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买房
陶杰在心中认定自己是穿越了之后。
心中特别的兴奋,自己拥有超前的记忆,一定要大展神通。
可是此时的身体才8岁,能做什么呢。
还是得依靠父母啊,可父母有什么啊。
突然想起8岁,那不是要给大哥盖房子吗?大哥此时应该已经定亲了,盖房子好结婚。
自己得阻止啊,盖了房子将来也没人住啊,都出去打工了,房子都闲着,盖房子有什么用啊。
晚上,大哥回到西屋睡觉,爹妈也准备睡觉,陶杰看着,墙上和棚顶糊的报纸,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借着灯光,陶杰念起了报纸。
8岁小孩,认识几个字还有可能,不可能全认识啊。
自己就这么念着,爹妈早已经惊讶的不得了。
妈妈:“儿子,这些字你怎么全认识啊,谁教你的啊?”
陶杰看看爹妈,郑重的说道:“妈,我不但会念,还会写呢?”
妈妈不信,让父亲拿个笔,给了陶杰,让他就在墙上写几个字看看。
陶杰接过笔,是一只铅笔,就在墙上写了爹妈的名字。
这下可真是震惊到了他们。
看着这字,不但写的对,而且写的还挺好,还是连笔字。
此时陶杰见时机差不多。
缓缓的说道:“爹,妈,我其实穿越了,未来的我回到了现在的我的身上。”
这话有点绕,爹妈一时也没明白。
妈妈疑问的道:“啥穿越,咋回事?”
陶杰解释道:“妈,我是2023年的我,不知为什么,我的灵魂回到现在的我的身上了。”
爹妈都有些迷糊了,妈看向父亲,说道:“是不是来仙了?”
陶杰一听,有点无奈的乐了,:'妈,不是仙,我还是我,就是我知道些未来的事了”。
父亲震惊的说道:“是真的,那你说说,你都知道啥”。
“我知道的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完,我就想跟你说,以后咱家能不能听我的,”陶杰答道。
“听你的,你只么小”?
陶杰有些着急:哎呀,“爹,我不说了吗,我知道未来的事,听我的准没错”。
妈妈接口道:“那你说,咱家以后是穷还是富”。
陶杰想都没想,答道:“穷”。
爹妈听了都有些失落,陶杰紧接着说道:“所以才听我,我保证能让咱家富起来”。
父亲沉思了一会:“那你说说,咱家以后怎么干”。
陶杰一听有门儿,说道:“爹,咱家是不是,开了春就要给大哥盖房?”
“是啊,这你都是知道,你是听我唠嗑是说的吧?”父亲反问道。
“爹,你别管我咋知道了,别盖了,盖了也没用”
父亲闻言有些不悦,“哎,你这孩子啊,你说盖房咋没用啊,那不是给你大哥娶媳妇吗”。
陶杰忙解释道:“爹,你听我说啊,这房子啊,盖了以后大哥出去打工了,也没人住,我告诉你,将来咱们这沟里的人家,又多一半房子都是闲着的,人都出去了,谁还回来啊”。
爹妈听着互相瞅了瞅,没有接话。
陶杰接着说道:“爹,你盖房的预算是不是1万块钱,盖8间连体的,我大哥和我二哥一人4间?”
父亲点点头:“嗯,是”。
陶杰接着说道:“实际,你没那么多钱,我知道,”
“现在,咱不能盖房子,咱拿这个钱去市里,离市区不太远的地方,买两个小院子,将来离市里近,打工也方便,以后还能升值”。
父亲沉思了会:“那能行吗,能买来吗”
陶杰回忆着,在记忆中村里是有在郊区买小院的,大概花1万左右。
不过那些人买的时候应该比现在晚,据估计现在1万买两处是有可能的。
随即回答道:“爹,我觉得能,咱们先去找找看,我二哥不是在市里打工吗,他租房那地方,让他先打听打听”。
父亲,琢磨了会,说道:“行,明天我跟你大哥商量商量,然后给你二哥写信”。
陶杰点点头嗯了声,又想起什么似的说道:“爹,妈,我的事可不能说出去,跟我大哥二哥,都不能说啊”。
妈妈答道:“嗯,不说,谁也不说”。只是看陶杰的眼神有些奇怪。.
第二日,大哥也同意了买房的事,于是父亲给二哥写信。
二哥比大哥小一岁,初中念完就打工去了,常年也不在家。
大哥本来在乡里的罐头厂工作,后来厂子倒闭了,就在家干活,父母托人给介绍了对象,已经定亲了,就等商量结婚了。
那年月,全靠写信联系,大概十来天收到二哥回信,说自己会打听,也拖人一起给找。
这时学校开学了,陶杰心想一个学前班去干啥,也就没去,父母也同意了,但是在家又干不了什么,整天想赚钱的主意吧。
建议父母和哥哥都去深圳打工,遭到了拒绝,他们还是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
陶杰现在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一是,十几岁之前的记忆太模糊,对当年社会更不了解。
二呢现在身体太小,做不了什么,全得靠父母做。
三呢,父母没什么资源,也没有资本,做什么都很难。
四是,穿越前的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只知道打工,对投机赚钱一窍不通。
过了些日子,二哥来信,找到几处想卖的房子,叫父亲和大哥去看看。
陶杰也要跟着去,父亲同意了,做上客车,车票好便宜啊,三个多小时地路程竟然只要2块多点,小孩还没要钱。
路还都是土路,记忆中,大概上初中时这条路才铺上沥青。
这土路一走一路灰尘,上山下岭,总算到了市里车站。
二哥在那等着,带我们坐公交到了他住的地方。
一路上看着这大市区,两条大主街道,一会就能走到头,只有寥寥几处高楼,和以后的繁华相比起来,现在的这里就像一个小镇。
到了地方,先住了一宿,第二天二哥借了两辆自行车,骑着车带着去看房子。
前后绕了五天,最终定了两处。
两处不在一个村,一个离市区近些,一个稍远些,一处4600元,一处4200元谈妥。
父亲带我们回家筹钱,过些日子来付款。
这几千块放现在可能都不够有钱人吃顿饭的。
但当时,很多普通人一年挣不到1000元,二哥打工一个月100元左右,还不是总有活干,1万元当时真的算巨款。
陶杰其实真想让父亲,去北京买传说中的四合院。
但一想啊,钱不一定能凑够,又太远,有被骗,钱被盗等等各种的风险,还是算了吧。
父亲平时号称自己是万元户,可这回这用钱了,还是愁坏了,钱不够。
借都不好借,那时候人哪有钱啊,真没钱,想想5分钱的雪糕,有几个人舍得吃的。
还好父亲一直在大队里任职,最后找基金会贷款,贷了3000元,这才交了买房钱,还算顺利,没有出现别的岔子。
接下来分房,抓阄吧。
大哥抓到了离市区近的,二哥抓到了离市区远的。
但是记忆中,应该是二哥那片先拆的迁,因为是抓阄,谁也没意见。
房分好之后,我建议把大哥二哥户口全迁过去,父亲也觉得对,就迁户口,那时还算好办,又花了些钱在当地送了点礼,很快就办好了。
有了这两处房子,以后大哥二哥或许会感激父亲吧,只是这之后,父亲彻底没钱了,还欠了债,自己就更难了,哎,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