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故乡的云

1

学校快放暑假了。那一天,放学后,曾聿明被谢校长叫到了办公室。

“曾老师,”谢校长点着头,慢条斯理地说,“有一件事,我不得不通知你,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你千万要挺住!”

曾聿明笑着说:“谢校长,什么事?你说,我有思想准备。”

谢校长斟词酌句地说:“昨天,我接到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的通知,下个学期,你不用再来学校教书了。也就是说,你被解聘了。”

曾聿明听了一怔,他没想到校长说的思想准备是这个,他真的没有一点准备。迟疑了有三分钟,他才说:“怎么会呢?谢校长,上个星期,镇教委的丁主任还跟我谈了一次话,说我教的班级在这次统考成绩,在全县又名列前茅。说我是全县代课老师的楷模,要我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这是他亲口跟我说的,怎么会说变就变呢?”

“曾老师,你的成绩,你的能力,还有你独特的、优秀的曾氏教学方法,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但是……,但是……”谢校长一时语塞,找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述。

曾聿明说:“谢校长,我们学校的代课老师有五个,为什么不是凭教学能力来竞争上岗呢?”

“这个,……但事实是,县、镇两级教育部门已经下了解聘通知。”谢校长说着,从抽屉里拿出那张解聘通知单,递给了曾聿明。说:“曾老师,你自己看吧!我没有骗你。”

曾聿明拿着这张县、镇两级教育部门盖有红章的解聘通知书,呆呆地看着。

“曾老师呀,”谢校长苦笑了一下说,“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已经跟你说过了,上级部门安排我们学校一个下岗指标。我也暗示过你,你自己应该积极点,主动点嘛 !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你早就应该去找镇教委的有关领导,比方说,请他们吃个饭,最好是能意思意思。我想,这样也许就能保住你的饭碗。但你硬是无动于衷!现在,一切都晚了!解聘通知单已经下了,既成事实,木已成舟。”

“谢谢校长提醒。”曾聿明镇定地说,“看来,我真是个书呆子。我总以为,凭我的能力,凭我教出的班级升学率,我一定可以在教育事业上站住脚,并且继续走下去,终身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还幻想我要在二十五岁前转正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然后在三十五岁时再登高峰,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看来,我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曾老师,非常抱歉。”谢校长伸出右手,主动地握着曾聿明的右手说,“作为一个同事和朋友,我只能说声抱歉,对不起!现在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了,日新月异!你正年轻,你可以到外面去闯一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谢谢校长。”

曾聿明说完,走出了校长办公室。

曾聿明走出学校大门,站在大门口,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五年了,从他走进这所学校时,他心里就发誓:自己要终生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还在读书的时候,他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毕业后真的就实现了。那一年,他参加高考以3分之差的成绩落榜,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复读。也有很多老师同学劝他复读,毕竟3分之差不参加来年的高考实在是太可惜了。但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母亲又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再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复读了。就这样,第二年,他看着很多成绩比他差很多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

也就是在他放弃复读回家务农的时候,村支书刘根推荐他到村小当代课老师。虽然是代课老师,但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心无旁骛。在短短的这几年里,他拿了许多全镇乃至全县小学教学的第一。也正因为这样,今年年初,他光荣地被村党支部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了,就多了一份责任。他清楚,目前中国的教育,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他规划了自己的人生,二十五岁通过考试转正,三十五岁前一定要成为省特级教师。他决心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一纸解聘书,彻底粉碎了他的人生规划和梦想,把他关在了校门之外。

本家嫂吴姗匆匆跑来,在很远看见他就喊:“聿明,快回家,叶萍要生了。”

要做爸爸了。突如其来的喜讯,把烦恼驱得烟消云散。曾聿明答应一声,把解聘书叠好放进上衣口袋,急忙往家里跑去。刚进家门,就听到从里屋房间,传出一声响亮的、银铃般的婴儿啼哭声。

接生婆凤英抱着婴儿走了出来。笑着说:“恭喜聿明,叶萍生了一个千金。”

曾聿明满心欢喜地看了一眼风衣中包裹着的女儿,说:“同喜同喜!婶,谢谢你!”

曾聿明递给凤英一个红包,凤英接过,转身进去了。

2

医院,产房门外,罗东平焦灼地徘徊在走廊上,刘娟坐在椅子上。

“表哥,”刘娟笑着说,“你坐下耐心地等吧。别这样晃来晃去的,晃的人心烦意乱。”

“你表嫂进去快两个钟了,不会有事吧?”

“你真是的,能有什么事?”刘娟抢白他说,“这是在医院。有什么事医生就会告诉你的。”

正在这时,从产房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

“生了!表哥。”刘娟惊喜地说,“听声音应该是个男孩。”

罗东平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一颗心总算落地了。你怎么知道是男孩?”

“男孩声音洪亮。女孩声音要尖细些,像银铃。”

“小娟,你应该去当医生,在厂里当普工就大材小用了。”

这时,一个护士走出来,问:“谁是刘桂华的家属?”

罗东平说:“我是。”

“恭喜你!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母子平安!”

“表哥,你看是不是?”刘娟高兴地说,“我说是男孩就是男孩。”

3

刘桂华坐在**,抱着儿子正在喂奶。罗东平打开锅,用勺子盛了一碗鸡汤,放在刘桂华床头的小柜上。

“东平,”刘桂华感激地说,“谢谢你这么用心照顾我。”

“怎么谢我?”

“奖励你亲一下你儿子。”

罗东平坐在床沿上,看着吃奶的儿子。说:“他长得像你。”

“你给他取一个名字吧!”

“好!”罗东平想着,说,“他在大岭山医院出生的,就叫罗刘山吧!我们两个人的姓都有了。”

“刘山!”刘桂华摇摇头,说,“把刘字去了,就叫罗山。罗山好听,也顺口,小名叫三三。”

“好,就叫罗山。桂华,我来抱孩子,你趁热把高这碗鸡汤喝了。”

“你别抱,他睡着了。”

刘桂华轻轻放下儿子,下地坐着喝鸡汤。喝了一口,说:“东平,锅里鸡肉很多,你挖上一碗吃吧!”

“我吃过饭了。”

“你天天给我炖土鸡,炖排骨,这一个月下来,我就要变成个大胖子了。”刘桂华边吃边说,“到时候,我胖得走不动了,你得背着我走。”

“我一天到晚抱着你走。”罗东平说着,从身后抱住了刘桂华。

刘桂华回过头,两个人吻了一下。

“东平,你真好!”刘桂华喃喃地说。

“你更好!”

俩人亲昵了一会。

“桂华,”罗东平说,“我家里已经择好日子了,腊月二十二,家里给我们操办酒席。”

“东平,”刘桂华说,“我也算个二婚的女人了,而且有了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用不着为我大操大办。只要你能接受我和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罗东平执拗地说,“我说到做到。我要风风光光地把你娶回家,我要让整个罗村镇人都知道,你刘桂华是我最心爱的女人。你放心,三三,就是我们俩亲生的孩子。”

刘桂华热泪盈眶。她放下勺子,反身紧紧地抱住了罗东平,吻着。

“东平,你真好!”

4

曾聿明打开高压锅,把锅里炖的鸡用勺子舀出一碗,端出厨房,放在堂屋的桌子上。他转身来到房间,说:“叶萍,去,把桌上那碗鸡汤喝了。”

“来,”叶萍把女儿递给曾聿明,说,“你抱抱你女儿,她刚刚吃饱了奶。”

叶萍坐下吃着鸡肉喝着鸡汤。曾聿明抱着女儿在屋里逗着走着。

“叶萍,你女儿长得越来越像你了,长大也是个大美女啊!”

“聿明,快满月了,给你女儿起个名吧,名字别起得太俗了。”

曾聿明点了点头,说:“这些天,我真的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字典都不知道翻了多少遍,终于大功告成。我给女儿起了个名字,不知你满意不满意?”

“说吧,别卖关子了。”叶萍笑了,说,“你是先生,你起的名字,我当然满意了。”

“曾馨叶!这个名字怎么样?前后是我俩的姓,中间一个馨字。”

“哪个新?”

曾聿明拿来纸笔,把曾馨叶三个字工工整整地写上。

“噢!这个字念馨。”叶萍说,“我见书上很多有知识的女性的名都用这个字。”

“对!”曾聿明点点头,说,“我们的女儿将来也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这同时也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这个名字好,就叫曾馨叶。叫着顺口,好听,有意义。”

“小名就叫心心。”

“对了。”叶萍突然想起,说,“还有三天,我们的心心就满月了。摆不摆满月酒?”

“摆,我已经通知了所有的亲戚。”

叶萍指着凳子,说:“聿明,你坐下,我有一件事要问你。”

“什么事?你说吧。”

“这些时候,你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没有哇,我能有什么事瞒着你呢!”

“学校里的事。”叶萍两眼含着两汪泪水,说,“其实,早在半个月前,我就知道了。你不告诉我,是怕我在坐月子里伤心受刺激,生气。才不告诉我的。”

叶萍说着说着,眼泪却再也忍不住了,“哗哗”地流了下来。

“叶萍,你千万别哭。”曾聿明慌忙安慰她说,“我不告诉你,就是怕你刚生小孩,坐月子,怕你生气。今年,我们两个承受了太多的打击。正月刚过,母亲就去世了。接着,四月底,父亲又去世了。现在,我又被学校解聘了,失业了。这真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呵!”

“聿明,不教书就不教书吧。”叶萍擦干泪,反倒安慰起聿明来,说,“这不就是一个代课老师吗?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一百块,有什么值的留恋的。我听人说,现在去广州东莞深圳,在厂里随随便便找份工,一个月还挣四五百块。天无绝人之路!现在的形势好,改革开放,到处都是挣钱的门路。”

“叶萍!”曾聿明激动地说,“我不是留恋代课老师这份职业。我现在入党了,我就感到我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本来,我是想通过考试转成正式教师,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一个特级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我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在农村教育上的一个弊端。为什么有的民办教师,高小才毕业就能拿着教鞭,教书育人,站在三尺讲台上?这是在误人子弟呀!”

“这是国家大事,轮不到我们来管。你看你的书教得好,在镇上在县里每次考试第一名,奖状得了不少。可是,人家就是不用你。”

“好了,我们暂时不谈论这些。叶萍,既然饭碗丢了,看来,书是教不成了,真是空怀理想,报国无门呀!好在现在政策好,开放时代,到处都能挣钱。”

“不怕,我们正年轻。”

“只是因为今年我家办了两场丧事,外头欠有一万多块钱的债。”

“不用怕,有债慢慢还。”

“叶萍,我想冬天出门,去东莞打工。”

“好呀,不必等到冬天。”叶萍说,“如果你有熟人,有可靠的地方,办完你女儿的满月酒,你就可以走。”

“现在,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我有什么放心不下?”

“你一个人在家,太累了。孩子小,你一个人要带孩子,要挑水、浇菜、喂猪、做饭,还要种地。里里外外,一个女人,真是太难了。”

“没事,这些难不倒我。你放心去吧!”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叫王利平。”曾聿明说,“他现在在东莞大岭山一家台资企业天宝化工有限公司当车间主任。他春节回来时跟我说,随时欢迎我去他们厂上班。接到学校的解聘通知后,我第二天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前几天他已经回信了。他叫我马上去他们厂上班,他车间有一个调漆工的职位留给我,月薪是除吃五百元。”

“五百?”叶萍吃惊地说,“那抵上你当老师半年的工资了。真好!我心满意足了。”

5

天,阴沉沉的,仿佛要下雨,但并没有下雨。

曾聿明站在父母的坟前,跪下拜了三拜。他喃喃自语:“爸爸!妈妈!儿子这次要出远门,要到东莞去打工。此一去千里迢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看你们。”

拜罢起身,他背着背包,提着行李,一路往车站走去。

这时,从远处飘来一阵歌声,是费翔的《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他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 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歌声远去,曾聿明心中泛起一阵涟漪。那首歌曾聿明很熟悉,春晚上费翔唱过,后来风靡全国。那是母亲在呼唤浪迹天涯的游子归乡!而他,现在正好相反,背着行囊,要离开故乡,去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地方。

他心中有一丝恍惚。

6

天宝化工厂大门口,罗东平和刘桂华站在大门边。厂里下班的铃声刚刚响过,成群结队的员工走出大门。高峰过后,人渐渐少了,偶尔有一个两个匆匆走出厂门。

罗东平问:“桂华,聿明是在这个厂上班吗?”

“没错,就是这个厂。他表姐前天亲自告诉我的。”

“下班有一会了,他怎么还不出来呢?”

刘桂华指着远处过来的一个人,说:“过来的那个,就是聿明哥。”

曾聿明走到大门口,刘桂华和罗东平迎上前去。

刘桂华问:“聿明哥,你怎么才出来?”

“啊!桂华,你怎么在这里?”

“聿明哥,这是我的男朋友罗东平。”刘桂华介绍说,“东平,这就是我常常跟你提起的聿明哥。聿明哥,我们就在不远的那个台诚家具厂上班。”

罗东平上前,紧紧握着曾聿明的手,说:“聿明你好!谢谢你!”

刘桂华说:“前天,我听你表姐青云说起,你也来了大岭山打工,在天宝上班。今天,我就和东平请了假,过来看望你。”

“其实,我来天宝上班已经有两个月了。”曾聿明说。

“聿明哥,你出来都两个月了,也不告诉我一声?”

“我也不太清楚你在哪个厂上班。”

“好了,”罗东平说,“有话等会再说。聿明,我们找个饭店一起吃个饭。”

三人横过马路,往前面就近的一家湘菜馆走去。

7

他们三人要了一间小雅座间,这里比较安静。罗东平拿过菜谱,问:“聿明,吃辣吗?”

曾聿明说:“别太辣。”

罗东平跟服务员报菜:“焦盐虾半斤,手撕包菜,水煮鱼,湖南小炒肉,攸县香干……”

“好了好了!”曾聿明急忙止住,说,“湖南小炒肉不要了,菜太多了,吃不完。”

“那好,再来一个龙骨炖海带汤。菜微辣,再来两支啤酒。”

曾聿明说:“下午还上班,不喝酒,也不喝饮料,就喝茶吧。”

一会儿,菜上齐了,三个人开始吃饭。

刘桂华端起一杯茶,说:“聿明哥,来,我以茶代酒。这杯茶,我和东平敬你。”

三个人端起茶杯,碰了一下,喝了。刘桂华双眼有些发红,哽声说:“聿明哥,你和叶萍嫂对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子,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逃婚,来到东莞,还给了我路费。我对你和叶萍嫂一直心存感激,念念不忘。”

曾聿明安慰她说:“桂华,每个人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你不必挂在心上。”

刘桂华掏出五百块钱,递给曾聿明说:“聿明哥,这是当初你给我的三百块钱,拖到现在,真不好意思。我知道,你的负担也很重。”

曾聿明接过钱,数了一下,说:“桂华,你怎么给五百块?”

“聿明哥,这一年了,利息也不止这二百块。”

“这怎么行。”曾聿明把三百块钱放进自己口袋,另外二百块递还刘桂华,说:“你把我当成高利贷了。”

刘桂华推辞了一会,见曾聿明执意不要,只好把二百块钱收起。

停了一会,刘桂华问:“聿明哥,你怎么也出来了?不在学校教书了?”

“唉!”曾聿明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上学期结束时,学校要裁减一个代课老师,认为我最合适,就把我裁下来了。”

刘桂华用勺子舀了一勺水煮鱼片,放在曾聿明碗里。说:“聿明哥,你吃菜。”

“聿明,我早就听说,你是我们县的模范教师。”罗东平忿忿不平地说,“怎么能无端地把你裁掉呢?”

“来,大家一起吃。”曾聿明说,“裁了就裁了,算了,这烦心事,不说它了。”

“聿明哥,”刘桂华说,“我们厂里办公室要一个搞宣传的。也就是写写画画,办办宣传栏,月薪除吃也有六百块。东平跟厂里的副总推荐了你,副总同意了。你愿意去吗?”

曾聿明默默地吃着饭,思索着。

“你现在在天宝上班,工作比较辛苦。我们厂里的职位,比较清闲。我总觉得,你当过老师,文化高,写写画画更适合你,也是你的特长。”

“桂华,谢谢你和东平的关心。”曾聿明放下碗筷,用纸巾擦了一下嘴。说,“我刚在天宝厂里上了两个月的班,工人们都熟了,工作环境也熟了。现在的工作,虽然是辛苦一些,但我觉得挺好。昨天,厂里刚任命我担任调漆组组长,工资也加了。所以,跳槽换工作一事,暂时我就不考虑了。”

罗东平诚恳地说:“聿明,我觉得我们厂的职位更适合你。他属于办公室人员编制。”

“对!它适合我,你说的很对。”曾聿明点点头说,“东平,如果在我刚来的时候叫我选择,我一定会选择你们厂那个职位。不过现在,我真的想吃吃苦,历练历练自己。我想从基层做起,熟悉工厂的每一步流程,将来更能适应这个社会。还有,我认为,打工的人,首先应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

“聿明哥,”刘桂华说,“你暂时不想去就算了。古话说:行行出状元!凭聿明哥的能力、文化和稳重劲,我想,聿明哥很快就会一路高升,出人头地的。”

“出人头地我暂时还不敢想。我只想学好本事,在打工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人吃罢饭,刘桂华把点菜单交给罗东平,说:“东平,你去买单。”

曾聿明说:“我来买单。”

“聿明哥,不要争了,让东平去买单。”

一会儿,罗东平买完单回来。刘桂华说:“聿明哥,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和东平春节前回老家要办结婚喜宴了。”

“定了什么时间?”

“腊月二十二。如果你在家,欢迎你和叶萍嫂子一同前来吃我们的喜酒。”

“好!”曾聿明高兴地笑着说,“我提前先给你们两个送去祝福:祝你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如果我有空,一定同你嫂子前来给你们道贺。”

刘桂华问:“嫂子生的是男是女?”

“生了个女孩,三个多月了。长得像你嫂子。”

“太好了,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