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上粉工作

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有自己特殊的生活,有自己不平凡的经历,有自己难忘的故事,有自己不同的文章,有自己不同的歌唱。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辛苦,只是自己在坚强的外表下,总是掩饰着不可外露的心情。所以,人生之路在一步步地走着,事情在一点点做着,经历在一次次发生着,陈平安的闯**漂泊之路更是如此,期间的辛苦只有闪亮的星星才明白,只有春夏秋冬变化的天空才知晓。

1995年春节,寒风呼啸,雪花飞舞,夫夷大地冻得直打哆嗦,金称市夫夷河犹如得了重感冒,显得有气无力,但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畏风寒,咬紧牙关,继续向前爬行,一心想着及时赶上双江口的妹妹,准备握手前往资江。游子们刚过完一个快乐的春节,漂浮天空那迷人的腊肉香味还没来得及散尽,就依依不舍地与家人们告别,背上浓浓的年味,打包熟悉的乡音,踏上漂泊的征程。

虽然陈平安去年已辞工回家,宝贝儿子陈涛涛也已顺利出世,正如大康球厂陈老板所言,母子平平安安,家庭幸福安康。但是,他为了这个三口之家能过上好日子,节后不得不又要重新加入漂泊游子的团队里。所以,他狠心泪别坐月子的吕香华,伤别可爱的儿子,道别敬爱的父母,依别亲爱的兄妹,离别可爱的夫夷河,背上沉沉的行囊,无畏猛烈的寒风,拖着依依不舍的脚步,随着匆匆南下大军,挤上开往广州的火车,驶向捞金的地方。

常言道,没有巧合就不会凑成一个故事。或许这是上帝的安排,陈平安与同村的陈中海兄弟巧遇于同一趟火车上,同处一个车厢,同坐一排座位。咱俩出门在外,难得相遇,真有说不完的话题。陈中海比陈平安小六七岁,身高1米73,体重75公斤左右,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力大无穷,潇洒大方。他那机灵的眼睛、灵敏的耳朵及发达的胸部特别引人注目,无论火车上如何拥挤不堪,无论有躲藏在人群中伺机作案的扒手,无论那些无理取闹而强行经过车厢通道的刁蛮者,都要看看陈平安身边的这个小伙子行事,根本不敢前来招惹他,也没有半点非分之想。你看,他与陈中海若无其事地躺在靠椅上,开心地聊天说事,享受着自由自在的快乐。虽然陈中海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当过武警兵,又会武术,是名副其实的帅哥,如果每到一处,就会吸引众多美女的眼球。

陈平安与陈中海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晓。原来,陈中海在清溪镇高力电池厂上班,主管人事工作,真是太好了。陈平安现南下急需找工作,这不搭上顺风车了?天助他也。

不过,陈中海是个直爽之人,望着陈平说道:“陈平安,咱俩不仅是同村之人,而且关系一向密切,我就实话实说了。或许你不相信我,我们厂里暂时不招电工,建议你先做个普工,等待时机成熟,我再帮你转为电工好不好?”

“谢谢好兄弟,我与你姐陈香香在小学与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与你三哥陈中洋关系也非常好,当然相信你的话,也非常理解,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呗。”然事到如今,陈平安只有听从陈中海的安排。不管怎么样,这个比起他1991年出来找工作时,在外胆战心惊地流浪,在西乡晒着太阳搞建筑,在卡统厂辛辛苦苦磨光等,不知要强多少倍!人嘛,不要贪心,还要知足常乐,如果不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那么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显然,陈平安不费吹灰之力,顺理成章地成为高力电池厂的一名普工。

上班后,陈平安通过观察与询问,发现这个不到1000来人的厂里邵阳老乡多多,同村的也不在少数(陈中海一家就有10来人),比如有陈伍、陈良良、陈香香、陈志志等,同镇的老乡也不少于30来人。所以,厂里处处可见家乡人,时时可讲家乡话,倍感亲切,相互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团结互助,开心不已。

陈平安一见到陈志志,自然回忆起难忘的童年故事。曾记否,那是1978年秋天,他俩是小学同班同学,或许是缘分之至吧。陈志志同学家里条件好,而且是家中唯一的独苗,所以或因父母娇生惯养而养成了油腔滑调的个性,时常干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陈平安与陈志志报读小学四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陈老师要求男女同桌,陈平安刚好与陈秀秀同学编在一桌。虽然男女有别,起初双方仿佛有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阻止他们相近的思想,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接触的增多,鸿沟慢慢消失,距离越拉越近。他们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照顾。

有一天,陈平安带了一些腊薯丝(红薯煮熟后,切成丝片,晒干或者烘干做成的),悄悄递给陈秀秀同学品尝。真没想到,她没有半点拘束感,高兴接过腊薯丝,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无巧不成书,偏偏被陈志志同学看到。他一时头脑发热,竟然不计后果地当众尖叫起来。同学们快来看呀,猴崽拿红薯丝给女同学吃,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新鲜事呀。他还嫌不够,说起话来好像放鞭炮似的,没完没了,同时敲打着课桌,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同学们犹如听到爆炸性的新闻,目光聚焦于陈平安,好像一束束闪电无情地向他射去。陈平安惭愧地低下了头,陈秀秀同学也急得满脸通红……

还有啊,陈平安望着陈伍兄弟就想起了他们小时候在山上看牛的童年趣事,以及他读高三时陈伍兄弟与同窗密友吴龙同学在沙滩上比武的故事,特别他们比武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呀。

所以,陈平安一见到老乡们,就一一握手后相互拥抱起来,简直久别重逢的夫妻,久久不能分开。老乡们不知内幕,指指点点,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高力电池厂,顾名思义,就是做电池的,型号多种多样,物美价廉,产品特别畅销,厂里效益与日俱进,福利自然提高,全厂职工拍手称赞。据说,厂里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产品供不应求,领导们不失时机扩大生产,生意红红火火,公司沉浸在一片欢呼的喜悦之中。春风弹奏快乐的琴音,生产机器吟唱着轰隆隆的歌曲,厂房露出了激动的笑脸,楼顶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好像亭亭玉立的美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热烈欢迎陈平安的到来。

陈平安上班几天后才初步了解到厂里的大致情况。全厂共有八个生产车间,按照不同的产品型号,安装了几十条生产线。员工们忙忙碌碌,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你看,一节节崭新的电池兴奋地跳进了包装箱,准备服务各种电器,从而点亮人们的幸福生活。

陈平安被分配在第二生产车间,专职负责5号电池生产线的上粉工作。听老工人讲,此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很辛苦,纯属体力活,即要站着上班,跟随机器节奏,分分秒秒地忙于操作,根本没时间休息,若有私事而需要离开,必须有人顶岗。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他不在乎,因为天生下来,只有通过双手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中甜,更何况刚添了个宝贝儿子,需要挣钱抚养这个三口之家呢。

陈平安刚去上班时,环视车间一周,每一条生产线的机器摆放整齐,有规律,好似“U”字形的生产线画面,车间完全符合整理、整顿、整洁、清扫及修养的5S标准,宽敞明亮,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爽心悦目。

不过,他要站着作业,好比放哨站岗,画地为牢,真的一点不习惯。因为他是做电工的,在其他厂上班时一般都在车间里游来游去,除非修机时间长,在某个位置待得久些,反正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自由自在地游**惯了。虽然他整天站得腿脚发麻,腰酸背痛,而且连喝水或去洗手间也要事先报告,如果没有人顶岗,就只有硬憋着了。虽然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汗水肆无忌惮地湿润了他的衣服,但是一想起家中的老婆与儿子,还得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劳作。

因为陈平安的工作岗位属于第二生产车间5号电池生产线上的上粉工作,刚好又在二层厂房的二楼,楼顶没有隔热板,再加上机器运动产生许多热量,难以及时挥发出去,车间干燥,又通风不良,显得格外闷热,即使你不做事,也会汗流如柱,人人湿透了衣裳。

然而,他却有重任在身,顾不上一切,奋战在连续不断的流程线上,随着机器的歌唱,循环着同一个舞步,即两脚站牢,眼睛看好,服从机器的命令,双手紧握长长的瓢把,紧张地往机器上一瓢一瓢地添加碳粉,看似细细的,黑黑的,脏脏的,如果胃口不好的,就会呕吐呢。显然,碳粉随着机器的运行节奏,源源不断地掺入漏斗桶里。

可令人讨厌的是,也有少许碳粉比较淘气,不服从运转机器的安排,逃离工作现场,向四面八方自由飞舞,几乎飘满了整个车间。陈平安的衣服上,鞋袜上,脸皮上,鼻子上,眼睛上,耳朵上……到处都是黑污污的,仿佛煤炭工人怪吓人的,上班像个鬼,下班才像个人。不过,贮存桶里的碳粉宛如一棵棵闪亮的星星,射出了勤劳、搞笑的光泽。

如果你站在车间里,用不着佩戴眼镜,在阳光的照射下,飘浮在空中的碳粉颗粒,清晰可见,而且做着杂乱无障的运动,仿佛天空闪着眼睛的繁星,照亮了同事们忙忙碌碌的倩影。由此可见,如果你身处其中,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进的也是碳粉碳,而且慢慢结合在一块,难道想堵塞你的鼻吼吗?不仅如此,它们在你鼻涕的滋润下,在适宜温度的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变化,奇迹般地形成二氧化碳,再与你鼻腔内的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结合成稀释的碳酸溶液。显然,你的鼻子非常幸运,无意之中成为进口电池的生产基地,或者成了天然的碳酸化工厂,一股酸溜溜的气味,肆无忌惮地侵入了体内,那个奇痒难受度确实没法形容了。

所以,陈平安每天下班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洗,总觉得没有彻底清洗干净,鼻子痒痒的,酸酸的,塞得满满的,如果用指甲往鼻里深挖,那么带出来不是鼻屎,还是黑污污的碳粉浆,鼻孔简直成为了两个天然的5号电池了。

当陈平安去老乡那里玩的时候,他们马上露出了紧张不安或者心灰意冷的表情。“喂,平安,你等一下,我先在床面铺张报纸后你再坐下来好吗?”有人给足他面子,毕竟乡里乡亲的,亲不亲家乡人嘛。“哟,平安,你不要着急,麻烦你移一下步,还是坐床下面那根红色胶凳子呗。”有的人干脆婉言谢绝他,弄得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因为他们担心陈平安身上的碳粉弄脏了被子,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不怪罪别人。

当陈平安真心实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吃的时候,有的人会笑眯眯地拒绝说:“陈平安,你确实是个好人,还是自己留着吃吧。”他面对别人微笑的面容,只好收回伸出的双手。

当然,有的人挥舞着双手,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陈平安,谢谢你一片好意。这个嘛,还是我自己来,因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用麻烦你了。”既然别人这样嫌弃他手脏,他还好意思再递过去吗?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室外的春雨流着眼泪,捎来嘀嘀哒哒的话语,陈平安呀陈平安,你千万不要责怪别人,谁叫你是上粉工人呢。

厂里上班规则是实行两班制,陈平安当然不例外,每个月转一次班。第二个月,轮到他上夜班,自然没有上白班那么紧张,如果员工有什么事,却没有人顶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离开工作岗位,难道是老虎不在猴子称霸王?因为晚上没有高级干部在场,同事们好像孙悟空取下了唐僧的紧箍咒,轻松自如,自由自在。更有甚者,有时整条生产条线中途休息10分钟,没人管你,只为养足精神,以确保夜班平安无事。

此时,陈平安会趁机跑到本车间7号生产线上班的堂妹妹那里去玩。她已经进厂一年多,知道的情况要比他多一些,刚好可以讨教一些问题。她个子高大,超过1米65,做事麻利,又长得水灵灵的,自然得到干部的赏识。她负责整理生产出来的电池工作,而且要仔细检查是否良好,也就是所谓的品官,轻轻松松,开心快乐。

因此,他俩欢欢喜喜地聊起来,或讨论工作,或谈论学习,或谈论中心大事,等等。出乎他意料的是,她有惊人的想法,在这个厂打工只是暂时的,若有机会时还想去读书的。他当即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表示大力支持……真没想到,一个月后她真的辞工而回邵阳读技校去了。

当然,陈平安也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电工,趁机利用这个休息时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仔仔细细观察机器结构,查看控制线路,虚心询问每台机器的操作员,掌握机器的操作方法,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多少学点电工技术,权当复习功课了,从而满足一点点心愿。如果他不坚持学习,时间一久,就会前功尽弃,遗忘所学之技术,镰刀不磨会生锈,山歌不唱会驼背,就是这个道理。

当有师傅来维修机器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陈平安始终伴随左右,互相交流呀,帮递工具呀,装配零配件呀,清理场地呀,视线随着师傅的动作兴奋地移动着。虽说看的容易做的难,但是他从中偷学了不少技术,总算没白来电池厂上班,对本厂机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详细写进了日记里。再者,电工师傅见有人帮忙,自然十分乐意,双方相互配合,互利共赢,岂不乐哉!

有一天,厂里突然贴出新公告,立刻围满了阅读者。陈平安觉得好奇,迅速上前看个究竟,但是没戴眼镜,只好想办法挤至前排。原来,厂里为了改善厂务工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欢迎全厂员工踊跃参与改善工作事宜,希望提出宝贵的建议,如果一经公司采纳,就一定给予奖励。

陈平安望着那闪光的公告,忽然回想起厂里的一些琐事。本公司每次转换市电或发电时根本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协调好,想转就转,想停就停,想开就开,弄得车间员工措手不及。其实不然,因为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会损坏生产机器,破坏某些弱电设备(包括电脑、通信等)。他作为一名电工,又根据自己这几年来的实操经验,随即草写建议书一分,简单说明了自己的见解。主要内容如下,建议工厂在每次转电时,依据规定的时间,首先关闭所有运行的机器,待转换好电,再重新起动,保证机器正常运转,避免不良后果,一万不怕,只怕万一。

他写好改善工作事宜后,趁机递与厂里,参与评审,不是为了报酬,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权当证明自己还是个不起眼的电工,那就耐心等待好消息。

一个星期后,厂里还真采纳了陈平安的建议。结果他得到了表扬,获得了奖励,好像爆炸性的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地议论开了。无论车间,还是饭堂,或者宿舍,大家在他背后指指点点,甚至私下里嘀嘀咕咕,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陈平安这个人深藏不露呀,真让人莫名惊诧,个个向他投来了称赞的目光。

“陈平安,真行啊,你为我们老乡长脸了啦。”陈良良边吃饭边与老乡们私下里说着。

“对呀,我们真看不出来,陈平安还有这个能耐,看来我读小学时真的低估了他。”陈志志还记得自己曾与陈平安是小学同学?看来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无穷的乐趣,确实令人难以忘怀,而且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陈平安假装没有听到,只顾吃自己的饭,心里也在庆幸着,既然第一炮已经打响,接下来就有机会转为电工了。因为他相信陈中海兄弟心里也是有数的,那就耐心等待吧。

同事们大多数是年轻人,在老乡们当中未婚小伙子大有人在,而且个个喜欢锻炼身体,有懂点花拳绣腿之人,更有藏龙卧虎者,而且同事之间毫无保守可言,相互传教起来。陈中海不仅是武警部队出来的,而且曾经在连队幸运进入了散打比武班,武术高超,拳脚如风,令人喜爱;陈伍兄弟在新化武术馆学习三年,气功腿功了不得,三五个人都没法近前,令人敬佩;街上的乐海林同样学过武术,年轻力盛,鞭腿惊人,令人吃惊……

因此,爱好锻炼身体的兄弟们无论早上,还是晚上,一般都跑到宿舍楼顶上运动一番,而且参加人数众多,个个穿着灯笼裤,伸胳膊抬腿,相互对练,相互比试,交流学习。你瞧,楼顶上热闹非凡,打打杀杀,轰轰烈烈,简直成了少林寺武术馆,大家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当然,陈平安望着热热闹闹的场面,触景生情,自然想了1988年的冬天陈伍兄弟来到邵阳县第四中学玩时发生的故事。当他们几十个同学在对河沙滩游玩时,有人提出让陈伍兄弟与吴龙同学进行武术比赛,交流切磋,增添快乐气氛。大家心有灵犀,一致同意。他俩也满口答应,经过短暂的准备,开始进行比赛。两人个子相当,膘肥体壮,都是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连续几个回合下来,难分胜负,比赛堪比电影画面,十分精彩,引人入胜……沙滩里传来震耳欲聋的呼叫声,拍掌声,叫喊声,响切云霄,惊天动地。同学们度过了一段喜悦的时光,切实令人留念忘返。

所以,当陈平安进入高力电池厂后,也很乐意参加这种有意义的团队活动,跟随大家一起快活,锻炼身体,消除疲劳,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有人点名要陈平安与四川小张的保安对练,他迅速低下头,也不出声,更不希望自己出风头啊。真没想到,大家跟着起哄,同时鼓掌欢迎。陈平安碍于面子,不得不答应下来。

小张是行伍出身,高大勇猛,粗壮有力,如果硬碰硬,陈平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注定会失败。此时,他联想到1991在横岗镇卡统厂上班时的故事。那时刚好是个星期天,陈平安与那个浙江保安在大康篮球场比武的情形,虽然对方高大粗壮,力大如牛,最后还是被陈平安巧妙地打败了。既然如此,陈平安这次还是想利用老办法,绝对不能硬拼,还是采取智取之技巧,方有希望制胜,否则好像鸡蛋碰石头,结果可想而知。

接下来,他们在激烈的掌声中进入人群中央,开始比武。小李出手神速,步步进逼,看似来势凶猛,简直势不可挡。陈平安根据以前的比赛经验,只有避其锋芒,慢慢后退,看准时机,突然来个后扫腿。小李因躲闪不及,结果人仰马翻。

不过,当小李快要倒地的时候,陈平安突然想起楼面是水泥板,如果他直接倒地,就算不闹出人命,也会摔成重伤。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陈平安猛冲上去,伸出左手,接住小李的头部,以防不测。可是,陈平安自己受伤了,左手划出一道10cm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兄弟们顿时傻眼了,苍天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但是陈平安面对众人,死要面子,竟说没什么事,大家才放心了。其实,陈平安疼痛难忍,马上跑去医院包扎。

然而,当陈平安的伤口愈合后,陈中海握住他的手说:“平安兄啊,只怪你的心太软,既然选择了练武,心肠就要硬起来,还要考虑那么多干嘛。你看,虽然你的伤口好了,但是那伤疤还在呢。”其实,鸡肚不知鸭肚事,如果陈平安当场不及时冲上去保护小李,那么肯定会受伤,如果摔破头部,甚至造成脑震**,其后果不堪设想。显然,陈中海兄弟只懂开心,哪里懂得陈平安的心思呢,哪里懂得可怕的后果呢。

陈平安进厂三个月了,厂里还没有招聘电工的迹象,切实有点忍耐不住了。说实话,他不是吃不了这个上粉工作的苦头,还是觉得做机修电工才是他的本行。如果他长此以往,没挣到钱是小事,主要是荒废了电工技术,就太不划算了。此时,哗啦啦的春雨传来华丰五金玩具厂那个电工教授王经理的呼唤,陈平安呀,你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工,就要多跳几个厂,逐渐提高电工技术,逐渐丰满自己的羽翼……

他伫立厂房楼顶,隔空望着邵阳的方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凭借他目前这点工资,能养活家中的老婆与儿子吗?当然不能。他能荒废机电技术吗?同样不能。由此可见,他该是下决心的时候了。

心动不如行动,时不宜迟,陈平安必须要抓紧时间寻找机电工作。虽然苦苦寻找了一段时间,暂时没有实现愿望,但是他不气馁,相信上天会给予机会的。星期天又到了,他仍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踩着自行车,到处搜寻工作,清溪镇的每一条街每一条马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宋老板,你这里还需要电工吗?”当陈平安在路边发现一则招聘广告时,迅速凑了上去。原来,这是一个水电安装公司,正需要一名电工,高中文化,年龄要求20至35岁,而且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他想想自身条件,无论年龄、经验,都符合招聘要求,简直如获至宝,立刻抄下了联系电话。然后,他经过左打听右盘问,顺利找到了安装公司。

“好呀,你明天来上班吧。”宋老板打量陈平安一番,看过他的《毕业证》《身份证》《电工证》及在各个厂工作的《工作证》,非常满意。陈平安谢过宋老板后,兴高采烈地返回高力电池厂而请假去了。

当陈平安进入水电安装公司上班三天后,他才终于明白这个工作并不适合他。虽然这个公司有二十来人,但是大多数为20左右的年轻人,而且基本是宋老板的亲朋好友,也没有几个有电工证的。这里的工作都是简单的水电安装,比如安装照明灯、自来水管、消防水管及其控制线路等,而且几乎是高空作业,工作辛苦暂且不说,主要是危险系数太高了。既然他来了,就不好意思退缩,总要找个托词呀。于是,他一边爬上人字梯,一边在考虑撤退的策略。他忽然想到了锦囊妙计,不由自主地笑起来。

“陈师傅,你在干什么,快点接住灯管呀。”李小东双手高高举起一根40瓦的长灯管,望着“嘿哩嘿哩”笑的陈平安,有点不耐烦了。

“你别急呀,我有惧高症呀,等我站好先。”陈平安左手扶好人字梯,慢慢伸出右手,接住李小东递过来的长灯管,假装害怕而颤抖着身子。此时,他趁机故意放手,灯管意外坠地,顿时发出“砰”的爆炸声。现场所有人员吓得两股战战,还以厂房倒塌了呢。

“陈平安,你上班才几天就整出这么大的动静,还说有四年的电工经验,其实是狗屁。你干脆不要干了,今天的工资我照算给你。”宋老板望着炸碎的灯管,顿时火冒三丈,必须杀鸡吓猴,不然难以服众啊。

陈平安就这样离开了水电安装公司。他一想到自己既顺利离职,又拿到了全额工资,便乐不可支地返回高力电池厂上班。

接着,陈平安一边若无其事地上班,一边继续寻找机电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进了永承五金厂,分在管理部做电工。显然,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只要你有技术,跑到哪里都有饭吃呀。他欢喜若狂,庆幸自己成功,感恩上帝,感谢春天。

因为陈香香与陈中海两姐弟都在高力电池厂管理人事工作,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的,陈平安不想为难他们,自然不便开口辞工,以免伤情伤义。既然如此,他就不好意思办理辞工手续,自愿放弃一个多月的工资,与陈香香、陈中海、陈伍、陈志志、陈良良等老乡打个招呼,就去永承五金厂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