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找准学校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找准学校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摘要: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阐明科学教育发展观,以及扩大办学规模的社会价值二重性,提出高校发展定位的抉择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在观念上明确学校的定位,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发展观;学校定位;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中提出来的。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充分认识扩大办学规模的社会价值二重性

(一)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义

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切实用科学发展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工作实际。

就普遍意义而言,高等学校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贯彻并全面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并切实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高等学校内涵与外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学校更快更好发展所应具有的基本认识。

(二)充分认识扩大办学规模的社会价值二重性

从价值学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高等学校规模扩张问题,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与进步,给高等教育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社会条件。在国家宏观战略的导向和具体的政策指导下,高等学校的发展通过自身的努力,普遍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和重大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和清醒地看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在连续多年的持续扩大,由此所产生不同程度的盲从性而带来的若干社会问题,并由此给高校办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一,伴随着连续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产生了与高校初期扩招暂时缓解社会矛盾相对应的、隐性就业困难的后发效应问题,这一矛盾将在短期内无法自行克服且呈日益扩大之势,潜藏着社会矛盾和隐性社会问题;同时,因本科推及研究生的扩招造成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扩招导致部分贫困家庭子女

上大学难,上了大学乃至研究生因生活困难,学业就业压力大而产生的贫困生群体现象,所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其二,办学规模扩大导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使诸多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产生了难以回避且将无法自行克服的矛盾和负面影响,出现了规模与质量,结构与效益不协调的普遍性问题以及负债办学现象。为了缓解矛盾,接受国家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学校不惜重金引进师资,大搞征地和基本建设,大量添置设备,购买补充图书资料等,不得不借贷办学乃负债而为之。若干高等学校因借贷而导致的经常性财务困难和危机已客观存在,同时高校为接受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其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和评估标准所付出的管理建设成本更是难以计量。因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困难,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高等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当前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张时期已经过去,但冷静思考这一时期的高等学校发展问题,理性地看待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既要充分肯定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功不可没,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高校扩招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二重性问题,认真审视高等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采取措施缓解高等学校当前所面临的社会压力问题。

二、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的抉择是办好学校的统摄性因素

真正全局性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创建,这是高校办学的纲。科学合理的高校发展定位,一要依据自身的现实基础;二是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三是把握社会需要高校给予的文化、教育与技术支持的动向;四是预测市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趋势。当前,在高校发展定位问题上存在的一个误区是:盲目攀比,追求表面上的高、大、全,而不能从学校自身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攀高、争大、求全,使自己的发展定位不准确或模糊不清,这就难免会在实际办学中出现种种问题。诸如缺乏足够的办学资金,缺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没有优势和重点学科、科研水平不高等。因而使盲目、片面追求的高、大、全盛名难负,责任难当,最终导致办学质量下降,学校声誉受损,社会地位降低。事实上,任何一所高校都可能以其独到之处为社会服务,都可以以自己之特、之优而立于不改之地。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难道因为它不称为“大学”而影响它的世界名校和科技巨头地位吗?当然不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自己的发展准确定位,尤其是如何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水平。

特色办学无论是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对于个人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为必要。特色办学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因为它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而在众多的大学中出类拔萃。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客观的社会现实要求高校培养和提供的人才需各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层次与规格,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与方法来满足个人和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因此,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地发展自己,科学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抉择至关重要。

三、准确学校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要想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必须科学反思,理智抉择,找准位置,办出特色。我们广西工学院虽然具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但前二十多年是在“办办停停、停停办办、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的曲折中发展,

直到迁至柳州办学的近二十年来才获得了一个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的环境。鉴于我院目前的办学经费、师资数量与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等实情,作者认为:把我院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以本为本,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比较合适。同时,还必须苦练“内功”,正确协调并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正确处理普通本科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目前(指2005年之前)我院在校生全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存在着办学结构单一,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树立“以本为本”的办学定位基本思路,在搞好本科教育的前提下,适当兼顾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而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内涵发展的实质是讲求数量、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统一,是以充分挖潜为基础的。我院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种发展思想。因为这是实现外延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尽管整个柳州市目前只有我们这所本科院校,要实现外延式发展,有其客观的条件和需求,但求缺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外延发展,势必造成规模与质量的矛盾,结构与效益的不协调。因此,重在内部挖潜,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客观要求的发展路径。不应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不应赶“并校风”。

(三)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质和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质量以一定的数量为前提,数量也总以一定的质量为基础。量与质的内涵标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是有时代特征的。当前,我院普通本科生已超过12000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都似乎成为学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瓶颈”,学校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适当控制招生数量、适度稳定办学规模,已经成为迫切必要。那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片面追求数量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当前,除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外,必须把改进和加强管理纳入改革范畴。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同样的投入能否发挥更大的效益,主要在管理,同样的条件能否办得更好也主要在管理。万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而且高校无小事,如果我们不树立以法治校、从严管校的理念,不转变管理思想,不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做不到敢于管理,严于管理和善于管理,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各种教学事故、安全卫生事故不断,教风不正,学风不良,校风不好,办学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安全稳定基础不牢,改革动力不足,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总之,高校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高校发展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一系列有力的保障机制,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工作,尤其是找准学校的基本定位,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广西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桂科自:0481043)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