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常态,新亮点:2015年国内消费展望_消费率缘何持续下降

第四章

新常态,新亮点:2015年国内消费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中国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大量投资驱动,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整个社会投资锐减。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对于经济的作用就会凸显,此时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9.99%,投资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4.3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 4.37%。投资和消费对于GDP的贡献比较接近,由于2013年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经济下行的周期,投资的下降是正常的,此时中国经济还能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的拉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197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48.7%,20世纪80年代消费率在此基础上略有增长,维持在50%左右。消费率从1990年开始下降,1994年后降至40%以下,到2013年仅有36.2%,比1978年下降了12.5%。在国际上,中国的居民消费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消费率太低,而固定资产投资率太高,消费与积累比例严重失衡,这已成为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外需持续疲软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

图4-1 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消费率缘何持续下降

消费率持续下降有诸多原因,与中国居民消费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有关。

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消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相比于消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明显,因而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长期偏重于投资而不是消费,制约了消费率的上升。

第二,劳务收入占比下降,且收入分配不均影响

当期消费实现。长期以来,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中国GDP长期在10%左右的高位增长,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却在下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通常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此外收入分配不合理,行业收入差距大,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的收入是全国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分配不公平降低了社会总需求。

图4-2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大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民生证券研究院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人们预防性储蓄增加,抑制了消费需求。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成本高昂,居民对未来生活保障信心不足,需要通过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或不可知因素。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些制约条件是消费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建设,那么刺激消费的政策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四,农民收入水平低导致消费能力弱。尽管多年国务院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但农村地区发展缓慢、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日前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对提高整体消费率至关重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刺激农村地区消费,如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但收效不明显,主要原因依然是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低。

第五,中国中产人士占比低。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形成了不同的收入群体,消费也出现了不同的档次。高收入人士人数虽然量少,但消费以服务性和文化性消费为主,起消费导向作用。中产人士主要消费耐用品和不动产,是消费的主体人群。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中产人士占比低。占多数人口的低收入人群以服装、食品等日常消费品需求为主。高收入高端需求出现饱和,且随着收入继续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储蓄率上

升。而中产人士消费需求正在升级,以汽车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为主,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这些需求的释放受到了抑制,特别是住房消费存在着结构性的需求实现障碍:一方面是住房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待售商品房的大量积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给与需求发生了错位,即供给价格太高,而居民实现需求的能力太低。在诸如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同样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大中产人士在社会人口的比例是提升消费率的重要举措。

第六,消费品供给结构调整缓慢。日前,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在满足“吃、穿、住”后开始向“行、娱”等升级。以“80后”、“90后”人口为主体的消费新阶层开始崛起,这种消费结构升级将会对居民支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消费品供给结构的调整步伐没有跟上消费需求变动的步伐,消费品市场上供需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一些质量不高、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大量积压、滞销;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且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产品短缺,如高端智能手机、电影等需要从国外进口。

第七,消费政策不完善。城镇居民消费热点开始向汽车、信息、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集中,但这些方面的消费环境和政策都有待改善。如中国已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国,但人均汽车保有量依然很低。抑制汽车消费需求的因素,除购买力不高外,还有国家汽车消费政策不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一些地方出台了限制汽车购买的政策,这些都极大地抑制了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热情。早在1998年,中国金融机构就开办了居民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贷款条件苛刻、手续烦琐,加之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风险偏好高,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大,但由于基础设施如水、电、通信等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消费需求。2000年以后,多数农村家庭对家电产品等的需求处在上升期,但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升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