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重返校园

暖暖重新回学校上课了。现在上他们语文课的是芳芳老师,班主任也是她。

芳芳老师眼睛很大,像龙眼核一样又黑又圆,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看起来斯文大方。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对小酒窝若隐若现,好像不知生活也有愁滋味。若是露齿笑,小酒窝变成大酒窝,好像盛满生活的美酒。

暖暖喜欢看她笑,被她迷上了。他也听爱她讲课。她的普通话讲得标准,就像新闻联播的播音员那样好听。暖暖觉得听她讲课是一种享受。

课余时间,芳芳老师教他们唱歌。她唱歌像画眉鸟一样婉转动听。她教他们唱的第一首歌是《梦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 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 一个梦

一颗呀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她说,她特别爱唱三毛作词的《梦田》,从少女时代起就开始唱,一直唱过她的青春岁月都不厌倦。梦想的种子种在她的心田,开了一季季不败花。

如今,她又教给自己的学生唱。她希望,《梦田》像影响自己一样,影响着这些孩子。在他们幼小、纯净如白纸的心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不爱开口的暖暖也学会这支歌,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他的心田播下种子,他好奇、振奋,浑身充满**。第一次感受到音乐力量如此神奇。在学校,他跟着大家唱;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他躺在网**小声哼哼。

有时,他跑到在雷海湾,放声大唱。大海听了,**澎湃,如雪的浪花给他伴奏,洁白的海鸥给他伴舞。海豚忍不住也跃出水面,小鱼小虾紧跟其后,跃起,落下。哈哈,暖暖放声大笑,唱得更动情了。

暖暖喜欢芳芳老师。她也喜欢暖暖,说他的名字给人暖暖的感觉。其实,她对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友善,对像暖暖这样的流动儿童更加友好。

“你的名字叫暖暖,很温暖,很好听。叫着你的名字就感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顿时觉得世界非常美好。叫着你的名字,我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春暖花开,暖意融融,笑靥如花。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真是美极了,我真是喜欢极了。暖暖,我喜欢这个画面,也喜欢你。你是个可爱的孩子,也会是一个给人暖暖爱意的孩子。老师喜欢暖暖,喜欢给人暖暖的孩子。”芳芳老师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要想得到温暖,那么先给别人温暖。要给人春天般的温暖。”

听着芳芳老师这番话,暖暖顿觉春意盎然。老师说得对,他应该成为一个温暖的孩子,给人家暖暖爱意的孩子,而不是冷若冰霜的孩子。他想起家乡春天的情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春意盎然。这个画面多么美丽呀!一想起这样的情景,他心里就暖意融融。而在雷州半岛,没有白雪,但是有碧海,有好多美味的海鲜。还有好多他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老家跟这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暖暖知道自己脸上很少有笑容,又沉默寡言,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实际上他非常向往温暖。来到新环境,他很胆怯,怕被人欺负,他就用表面的冷来对抗。

小灵通吴松不知从哪里打听到芳芳老师的消息,得意扬扬地告诉暖暖他的“成果”。

芳芳老师是雷州半岛人,也曾在海湾小学读过书。现在又回这间学校当老师,她说,这是她和海湾小学的缘分。

芳芳老师原来在广州读大学。她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做一个志愿者。大学毕业之后,她留在广州当老师,之后转当社工。她常说,我帮助你,让你可以帮助自己。助人自助,她帮了好多人。去年,芳芳老师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港城湛江。她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梦海”社工服务站。老年群体、困难群体、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和留守人员服务等,都是社工服务的范围。

现在,她主要关注流动儿童,想在一些学校办“驻校社工”服务站点。她首先联系了海湾小学,想做些调研,给流动儿童提供一些帮助。可是学校不太了解他们,不敢接受。

芳芳老师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东方多美。东方多美是知名作家,热心公益,做了不少好事,是当地的知名人士。她知道芳芳碰壁后,主动帮她联系海湾小学的李校长。李校长爱读东方多美的书,是她的“粉丝”。他同意芳芳来海湾小学做活动。不过,东方多美也要来参加。

在芳芳老师和东方多美老师的努力下,“梦海”社工终于来到了海湾小学。暖暖也就是在那次活动中,认识了这两位老师。也就是因为那次活动,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讲到这里,吴松停下来,神秘兮兮地问暖暖:“你知道东方多美跟王龙海是什么关系吗?”

“不知道。”暖暖只见过东方多美一面,就是那次来海湾小学搞活动。

“他们是亲戚!王老大的爸爸跟东方多美的妈妈是表兄妹,王老大跟东方多美又是表兄妹。明白不?”

暖暖摇摇头。他听得糊涂了,怎么表来表去的,他搞不懂这些关系。爸爸妈妈在外务工多年,没什么人去他家,他没什么机会去认识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么简单的事都弄不明白。不跟你讲了,我的偶像芳芳老师来上课了。”

吴松打听到消息比较准确,芳芳老师的确是像他说的那样。她选择来海湾小学做服务,是因为她是这里的学生,而且海湾小学的流动儿童比较多。

当得知秦老师调离教师岗位,学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老师顶替,芳芳老师主动提出接任秦老师的工作。这样,她有更多机会接触流动儿童,研究流动儿童,从而帮助他们。真是一举多得!学校考虑到她有教师资格证,又当过老师,而且还很有爱心,于是同意了。

芳芳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对流动儿童的观察、研究,发现有的流动儿童生性活泼,适应性强,大人引导得好,他们很快融入新的环境。而有的流动儿童生性孤僻,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没有身份的认同,难以融进社会。这类儿童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困难,或是有抵触,有些对当地文化、生活习惯、价值体系等方面不了解,抵触情结更严重。

五(2)班的流动儿童情况复杂些,芳芳老师概括出有以下类型:

第一种是目标明确,勤奋读书型。他们父母读书少,学历低,处于社会的底层,只能找一些不看学历,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收入低微。这类家庭的孩子,他们看到父母的辛苦,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好工作。所以,他们非常拼命读书。

第二类是难以融入型。他们适应能力不强,或存在抗拒心理,排斥新环境,难与周围人沟通,难以融入城市,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健康成长。

第三类是有点小聪明,学东西快,但自控能力差,调皮捣蛋,让人头痛。学习成绩波动大。学习抓紧些就能赶上,一放松又滑坡。

第四类是缺乏明确的目标,为读书而读书,随波逐流型。他们不是很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而是到了读书年龄就去读书。对学习不积极,也不消极。这类儿童如果引导得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他们会向积极方向发展。

第五种类型是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型。这类儿童父母没什么文化,不重视教育,忙于生计,没时间管孩子,放任自流。这类儿童学习成绩差,无心向学,破罐子破摔,不引导好,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像吕小梅就属于第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孩子基本上不用老师、家长操心,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学习。

冷暖暖属于第二种类型。他有恋乡情结,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怕被城里人欺负,用抵抗应对,一下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融进新的班集体。

吴松属于第三种类型。

不管哪种类型,流动儿童都需要好的引导、介入,也需要时间。芳芳老师给班里每个流动儿童建“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儿童学习语言能力比成人强,主要他们乐意去学习,很快能学会。做老师的必须一定想方设想让他们攻克语言关。”芳芳老师想。

芳芳老师鼓励流动儿童向本地人学说本地话,但在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普通话交流,以减少语言不同造成的语言障碍。在班里采用结对子的方式,本地儿童教流动儿童学习本地方言。

暖暖跟王龙海结成对子。

芳芳老师想,除了攻克语言关,还应该让流动儿童多些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消除他们的隔阂感。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还要进一步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像雷州半岛有丰富的海洋文化,民俗民间传统文化,比如人龙鹰、舞鹰雄、飘色、龙舟赛、白戏仔等。

她知道学生喜欢听故事,特意讲历史上中原汉族人几次大规模的南迁。

“有部分中原人迁移到雷州半岛,生生不息,与这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在一起。而他们带来的各种文化与本土文化互相影响、渗透交融,形成独特的雷州民俗文化。”

芳芳老师还解释了什么叫“渗透”“融合”。讲完故事,她在班里布置一道特别的课外作业:我所知道的雷州半岛。

“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有漫长的海岸线,有50多个民族。我们班的同学,有本地人,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你们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对现雷州半岛又了解多少呢?”芳芳老师指着一幅中国地图,问中国地图像什么。

“公鸡!”学生大声说。

吴松窃笑,说像母鸡。王龙海从后面拍他的背,白了他一眼。吴松转过身嬉皮笑脸地说:“老师不是常说祖国啊母亲吗?哪说过祖国啊父亲?这地图就是像母鸡嘛!”

芳芳老师没听到吴松和王龙海的对话。

“同学们说得对,中国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她接着问,“我们生活的雷州半岛在‘雄鸡’哪个位置?暖暖同学你来回答。”

“鸡头!”暖暖脱口而出。

“你老家东北才是在雄鸡的头部。雷州半岛在雄鸡的腹部。”芳芳老师指出地图说。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独特的物产、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作业:从以上方面去了解雷州半岛。希望你们花些时间去查阅资料,可以上网查,也可以问大人。”

她话音刚落,吴松就抢先说:“雷州半岛是南方第一大半岛,因为雷多,所以叫雷州半岛。有好多雷字号的东西:雷歌雷剧、雷神雷祖、雷乐雷菜、雷州换鼓,还有雷人雷语。哈哈!”

吴松比暖暖早一年来这里读书。他爸爸说,你想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就要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他原来老到网吧上网,玩一个叫什么蓝鲸的危险游戏,差点被人骗了。爸爸因此禁止吴松去网吧上网。吴松说,你不让我上网,我怎么查资料学习啊?怎么增长知识?爸爸想到自己整天忙,没时间理他,怕他偷偷去网吧上网,最近,买了一台电脑给他在家上网学习。

吴松脑瓜子灵活,很快学会雷州话,跟同学交流没有一点困难。也早就上网查过雷州半岛的介绍,讲起雷州半岛来,头头是道。他爱表现自己,时不时冒出几句“雷语”,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刷存在感,知道多点就有炫耀的资本。

“吴松同学积极回答问题值得表扬,但是,不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就擅自说开,这点以后要注意。”芳芳老师说,“大家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

“是,芳芳老师!”吴松伸伸舌头,耸耸肩膀。

芳芳老师知道暖暖家里没有电脑,就叫王龙海带暖暖去他家查资料。王龙海一口答应,悄悄对暖暖说:

“我奶奶做了你爱吃的蛤蝼饭,你放学后记得去我家吃。”

想起蛤蝼饭,暖暖口水就流,心情舒畅,脸上露出笑容,对王龙海做了一个OK的手势。

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芳芳老师组织了不少课外活动,有趣好玩,花样百出,学生也乐于参加。

这天下午第三节课,芳芳老师组织学生玩一个叫“捕鱼乐”的游戏。

她叫暖暖和王龙海手拉着手围成“渔网”,其他同学当“鱼”,由他们捕捞。被捕到的同学,加入“渔网”,一起去捕其他同学,直到所有的同学都被捕到。

游戏一开始,吴松故意走到“渔网”前,扭着屁股用普通话说:“捕我!”又用雷州话说“捕我!”暖暖和龙海手拉着手要捕吴松,他矮了一下,溜走了。他们去捕其他同学,龙海跑得快,暖暖跑得慢,两人第一次合作,总是不合拍。这些“鱼”散在“渔网”的周围,一见他们过来捕捞飞快地跑掉。结果,捕了几次,一条“鱼”都没有到手。“鱼”在叫“渔网”快过来捕。

龙海在暖暖的耳边耳语一番,暖暖点头说好。又一轮开始了,两人瞄准目标,假装去追老是挑逗他们的吴松。经过吕小梅面前时,王龙海出其不意地“网”住正住大笑的吕小梅,暖暖的手马上伸过来,把她围在中间。

“我们网了一条‘鱼’啦!”两人兴奋地叫起来。

“好家伙,是一条‘美人鱼’呢。快过来网‘靓仔鱼’吧!”吴松又挑逗他们。

吕小梅加入,三人组成“渔网”,去捕其他“鱼”。李春跑累了,不想再当“鱼”了,结果让他们捕到。每捕到一条“鱼”,“渔网”和“鱼”都很高兴。

被捕到的“鱼”越来越多,“渔网”越来越大。笑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这游戏实在是有趣。每捕到一条“鱼”,暖暖就很有成就感。看见同学们都发出快乐的笑声,暖暖受到感染,也渐渐露出笑容。

吴松这条“狡猾鱼”是最后一个被捕到的。当捕到吴松时,暖暖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

看见暖暖笑,王龙海停住笑,看着他笑。他是第一次看见暖暖这么开心地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暖暖本来就长得好看,清清秀秀,皮肤白净,眼睛细长,鼻子又高又挺。女同学背地里叫他“小白脸”。跟高大、壮实,晒得黝黑的王龙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暖暖看见龙海在看着他,不好意思起来,马上停住笑,显出平日的拘束。龙海走过来,拍拍他肩膀:“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干嘛不笑了?别老是板着脸,好像谁偷了你家的渔船。噢,不,你家没有渔船!”

敏感的暖暖觉得王龙海是在讽刺他,脸色沉起来。大大咧咧的龙海这回觉察到暖暖的变化,拍拍自己脑袋。

“噢,我刚才说错了,对不起。”王龙海想到一个补救的方法,“明天周末,我开船去仙裙岛玩。你去不?我带你去。”

“去!”暖暖表面还是不动声色,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暖暖早就听妹妹讲过仙裙岛,说那里很漂亮,他早就想去看看了,可惜没有人带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