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这一段日子,赵锦城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谷雨离开机电公司以后,方兴国留下了。并且,谷雨在离开的时候,曾经叮嘱过方兴国,要把他们俩研究过的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要毫无保留的告诉赵锦城。谷雨说,虽然机电公司成了人家的。但是,毕竟这是他和方兴国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怎样,他都不希望机电公司垮掉。

这一切都是让赵锦城感到意外的。他本来想,谷雨一旦走了,方兴国即便是留住了,也不会把原来的所有规划都拿出来交给他的。没想到,方兴国竟然毫无保留。并且,方兴国告诉他,这都是谷雨叮嘱过的。在那一瞬间,赵锦城的确是心头涌起过一丝丝的愧疚。但是,他在商场混迹多年,早已是油盐不进的老油条了。那一丝丝愧疚感也很快消失无踪了。他与张建新等人一起仔细研究了谷雨和方兴国制定的生产规划。他发现谷雨的规划确实不错,如果谷雨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的话,谷雨的机电公司不仅会在油城站住脚跟,甚至会很快走出油城,走向全国,甚至在几年之后走出国门也是很有可能的。

他亲自带领张建新等人对谷雨的规划方案进行了一番审查和修订,然后大张旗鼓地开始了扩大生产。

真正给赵锦城带来困难的,不是黄河口机电公司的方兴国和其他员工,而是他以前曾经有过合作的所谓的“朋友”。自从赵锦城吞并了黄河口机电制造公司,引起了油城电器制造公司董事长陈其昌等人的猜忌。虽然,谷雨创办机电公司的时候,也曾引起陈其昌等人的注意。但是,毕竟谷雨只是一个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既没有个人威望,更没有雄厚的资本,所以,油城的同行们并没有太过在意。可是,赵锦城不同,他在油城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家,他不仅有锦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还有锦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现在再把谷雨的机电公司吞并了,改为了锦城机电制造公司。据说,他很快就要成立锦城股份集团,下一步还要进军餐饮和娱乐业。赵锦城现在有一家独大的趋势。这怎么能不引起其他同行们的嫉妒和警惕呢?每一个企业家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他们也都害怕有人垄断。所以,当赵锦城吞并黄河口机电公司以后,其他公司虽然都不敢公开与他作对,甚至在表面上的关系都表现的比以前还要密切。但是暗地里却都在提防赵锦城,甚至偷偷地抵制他。

这一切当然都在赵锦城的预料之中,赵锦城在商场混迹多年,他当然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嫉妒,更是利益之争。一家独大很容易发展到行业垄断,必然会大大地挤压同行的生存空间,使同行们的利益受到侵害。同行们怎么会容忍你一家独大呢?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会反击的。但是,他觉得现在已经有这个实力了,他已经没必要继续韬光养晦了。所以,他才果断出手,先从谷雨的黄河口机电下手,逐步吞并其他小公司。黄河机械设备公司、油城电器制造公司等几家机电制造公司和机械公司会有所抵制,是他早就料到的,他没有想到金通油品公司和其他化工公司也加入到抵制他的行列里来。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油城的几家房产公司也加入到他的敌对行列中。“同行是冤家”,他一直与同行们保持一种既有争斗又有合作的“斗而不破”的状态,没想到,忽然之间,整个油城的房产、化工和机电制造三个行业的同行们好像是密谋好了,一齐公开与他作对。

更可怕的是一直以来与他密切合作的冯明华忽然也不肯再贷款给他了。不但不再扩大贷款,甚至还多次催他还贷。以前,赵锦城从冯明华的鸿信融资公司借款,到期之后经常会只还上利息,本金续贷。现在冯明华竟然不肯这么做了。就在赵锦城资金紧张的时候,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从鸿信融资公司高息借来的一笔700万借款快要到期了,赵锦城正想找个时间约冯明华一起吃个饭,商量一下,不但要续贷,而且还要再贷一笔。他还没有给冯明华打电话呢,锦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吕建涛来找他,说鸿信融资公司的财务主管吕晓兰打电话要求按期还款。赵锦城当时并没有在意,他对吕建涛说:“哦,我给冯总打个电话,还是续贷吧。”

吕建涛走后,赵锦城立刻给冯明华打电话。没想到,冯明华的手机竟然关机了。他愣了一下,然后他又调出冯明华的另一个手机号。冯明华有好几个手机号,有一个是常用的,几乎与他有联系的人都知道。但是,当他不想让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就关掉这个号。作为经常有业务往来的老客户、“老朋友”,赵锦城手里有冯明华的另一个备用号。他拨打这个备用号,果然没有关机。电话接通以后,赵锦城说:“冯老弟,中午有安排吗?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咱们到红酒堡意大利餐厅去喝杯红酒吧。”

冯明华说:“锦城兄,不好意思,我正在深圳呢,等我回去以后我请你。”

赵锦城本想问冯明华到深圳去干什么,可是话到嘴边,改了说法。当然,意思没有变。他问:“老弟,你怎么跑到深圳去潇洒了?”

冯明华苦笑了一声,说:“锦城兄,我哪里顾得上潇洒啊?我是出来催账外加躲债的。”

赵锦城愣了一下,说:“老弟啊,在我面前你就别哭穷了。催账我信,躲债就言过其实了。”

冯明华故意叹了一口气,说:“唉!锦城兄啊,你怎么知道我的难处啊!你是知道的,我公司的资金都是从一些储户那儿高息借来的,然后再放出去。只要有一家不能按期还款,我就没法按期归还储户的存款。眼下,接连有几家不能按期还款,储户们都追着我要账。没办法,我就跑到深圳来了,一个是来催一笔款,二来呢,是躲债啊!”

冯明华这么一说,赵锦城就很难说要续贷的事了。但是,他略一沉吟,觉得不说是不行的。他刚想说话,冯明华说:“老兄啊,没什么事我就先挂了,我这边还有事呢。”

赵锦城很尴尬,按照他以往的脾气,他早就挂断电话了。可是,现在不行,现在是他有求于人家。于是,他硬着头皮说:“老弟啊,先别急着挂电话。我有件事要给你说一声。”

冯明华只得很不情愿地说:“老兄,有什么事啊?您就说吧!”

赵锦城故意把语气放得很轻松,说:“老弟啊,我的房产公司从你那儿借的那700万再有十几天就到期了,我想咱还是按照以前的办法,把利息给你打过去,本金再续贷。麻烦你跟财务上说一声。”

冯明华说:“我的锦城兄啊,你就帮帮我吧!储户们快要抄我的家了。你想想办法先把这笔款子还上,等我度过这一阵难关,我再借给你。”

赵锦城很生气,但是他却一时间无话可说,因为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他正在想怎么说的时候,冯明华却又说:“锦城兄,我这儿还有点急事儿,我先挂了。”说完话,立刻就挂掉了电话。

冯明华已经挂了电话,赵锦城拿着手机,坐在那儿发愣。过了好长时间,他才回过神儿来。一直以来,冯明华像他的影子一样和他粘在一起,几乎他赵锦城参加的所有酒局,他都会约上冯明华一起参加。而冯明华呢?也几乎是每次酒局都会约上他赵锦城。他需要资金的时候,冯明华从来没有打过折扣。每次他要从冯明华的鸿信融资公司借款,只要他说出来,冯明华几乎眼睛都不眨一下,立刻按照他的要求安排打款。甚至在油城流传一个说法,说冯明华的鸿信融资公司是赵锦城的提款机。甚至有很多人猜测赵锦城是鸿信融资公司的后台老板。的确,赵锦城曾经把大笔的富余资金放在鸿信融资公司,从中赚取高额利息。可是,那毕竟是以前的事了。自从赵锦城搞起了房地产开发,他的资金就老是不够用了。近几年,他不仅不再有富余资金存进鸿信融资公司,而且他从鸿信融资借款的数额是越来越大。可这一切对冯明华来说,却都一样的。你有大笔富余资金存在他那儿,他可以用更高的利息放出去,从中赚差价。如果你需要大额借款,他也是同样欢迎的。他可以把从别人那儿高息贷来的款用更高的利息放出去。所以,一直以来,无论存款还是贷款,赵锦城都是冯明华最大的客户。两个人合作的一直很好,可以说,冯明华从来没有拒绝过赵锦城。并且,在赵锦城算计谷雨的时候,冯明华与他密切配合。正是有了冯明华的配合,赵锦城才能成功。

可是,今天是怎么了?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冯明华怎么忽然不买自己的账了呢?其实,赵锦城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追名逐利比谁都清楚。当他赵锦城在整个油城的企业界一呼百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融资公司都会对他大开方便之门,冯明华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一旦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都避之唯恐不及,冯明华同样也不例外。“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商场铁律,不要说赵锦城这样的商场大佬,即便是刚刚进入商场的年轻人也都知道。虽然人们表面上都标榜自己重义气、讲交情,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子似的,在行动中始终严格遵循利益至上的铁律。赵锦城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冯明华这个时候不肯继续借款给他也是遵循了这个铁律的。这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赵锦城看惯了冯明华对自己顺从的样子,忽然像翻书一样快的翻了脸,让他一下子适应不了。

过了好长时间,赵锦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叹了一口气。他想,怎么才能度过这个难关呢?

赵锦城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他召集张建新、吕建涛紧急磋商。可是,张建新和吕建涛又能有什么好主意呢?事情是明摆着的,整个油城中,无论是做化工和机电的,还是房地产的,都不愿意让赵锦城的公司一家独大,不希望被赵锦城形成垄断地位。大家都不与你合作的时候,你能怎么办呢?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还好说,可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融资公司的人嗅觉更是比狗鼻子还要灵敏,他们更怕自己的资金放给赵锦城收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仅不再继续借款,而是频频催逼还款。

商量来商量去,张建新和吕建涛都认为,除了收缩业务之外,没有脱身之策了。张建新说:“赵总,看目前的情况,咱们过早的出手,把谷雨的机电公司一口吞下来,引起了大家的猜忌。我的意见是暂时放弃这个机电公司。因为它成了一块鸡肋,没有了南方机电研究所的支持,咱们也就没有了竞争优势。抓在手里,只是带来无尽的麻烦罢了。”

张建新说的这些,赵锦城早就想到了,他也知道张建新说这些都是为公司的利益。否则,张建新本来兼着机电公司的总经理,可人家甘愿放弃这个职位。可是他怎么能甘心呢?他沉着脸,没有说话,他又看了看吕建涛。

吕建涛明白赵锦城是让他发表意见。吕建涛是赞成张建新的意见的。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更何况,现在资金链一断,首先承受不住的是他负责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于是,他说:“赵总,张总说得有道理。咱们可以暂时放弃一部分利益,打消别人的顾虑,等咱们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随时可以再出手的。”吕建涛嘴上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很清楚,吴安然、陈其昌等都是商场枭雄,打消他们的顾虑是不可能的。缩小战线,也只能是以求自保。这一次收手,一定给赵锦城的公司带来不小的损失,恐怕短时期内很难走出困境,更不用说再谋划重振霸业了。可是,如果不主动放弃部分利益,眼前的这个难关是很难度过的。把机电公司转让出去,不仅减少了一大笔支出,还可以腾挪出一笔资金,还上鸿信融资的那笔借款,让房产开发公司渡过目前的难关。

赵锦城见他的两个副手都这么说,他知道自己如果再坚持,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沉思了好长时间,最终决定放弃机电公司,也就是说他退出机电制造行业。他让张建新去办这件事。

张建新心里有数,对这个机电公司最感兴趣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吴安然,另一个是陈其昌。他会找这两家谈谈,或许能够卖一个比较理想的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