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到了我们这一代,农村开始分田到户,穷怕了的村民最想的就是家里多有几个劳力,盼个丰收年。所以,只有我和军建在读高中。
那里小学五年制,初中到我读书时才改成三年,以前是两年制,高中二年制,等我参加高考后,高中也改成三年制了。我能读上高中,还是任凭着我那股倔劲和涟源的山山水水里的泥鳅和青蛙。青蛙在我们家乡的土话里叫“麻姑子”,所以我在初中和高中,同学们都叫我“夏麻姑”。
我记忆中小学只要交5毛钱,小学在荆紫湾一座从地主家没收回来的大屋子里,然后搬到王家湾另一座更加大的从地主家没收回来的大屋子里,再后来,大队的王支书,大胆包天地在全大队集资,建了一所全县最好的莲花小学,旁边建立了座柘溪片校。后来王支书从大队干部提升为公社干部,办乡村教育的“王大胆”是他的主要政绩。我读书到初二时,一放暑假,我就和方义,木方到宁乡龙田吊麻姑去了,中间又去了双峰双板桥,等我赚了几十块钱回家时,学校器重我的王老师和邱老师告诉我,你可能不能上初三了,因为片区中学不办初三了,统一到龙塘中学上初三参加考高中。当时父亲在片区中学食堂做饭。我一听,人都软了,眼泪汪汪地流,那离国家恢复高考只有几年,我的心里还是有走出农村的梦想的。温柔的王启明老师老公是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当时在连队里当连长,后来上高中时我还听过他的英勇事迹。他抢过我在初二的成绩单一看,都是95分以上,就建议我拿着成绩单直接去找龙塘中学的校长。我一口咽下眼泪,光着个脚就往龙塘中学赶,可能是运气好,我哭哭啼啼一到学校就碰到了一个副校长,听到我想读书的哭喊声后,一路把我带到校长办公室。“这学生成绩还不错,家里穷出去赚学费去了错过了统考,我们关心一下吧。”校长是个知识分子,喜欢读书的人。他温暖地拍拍我的肩膀,“安排你到最好的25班去,你可要争气啊!”于是,我幸运地没有参加预考试,也上了龙塘中学读上了初三。第二年,我终于考上了涟源六中。
我的智商不高,但我还是勤奋的。我在湾里也和没有读书的小伙子一起玩,甚至还躲藏起来去玩扑克。高中两年,我也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暑假期间去抓泥鳅吊麻姑子维持学费和餐费。高中两年经常是周五走十几里山路回家,周一清晨再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周一迟到时有发生,有时娘偷偷地给一二块钱给我做餐费,一旦给父亲知道了,他就会骂娘一次。“这不做事不出工的人,天天去上学还要用家里的开支。”但是,分田分土到户以后,由于我家劳动力多,大哥1977年结婚分家后,我家父亲、二哥和姐姐把责任田还打点得丰收,母亲也一般不用下田干活,照料下家里和地里就好了,谷子经常借到外面去。到90年代时,还有些人家欠我父亲的稻谷哩。因此我每个星期的大米带到学校还是足够,不用带红薯去吃,有时用大米换些菜票。大村子有个特别穷的梦才兄弟,哥哥挖煤炭死了,我还经常给他带点大米复读,后来考上了东北的一所大学,分配在快要倒了的洪源机械厂当老师,前几年调到了市里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