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喜盈门
一
周六这天是钟奶奶66岁生日。六六大顺,雷海人把66岁当作大生日。
昨晚,王爷爷就叫暖暖的爸爸和伯伯今天都不要出海,两家人来吃钟奶奶的生日饭,并叮嘱他们千万不要送什么礼物,他家啥都不缺。
王爷爷和钟奶奶人缘好。以前穷的时候,亲戚朋友来借钱,他们手中没有钱,便向邻居借钱给来人,以后再还钱给邻居。他们总是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做船发了财,借钱的人更多了,他们富不嫌贫,还是有求必应。于是,亲戚更多了,连拐了十岛八海才扯得上关系的也来认亲认戚。对此,他们总是乐呵呵地接受。
因此,王爷爷和钟奶奶每年的生日,都有很多亲戚朋友来给他们做生日,宴席必定摆上好多桌。儿女心疼父母,建议在酒店订酒席,让来客直接去酒店吃饭,这样省心省事。但王爷爷和钟奶奶不同意,说到酒店吃方便是方便,却缺少气氛。在自家招呼亲戚朋友累是累,但气氛好,并且显得有诚意。儿女尊重他们的意见,开玩笑说,爸妈的生日堪比年例。
钟奶奶生日这天,一大早,暖暖跟着爸爸、伯伯到海边取海鲜。半夜出海的渔船已经回来了,暖暖他们帮忙把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鲜,装在一个个白色的泡沫箱里,用车子运到王爷爷的家。
从海边运海货回来的暖暖,看见王爷爷屋外停着不少摩托车、小汽车。院子内满是来客,有的正在聊家长里短,有的帮忙杀鸡宰鸭,烧火摘菜,忙得不亦乐乎。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伯母和白雪姐姐正在剖生蚝,妈妈帮忙洗碗,妹妹在拔鸡鸭毛。
还有客人陆续来。他们提着大袋小袋来,有好多小孩子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来。这些客人来自雷州半岛、北部湾沿岸各地,带来的绝大部分是各地的特产。草潭沙虫、江洪鱼露、北潭生蚝、吴川海蜇、雷州鱼肚、硇洲鲍鱼、麻章膏蟹、下六海地蕃薯、廉江红江橙等,简直成了海味浓郁的特产“展览会”。据说,每年都有来客用他们带来的特产做一道地方特色菜,与各方客人分享。生日宴成了美食品尝会。
二
暖暖和爸爸,把一箱箱海鲜搬下来放在天井。然后,暖暖和妹妹一起拔鸡鸭毛。
王龙英端着一个小水盆过来,放在暖暖身边。盆里有一只小龟。她回屋里搬出一张凳子,坐在暖暖的身边,一边玩玩水龟,一边看看他们拔鸡鸭毛。
“暖暖哥哥,跟我玩水龟嘛。”
“哥哥要拔鸭毛,没空呢。有空再你跟玩,好不好?”
“不嘛,我自己玩,不好玩。”王龙英嘟着小嘴,“要不,我唱歌仔给你听,好不好呢?”她把奶奶教她用雷州话念的童谣叫做“歌仔”。
“好,好,英英唱歌仔好听。”暖暖打心里喜欢这个小妹妹,见到她,他总是暖意融融,脸上不由自主地洋着笑容。
“水龟水龟,吃我饭,饲我猪。饲我猪大,猪打称,又将猪钱去买牛。”龙英摇头晃脑念童谣《水龟》,样子非常可爱,念完歪着头问暖暖,“好听吗?”
“好听,真好听!再念其他歌仔给哥哥听。”现在,暖暖会听简单的雷州话了,也跟王龙英学了几首歌仔。用雷州话念的童谣朗朗上口,容易念,而且还可以学到雷州话。暖暖通过念童谣学了不少雷州话。他感觉,放下心底的抵抗,用心去学,什么事都不难。
“暖暖哥,我念歌仔给你听,你带我去红树林捉螃蟹,好不好?”龙英贴在暖暖的耳边小声说,口水沾在他的耳上、脸上。她的话语,她的气息,把暖暖弄得痒痒的,感觉暖暖的。
“好!好!”暖暖笑容满面。
“哥哥,你好偏心啊!啥都答应英英。”坐在一旁拔鸡毛的冷冰冰,觉得自己这个亲哥哥对龙英真好,总是笑得像阳光一样灿烂,而对她却没有这么好笑容。她把拔在手里的鸡毛扔向暖暖。暖暖一脸鸡毛。他不恼,嘿嘿一笑,用沾着鸡毛的手,抹下脸上的鸡毛。的确是,他喜欢龙英远远多于亲妹妹冰冰。
“嘻嘻,鸡毛哥!”王龙英拍手笑。暖暖故意把两根长长的鸡毛插在头上,装成角,扮鬼脸。“咯咯”,她笑得更欢了。
“好玩不?”暖暖问。
“好玩!”王龙英说,“我又唱歌仔给你听,好不好?”
暖暖说好,她马上又摇头晃脑大声念起童谣来。
“点手指,平平分,水牛仔,赶将军。将军……”龙英想不起下句是什么了,向暖暖求救。暖暖是第一次听这歌谣,帮不上忙。她悄悄问在一旁抽烟的爷爷,一会大声念,“将军上,将军下,三百郎子放炮仗,天下太平日子长。”
“英英念得好!”好多来客围过来听,鼓掌,夸她。她越发高兴。人越多她越爱表现,一点都不怕生。
“英英,歌仔里的‘将军’是谁?” 王爷爷故意问。
“不知道。奶奶昨天才教我念这个歌仔,没讲将军是谁。爷爷知道是谁吗?”
“是伏波将军。”王爷爷又抽了一口水烟筒说,“想听他的故事吗?”
“想,爷爷快讲!”龙英叫爷爷坐在凳子上讲。拔鸡毛的暖暖也竖起耳朵听。
汉朝时,南越王相吕嘉谋反,南粤老百姓受苦受难,路博德被汉武帝任命为伏波将军,率领将士南下,讨伐吕嘉。伏波将军读了好多兵书,很懂得用兵。在雷琼,他利用有利地势,水、陆、骑三军配合作战。他们所到的地方,没宰一头牛,不杀一个老百姓,还开仓把粮食分给百姓。“真是好将军啊!”雷民都很拥戴伏波将军。
平定了叛乱后,汉武帝命令伏波将军撤回中原。将军北上时,雷民依依不舍,拿出自家好吃的东西,排队等在路边,放鞭炮,念歌谣,欢送将军,场面相当感人。“将军上、将军下,三百郎仔放炮仗。”这支歌仔从汉代唱到现在,已经唱了两千多年了。为了纪念伏波将军,雷民建起了伏波庙。现在,伏波庙还在呢。
暖暖被王爷爷讲的故事迷住了。他没想到一支看似简单的歌谣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还流传了两千多年。
“王爷爷,伏波庙在哪里?我想去看看。”暖暖有了兴趣。
“暖暖,有空我带你去看。”
“爷爷,我也要去。”龙英说。
“好,好,都去!”王爷爷笑呵呵。
三
泡沫箱里的鱼虾活蹦乱跳,有的跳到地上。
一个胖胖的男孩一下车就奔过来,兴致勃勃地弯腰捡跳到地上的大龙虾。
“澎澎”,一条有拳头那么大的龙虾跳起来,刚好弹到小胖子的鼻子上。“啊哟”,他叫了一声,赶快用手抓住龙虾。龙虾哪里肯给他抓住?一缩,一跃,从他手里跳到地上。“看你往哪跑!”他又去抓,大龙虾像跟他捉迷藏,老从他手里滑掉。
暖暖走来把龙虾捡起来放进箱子里,胖子竖起拇指夸暖暖厉害。他的年龄跟暖暖差不多,脸白白的,圆圆的。
“表嫂,生日快乐!”暖暖听到一个有点熟悉的声音。说话的是一个长头发的女子,她背对着暖暖。
“说过大家都不要送东西,你不听话,等会罚你。”钟奶奶说。
“表嫂,不是贵重的东西,是我自己做的生日蛋糕。是暖心牌蛋糕!”
“就你会说话。”钟奶奶笑嘻嘻,“蛋糕,我收下啦。谢谢多美!”
“这是我儿子夏多吉!”长发女子把捉大龙虾的胖男孩拉过来,“叫表舅母、表舅父好!”
夏多吉瓮声瓮气:“表舅母好!”对王爷爷说,“表舅父好!”
“哎,好,好!”钟奶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利是(红包),塞到夏多吉手里。
“又不是过年,表嫂不用给他红包。”长发女子把红包放回钟奶奶手里。钟奶奶又把红包塞回夏多吉手里。二人推来推去,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在打架呢。
“要的,要的!”王爷爷说,“这是给小孩,又不是给你。”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小孩子第一次来要给利是的,利利是是,快高长大!”钟奶奶把红色塞到夏多吉裤袋里。
夏多吉望望母亲不知该不该收。
“那就收下吧!”长发女子说,“快谢谢表舅母!”
“谢谢表舅母!”夏多吉喜滋滋地把红包放进口袋里。
“多美啊,你真有办法,把儿子教得这么有礼貌。我家海仔就野得很,你有空多来我家,教教他。”钟奶奶向屋里喊,“海仔,过来!”
王龙海出来了,见到长发女子叫道:“美美姑婆!”
姑婆?暖暖心想,有这么年轻的姑婆!姑婆转过身,暖暖认出她了。他脱口而出:“东方多美老师!”
吴松说王龙海跟东方多美是亲戚,原来是真的。
“啊呀,是冷暖暖同学!”东方多美也认出暖暖了。
四
东方多美是第二次来王爷爷家。上次跟方芳来海湾小学做活动,跟李校长提起,她娘家有一个远房亲戚也在这里,叫王老大。李校长说认识王老大,还带她上门认亲戚。儿子夏多吉则是第一次来。
王龙海走到夏多吉身边。
东方多美说:“多吉,这是表舅母的孙子王龙海。他跟你同年,比你大一个月。”王龙海伸出手:“多吉好!”
王爷爷忙说:“海仔,多吉跟你爸爸同辈,辈分比你大,你应该叫他多吉表叔才对。”
“夏多吉叔叔?我比他大呢!”王龙海又黑又壮,个子比夏多吉差不多高出一个头。叫一个比自己的小屁孩为表叔,王龙海觉得好搞笑。
被王龙海叫“叔叔”,夏多吉挠挠圆圆的头,也怪不好意思的。
“没关系,没关系,小孩子不用按辈分。按年龄,叫他多吉就行。”东方多美打圆场。
“多美妹子,辈分是要讲的,不能乱!”王爷爷不同意,“海仔,你带多吉表叔出去玩,差不多到时间吃饭了就回来。暖暖,不要拔鸭毛了,跟他们去玩吧。”
暖暖看见还有那么多鸡鸭毛要拔,不想出去。
“夏多吉……表叔,我带你出去玩!”王龙海拉着夏多吉的手,悄悄说:“我开摩托艇和你在海上玩!”
“好哇!好哇!”夏多吉拍手,“我还没坐过摩托艇呢!”
听说有摩托艇玩,暖暖好羡慕,可自己刚才说过不出去玩了,现在不好意思说也去。那就继续拔鸭毛吧!
五
王爷爷请了大厨帮忙炒菜,有的来客争相用他们带来的特产做特色菜。
几个亲戚帮忙在大锅里煮鸡鸭鹅。当地人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虽然有那么多海里游的海鲜,可陆地上跑的鸡鸭鹅也不能少。这些鸡鸭鹅都是乡下亲戚带来的,是他们自己养的家禽。
爸爸帮忙砍煮熟的鸡。每只鸡都是从胸部纵向剖开,一分为二。鸡的一半放进大箩筐里,另一半砍碎放在盘子里。鸡的大小腿留着,鸡胸肉切成像船的形状。
暖暖觉得好奇怪。
爸爸告诉暖暖,按当地人的习俗,亲戚朋友带来的鸡鸭鹅,主人跟来客一起吃一半,留一半给他们回去,这叫“回礼”。不“回礼”给来客会被人讥笑“失礼”。来客家里有老人的,要“回礼”鸡胸肉;有小孩的,“回礼”鸡腿。客人带来的其他东西,也都是留下一半,另一半用来回礼。比如亲戚做了好多蛤蝼木叶搭饼,主人还给他们一半回去。除了来客带来的东西只能吃一半,主人另外还要拿自家东西给来客“回礼”。所以,当地人说,走亲戚,来来去去两头花钱,赚的是感情。
“以前大家都穷,走一回亲戚要花不少钱。大家都不容易,亲戚带来的东西,主人只吃一半,留一半给他们‘回礼’。现在,大家的生活好了,都不缺吃了,有些来客就不要主人的‘回礼’,只带一些主人给的特产回家。”爸爸指着那一箱箱海鲜说,“那些海鲜都是王爷爷给来客的‘回礼’。海鲜很贵的,王爷爷花了不少钱。这里的人情味很浓。”
这种风俗跟老家的差别很大。在老家,亲戚带来的鸡,主人不会砍一半给亲戚带回去,而是全部留下来。如果留一半鸡给亲戚带回去,就表示主人不喜欢这只鸡,才让亲戚带回去。那是很没礼貌的。但主人也会给来客“回礼”,比如给些水果等。
真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暖暖想起芳芳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雷州半岛这种风俗也符合作业要求,决定回去把它写下来。
六
午饭后,有些亲戚回去了,有些留下来晚上看戏。雷州半岛的戏种有雷剧、粤剧、白戏仔等。当地人把雷歌、雷剧叫做“戏”,或是“歌”。雷歌、雷剧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早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当地,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看戏(歌),唱戏(歌),张口就能唱出一支歌来,戏味很浓。
钟奶奶特别喜欢听雷歌、粤语歌,看雷剧、粤剧,在家经常放碟看或是听,自己也喜欢唱。哪里有演出,她一定去看,风雨无阻。她说她一生最“饿戏”(喜欢戏之意),唱歌看戏真开心,烦恼跑到大海洋。王爷爷叫她“戏牙”(戏迷之意)。在她的影响下,王爷爷也成了“戏牙”。两个人经常一起听,一起唱,乐也融融。
每逢生日,他们一定请雷歌班来演出,请大家一起看戏。今年,钟奶奶生日也准备请雷剧团来,恰好碰上政府举办雷歌雷剧“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文化活动,在文化楼演出,可以免费看。钟奶奶正好可以省一笔请戏钱。
王龙海叫夏多吉留下来晚上一起去看戏,第二天再回去。因为第二天是周日。怕夏多吉不同意,龙海说明天还带他去赶海、坐摩托艇,夏多吉果然心动了,央求妈妈让她留下。东方多美见儿子喜欢,也同意留下。夏多吉是独生子,没有亲兄弟玩,平时很孤独,跟同龄人玩对他的成长有利。
暖暖也很想坐摩托艇。第一次见到王龙海开摩托艇,那戴着太阳镜的样子,真拉风!暖暖羡慕加嫉妒。他家没有摩托艇,也不会开,觉得能上去坐一坐,也不错。
“我明天跟你们去玩摩托艇,行吗?”暖暖怯怯地问。
“行!一块玩!”王龙海心情好,爽快地答应暖暖。
暖暖笑得见牙不见眼,眼睛弯成一道弧,像弯月。
一吃完晚饭,钟奶奶叫龙海快去占位,怕去迟了没有位置坐,她迟点再去。王龙海拉上夏多吉和暖暖一起去看戏。
暖暖在老家没看过什么戏,以为他们来得比较早,可是比他们早的人更多,差点占不到位置。王龙海说三人各占两个位置。
一会,文化楼前人山人海,王爷爷和钟奶奶还不来。见他们这里有三个位置空着,有好几个人来问,暖暖很担心,怕留给王爷爷他们的位置被人占了。王龙海怕别人抢了位置,干脆四仰八叉睡在椅子上。
七
王爷爷、钟奶奶牵着龙英终于来了。暖暖松了一口气。钟奶奶知道暖暖他们喜欢吃煨鱿鱼,特意煨些鱿鱼,炸些银鱼仔给他们看戏的时候当零食,所以才来迟了。
锣鼓、唢呐、笛子等乐器声响起,演出开始了。舞台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字幕:雷剧《雨仔落泱泱》。接着,暖暖听到伴唱,也看到屏幕显示歌谣:
雨仔落落落泱泱,侬去书房坐书窗。
先生会教侬会拾,长大学成状元郎!
暖暖听王龙英念过童谣《雨仔落泱泱》,也听钟奶奶讲过,雷剧《雨仔落泱泱》是根据流传在雷州半岛的古民谣《雨仔落泱泱》改编的。
伴唱结束后,舞台上的幕帘拉开,暖暖见到舞台上有十多个穿古装戏服的人,有男有女,有唱有说。
戏楼面朝大海,观众背枕大海。观众席坐满人,没有位置的人在外围站着看,或是坐在他们开来的摩托车、骑来的自行车上看。离得太远看不清,有的人爬到树上看。
钟奶奶看得非常入神,表情有时悲,有时喜,有时情不自禁跟着演员小声唱,十分投入。
暖暖觉得演员唱得好听,但只是听得懂他们唱的小部分内容。他的精神开始分散了。看见钟奶奶看得这么投入,演员的表演精彩,他深受感染,就借助字幕认真看。暖暖终于了解戏的大概内容。
农妇陈淑贞的丈夫赴京考试,借钱做费用,并且写下欠据。因为不认识字,陈淑贞被人骗了,一对儿子被抢走,奶奶也被气死了。她去京城找丈夫伸冤,却被丈夫休了。遭受一连串的打击,陈淑贞欲哭无泪。但她坚强地面对命运的不公,开始认字,一边寻找儿子,一边伸冤还自己清白。功夫不负有心人,18年后,她伸了冤,儿子也在她的教育下成了状元郎。
看到陈淑贞的悲惨遭遇,想起母亲对他的态度,暖暖不禁悲从中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涌出。怕人看见,他赶快用手捂住眼睛,擦掉眼泪。戏的最后,陈淑贞的儿子在她的教育下,功成名就,全家团聚,暖暖感动高兴,又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