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带一路”:新常态、大战略_“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保障

“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保障

产能输出:消化过剩产能

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通常健康且创利的产业产能利用率应当在85%以上,而据IMF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中国传统的出口国(地区)较为单一和狭窄,美国、欧洲和日本占据出口的核心国(地区)位置,占比很高,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它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

一方面,日前中国钢铁、煤炭等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建设将推动中国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的出口。前期开启的基础设施建设势必带动钢材需求,再加上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很大程度上将缓解国内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为过剩生产力寻求市场,对国内钢铁的用钢需求起到提振的作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落后于中国,这些国家的钢铁生产成本、规模都无法与中国相比。由于其基础建设的投资大部分由中国完成,国内钢铁无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首选,由此可带动过剩产能的消化。

图14-2 钢材库存指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14-3 山西煤炭库存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大量的轻工品、家电、机电等更容易进入除欧美外的非传统市场(如越南),为中国轻工业出口产品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资源互惠:油气矿产资源的合作

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现在这些资

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如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地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

“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所开拓的国家盛产中国急缺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对于中国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有“第二个中东”之称的中亚地区是世界瞩日的油气资源富集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的天然气储量合计占世界近1/7。其中,土库曼斯坦一个国家的储量就超过世界总储量1/9,是世界上天然气储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7.5万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则是全球第十一大油气资源国,特别是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3.3%。日前,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通过中亚管道接入西气东输管道,已覆盖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户,造福5亿多人。

图14-4 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当月值)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14-5 中国锰、铜等矿产资源进口量(当月值)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互联互通:国际合作走廊、沿海港口连线,对外海陆通道基本成型

1.国际合作走廊构架陆上丝绸之路。

日前,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基本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地骨架。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

表14-6 “一

带一路”涉及的主要国际合作走廊

2.沿海港口沿线连接海上丝路。

古代海上丝路主要是以中国东南沿海起点,东通日本、朝鲜半岛,西经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直至西亚和东北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向西”和“向南”延伸,两条主线分别为:一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地中海;第二条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经过印尼群岛,到南太平洋。港口将成为重要节点,连接各国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带,实现海上互联互通,因此,优化国内港口布局综合服务功能格外重要。

金融合作:成立多边金融机构,解决资金瓶颈

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到,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国家签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入筹备,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持股50%,主要用于“一带一路”上的铁路公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均可参与。

除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的建设都将成为“一带一路”的资金保障来源。其中,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有关基金投入1500亿美元。另外,中国今年陆续提出向东盟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设立100亿美元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启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30亿美元募集等,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图14-6 “一带一路”资金保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