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保苗

一中之惯例:到了高二,学校就要开展保苗工作。

所谓苗子生,也即尖子生,是指各班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名单由班主任确定,并上交校长室。

苗子生的数量,各班是不一样的,好班苗子多,差班苗子少,甚至没有。比如方舟班,由于月考成绩不佳,没有苗子生。苗子多的班级,保苗任务自然繁重些,压力要大一些。苗子少的班级,保苗任务轻,压力小,比如方舟班,就没有保苗的压力。当然教师收入是与压力成正比的,苗子多的班级,虽然保苗压力大,最后授课教师获得的高考奖金会多得多。只不过这钱最终都送到医院去了——压力太大,老是生病。

一中是省重点高中,重点中学之间的比较主要看重点大学的录取率,而考重点大学,要靠那些尖子生和苗子生,所以一中非常注重保苗工作。莫校长开会总强调:“各个班级的苗子是我们一中的希望所在,所以一定要保住!绝对不允许让苗子变黄,甚至枯死!哪个班主任让本班的苗子变成了稗子,或者变成了枯草,那是要被问责的!那你以后就不要当班主任了!好好的苗子,在你的承包田中,变成了稗子,变成了枯草,你还有什么资格当班主任呢?不会种田就不要种嘛!养猪也行啊!”

各班苗子确定后,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开展保苗工作,确保这些人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一中争光。

校长室确定的保苗措施有:改作业,要细改苗子生的作业;改卷子,要细改苗子生的卷子;备课,要针对苗子生备课;课堂提问,要提问苗子生;找学生谈心,要找苗子生谈心;排座位,要把苗子生排在一起,以互相促进;如发现差生干扰苗子生学习,班主任要严惩差生,必要时候可以上报学校,勒令他们退学;班主任要充分了解苗子生的家庭情况;严密监控苗子生的交往情况,防止他们因过多的人际交往而分心。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免费为苗子生提供精编资料和优质试卷,专供苗子生使用。这些资料和试卷全部来自黄冈中学的内部资料,不对外销售的。

为了能弄到黄冈中学的第一手资料和试卷,每年10月底,莫校长都要亲自带着高二、高三的年级负责人,乘着豪华大巴,到黄冈中学采购。由于黄冈市位于环湖市的正西边,这项活动被一中的老师戏称为“西天取经”,从黄冈中学弄来的资料和试卷,被老师称为“经卷”,存放资料的保管室,被老师们称为“藏经阁”。

今年10月底,校领导又到黄冈去了。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到黄冈就下起了雨,从黄冈弄来的资料和卷子都被雨水打湿了。天晴后,保管员把资料放在科学馆前面的甬石路面上晾晒,老师们便称那些甬石为“晒经石”。

辅导书和试卷晒干后,班主任要把它们分发给本班的苗子。

第一节晚自习时,奇正把本班前二十名叫到办公室,说:“你们二十个同学是我们班的苗子生,是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以后每学期学校都要给你们一人发一本黄书和一套黄卷。”

奇正的一句话,让学生感到奇怪,那些苗子吃惊不小:什么?黄书?黄卷?学校敢给学生发黄书?学生们怀疑奇正的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

奇正看出了学生的惊异,他打开一个纸箱,里面装着许多书和卷子,苗子们发现这些书和卷子全是用黄色纸印刷的,这才恍然大悟。学生们发现一向严肃的奇老师也有幽默的一面。

原来,黄冈中学的资料分两种,用白纸印刷的,是普通资料,可以在市场上自由销售。用黄纸印刷的,是内部资料,不对外销售,但少数关系好的兄弟学校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购买。环湖一中早已和黄冈中学结成伙伴关系,只要莫校长出面,还是能买到他们的内部资料的,当然要花高价购买。由于黄冈中学的内部资料全是黄纸印刷,一中的老师便习惯性地称之为黄书。

奇正说:“你们在书摊上看到的黄冈书都是白色的,是白书。而我们买到的书都是黄书,黄书才是正宗的黄冈书,是他们的内部资料,一般的学校是买不到的。只有黄书才真正是黄冈中学老师编写的,只有黄卷才真正是黄冈中学的卷子。这些书和卷子,你们在书摊上是绝对买不到的,而且在我们环湖市,只有我们一中能买到。在我们学校,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得到,就是各个班的苗子生,比如你们。所以,这些资料发到你们手中,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黄冈的书要认真看,反复看。黄冈的卷子要仔细做,老师收上来会认真改的。老师讲解的时候,会把你们带到报告厅里单独讲解的,也就是开小灶,其他同学想听都听不到。”

苗子们得知学校如此偏爱他们,个个脸上都现出了荣光。

奇正从纸箱里取出黄书和黄卷,挨个发给苗子生。奇正边发边说:“苗子是青苗,书是黄书,青苗看黄书,会越看越青。你们这些苗子万万不能变黄!青苗变成了黄苗,那我们学校就会青黄不接了。”

苗子们噗嗤一笑,他们发现奇老师果然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