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实情_一、把握世情明趋势

第四章

理想信念之基:把握实情

理想信念不是现实,但来自于现实,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理想信念的立足点、出发点,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基础。因此,党员干部要树立理想信念,必须把握现实,把握实情,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把握其方向和趋势,做到“三个认同”,并立足现实、顺应趋势,不懈地奋斗。

一、把握世情明趋势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目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出较好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首先,随着一些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困境,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其次,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了冲击。再次,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如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各方面临的重大挑战。具体而言,主要发达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未来经济可能会陷入长期低迷。过去“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感冒”,但从目前世界经济表现来看,这种完全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结束,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近10年来,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超过50%。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经济体更是力挽狂澜,不但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而且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上升。据IMF统计,在世界经济中,按美元汇率计算,新兴经济体(包括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3.6%上升到2012年的41%(包括亚洲“四小龙”, IMF已将其统计在发达经济体内),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新兴经济体则由40.7%上升到53.7%;在国际贸易中,新兴经济体所占比重从25年前的15%上升到40%;在全球FDI流入中,新兴经济体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2%上升到2012年的58%。

新兴大国的崛起。新兴大国,国际上一般认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墨西哥、埃及等在全球和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金砖四国”概念一经推出,迅即成为国际社会的流行词汇,并逐渐成为新兴大国的标志性概念。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经济总量最大的10个新兴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2001年的14.1%上升到2010年的24.2%,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而同期整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比

重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前10大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4.6%,相当于同期整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贡献的68.5%。新兴大国正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金砖四国”为例,2000年,“金砖四国”的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98%,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14.6%,四国GDP都已名列世界前十二位。最重要的是,过去5年中,“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其中中国占25%。

第二,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两极格局解体,“一超多强”的提法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力量对比,多极化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也有专家认为当前的国际政治态势就是“新冷战”的开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及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潮流成为构建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支撑。

美国希望打造由其主导的单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格局中唯一的“一超”,曾凭借其强大综合国力长期主导国际事务,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和维持他梦想中的单极世界格局。美国倡导的全球领导是有选择性的单边领导,不管是小布什时期的强势反恐,还是今天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美国的对外战略都是围绕其国家利益进行。今天美国虽然国力衰弱了,但是仍然可以稳坐“一超”的交椅,只是不具备战略远见,同时更加无力领导世界。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冷战后,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据IMF预测,中国2014年的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7.4万亿美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以2013年为例,在全球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成功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27.76%,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013年习近平主席应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 2013年习近平主席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首站,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

俄罗斯正在恢复主要政治大国地位。全俄社会舆论调查中心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成俄罗斯人认为俄必须恢复苏联时的大国地位。当前国际社会及中外媒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是“王者归来”。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新的内外安全挑战,普京在新的任期内加紧对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具体表现在:整合原苏联地区,将其打造成多极世界中独立一极的战略依托;加快融入亚太一体化的步伐,为国家快速崛起创造有利条件;稳定与改善对欧洲关系,加强对美国的战略防范。总体看来,普京大幅调整外交战略运筹重点,正在恢复主要政治大国地位。

欧盟、日本基本追随美国搭便车。经历了六次扩容,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8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此外,欧盟还成功地在部分成员国内实施了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在争取全球主要领导地位的努力中离不开对美国的借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欧洲的领导力大打折扣。尽管美欧之间有矛盾和分歧,但它们毕竟从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文化传统上,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线,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是次要的。在亚洲,美日同盟在冷战后结束漂流,逐步确立中国为假想敌。日本多年前就在经济层面提出了东亚经济合作的“雁行模式”,同时日本的对外

战略一直依托美国希望成为亚洲的领导者,特别希望与美国并立为亚太领袖。

部分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兴政治力量。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于是取代“多极化论”的“非极化论”再次受到重视。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金砖国家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创设的银行,意味着经济总量占到全球21%、拥有全世界40%外汇储备的金砖国家,在全球金融架构中将发挥更积极的影响 。

第三,全球思想文化交锋交融呈现新特点。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我们应深刻认识、正确把握这一特征和趋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深刻把握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文化多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产物,始终处于不断变迁、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就像生物具有多样性一样,文化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态也是多样的。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世界文化多样化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对话、交流中发展。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不同文化相互依存、对话、交流的产物,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因此,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结果,是信息时代、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的重要体现。抱残守缺或文化傲慢都不可能从多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都不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发展自己。只有善于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发扬光大;只有善于通过有效途径向外传播自身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中华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首先需要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不能理直气壮地发展和传播中华文化。应不断增强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懈探索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品质。我们党致力于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继承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这种继往开来的文化抱负,正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出于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中华文化不但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攸关者,而且是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维护者、促进者。因此,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强化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实际上,中华文化并不缺少这种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文化正是因为有较强的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才能尊重、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融合儒、道、释等不同文化,使自身不断繁荣发展。今天,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应进一步明确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而且应进一步培养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使中华文化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