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观念理性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

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观念理性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

摘要: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思维是哲学的基本思维,理性化观念是理智的、哲理性的、科学的观念形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思维观念理性化基本关系的三个论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性化观念与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三个维度和科学发展观思维下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观念的三个具体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观念理性化与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进行了论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维观念理性化;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视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观念,对推动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思维拓展和观念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与思维观念理性化的基本关系

(一)理性认识与思维观念的理性化

理性认识就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是对事物认识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后形成”的理论观点。理性认识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实践的发展起指导作用。从认识发展的总体过程上看问题,人类理性认识的获得归根结底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发展。就思想理论教育的认识发展来说,在思想理论教育实践中尽可能多地获得感性认识,对于理性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理性认识也十分必要。不承认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就会陷入唯心论;而轻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是一种保守、狭隘的观念,也会阻碍认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因此,努力发展理性认识,是一切科学的任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思想理论教育的理性认识,把思想理论教育的理性认识,通过归纳整合形成教育思维观念的理性化系统,从而为思想理论教育体系的建立打下理性认识的思维观念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是思维观念理性化的抽象

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领导人民执政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和思维观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认识基础之上。从方法论的哲学思维高度提出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才能做到1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说明科学发展思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正确发展的观念思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维科学的理论思维,是实现经济社会建设正确发展的观念思维,是对科学思维观念的理论抽象。

(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维观念理性化的概括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概要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表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内涵,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作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易于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和贯彻,是“四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和丰富内涵的理论归纳和集中概括,它充分而又必要的说明:科学发展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思维观念理性化的归纳和概括。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化观念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性化思维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哲理性思维

思维和观念的理性化研究属于方法论的哲学范畴,理性思维是哲学的基本思维,理性化观念是理智的、哲理性的、科学的观念形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理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进而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当前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观要求,也是思想理论教育走出以“说教”、“灌输”的封闭循环,走向开放,融入大众化社会生活,提高实效性、增强针对性、实现创造性的客观社会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思维和新观念,就是要树立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哲理性思维观念,就是从社会存在的本体出发,分析和看待产生纷繁复杂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终极原因,并从中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性认识。思考、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理性化观念,探求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新途径,既是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思维视野的主观要求,也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观念创新的社会需要。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性化思维,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哲理性思维,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方法思维和认识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理性化观念是思想理论教育方法论的创新源

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维和观念的理性化,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的观念形态和思想认识基础。科学的、理性的观念思维可以拓展和推进思想理论教育在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在思想方法和行为方法科学上,启示着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研究的新思维、新发展,并建立更为切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性原则。树立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观念可帮助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和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在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心理的同时,面对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思考思想理论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用理性的心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思维、清晰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思考、研究发现更多、更新的思维理念和方法理论,并在积极的思想理论教育实践探索中加以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不断创造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从而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理论在方法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与时俱进。因此,理性化观念是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科学原则的孵化器,是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理论的创新源。

(三)树立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的主、客观需要

树立理性化的思想理论教育新观念,就是要在思想认识和思维观念上树立这样的新意识:一方面,我们既要从社会存在的现状出发,看到和承认当代社会成员中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功利主义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客观反映;另一方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和鲜明地主张,非功利价值观(精神价值及重德、重义价值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价值观及精神动力。因此,非功利价值与功利价值观都是人类本质需求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学会借助功利价值观的教育调节手段和杠杆作用,承认功利价值观有其合理性的、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又要克服过分地张扬功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不符合精神价值的一面,克服其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导价值观相矛盾的一面。决定了思想理论教育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在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去把握、调控社会成员和大学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的变化,使其观念意识的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因此,树立理性化的思想理论教育新观念,既是思想理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观需求,也是使思想

政治理论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实现思想理论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要有为的客观需要。

三、树立科学发展思维视野下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观念

(一)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树立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反映了物质基础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觉悟的同时,思想意识也不同程度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和物质基础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思想理论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特殊活动,其意识和觉悟对物质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有限效用。任何过分强调和夸大意识形态作用的认识都是无用的也是有害的,这就是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特殊性即:既有效又有限特性。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理论教育理性化新观念,就是要求我们用冷静的头脑、清析的眼光、理智的思维看问题。例如:对大学生和全体社会公民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思想理论教育,开展以“张八荣、抑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喊口号,也不是背条条;既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场雨,而应是着眼于长期的教育及养成。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并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否则,理论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的思想理论教育,不但不能令人信服,反而令人反感。就会造成先进的、进步的理论无用论和无效论。适用性的教育理论观点是实用主义理论的“理论主义”认识。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理论教育的高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的觉悟提升要求严重脱离、脱节、脱层,甚至归结为思想理论教育的无效和无用,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苍白”的归因论。从而使我们党主导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思想理论教育,陷入强化无效、无效继续强化的不良循环,从而使传播党的指导思想为主渠道的思想理论教育走向形而上学的历史终结。

的误区,切实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理性化新观念

由于受“极左”思想和“政治价值中心论”的影响,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观念中,常常有一种乱加概念、人为拔高的做法,使我们对待道德范畴的认识问题缺乏足够的理性。如:过去记者在采访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时,常问的一句话是,你在挺身而出时想到了什么?是什么力量使你这么做?如果当事人回答说没想到什么,记者便会回答加以提示、启发,直到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为止。对此,我们应有的评价结论是:先进人物肯定需要、也应该积极宣传报道。但是,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自有其一套相应的彰荣抑耻、扬善惩恶的道德评判标准与价值尺度。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亦应如此,如果一种道德超越了其历史局限让一般人远远望尘莫及,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了现实针对性,远离了当今时代提倡和畅行的道德评价标准,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成为盲人骑瞎马,即便不临深池,也将误入歧途,而这种道德就是一种虚拟的道德。教育法规中也规定了中小学生不能救火等不具成人行为能力的事情,见义勇为也要以不损害生命、保护自身为前提。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宜量力而行,成年人的见义勇为亦应避免无谓的牺牲,要理性完成见义勇为的使命”。因此,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走出造神时代的误区和道德问题泛政治化影响,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理性化新观念。应以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各种活动为载体,做到实事求是而又与时俱进地把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的宣传和道德教育,定位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把握上。使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理论教育工作做到,既树立正面形象,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又踏踏实实、和风细雨地深入开展,为探索和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成绩。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构建探研”(项目批文号:08XKS011)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