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与惜字塔的情缘
陈平安初一、初二走通学,早上来校,下午回家,风里来,雨里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当他初三读寄书后,所有一切大为改观,下午休息时间可以在教室复习功课,即看书、写字、读报或写作业;或者去学校后面的古峰山游玩,几乎每棵树都刻下了他的足迹,因为古峰山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树木茂盛,小草青青,鸟语花香,沁人心脾,好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开阔了心境,放飞了梦想;或者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劳逸结合,强身体健,清醒头脑,一举两得;或者到夫夷河边的惜字塔下看书,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消除了疲劳,学习效果极佳,何乐而不为?
然而,或许陈平安长期走通学的缘故,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毕业的脚步又越来越近,总觉得学习时间不够,心里能不着急吗?况且他读书时喜欢安静的环境,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周末总是独自跑到屋后的山顶上背诵语文或英语单词,犹如无人之地,收获美满,仿佛喝了蜜糖似的,心里乐滋滋的。
不过,陈平安也曾发生过一次意外。当他死记硬背书本时,突然间有一只黄牛来到他的身旁,惬意地吃着嫩草。因为他非常投入,根本没有觉察到黄牛的出现,仍然坐在草地上,闭着眼睛,背着自己的书。黄牛偏偏要吃这些草,以为他有意不让,甩着的尾巴恰巧打在他的头上。他本能地跳起来,迅速睁开朦胧的眼睛,发现庞然大物呈现眼前,吓得两股战战,准备拔腿就跑。当他发现是一只黄牛时,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刚刚向前提起来的右腿立刻停止了逃跑的举动……
现在,虽然陈平安读寄书了,但是教室里吵吵闹闹,感觉一点不习惯,总想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他拿着书本,喜欢独来独往,或躲在学校后面的古峰山看书,或跑到夫夷河畔的惜字塔下看书,久而久之,对惜字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说,金称市惜字塔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而且有个神奇的传说,金称市地名的来历与这个惜字塔息息相关。金称市原本叫金称寺,是因为山上有一座寺庙,解放后才将“寺”改为“市”的。
据传,离金称市一里远的一户人家,喂了一个小猪,本想喂到年底腊月宰杀的,可这个猪崽任凭主人怎么样饲养,就是不长肉,到年底只有十来斤。然而,主人又心慈,舍不得杀,心想再喂一年。可是,到第二年腊月时还是十来斤,主人又舍不得宰杀。时间过得很快,到第三年的腊月时,主人觉得非常奇怪,人家三年都喂了三个猪了,他还是这个整天不长肉的猪,确实让人笑话,到底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后用猪篮子装上,猪崽嚎叫不停,惊天动地,震破了天空,惊魂了夫夷河。主人生气地说:“我又不是要杀你,还是去金称寺称一下,到底看你有多重。”这个猪乖乖听话了,也不吵不闹了。
不过,到了街上后,主人来到猪行陈姓老板家里后,便与陈老板谈论起此事的详细经过。陈老板听猪主人说了来龙去脉后非常震惊,自个儿轻声嘀咕说:“这个喂了三年的猪,不死也不长,莫不是传言中的金猪?”因此,陈老板喜不自禁,准备收下这头猪,并与猪主人谈好价钱。接着,陈老板从屋里取出那杆金秤,从而证实猪主人的说法。
可就在称猪的时候,一阵狂风吹来,众人哪里招架得住?结果秤杆下垂,秤铊被风吹到小港里,眼见又到了夫夷河,风也奇迹般地停了。陈老板叫人去河里寻找,一直找到坨田,才找到秤铊。当初称为铊田市,但经过历代演变,成为今天的塘田市,金秤杆被压在金称寺前的惜字塔底,自然而然称呼为金秤寺惜字塔,进而演变为今天的金称市惜字塔,这就是金称市地名的由来。
当陈平安每次来到惜字塔下读书时,一想起传说中的金猪故事,就充满了好奇,围着它欣赏起来。他转了一圈又一圈,上望望,下望望,前摸摸,后摸摸,左看看,右看看,里瞧瞧,外瞧瞧,总想爬上惜字塔看个究竟,从而想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然而,惜字塔矗立在夫夷河畔的陡坡上,如果爬上爬下,就算不惧高,也要从安全角度着想,一万不怕,只怕万一嘛。陈平安起初攀登时,如果说没有心理压力,自然没人敢相信,因为望着深不可测的夫夷河,头部有点发晕,心里总是紧张得“怦怦”跳呀,但是为了解开塔的神秘面纱,必须鼓足勇气尝试一下,因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过,陈平安在攀爬之前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做到心中有数。他又反复思考起来,如果要是自己一不小心而坠落地面,最多摔伤而已,如果要是掉落夫夷河里,那么不见马克思才怪呢。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攀登,尽量不要往下面看,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思想要放松,手掌要抓牢,腿脚要夹紧,身体要保持平衡,确保万无一失。
既然陈平安一切准备就绪,就好比一个考古学家,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每爬上一层,就要仔细观赏,推敲琢磨,拿着纸笔,记录相关数据,或者画个简单的草图。结果,他上上下下欣赏了一番,并且记录于自己的日记本里。
后来,陈平安又通过左东打听西打听,并且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虽然没有完全解开它的秘密,但掌握了惜字塔的基本情况,再次写了遍日记,以记录所见所闻,从而存入自己的脑海里。大概内容如下。
相传清道光七年(公园1827年),人们集资在此修建寺庙,美其名曰金称寺,寺庙前建有一个字塔,又名“敬字阁”“惜字塔”“惜字炉”,全用青石建成的。因当时非常重视文化,尊重文才,如果有多余的文稿,不能当垃圾处理,也不能任意丢掉,还是集中在这个惜字塔炉中焚烧,以表人们对文字的爱护,确保文字纯洁。
不仅如此,而且这个塔在湖南看到的惜字塔中雕刻最为繁琐的。全塔由石灰石构筑,五层六面,通高10米,菱形。塔身每层都有雕工,上面有很多人物和动物浮雕图案,还设置了下平座围栏。第一层为“焚字炉”,第三层正面镌刻横额“敬字阁”三字,有“珍藏天地秘,收拾对贤心”。第四层镌刻二人,作侍立状。第五层之左侧镌一石人,双手持幅,上面写着“天公赐福”。甚至,塔第二层石碑上还刻有长达400字的序言铭文,文字很长,可惜看不清楚了。石碑记述了文字始创渊源,赞颂了文字发明者的功绩,还记载了建塔的意义:“为敬惜字约计,以未必不为培植文风之计也。”
陈平安还记录了镌刻的文字:“将片纸文字,视若珍宝,而文风亦蒸蒸日上,是诚一举而两得之矣。”显然,金称市惜字塔修建至今,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仍然安全健在,矗立夫夷河畔,经历风雨沧桑,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金称市镇的一草一木。这是夫夷人们智慧的结晶,创造了历史的奇迹,传递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陈平安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85年9月中旬下午,陈平安独自来到塔下,准备认真看书,但是望着惜字塔,心里痒痒的,又想再次攀爬,仿佛成为了每天下午必修课似的。再者他攀爬多次,习惯成自然,早已把怕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放好书本,说干就干,情不自禁地爬上了塔顶。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秋风拂面,杨柳飘飘,河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
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位爷爷,见陈平安爬上塔顶,十分担心,急忙招手示意,提高嗓门呼喊:“你这个学生伢崽,真的不要命呀。可能你太年轻,对此塔不够了解,也没呷过亏,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吧。其实,这个塔呀,是修建在一块大石头上,却因长年累月受到夫夷河水的冲激,石头下面是空空****的,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你快点下来呀。”
陈平安听完爷爷的话后,将信将疑,胆战心惊,随即慢慢地爬下来。爷爷见他安全下来,又反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离开了。
陈平安目送爷爷远去后,独自站在塔下面,踮起脚跟,伸长脖子,准备欣赏着夫夷河。据说,夫夷河又称夫夷江,系资江南源,古称夫彝水,发源于广西省资源县越城岭桐木江,与著名的漓江是姊妹江。自南而北流经新宁县,于回龙镇上入金称市镇,又经塘田市、塘渡口镇至双江口与赧水汇合,最后流入资江。
因此,陈平安背靠惜字塔,情不自禁地观赏起来,眺望着弯弯曲曲的夫夷河,极像一匹烈性的野马,腾空飞蹿。又像一根银线似地蜿蜒流去,如蛇鳞一般,闪闪发亮,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转萦回。他注视着河水中的游鱼和石子,竟然可以看到它们的每一个细节:鱼儿的鳞片闪闪发光,而石子的纹理精致而秀气。河面好像有流动的玻璃,毫无瑕疵,干净而透彻,让他的心情也清澈了起来。
然后,陈平安收回视线,望着夫夷河两岸,宛如两匹野马奔向远方,草木欢舞,秋叶闪光,水天一色,爽心悦目,相似一只小鸟要飞过江边,心情安好。此时,杨枊挥舞着长鞭,发出哗哗的诗韵,河水弹唱着优美动听的琴音,如同亲切地呼唤着他的乳名。
陈平安欣赏完五彩缤纷的景观,顿时放松了因上课一天而绷紧的心情,但是没忘来此的目的,务必抓住这个良辰美景看书呀。他根据刚才爷爷所言,也不知真假,惜字塔里头神秘幽静,一般没人敢靠近它,而且有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甚至塔里面会冒出一条恐怖的蛇来,真让人肉麻呀。但是他一向不信迷信鬼怪,因为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鬼的影子,信者有不信者无。他私自认为,这样更加好,此时没人来打扰,可以安心安意地学习。其实,就算他在家里,也是经常独自跑到屋后的山顶上看书,从来没有怕过妖魔鬼怪什么的。
因惜字塔离学校比较远,陈平安没有手表,又独自一人,而且全神贯注地看书,结果晚自习铃响了,也没听到,造成自习课迟到,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第二天,他吸取昨天挨批的教训,当晚自习铃敲响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奇妙的招数,如果从学校大门进,就要绕一大圈,干脆从学校侧门进,那就近多了,如果侧门被关,就从门口翻墙过去就是,自个儿庆幸这是好办法。
陈平安一个箭步冲到侧门处,真如他所料,确已关门,准备翻越。恰在此时,他班住在学校附近的陈玉峰同学忘记拿作业本,匆匆忙忙从学校出来,使尽全力推开门,门锁刚好打掉了陈平安的两颗门牙,那个痛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忍受得了的。
陈玉峰同学见罢,当时也被吓懵了,数秒钟后才恍过神来,急问陈平安怎么样?要不要去医院看看?陈平安握住流血不止的嘴巴,除了摇摇头,还能怎样,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头也不回,飞向了教室……
还有让陈平安永世难忘之事,因为他独自在惜字塔下看书,忘乎所以,就算太阳下山了,也没有感觉到,仍然在阴暗的环境下努力看书。长此以往,他初中没毕业,就得了近视。不过,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他的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快。曾有一次考试法律常识时,他幸运地得了98分,仅写错了一个字,即把刑法的法字,竟写成了刑罚的罚字,仅仅扣了两分而已。
显然,陈平安对惜字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管他以后考上了高中,还是南下打工时每次回家,都要抽时间去看看金称市惜字塔。因为那里曾经是他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更是他青年时期茁壮成长的好地方。他收此还写下了一首《金称市惜字塔》的打油诗呢。
雄伟壮丽引神灵
腾云驾雾飞上天
风雨沧桑保天密
威武不屈守江边
雕刻图文创渊源
巧夺天工如诗篇
滔滔夷水如银蛇
**杨柳舞翩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