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族国家与欧洲大陆的格局

四、民族国家与欧洲大陆的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主权的原则。签署和约的各方都同意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也不干预别国的内政。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近代欧洲就诞生了。 然而,在这些主权国当中,部分国家根据和约所得的利益较其他国家更多。

法国成为了欧洲霸主,荷兰和瑞士也相继宣布独立。德意志的邦国,有不少饱受战火蹂躏、破败不堪,因此和约对德意志来说是弊大于利。德意志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他国家决定的。《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英语)说:“德意志诸侯的得与失,取决于主要强国的利益有没有受损,这些强国有法国、瑞典和奥地利。”德意志的邦国并没有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国家,相反像以往一样四分五裂。不但如此,有些领土也得归其他国家管辖,如德意志的主要河流——莱茵河、易北河及奥德河的部分地区。

天主教、路德宗和加尔文宗同样得到认可。不过,和约却不尽如人意。举个例子,教皇英诺森十世就强烈反对,宣称和约一点约束力也没有。即使这样,和约所制定的宗教分立,在其后的三个世纪大致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不是人人都享有宗教自由,但以当日的情况而言,宗教自由确已迈进了一大步!

和约给三十年战争画上句号,许多敌国也能化干戈为玉帛。这是欧洲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然而,战争并没有从世上消失,只是开战的原因不再是宗教分歧,而是关系到政治和商业因素。这不是说宗教在欧洲的交战国中失去了影响力,因为在两场世界大战中,德国军人的皮带扣上,就刻有一句人人所熟知的口号:“神与我们同在。”在这两场残酷不仁的战争中,天主教徒与基督新教徒一再联手,对抗另一方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

黎塞留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同时成功地使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三百多个政治实体,将德国的统一延后了两百年。德国由于内部各自为政,经常发生纷争,因此也就无暇向外发展。当它到19世纪末俾斯麦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它没能赶上欧洲第一波海外殖民热潮。因此,在“要求日光下的地盘”的帝国逻辑下,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也就不会使人奇怪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埋下了祸根。它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它确立的多极均势历经劫难,到19世纪末期的时候已经精致到了十分脆弱的程度,以致只有俾斯麦那样的大师才能小心翼翼地操持住,只可惜俾斯麦那样的人物是一去不复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