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产业结构新常态:从失衡走向优化_中国产业现状:沉重的镣铐和未长成的翅膀

中国产业现状:沉重的镣铐和未长成的翅膀

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时,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陆续投入4万亿元,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大规模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能过剩的现状。以钢铁为例,在刺激政策下,国内钢铁需求增加,企业大幅度增加钢铁产量,但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其他国家对钢铁的需求量严重下滑,出口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产出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具有滞后效应。在宽松货币和廉价资金的推动下,诸多国企增加债务扩大产能,同时,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等因素的考虑,默许企业增产不增收的行为。

表11-24万亿元具体投向

传统产业长期产能扩张带来了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供给绝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以粗钢为例,全国粗钢产量从2009年的56784.24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77904.103万吨,4年时间增长速度为37%。与此同时,美国产量从2009年的5697.30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8696.0915万吨,每年产量只有中国的10%左右。2012年全球粗钢表观需求量为153727万吨,中国的粗钢产量可以满足全球45%左右的需求。可以看到,自2011年4月起,钢铁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充分反映出钢铁类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

图11-6 中美粗钢产量对比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11-7 国际钢铁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二,环境污染加重,雾霾、水污染等事件频繁爆发。由于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项日越来越多,过去两年,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了29.9天,为52年来之最。同时,公共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2010年7月松花江水污染、2012年1月广西龙江镉污染、2013年1月山西苯胺泄露导致水污染等。

图11-8 发达国家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三,产能利用率低。通常健康且创利的产业产能利用率应当在85%以上, 2014年工信部数据显示,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严重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都不到75%。面对环保压力和企业效益长期亏损,供给绝对过剩的传统行业加大淘汰力度。

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科技创新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中国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的机会。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产业变革,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没有参与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几次科技革命,错过了机械时代(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电气化应用)、电子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电子计

算机、微电子技术普及与应用),而只是抓住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时代的尾巴。

2013年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日录》,共涉及战略新兴产业7个行业、24个重点发展方向下的125个子方向,共3100余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中国新兴产业存在起点低、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落后、科技前沿方向的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等问题,制约着中国新兴产业大跨步发展。

第一、中国新兴产业规模基础小,但增速快。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在15%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8%,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5%,2013年,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896亿元,平均增速为30%,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52.37亿元,平均增速为60%。与此同时,以汽车产业对比,201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为25109亿元,远大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总产值。从总产值增速上来看,汽车行业2013年增速为10.6%,远不及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

从公共财政支出上来看,近几年,中国在新兴产业上投资巨大,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从2007年的996亿元到2013年的3435亿元,涨了近3.5倍,平均每年国家在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出增长高达24%。从增速上来看,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公共支出增速近几年逐步提高,甚至在2013年超过了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

图11-9 公共财政支出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二,科技研发能力不够。《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54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数量的1/10;研发经费投入总额39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主营业务收入达2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收入总额的1/4。但与美国等科技强国差距仍大,2013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08%,低于美国(2.77%),每年专利申请数接近日本的一半、美国的1/3。

第三,世界科技前沿方向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当前,对比美国已建立的六大创新制造中心,中国“十二五”期间政策仅仅重点支持轻合金和碳纤维符合材料两个方向。从政策上看,3D打印和数字化制造两大领域还未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确定产业方向和重点技术,缺乏政策明确支持。从时点上看,“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新型轻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发展规划重点或在“十三五”期间。从技术水平来看,数字化制造及设计与3D打印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轻合金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从应用领域来看,新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节能照明设备。美国剩下的9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陆续建立,仍会有一些共同重点发展的技术和应用。

服务业

图11-102011年中美两国服务业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11-11 中美服务业(部分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从总量上来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在整个GDP中所占比例普遍在80%左右,而中国只有发达国家水平的约一半。但我们也可

以看到,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继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之后,2014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达到46.7%,比2013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同时,2014年各地新增登记注册企业中,服务业的比例高达2/3。

从结构来看,中国服务业以低端服务业为主,金融、航运、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产品、手段和制度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国际经验,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服务业呈现从传统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从低层次服务业向高层次服务业、从最终消费向中间消费演进的发展趋势。

以金融服务业为例,中国金融服务业在整个GDP中不到6%,同期美国比中国高近1个百分点。当前,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整体滞后,对内、对外的限制明显多于实体经济部门,造成资本与其他要素的配置市场化程度相差悬殊。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对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表11-3 服务业相关政策

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下降

近几年中国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下降,制造业总体提升程度不大,产品及结构均处于中低端,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

第一,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下降。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形势变化,出现部分制造业从中国撤离至印度、越南等国家,甚至回流发达国家,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疲软,出口需求不足。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2014年7月,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2013年,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为39.86%,服务业占比为46.1%。

第二,制造业仍处于中低端,赢利能力及品牌地位有待提升。从国内来看, 2012年入围中国500强的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占比仅为25.04%;从国际来看,中国制造业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

图11-12 制造业对GDP增长贡献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三,工程机械产能过剩严重。以工程机械中需求台数最多的叉车为例, 2012年叉车国内外实际需求量近30万台,但同期产量为46万台,超出需求逾50%。

图11-13 叉车实际需求量与产量对比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四,关键技术水平落后,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内从事汽车芯片研发的企业较少,技术实力薄弱。芯片,尤其是核心汽车电子控制芯片几乎100%依靠进口,2013年国内企业在这一项的花费高达41亿美元。也应该看到,近几年国内对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11月,高铁列车的两个最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实现百分百中国制造。提高了机械装备国产化,打破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垄断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对于高铁来说,牵引系统这样的关键技术一般占到总成本的20%~3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