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

—有感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30年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推进着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乃至跨学科话语发展的提示,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发展时代推进自身话语体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之使然。同时借鉴和运用边缘学科理论乃至跨学科理论来充实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并不断证明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理论和运用思维能动地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的发生、发现和发展。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的必然,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自觉的转换,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若干二级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整合,自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的结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有效运用和体现,提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因显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转换使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拓展和观念创新。因此,立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有着理论研究推动观念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与观念整合不是贬义和学科的泛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因隐含与观念整合的“泛化”

泛化,是指“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说明“泛化”一词,从事物的发展视角看是事物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而这一事物的发展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并已经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时,所产生(派生)出来的新事物就是原来事物发展为根据的泛化(而不是无根据的泛滥)结果。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产生和形成,是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应与其基础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催生和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发展到专业学科的形成,就是其在基础学科支撑下、与其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到相当广泛程度时的结果,这一结果亦即“泛化”的结果。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源及其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与其相关的基础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共党史等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到一定广泛的程度时,由这一基础理论为支撑和相关边缘学科理论相互交叉、并在相关学科的刺激形成一定程度的条件联系后,互为渗透而派生出来的、新型综合学科的产物。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新事物的诞生,既是其边缘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派生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实践概念的结果,也是其隐含的理论基因外化到泛化的理论成果。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诞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发展依循基础理论和其相关边缘学科理论的“泛化”,同时隐含吸收其理论基因,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观念整合科学发展的结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不是贬义

从语言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视阈上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借鉴其他学科发展的理论,反推自身发展的必然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科学发展不断深化的哲学结果。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已经与时俱进的发生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所必需实施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就必须由其常规属性话语向边缘属性话语乃至非(超)常规属性话语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更多的转化甚至“泛化”为边缘属性和非(超)常规属性话语,这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就成为教育所必须,但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话语范畴。从事物发展哲学视阈上看问题,事物的泛化到了泛滥程度或已经演变成为其他学科的事物,一般则视为贬义,例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一文就是视其为贬义的泛化。但是,事物的泛化是另一与该事物相关的新生事物产生的事实形态和哲学基础,没有事物的“泛化”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这时事物的“泛化”则为褒义。说明一个新事物是好是坏,是“是”或“非”,这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哲学命题,这时事物的泛化所获得的结果就是一件自然的事件。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因隐含的“泛化”与观念整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所必须,而不是学科的泛化,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体现了思维的拓展与创新,进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与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褒义而不是贬义,故用“”加以正名。

(三)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不是学科的泛化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不是其学科的泛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关系,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行动指南,但学科的概念不等同于行为实践的概念。因而根据泛化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实践和说事话语的“泛化”与拓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和行为实践的结果,是实践产生理论的来源,也是学科理论得以发展的事实依据。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泛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泛化,要么是其学科发展的程度已经泛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社会科学,

但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发展方向,但并未脱离学科方向和学术区分的哲学范畴;要么就是脱离(但不完全背离)了其学科原理的发展走向了其他新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学科诞生及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学这一学科论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泛化是存在的,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泛化已超出其单一学科本身的范畴,但这一泛化对学科的发展研究也是有利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走向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研究和当下社会思潮的发展研究,这一顺其自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就成为不可理喻的“泛化”。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可以在理论上创造出新的观念形态和边缘学科形态,说明理论指导下的行为实践的“泛化”是有益的、创新的、发展的,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和实践的“泛化”,不是、也不等于其学科的泛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拓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思维启示

进一步考察和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元素,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与其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理论话语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时,提出反腐败既要打“苍蝇”,也要打“老虎”,就是把打苍蝇和打老虎与反腐败密切联系)和相关话语的哲学对应关系(如:“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等,这时“权利与笼子”、“作风与排查”、“诟病与大扫除”就是哲学对应关系话语)。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泛化”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思维的哲学启示,它启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多学科理论发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及其方法的发展,这一哲学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这一方法的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构建。进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与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拓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源和理论创新的发生器,是话语的主动边缘化创造出新的学科方向(或三级学科)从而进入新主流学科的基础。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还可“创造”、发展新的学科方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从边缘逐步进入主流的提示。揭示着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与非常规属性话语运用,极大的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思维和话语范畴体系,这一运用过程启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话语的理论探索和学科理论属性范畴研究,同时必须借鉴和运用边缘学科理论乃至跨学科理论来充实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并不断证明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理论和运用思维能动地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的发生、发现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哲学观念的思维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泛化”是其哲学观念的思维创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泛化”所显现的思维创新是其哲学观念的应和。因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正处于新的发生和发展节点上。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为代表党和政府实施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政组织、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实践管理教育,也必须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而做出广泛的、深刻的、全方位的话语回答,这时当下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就成为教育说事所必然。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提出“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宣战”。其中,雾霾、污染、“老天爷”、“发展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这些话语就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现代“泛化”,就连“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其中“牵牛鼻子”就是思想理论教育话语常规属性的“泛化”。说明这些原属于与思想政治教育不相关的话语现在经常使用,既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跨学科领域话语的应和。提示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突破和创新,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进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拓展和话语应和,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发展引发话语“泛化”论题研究的启示,并推进其哲学观念的思维创新结果。同时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不断得以深化发展和进步。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要提高其科技含量

立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揭示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实现思想政治及其话语的“泛化”,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反之亦然),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沿着先进和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路径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则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所必须,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必须与时俱进地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结合起来,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传统思维和教育方式,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所固守的“说教”传统,使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社会大众化的话语思维处在一个新的发生、发展点上,从而借鉴和有效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其课件的制作,电视片和教学录像片

的课堂运用,利用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Q群等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实现对教育客体的有效沟通等等,并体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文本的科技含量,依此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从而体现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既是先进的、也是与时俱进的,并具体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说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要提高其科技含量,从而推进其边缘属性和跨学科理论话语发展,这既是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从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命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向大众化社会生活,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普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有为才有位的应然要求,到有位更有为的必由路径。

三、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因显现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因显现,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发展,既是其边缘学科相关观念的整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因的显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理论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概括了包括自然科学成果在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揭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开始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学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本身就蕴含了诸多相关学科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乃至自然科学理论的基因遗传,说明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重视吸收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哲学。进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及其话语的“泛化”是其学科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和思维启示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事实和现象,已由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话语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情境下,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向改革开放时代为背景的发展,必须借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的客观要求,这既是自然科学中达尔文的生物遗传学杂交优势理论的学科提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遗传基因的应和,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走向科学发展自觉的结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转换使然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话语的拓展运用,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指导下的哲学话语运用和思维观念创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转换使然。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包括经常使用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下,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研究,使其向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乃至跨学科理论对应关系研究的方向发展,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研究乃至跨学科话语对应关系研究及其教育运用和创新,这既做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新的二级学科发展。例如,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理论交叉研究,并实现两个学科的有效结合和观念上有机整合,将催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学作为学科新形态的诞生,从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新的二级学科作为学科观念新形态形成的标志。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武装工作对这两个学科同属一级职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两个二级职能履行要求,并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相互促进、有机推动、共同催生、观念互为整合的必然过程和哲学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哲学思维“泛化”的启示,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转换使然。同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是有边界的,这一边界就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的有效运用,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思维拓展之使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发展现状下的话语转向之使然。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拓展和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既是其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话语发展的拓展,也是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拓展并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话语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观念创新。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形成和不断发展,无不吸收并显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基础,多学科理论支撑下的理论营养和遗传基因,同时也隐含了若干相关边缘学科理论乃至跨学科的理论营养和隐性基因,揭示着精神同样是可以遗传的。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边缘属性和非常规属性的运用所显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理论创新,正如前文所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既是自然科学中生物遗传学的杂交优势理论的应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遗传基因应和,从而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创新。因此,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已经形成的理论和传统的思维去发展创新理论。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必须是与时俱进地借鉴其他新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新成果的运用发展和话语创新发展。这正如语言学的话语概念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同样的道理。进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的“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拓展和观念创新,也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观念创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