯地与现场操作人员打个招呼去了。
陈平安一踏进办公室,就向老板如实报告:“老板,您好!虽然我已进厂三个多月,在各位同事及您的帮助下学会了不少东西,也修复了不少机器,但是从未调试过包装组的封罐机,的的确确没有掌握好维修方法,一时难以排除故障,公司却马上要出货,情况非常紧急,请求支援。”
老板是台湾人,中等个子,粗壮体胖,健健康康,为人低调,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经常来到车间,与工人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询问生活情况,从而与员工们打成一片。无巧不成书,他姓陈名福贵,陈平安也姓陈,天赐良机,很快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仿佛亲密的好兄弟。不过,陈老板喜欢称呼陈平安为小陈。陈平安也十分乐意,毕竟是家门也。
陈老板迅速放下手中的笔头,见陈平安急得汗流满面,就示意他不要客气,坐下来慢慢说,并安排文员小姐阿芳给陈平安倒了杯香甘甜可口的台湾高山茶。然后,陈老板微笑着说:“小陈,你很诚实,真是好样的,但是别紧张,机器坏了,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也要生病嘛,总会有解决办法的。既然你以前没有见识过,当然修不好,我不怪你。既然你一时处理不好,我准备安排李厂长去调试一下,希望你要好好配合他的工作,同时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慢慢摸索,反复推敲,从而掌握维修技术。如果你以后再碰到类似故障,就会独自解决嘛。其实,我很欣赏你,有文化,有思想,年轻有为,聪明灵敏,接受能力又强。所以,我充分相信,只要你好好干,用心去学习,初步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地掌握好维修技巧,从而提高机电维修的本领。”
“谢谢老板的夸奖,更感谢老板的理解。请您放心,我一定要牢记您的教诲,并且要好好干,诚实谦虚,发奋图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慢慢提高机电维修水平,全力以赴保养好车间机器,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也请您相信我,虽然我现在还不会修理某些机器,但是并不代表我今后也不会,请您看我的实际行动吧。”陈老板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平安迅速起身,谢过陈老板,匆匆撤出办公室。陈老板却在身后不停地呼喊着:“小陈呀,小陈呀,你别着急呀,喝完这杯茶再去呀。”但是,陈平安是风风辣辣之人,早已走远了。
李厂长本是潮州人,三十岁左右,高高的个子,潇洒大方,红光满面,帅哥一枚,令人喜爱。自从深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他就来到横岗镇打工,幸运当上了上门女婿,其岳父是碰巧是村长。虽然他文化不高,听说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却幸运成为了村长的女婿,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大康程凯球厂的厂长。因为外资企业或者港澳台企业的厂长一般不论其学历、工作经验与能力,还是只要为本地本村人即可,据说完全是村里指派的,而且只是挂名,不过问厂方经营管理,仅仅成为厂方与村委的联系人,美其名曰——厂长,实际上是中方代表。
自从球厂成立以来,李厂长就被村委派入,自然成为了公司的开工元老。他也不负众望,全心全意地为公司服务,获得了老板的赏识。虽然他没有文化,但是头脑聪明,动手能力强,每每办事速战速决,而且圆满完成任务。特别电焊技术很好,又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旦需要,随叫随到,配合老板修机,或者处理有关事物。老板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每次修机时一般要带上他,耐心指导他,**他,因为老板回台湾时公司的机器还要依赖他招呼呢。所以,对于部分机器的调试与维修,他确实有一定的经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平安从办公室撤出来后,一边飞向车间,一边拼命思考,虽然陈老板将要安排厂长来维修封罐机,但是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万一他有事来不了,或者他也修不好呢。所以,打铁还要自身硬,当然还得依靠自己,陈平安一赶到现场,就继续检查机器各个部位,真心希望自己能够修理好,从而提前恢复生产。他调整好紧张的心态,再次向操作员请教机器的日常操作步骤、保养方法、常用故障现象以及处理方案,然后认真阅读机器说明书,又结合所学机电理论,用心观察封罐机的结构,了解它的机械与电气工作原理,周密思考,仔细推敲,希望感动上帝,从而排除机器故障。
真没想到,李厂长悄悄来到了现场,而且静静观看良久,但是陈平安太认真而没在意,仿佛异端出现在眼前,顿时满脸绯红,心里也紧张不安起来。
李厂长以为陈平安不理他,提高嗓门叫喊:“陈平安,你快点给我走开。”陈平安大吓一跳,头部竟然撞到机器上,自然长了个漂亮的包,要说不痛,当然没人相信的。
“对不起,我刚才没注意,谢谢你来帮我。”陈平安顾不上疼痛,只得服从命令,立刻后退三步,让位给李厂长。
“不用谢,这是陈老板要我来处理,而且从村委会匆匆忙忙赶过来的。”李厂长看都不看陈平安一眼,用力挥挥手,示意他快点让位。陈平安仍然挤出一丝笑容,立即退到李厂长身后。
此时此刻,陈平安没有忘记陈老板的教诲,必须密切配合李厂长的工作,仔细观察他表演的每一个细节,以便跟随其学习维修技能。然而,陈平安没戴眼镜,相距太远而看不清楚,时而向前移动半步,自然越看越近。
然而,陈平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挡住了李厂长的观察视线,或许影响到了他维修工作的情绪,他非常生气,猛然回过头来,挥舞着双手说:“陈平安,你是不是没见过呀,看得这么近,真像个傻子,快给我滚远一点。”
陈平安吓得失魂落魄,站在旁边的操作员也惊了一大跳,封罐机也明显摇晃了一下。但是陈平安本能地向后快速移动着颤抖的身子,唯有滚得远远的。同时,他木然站立,躬着背,低着头,模模糊糊看着。当然,李厂长权当陈平安不存在似的,只顾自己慌手慌脚地调试机器。陈平安的视线跟着他的节奏不停地移动着,操作员却捂住嘴巴偷偷地笑。
这个时候,墙壁上的抽风机不辞辛劳地旋转着,从而完成生产车间循环通风的使命。秒针也艰难地跳动着,汗水趁机肆无忌惮地浸湿了陈平安的衣服。但是他顾不上一切,唯有抱住急跳的胸口,静静地等呀等,等呀等,一个小时悄悄过去了。
或许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李厂长调试机器并不顺利,脸上的汗珠哗哗地流下来,湿润了衣服,湿润了地面。也许他有点烦躁,突然转过头来大喊:“陈平安,你像个傻瓜一样站在这里,一点都不灵活,还不快去拿把搞钳过来?”。
陈平安左手摸了摸脑袋,右手提了提领扣,伸着长长的脖子,眼珠子不停地转动着,根本没听懂他说什么,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他使劲地回忆着,思考着,分析着,李厂长到底说什么呢,也正等待着自己的回复,绝对不能拖得太久,否则又要挨批了。可是,陈平安想来想去也没辙,只好鼓足勇气,吞吞吐吐地反问:“李厂长,我……”
李厂长见陈平安“我……我……”半天放不出一个屁来,而且一动不动,眼睛喷出了愤怒的火焰,似乎要把他烧成灰似的。陈平安不知如何面对,唯有老老实实地站好,机器操作员却被吓得后退三步。
或许李厂长以为陈平安不听从他的指挥,早已气得怒发冲冠,使用活动扳手重重敲打着机器,大声叫嚷:“你在这里发什么呆呀,还不快点去拿东西?”
因为李厂长的叫喊声惊天动地,封罐机又被惊得振动起来,包装组车间也吓得胆战心惊,周围的同事们也不知内幕,个个诚惶诚恐的,本能地屏住呼吸,所有视线聚焦于陈平安。
陈平安面对一张张震惊的面容,面对一双双睁大的眼睛,仿佛向他射来一束束强烈的光芒,迅速闭上双眼,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到底怎么办?他唯有调整好状态,战战兢兢地回复:“李厂长,实在对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到底叫我去拿什么东西?”
李厂长以为陈平安故意怠慢工作,竟敢不服从他的安排,再次狠狠敲击封罐机,左手指着陈平安大发雷霆:“你别在这里装聋作哑了,我叫你去拿工具,怎么这么多废话?再者,你不是文化高吗?这么简单的话也听不懂, 看样子是冒牌货呀。你连维修工具都认不得,到底会不会电工?快点给我滚蛋,有多远滚多远……”
他简直是金嗓子,远远超过中央广播电台的扬声器,震耳欲聋,震破了天空,震动了厂房。陈平安面对李厂长一连串的疑问号,无言以对,更是吓得惊恐万状,脑袋嗡嗡作响,或许耳膜被震坏了,眼睛也变得模糊了,根本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不知所措地低下了头。
此时,包装组的员工们都被吓得变了脸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个个抱着急跳的胸口,默不作声。其他车间的员工们一个个离开工作岗位,跑来包装组看热闹,而且越聚越多,围得水泄不通,难道想观看精彩的口技表演吗?
当然,陈平安望着几乎失控的场面,唯有强压怒火,保持克制,真如茶壶煮饺子——有口说不出,像哈巴狗一样趴在那儿,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躬腰也不是,抬头更不是,真的无脸见人。他不停地摇晃着脑袋,时而看看天花板,总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多余的人,真想变成一只小虫子,找个小洞钻进去,马上逃离这个难堪的现场。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是谁报告了陈老板,也匆匆赶过来了,难道是厂长的叫喊声惊动了他?令同事们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陈老板并没有生气,只是向大家挥手示意,劝散围观人群,同事们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包装组很快恢复了平静。陈平安与李厂长也服从老板的指令,跟着他奔向办公室。
他们一走进办公室,个个沉默不言,难道李厂长也害怕老板?他完全改变了刚才疯狂的态度,与陈平安一样毕恭毕敬地站立陈老板办公桌的斜对面。办公室里除了天花板上的日光灯闪着白光,一切听话似地安静下来。
“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陈老板看看李厂长,又看看陈平安,然后放下茶杯,便心平气和地反问,终于打破了平静。
陈平安仍然静静地站着,哪里还敢开腔呢?他心里想着,尽量让李厂长先表演,就算他如何贬低自己,也要忍住气,因为智者,要听其言、观其行、识其心,再作打算,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急也没有用,更何况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还是顺其自然吧。
李厂长首先怒瞪一眼陈平安,又回过头来微笑着看一眼陈老板,真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啊。然后,他好像审问罪犯一样,用右手食指头指着陈平安,高声嚷嚷起来:“陈老板,或许你还不了解他,这个家伙哪里学过什么机电呀,您真的上当了。其实,他是狗屁一个,什么都不会,也听不懂我的话语,还要他搞什么电工呢?直接叫他滚蛋得了。”
果不其然,李厂长讲得陈平安一文不值,什么都不是,办公室再次安静下来。陈平安听得满脸通红,心里愤怒到了极点,本想解释一下,但是刚要到嘴的话语又强行咽了回去,还是让一切保存在沉默里吧。
事实上,陈平安进厂三个多月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陈老板当然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明亮着呢?上个月陈老板曾找陈平安谈过话,说他年轻有为,聪明伶俐,诚实谦虚,勤劳肯干,有文化,有胆识,有前途,要他好好干,厂里肯定不会亏待他的。既然如此,即使李厂长说得他一塌糊涂,陈老板也没批评他,权当一阵风吹过。陈平安心里也非常清楚陈老板的意思,反正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话听一面不是言,话听两面见明显,别人怎么样说,你能捂别人的嘴巴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陈老板心中肯定有数的嘛。
“小陈呀,你不用害怕。如果你有什么话,就大胆地说出来吧 。”陈老板见陈平安每每欲言又止,肯定有难言之意。
陈平安在陈老板的安慰与鼓励下,便轻言细语吐出了事实真相。“陈老板,我的确没有听懂李厂长的话语,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叫我去拿什么东西,怪我见识短浅,没有配合好他的工作,是我不对,也让您失望了。但是李厂长不要讲白话嘛,我是湖南人,哪里听得懂呢,如果他今天要是说普通话,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误会了。我现在反问李厂长,如果我讲我们的家乡话,你能听懂吗?”
李厂长十分自信,望望陈老板,斜视着陈平安,拍着胸脯说:“你开什么国际玩笑,以为我像你这个垃圾电工一样,听不懂人话?”
“I'm your father。I'm your grandfather。(意思:我是你父亲。我是你爷爷)”既然李厂长这样说话,气不打一处来,陈平安就不给他面子,干脆改变了先前的注意,何不见此嘲笑他一回呢?因此,他强装笑容地望着陈老板,不慌不忙地说起了英语。
李厂长一边用右手挠着耳朵,一面怒视着陈平安,一面不停地乱抓着脑门,左右转动着眼珠子,宛如有意扮着鬼脸似的,难道在表演起了邵阳县的布袋戏?或许他听不懂陈平安的话语,心里同样着急呀。他犹豫了许久,又看看笑容满面的陈老板,最终挤出一句话:“陈平安,你说的是什么鸟语,这是你们的家乡话吗?好像打机关枪一样,鬼才听得懂呢。”
既然这样,陈平安抬起头,挺起胸,认真地回答:“李厂长,你说得非常的对,确实不是我的家乡话,也不是普通话,还是English(英语)!”
李厂长竖起耳朵聆听,又没听懂陈平安的话,急得直跺脚,直勾勾地看着他,嘴巴不停地张合着,仿佛喉咙里塞满了棉絮似的,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陈老板望望陈平安,看看李厂长,微微一笑,也不方便翻译,只是语重心长地打个圆场道。“李厂长,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有差别,文化生活也有差异,语言不那么相通,由此造成了误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能够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就是难得的缘分,应该互相理解,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同事之间商量事情时最好讲普通话,方便沟通思想,方便交流工作,以免造成误会嘛。如果你乡音太重,对方听不懂,也可用手势表达嘛。如果同事之间发生误会,就千万不要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不仅伤害感情,而且影响工作,对人对己都不好。然而,陈平安师傅文化高,修养性又好,今天能够冷静克制,确实难能可贵,确也避免了一阵冲突,应该值得表扬,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李厂长听完陈老板的话语,恍然大悟,自知理亏,立刻向陈平安真情地道歉。陈平安也是个聪明人,自然给足颜面,假装认错,各打五十板,最终握手言和。老板开心地笑了,办公室也笑了,洁白的墙壁闪出了庆贺的光泽。
从此以后,他们俩不打不成相,由此成为了好朋友。陈平安在适当的时候与李厂长商量,把陈水叶与吕香华都介绍进了球厂,真是皆大欢喜。吕有姣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及时寄来了祝贺的信封,同时嘱咐他们要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好好表现,从而扎根下来。她还希望他们,犹如飘落横岗镇的夫夷苦瓜,落地生根,抓住时机,拥抱改革开放之春风,沐浴深圳灿烂的阳光,开花结果。她不愧是个师范生,善于言表,诗情画意,温暖人心,陈平安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呀。
因为李厂长的电焊技术不错,当陈平安每次焊接物件而遭遇麻烦时,就诚恳向他请教。李厂长也毫不保留,乐意传教,圆满解决难题,陈平安感激不尽。
每当陈平安帮李厂长家里修好灯或者装好风扇时,李厂长都要留他吃饭。可是,陈平安这个人就是有个缺点,从来不愿意在别人家里吃饭,以免亏欠别人的人情,因为吃别人的嘴软嘛,只好屡屡婉言谢绝。
当陈平安有次帮完忙而离开李厂长家时,他硬要塞给陈平安一包三五牌(8元一包)香烟,因为陈平安的工资还不到200元一个月,这礼物也太贵重了,本想推辞,但是不收下它,确实也说不过去。
不仅如此,当陈平安年底回家结婚的时候,李厂长有礼有节,给他封了个小小的红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