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原则的对立统一认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考——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原则的对立统一认识

摘要:本文提出提出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形态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点和调控底线的观点;并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维度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归因,提出了关于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哲学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统一;哲学思考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骇,内涵深刻,它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相承接,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体系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因此,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在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保障机制,狠抓落实并一以贯之,从而推进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一、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基点

(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其荣其辱极为分明,从道德层面进行价值评价也是是非分明,善恶分明,美丑分明,赏罚分明,可以与不可以分明,应当与不应当分明。因此,荣辱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和价值观。荣辱观的提出要求我们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可以和应当做什么,不可以和不应当做什么。成为我们在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上辩明是与非、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赏与罚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道德标尺、道德价值取向标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人们对道德行为进行价值评价标准,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道德行为自我评价和社会价值评价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赏与罚的标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形态下所应具有的基本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赏罚观,也就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

(二)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基点

“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其中“八荣”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点,它既是“五爱”道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和公民道德规范的全面涵盖,又是我们党过去一系列关于公民道德建设提法的深入系统发展,成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育、从而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内容体系建设的基点(即:抓手和着力点);而“八耻”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民道德内容体系建设的调控底线,它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待“八耻”的问题上要求人们必须反对、抵制、拚弃、不可以和不应当的起码要求(即:在观念认识和道德行为是非取向上的控制底线)。“八荣”对应“八耻”,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时做到有效结合,准确、全面而又系统地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伦理学理论基点。

关键的问题在于社会主义搞了50多年,全民的道德教育一天都没有停止过,为什么还得进行公民道德的基点和底线教育?(伦理学界有的学者早在10多年前就提出了公民道德体系的重建问题,从经济体制的转型要求道德体系的转型与重建的角度分析这是有预见性的,它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笔者认为这还得从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维这一归因谈起。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哲学思考与认识

(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观念系

统形态,充分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命题。邓小平理论极富哲学思想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突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和认识禁区,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现阶段经济体制认识论的历史性突破和飞跃。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艰苦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后,提出并实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能否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目标,并长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物质生产进步与跨越的第一步关键。只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始终不渝地把社会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特别是道德要求和规范有机、有效地融入和渗透到市场经济形态下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而不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这一政治经济制度关系对立和割裂开来。相反,要把社会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特别是道德要求和规范,对应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进行有力的调控与有效调节,我们就能找到通向胜利彼岸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形态下,一个不懈坚持的任务仍然是要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是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既要坚持以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的归因,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要求之所在。

(二)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大方面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这两大方面的原则作一个对比、分析并坚持在实践操作中进行积极调控,就不难找到解决和破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施市场经济这一难题的路径和答案。我们先看看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有,开放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功利性原则、求利性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法制性原则等等;再看看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发展性原则、效率与公平性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德制性原则即:强调精神价值的原则(亦即:公私观、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功利观、义利观等等)。说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这两大方面的原则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命题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其中,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性原则具有相融性、包容性和本质统一性,其余各自的原则也具有对应性、可调节性和对立统一性,它们既体现了经济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基本关系,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也是可认知的。

(三)要实现社会主义德制条件下市场经济法治原则的交融性与观念整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背景下,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及其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及其基本原则分别作为完全独立的两个板块和观念形态系统生硬地对接和强制性捆绑在一起,甚至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中对立起来,就会导致在观念形态上产生种种错误认识和误区,使社会观念系统发生严重扭曲和异化,特别是错误地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形而上学,社会主义道德只是形式上和表面上的要求,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实践和操作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进而出现各种不正当行为、耻辱和丑陋乃至腐败现象。这一点已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由于法治的不健全、德制的调控不得力而充分甚至彻底地表现出来。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既要讲法制也要讲德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和本质要求,它充分说明,在当前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与迫切性。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哲学思维,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条件下正确处理和有效把握与市场经济

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问题,其基本实质是张扬与抑制的调控、注重和强调的关系处理、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把握与控制、义与利的是非调节、德制与法制的并举等等基本关系问题。例如:在荣辱观、是非观上是张扬“八荣”与抑制“八耻”和可以做与不可以做的坚持与反对;在效率与公平上是强调和注重的调控与处理;在功利观与义利观上是关系的调节与把握;在等价交换原则与党的政治原则关系上是是与非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下德制与法制并举的治国理念问题,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实施市场经济的客观和本质要求的基本认识问题。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开放的基本社会形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进程中,人们必然要对国内外进行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活动。而人们在这些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必然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则处理交往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离不开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法律制度运行条件下从事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活动。大量的事实已经表明,单纯的经济交往可以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加以解决,这是以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也是进行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们的交往往往要复杂得多得多,从事经济工作和活动的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而从事非经济工作和活动的人们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中,有时又夹杂着一定的经济来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当代,人们交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很强,以至于被某些人错误地认为当今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而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精神、互助互爱和互利交往关系已让位于市场经济的观念系统而退居历史地位和舞台。这些错误认识都会导致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异化,道德观念的弱化,道德信念的缺失和荣辱观的缺位。为什么社会上有对当前的道德教育苍白无力的评价,就是因为社会道德观念系统发生扭曲、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性方面一元主导价值的模糊、造成社会道德操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的错位所致。因此,现代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规范人们交往行为,既需要法制也需要德制的必要性、重要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放弃的法制与德制并举的治国理念根本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手段和德制途径。

(五)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需要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一个基本要求和结论是,社会主义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市场经济形态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要进行一百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快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伴生性要求和需要。这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所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因此,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归结为,构建张“八荣”抑“八耻”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建设、道德信念体系建设和社会道德操作系统及运行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设问题。要从思想观念和认识思维视野上,充分看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是喊口号,不是背条条,不是一阵风,不是一场雨,不也能搞运动,打一两个战役就收场(这样做副作用将会更大,所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误区更是难以纠正),而是着眼于长期教育养成,建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民道德教育体系和各行各业教育操作体系、运行机制、长效监督机制。特别是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共产党员带头做起,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抓起,长期进行,一以贯之,重在恒久,重在内化,重在实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在全民中逐步树立不断巩固和深化,全体中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得到提高,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就能适应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本质要求和需要。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广西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桂科自0481043)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