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采棉花

又到了星期一班会,方舟说:“同学们,我确定每年的春学期为茶学期,我们要帮助山农采茶。每年的秋学期为棉学期,我们要帮助山农摘棉花。这个周末不补课,你们周五晚回家,和父母沟通一下,周六一早到植物园门口集合,然后我们一起到附近的四和县摘棉花。四和县是丘陵地区,小山坡上有大片的棉花有待采摘,当地农民人手有限,很需要我们的帮忙。农户我都联系好了,一家农户我安排8个同学帮助采摘,全班32个同学,一共帮助4户。我呢,给你们做后勤服务,专门给你们送开水。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而且要做到全力以赴,到时我们来个比赛,看谁是采棉能手、高手、老手。”

环湖一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城里人,他们根本没采过棉花,甚至没见过棉花地。不光城里孩子,即便是农村孩子,也很少做过采棉花活计的。所以,同学们听说要到小山坡上摘棉花了,都非常兴奋。

方舟为了让学生爱上棉花,特自在班会上给学生做一番介绍。他说:“大家知道吗,棉花全身都是宝,棉花绒可以纺纱、织布、做棉絮;棉籽绒是制造火药和塑料的重要原料;棉籽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茎秆的韧皮纤维可制绳索,可以造纸,也可做成纤维板代替木料做家具。”

棉花的作用这么大,同学们可是第一次听说,听了方舟的介绍,一个个张大了嘴。

方舟说:“同学们,不要以为我们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懂得很多,其实我们的知识太少了,就那么一点儿书本知识,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死啃书本,死做卷子,绝对成不了才的!高中生一定要多动手,多劳动,多看课外书,多接触社会,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培养我们的技能,我们才能成才,我们才能有才能。”

方舟的话有点像绕口令,引得学生都笑了。

很快到了周六,(10)班同学颇为积极,他们早早地来到植物园门口,没有一人迟到。他们的着装一如平常,全是男黑女白,很是整齐。

好一个金秋!阳光明媚,天高气爽,丹桂飘香。走在山间小路上,同学们精神焕发,兴致很高。

方舟说:“你们现在这么高兴,等会儿摘棉花的时候恐怕就高兴不起来了——”

卫华说:“摘棉花有什么可怕的,棉花那么轻飘飘的,还累着了不成?”

方舟说:“那不一定!试卷纸不也轻飘飘的吗,怎么做卷子的时候那么累?”

师生一行一路说笑,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小山村,这个山村只有数户人家,他们是方舟事先联系好的农户。山民非常淳朴,他们见到这么多活泼可爱的中学生帮他采棉花,不知道有多高兴!左一个“谢”,右一个“谢”的。山农要请学生进家喝茶,方舟说:“时间有限,我们到棉地去吧,带几个水瓶,采完棉花再喝茶。”

山农的准备倒也充分,他们给学生预备了一身行头:一人一顶帽子,一个棉花兜。

在山农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山坡上的棉花地。几天前头上戴着绿帽子的棉花,此时一个个都白发苍苍了。低矮的山坡在棉花的映照下,泛着白色,非常亮堂。

方舟规定每人两垄棉花。鉴于学生没采过棉花,他先做个示范。方舟说:“棉花的外壳分为四格,每格里有一片棉花瓣,一朵棉花要摘四下,不要心急四瓣一起摘,四瓣一起摘,是摘不尽的,里面会有残留。——那是一种浪费!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躁!不要浮躁!没有耐心的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哪怕是摘棉花也摘不好!知道了吗?”

学生齐声答:“知道了!”

学生们系上棉花兜,走进了棉地。有很多学生,一进棉地就被枝杈狠狠扎了一下,一些娇惯的女生发出一声尖叫。

棉花自在地开着,有的已经全部打开,张着大嘴,像张飞似的哈哈大笑。有的只打开了一点点,像少女含羞的微笑。全部张开的,非常好采,用手一揪,就把它们揪出来了。部分打开的,采摘起来就比较费事、费时了,扯出来时,还有一些棉絮待在里面不肯出来,非得使劲把整个花菱瓣掰开,它们才肯走出“闺房”。

刚开始,学生们一只手抓棉桃,一只手采摘。后来,他们看到山农双手采摘棉花,左右开弓,潇洒极了,很是羡慕,他们也尝试两手同时采棉,但是摘了十几朵后,他们嫩嫩的手指就被绽开的棉壳尖扎破了。

山农很是心疼孩子,忙大叫:“学生,你们千万不要急!一朵一朵采,不要学我啊!要注意自己的手!”

方舟一面给学生送水喝,一面在棉地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他发现有几个同学摘棉花时,没有把沾在棉花上的细碎枯叶去除,他立即爬上一个高岗,大声地说:“同学们注意了,一定要把沾在棉花上的碎叶子去掉!要确保棉花的纯洁!”

这一块棉花都是长绒棉,植株比较矮,现在的学生个子普遍高,他们摘棉花时都得弓着腰,低着头一步一步向前挪,很快就感到腰酸背痛。这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

学生开始叫苦了。

为了给学生鼓劲,让他们消除疲劳,方舟说:“同学们,不要叫苦了,我来给大家唱一首民谣,给你们助兴!好不好?”

学生齐声回答:“好!”

方舟挺起胸脯,扯开喉咙唱起了当地采棉歌谣:

秋风那个很卖力,

吹开了玉米笑咧了嘴,

吹得豆荚鼓鼓的,

又和棉桃亲一下嘴,

白白的棉花开满地。

采棉的人儿有绝技,

摘下棉花放兜里。

棉袄、棉裤、棉被子,

全是棉花吐出的情思。

乡下女子把棉织,

日子过得刮不进风也钻不进雨。

天上的流云,

地上的丝絮。

云说棉花好心地,

棉花说云多飘逸。

流云棉花相对视,

有着说不完的话儿,

吐不尽的情丝。

方舟唱完,同学们高声欢呼:“方老师唱得真好!”

方舟也大声的问:“现在腰酸不酸了?”

学生们答:“不酸了!”

中午时分,太阳照在白花花的棉团上,发出刺眼的光芒,方舟担心强光会损害学生的视力,就说:“同学们,我们回去吃饭吧,下午接着干。”

学生在农户家草草吃了顿便饭,稍事休息,就又上山了,一直干到红日西斜,才回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