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说过,我原来写过三妹,她那时还是个姑娘,现在想来,过去我写的三妹,跟二十年后如今的三妹,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今人到中年的又结婚成过家的三妹,又经过了更多的生活洗礼,那时我写的三妹,现在看来是单薄的,就连那时的我,都对生活的认识,也属于浅层次的,只有重新来写如今的三妹,把她后来经历过的更多的生活加进去,才能把三妹写得更丰富,思想更有容量,把作品写得更深刻、厚重。经过一番重新思考,我把过去所写的那篇三妹放弃了,再次提笔来写如今的三妹。

母亲一共生下有四个闺女,大姐在一九六零年那场灾难中,给饿了个半死,后来总算拣了条性命。二姐那一年刚好五岁,还处在年幼,却没能逃过那场灾难。二妹、三妹都出生于七十年代,那时生活虽说还苦,比起过去已有所好转。所以,都让母亲养活了下来。

我打小就特别喜欢三妹,不只是她容貌好,而她人聪敏、懂事。她对事物理解能力超强,还有她的对人体贴、她的善解人意。我有心里话,特别愿意跟她说,从感情上跟她交流,三妹又知道骨肉亲情,知道心疼人,知道骨肉亲情的重要性。三妹平时对我很尊重,从不伤害我的感情,特别外人跟前,知道给我留面子,可在私下里,我有做的不是之处,她都及时给我提醒,特别是我身上的错误、毛病,她敢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评,这对我做人上帮助很大,这一点我到如今都感激她!

二妹说来比三妹年龄大,可她在性格上却跟三妹不一样。她的头脑也没三妹反应快,悟性也赶不上三妹高。她人老实,是个死心眼,遇事爱拧巴,明明不应该那样做,别人给她提出来,她不改变,就执意按她认为的做,她有时还不愿别人说她,弄不好等于火上浇油,跟你发生争吵,眼泪水又多,又哭又泪的。让你心里很难受。拿三妹跟二妹比,我跟三妹更有话说,跟她也更容易打感情上引起共鸣。

三妹也正因为她的容貌好,脑子聪敏。当她长到十五六岁上,父亲就让她接替他,赶集上街去卖青菜,而把二妹留在他身边,跟他菜园种青菜。因此,三妹虽说也是农家闺女,庄稼活上相对干得少一些。

三妹骑着一辆半旧永久牌自行车,车后边带着两篮子青菜,就奔赶到集上青菜街。三妹人出眼,面前摆放的青菜同样出眼。她面相又喜兴,她把青菜刚刚摆整齐,街上那些买青菜的人,便一窝蜂围上来。三妹直立在她的菜摊前,手把秤杆挥洒自如地就卖起了青菜。父亲常说一个人打小适合干那样是生成的。不是么,父亲打年轻时就开菜园,我打少年时代就爱写作。三妹初次上街卖青菜就敢卖会卖。秤杆称菜得心应手。斤重称出来,账头子算得又快又准,口中迅速报出钱数来。比成演戏,叫进入角色快。三妹眼皮灵活,说话好听,待人和气、热情,买卖公平,又从不缺斤少两;过了秤,偶尔还顺手多送对方一棵青菜;付钱时,赶到零时,三妹又主动地说算了,不要了。头里卖过,三妹见缝插针,趁个空闲把下边的好菜尽量往上面摆,还不忘青菜上边洒点清水,让青菜有卖样,另外她还时不时把菜摊周围的菜叶菜梗给捡起,让自己跟前始终保持一种清爽、干净。好菜卖完,到了不好的菜,她随时降价,让菜摊前始终不断有买青菜的人。她边卖青菜边跟顾客进行感情互动,顺着顾客话意说、心思走。她一直都跟顾客保持亲亲热热的,让顾客买了她的青菜,又对她这个卖青菜主人感到满意,对她留下一个好印象,下集还是她的回头客。一个卖青菜的人,能让一个新顾客,很快成为她的主顾,这里边是有一定的技巧、讲究。可三妹就是能够做到这些。

三妹卖青菜,不只是花心思,内里还是投入不少感情在里边的。她有卖菜缘,同样是上青菜街卖青菜,人家没卖完,三妹就抢先卖完,日刚当晌,集上还熙熙攘攘,三妹就收了菜摊,推上她的半旧永久牌自行车,已经轻快地出了集。

三妹卖青菜,她身上是不断钱的,可三妹却一分钱也不舍得朝她身上随便花,她可是我们家有家教的好闺女。她相当俭省,从来没买过零嘴,她赶集才穿一身见人衣裳,上午回到家,下午下地干活,她换穿的是平时的半旧衣裳。

尽管如今已经二十多年过去,在我的头脑中,还清晰地记得三妹在家,穿着一身素朴的衣服,质地都是母亲那种土织丁字花粗布裁做的。穿破旧了,也不舍得扔,仍一直穿着,上身右肩膀,干活挑水给磨破了,便补了一块同样色彩的补丁,下身打双膝处,因为跑着割草磨烂了,也是用相同颜色的补丁给补的。三妹却从来不嫌这衣着穿着寒碜,她本处在如花似玉的芳龄,她理当穿着好点,可她就是不去把自己打扮,仍然这般土,三妹是父母的闺女,一直传承着父母过日子俭省的理念。不过反过来说,一个人自身的内在美,并不因穿着破旧就挡得住的。那时的三妹,剪着乌黑的齐耳短发,护在她圆脸的两边,双眼皮,水汪汪的大眼睛,村姑那种朴实中的可爱秀美,照样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正因为我家开有菜园,我们家境显然要比一般人家好,三妹应当穿那种质地好的衣裳却没有穿,村里人见她衣着穿着那样破旧,就为她鸣屈叫冤,打抱不平,指责父亲把闺女不当人,把钱都串在锯条上,这样不舍得朝闺女身上花,实在不应该,父亲真偏心偏得够重。

也的确,父亲头脑中是有一种传统的老思想,身为一家之主的他,在他心里边只想着把钱花在给大哥订一桩婚,还有建一座新房上。他还想着花在我写作订报刊卖书上。在父亲头脑中,大哥订亲成家是大事,我的写书成名是大事,父亲只一心一意把他的儿子放在重点考虑,至于闺女么,他是轻视的,不去着想的。

在我们家,三妹和二妹,都是小学连一年级都没上到头,就让奶奶指使着父亲硬给阻止不让上的。

尽管我两个妹妹没有啥文化,可她两个却跟没文化的父亲一样,把我立志文学创作,将来当名作家的追求,进行一心一意的支持。我的这个跟村里谁都活法不一样,想上天摘一颗星星的想法,她两个都当成一种神圣的荣耀。尤其三妹,她想让我把我的这种远大理想能尽快变成现实,想实现这个愿望的想法比我本人还要强烈,她把卖青菜获得的收入,一分一厘都交到父亲手里,让钱都用在我的写稿上。

三妹当着我的面,亲口对我说,外人对你写稿子说这说那,都认为你是一个乡下娃,想当什么作家,就是庄稼地里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根本没这个可能,可我却觉得你走的是正路,你的想法是好的,别人越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后来要是能干成,你才是个跟人家活法不一样的人,你要咬着牙,一直这样写下去,啥时候都不能改变,我相信你一定能写成的!

三妹,难得的一位好妹妹,她就是那种会过日子,会为家里人设身处地着想,甘愿自己吃苦的好闺女,人们习惯把这种好品性的乡下妹子,说成顾家,三妹不但是这样一位顾家的好妹妹,而且她心还很大,对我追求的文学事业比我还敢想,这一点不同寻常,从这一点看,她可是我们村难得的,可贵的一位三妹。

有这样的三妹在我身后这样对我支持,我在创作上更加信心十足并充满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