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民办教师

一个月后,妻子终于拿到了教师聘用合同书,成为东莞一名民办教师。

妻子在合同签了字,还按上的红色的手印。我总觉得这份仅仅一张A4纸的合同很不正规,既没有规定工作时间,也没有规定工资。比起我们在工厂签的广东省劳动局统一印制的劳动合同简单得多。但妻子还是没有提出异议,她知道这是一次当教师的机会,必须紧紧揪住!

初到学校十多天的生活,让妻子感到迷茫与困惑,完全不是她所理想与憧憬的生活。上街摆摊招生,派发招生宣传单,如同开店一样,让她倍感不适,虽然招收每位学生有三十元奖励,但仍然激不起她的招生工作的热情。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是让她无法理喻,十几人的办公室连一台空调都没有,只有老掉牙的电吊扇,逼得有些教师赤膊上阵。至于电脑,办公室只有一台过时的“奔二”的台式电脑,要出试卷或者查个资料都要轮流排队。学校的伙食,只能用无语来表达了,饭是用最便宜的江苏大米;菜,说是二素一荤,其实就是三个素菜,比如那个豆角炒肉,你几乎找不到肉片。也许油水不足,就算是荤菜,炒得特别难吃,至于汤,永远是紫菜葱花汤。学校包食宿,妻子没有去学校吃饭是没有补贴的。教师宿舍四人一间,没空调、没卫生间,只有电吊扇,能用电,免电费,这一点比厂里的员工算是有区别。还好,教师在校外住宿有一百元房补,算是比较人性化了。

在东莞民校,学校能不能盈利是学校永续经营的先决条件,所以在民办学校中,家长和学生被奉为上帝,而老师被视为随时可替代的“临时工”。正是由于这一宗旨,学校制订很多条框框来限制教师,迟到一分钟扣5元,请假一天扣全勤奖100元,外加一天工资,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学生排名考试最后一名扣300元,学校或教办检查不合格每次扣50元,最令大家不满的规定是:“流失率”!如果一个学期结束没有学生流失,可得400元奖金,走一个学生倒扣100元,流失超过15%,每人倒扣200元,并且主任、校长都要“连坐”!而教师的工资只是执行市最低工资标准(450元/月),加上每周二十多节课的课时补贴,班主任补贴,每月的综合收入只有1200元!仅仅是我在工厂打工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虽然妻子的工资收入微薄,学校对教师苛刻,但她并不感到委屈,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执着,每天都会六点半准时到学校签到,晚办公都是最后一个走的人,忙得有时早上洗漱都来不及。每晚回家都带回来一大堆作业与作文本,改作业都要到深夜。为了让妻子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我不得不料理家务,有时还帮她批改作文。

家访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家访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收费。学校收费,除了学杂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收费:接送费、午托费、校服费、早餐费、午餐费、餐具费、春游费、趣班费,说白了就是让教师想办法增加学校的收入。妻子是五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叫刘志红的女生,志红是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兼语文科代表,她听话,懂事,阳光,乐观,可爱的脸常常灿烂地笑着……很讨人喜爱。妻子非常喜欢她,常常在我面前夸奖她,时常还拿出她的照片和作文本给我看。然而,她却有件事让妻子很伤脑筋。事情是这样的,她上学期只交了这学期的定位费,而学杂费至今一直没有上交,学校给妻子下了一道“军令状”,“一定要在期中考试之前收到这位女生的学费。”于是,妻子家访的第一位学生便是刘志红。

晚上,妻子给我讲起了学生刘志红家访的情况:

她家住沙湖村,没有门牌号,也没有电话,只能按照前任教师凭记忆画出来的线路图寻找。沙湖村是塘厦较为偏僻的村庄之一,至今仍没有通公交车。还好,沙湖村离我们蛟乙塘村很近,我步行不用半小时便找到他们家。

她家住在一间约40平方米的石棉瓦房,外表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变得灰白脱丝。这简易的石棉瓦就安插在菜地里,门口还有一个储水的小水池。

走在瓦房,一片漆黑,志红急忙撑起窗户,屋里便透入光亮的阳光,里面被隔为两间小房,外间是孩子的睡房与是吃饭的地方,没有家电也没有像样的家具。志红的妈妈对我的到来显得局促不安,结结巴巴地说:“老师坐下喝水。”她顺手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在简易的饭桌上。

我望着屋里的一切,不知往哪里坐?

志红赶快将**堆积的衣物拾走,示意我坐在床沿。

我刚坐下,还没开口,志红她妈便说开口了:“今年暑假,志红她爸得了胃出血住院,将志红与她弟弟的学费都挪用了,等两个月,我们把猪卖了就把学费补上。昨晚,她弟弟的老师也来家访了……”

我无言以对,沉默片刻,才断断续续地说:“我们只是来了解志红在家的学习情况,她是位好学生,学费的事我们会再想办法……”

“我们种菜的没有社保,家人一有病痛就受不了,我们一有钱一定先将学费交上……”话还没有说完,她眼里便闪着泪花。

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呼吸也感到困难,内心暗暗地说:“一定要好好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

“她爸爸呢?”我关切地问。

“她爸爸与弟弟还在市场卖菜,大概要到中午才能回来……”

“那不打扰了,我先走,我还要继续家访……”

我听着妻子的叙述,心感到非常沉重。

我当即告诉妻子,志红的学费我们先帮她交。

妻子高兴地说:“太感谢你了。星期一我就把她的学费交上去。”

妻子家访,并没有按照要求给学校搞创收,而是通过全面家访,掌握学生的信息,建立档案资料,联系簿,以便全面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等,有针对性地帮助问题学生解决感情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李超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他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出来东莞打工生活,从小缺少母爱,仇视一切,经常扰乱课堂纪律,课后惹是生非,不服从老师管教。他父亲在工厂打工,天天需要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我妻子了解情况后,就经常找李超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帮他补课,有时还把他带回我们家里像妈妈一样疼爱他,教育他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半个学期下来,李超便成为学校的优等生。为了解决更多学校的问题生,学校团委,在学校设立“知心大姐信箱”,通过定点帮扶,让问题学生得到温暖与关爱。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义务工作,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什么荣誉。但妻子还是报名参加了。

在东莞,最苦的要算是民办教师了,待遇比工厂的打工者还要低,工作压力却是最大的。民办学校的老师是最值得尊敬的,工作的热情凭的是对教育的一股爱心与热心!他们的愿望便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让每个失学的儿童都能重返校园!

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然而外来工子女却大多数不能享受这一公益事业,只能自费到民办学校就读,有的家长负担不起这沉重的学杂费,失学儿童无可避免。我真诚地期盼:在不久的将来,国家一定会有好的制度来解决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