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实情_二、把握国情明道路

二、把握国情明道路

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什么?那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局性、总体性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在20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这一判断涵盖的时间范围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仍然是当前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至关重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因此,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的改革,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调整政治关系、结构和活动,推动政治观念更新、政治制度完善、政治行为进步,实现政治文明和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定不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定不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维护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

居民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第二,把握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实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使13亿中国人民脱贫致富,也为世界各国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中国。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3.73%,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同时要看到,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法国相比更是差了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在城镇,每年有2400多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多万人。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两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庞大。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要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法国的1/12,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

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两倍多,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第三,把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发展道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界定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等要义。党的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概括,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关键要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探索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气,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有着其他政治力量无可比拟的诸多优势,能够正确认识所处时代环境和国内外形势,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将中华儿女维系起来,万众一心地踏上逐梦之旅;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使我们永远保持开拓创新的斗志,永不停息、永不止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民族复兴才能梦想成真,个人才有实现梦想的广阔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