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父母养大我们七个子女,虽然我不是最小的,可我是最后一个成家的,我结婚那年已经三十几岁啦,正因为我热爱文学创作,不是那种一直在泥土里劳作的农民,我能扛锄头,还能拿笔杆。自从一九八六年,我在《农民文艺》上有一篇三千多字的短篇小说变成铅字,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创作自信心,焕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后来,我的短篇小说,散文,接二连三的,在我们当地报刊上发表。一九九一年,我的一个七千字的短篇小说,在我们省文学期刊《大时代文学》上发表,尽管我仍然坚持的是业余创作。可我已经在我们县城不只崭露头角,已经小有名气。这时我们县城有位姑娘结识了我,并对我产生了爱慕之情,很快成为了我的恋爱对象,后来就结合在一起。一个乡下青年竟然娶了一个县城里的女孩子,这不要说在我们村,就是在我们镇也绝无仅有,我们两个人的婚事,一时之间,便在我们那里传为佳话。
也的确,城市的姑娘跟农村的姑娘有所不同,正因为她有文化,对生活的认识高,我坚持文学创作,她不但不拖我后腿,而且还能理解并坚定不移的支持。
可把话倒过来,我一个农村的男孩子跟一个县城里的女孩子成家,跟娶一个农村姑娘生活情形也大不一样,只靠我在农村种地,获得的收入,不要说养活城里的老婆孩子,就是养活我自己也是一个问题。可要我离开农村,进县城去做生意,可我创作所写的全是农村题材,我作品里的人和事,全都是农民和他们的故事。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乡土作家,必须长期生活在农村,必须和农民建立那种血肉联系,要是离开农村,我的创作源泉就会枯竭。
我认为我妻子高贵之处就在这地方,当我这般并此情理跟她说时,她很信服,她做了一个决定,就是由她一个人挣钱养城里的家和孩子,甘愿让我跟她分开,我还回我的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写我的稿子。
我自打从妻子身边又回到我的农村后,一直过着二人两地分居生活,刚开始六七年,我女儿那时候还小,只是上个小学,家庭经济上负担还不大,没感觉有什么。自打我的女儿开始上初中之后,经济压力就逐渐加大,家庭几方面开支,只靠妻子在县城上班,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去生活,就有些吃力了。
这时,妻子联想到女儿初中上完,就要上高中,还有高中毕业上大学,今后的开支大着哩。她见我在农村种地收入又低,偶尔发篇稿子就那点稿费,也没什么大用。她就自作打算,她心一横,把县城工作辞了,她大姨在天津,她就去天津投奔她大姨去了。
女儿初中上完,要上高中,孩子将来前途可是头等大事,女儿上高中,已经到了学习关键阶段,为了给女儿有个宽裕的学习条件,减轻她的学习压力,让她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陪读。我头脑中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就朝天津打电话跟妻子直截了当地说:女儿高中需要家长陪读,你陪女儿最为合适。
妻子倒反问我:你让我回去我也想回去,可我陪孩子,就没有人挣钱了,家里又急需要钱,你想好了没有,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脱口说:我想好了,我出去打工。
妻子马上不相信地说:你说跟不说一个样,你从来都没有出门打过工,要你打工根本不行。
我不服气:你别打门缝里看人,我又不是没长两只手,我打工自有我的优势,我出去进公司当人事经理,搞文学的,干个人事,绰绰有余。
妻子见我说的话在理,她接着问:你不是一直热爱文学创作么,难道你甘愿放弃吗?
我叹了口气说:那也没办法,我的文学眼下也比不上我女儿的将来更重要,也只能哪个重要先顾哪个了。
妻子听我的意思是铁了心,她就不再说什么,只说了一句:那好,照你说的那么做好了。然后就挂了电话。
可母亲得知我待在家里本来好好的,忽然提出说要出去打工,母亲就不情愿了,母亲是有我们四个儿子,可只有我结婚后,一直留在家里种地,为了我的文学,没有往外走,这么多年一直和她在一起,她随着上岁数越来越对我产生依赖的感情。听说我要丢下她往外走,她一下子也受不了,她看见我,她的感情一下爆发了。她说:谁让当娘的会变老呢,人变老了就不中用了,我要是还像年轻的时候,能担能抬,我就给你出去打工挣钱去,哪怕豁出这条老命来。母亲说到这里,忍不住竟呜呜咽咽哭起来:人变老了,就遭人嫌了,我几个儿子都不要我了,都翅膀硬了,能往外飞了,我不行了,飞不动了,只能一个人在家里,该我死了。
母亲这么一哭,就把我打定的主意打乱了,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有眼疾,还伴有晕厥病。我们四个儿子,二哥早就不在了,大哥和四弟一直在外面,我要再一走……母亲的晚年谁来照料?我越来越意识到,母亲的老有所养,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正在我犯难,皱着眉头,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时候,三妹闻讯打她家赶过来,我看见了她,我就着急慌忙地对她说:我要出门,可母亲身体不好,她又离不开我,家里也需要人照顾。
家里不是还有我吗?三妹脱口而出,这么说过后想起什么,又有些奇怪地问道:你不是从来不打工的么,怎么一下子就想起来打工了?
我就一五一十,竹筒倒豆子般,把我女儿眼看要上高中,需要有人陪读,还需要很多的开销,我把家里遇到的这些实际困难,都跟三妹说了一遍,我最后补充道:谁让我是一家之主呢,到了我顶在前面的时候我不能缩在后面吧。
三妹仔细听过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安慰我说:你走后我就把娘直接接到我家住,我管她吃住,我把她留在我身边照顾,你出去打工,就没有什么放心不下了吧。
我不由对三妹充满感激,只要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会挺身而出,有她这样替我承担,这的确去了我的后顾之忧,可我想到了什么,有些难为情地说:可你只是闺女,我们儿子都去脱清闲,把这个病娘推给你,这不合情理哇。再个说,你现在也是男家的媳妇,你这样替娘家养活自己母亲,长虹爸几个兄弟,会不会有意见。
三妹坦然地说:你说这方面,我早就想好了,等我婆婆老到身体不好时,我也把婆婆接到我家养活,谁的嘴巴不都给堵上了。
三妹遇到事情都想得细致,周到,又这般滴水不漏,这让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啥都和三妹说好了,我在临走之前,那就再陪陪母亲,跟她老人家再说说话吧,母亲看见我走近她,她一伸手就抓住我的手,抓的紧紧地,好像她不抓紧,我一架翅膀就远走高飞了。因为她内心舍不得我离开她,我刚在她面前坐下来,她又接着劝我说:我是今死明活着的人啦,你留不留都不要紧,主要是你这些年来,不一直都在写你的稿子么,你要是上外头挣钱,人家还能让你趴那写么?娘知道那可是你的命啊,你要真的丢下你的稿子,你心里不觉得可惜,娘心里也会觉得可惜的。听娘一句劝,你哪也不去,就留在家里,安心写你的稿子。
我不能说母亲不是对我最理解,支持我的人,母亲疼儿自有偏心之处,她为我着想,她这番话也不无道理。可我是她的孩子,女儿也是我的孩子,我有当父亲的责任,我为了我的女儿,我只能做出自己的衡量和取舍。可我也不能让母亲这样对我不放心,我就对她解释说:您刚才不是说写稿子是我的命吗,用命爱的东西,我能丢吗?可为我的孩子,我这也不得不先放一放,等我的孩子考上大学了,我再接着写。
为了避免我走,造成母亲更大的难过和伤心,我只好临时改了主意,头天晚上,我先把我的行李提到了三妹家,我不打家里走,我打三妹家走。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正式上路,就是三妹骑着她家的电动三轮车送的我。
那天早上,风呼呼地刮,又顶着风走,三妹的头发吹飘起来,我看着她的脸,依然消瘦,额头和眼角都出现了皱纹,三妹远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了,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啦!光阴流逝,岁月沧桑,我的心里不由发出一阵感慨。三妹双手扶着电动车把,双眼专注地注视着前方,我并排坐在她的身边。
三妹说:过去你可从来没想过打工,到现在才想起去打工。
我侧过脸,看着她:是啊,我从来都没有朝去打工这条路上想过,只想一心一意写书当作家,很有那种自命不凡的想法。真是过去你打工现在我打工。
三妹接着说:我的话是说,我那个时候的打工,跟你现在的打工,可一点都不一样,那个时候打工人很少啊,乡下人还守着乡下,没想着进城啊,那个时候机会多啊,打工还能打成老板啊!三妹边说边看了我一眼:要是你那个时候想到打工,你那么有文化,不说别的,你跟我在北京卖水果,干到现在,准能把生意做大。
我只好对三妹说:我那时,生活上依靠父母,还有你的支持。衣食无忧,我的心里只有文学,别的啥也不想。
三妹朝路两边看了一下,只见路边的树朝后走去,却感觉不到身下的电瓶车往前走。三妹接着说:我也是让父母,也是让你的写稿子给拴住了,我想着以后照顾父母,想着我不帮你干活,没有人给你干活。
我点点头,说:主要是我拖了你的后腿,记得当时我看你在北京街头,把个人力车骑得那样熟,我的心里就觉得你是一个适应能力特别强的人,你要是留在北京,肯定你的发展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却自年少热爱文学,可说把我的一生都搭进去了。可如今受经济大潮冲击,文学已经遭冷落,被边缘化了,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追求的文学,是在害我还是在救我?
三妹见我这般说,他故意问我:听你这话,你是后悔了?
我苦笑一下说:那倒没有,不有一句这样的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认准的事情,我就要一直往前走,三哥无怨无悔。
三妹由衷地说:我就佩服你这种精神,我经常用你的写稿子教育我两个孩子向你学习,我觉得一个人,想干成一件事,就得是这样,不论将来你走到哪一步,你这几十年想法不变,好多人却都做不到,这就是好的。
我没想到没什么文化的三妹,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我的心里顿时暖融融的,有我这样的妹子给我的鼓励,我还要鼓足勇气继续写下去呀。
三妹接着说:你就是不能往后退,再难的事情,都是人干得,只要你咬牙坚持,你一定能写成,过上好日子。
三妹的话,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起来,我激动地说:是啊,先苦后甜,有苦有乐。我用手朝东天一指:你看东天喷薄升起的太阳,脸儿红的多动人,每个人总是活在新的一天,活在希望的奋斗中!
接下来,我把话题转到父母身上,特别是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母亲,我说:我这一走,照顾父母的担子就落在了你的身上,你知道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年轻的时候,就有一种晕厥病,不管你有多忙,都要对母亲多操心,千万把母亲照顾好,只有父母在家没这没那,我才能在外边安心打工。
三妹便对我说:三哥,这你放心,你当我把家搬到这边来,只是为了做生意的?谁都有私心,长虹爸是老实,可他心里边想的是照顾他那边的家,我不说为做生意挣钱,他能同意我把家搬到娘家这边来吗?我搬过来,为的就是帮你干活。
我让她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多聪明有心的三妹,她啥时都为父母,为我着想,家里有三妹支撑,我只管放心打我的工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