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有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优越性

摘要: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揭示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且无法克服的有限生命力,以及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周期性危机的必然存在。而由此彰显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优越性,是两种社会制度生命力比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命题。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比较

由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虽已过去,但世界经济因此而复苏乏力。说明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危机应对既是经济学命题,也是社会制度调节和调控的政治经济学命题。因此,立论从世界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有着社会制度比较并获得观念认识启发和提高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当代国际背景及其挽救危机的对策

(一)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基本状况及相关大国的应急对策

2008年9月,由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同时被金融衍生工具过度交易所放大和扩散而导致的金融泡沫破灭(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金额美联储估计为600万亿美元,国际清算组织估计为1000万亿美元),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并扩展为欧债危机乃至世界性金融危机。这场被人称为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波及英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大国乃至中国,美国十几家银行和巨头企业、乃至世界十几家国际性大公司和经济实体纷纷倒闭或资产重组,让美国政府付出了上万亿美元为其买单的代价,英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大国(实体)频频动用金融经济手段出手救市。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亦不能独善其身,用通俗的成语可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尽管中国金融体系尚未一体化,但这场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外贸商品出口受阻、频频遭受他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合资企业或外贸公司纷纷裁员、几百万民工返乡务农、万余亿美元资产(资金)被套牢(即:中国几大银行投资在美国银行中无法收回的资本),这场危机还导致中国劳动力过剩与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综合性突出矛盾。为应对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果断采取四万亿投资(以期带动更大投资,亦即为中国政府2009年确保GDP8%的增长目标)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宏观经济的刺激拉动。总之,这场既反映和凸显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资本危机,给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世界金融、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影响,也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解决这场世界金融危机所具有的风范。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金融监管和掌控制度缺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面临的当代国际经济社会背景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经济生产全球化和大国金融资本的资金安全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由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这与10年前的东南亚局部性金融炒作和金融危机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更大规模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不同),说明主导美国经济乃至世界性的大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即金融创新)是危机产生的制度基础。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系统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也表现出资本主义大国政府一味按市场主导金融运作方式的弊端,以及在金融资本、经济大生产等方面的制度掌控力弱,是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国经济调控力存在制度性缺陷的根源,既是金融资本由少数大财团的个

人占有与社会化经济大生产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体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无法自行解决的根本性制度缺陷。说明只要金融资本和社会主要财富的个人(或财团首脑)占有的根本制度不改变,这一周期性危机就不能自行克服且将频发。因此,必须从国家控制经济的制度上和国家政治权力掌控经济金融运行体制上探寻新突破。

(三)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具有优越性

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生产过程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掌控国家金融和经济具有超强的能力,以及政治经济制度规定的运行体制却逐步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民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包括金融银行业)以国家公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民营金融机构所占整个国家金融机构的比重不会对国家经济和金融业产生重大乃至根本性影响;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金融乃至经济危机也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如宏观经济上的调控不力时,微观上的货币政策短期失误或失控,银行发放贷过于宽松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但这一状况是政府可控的(1993年起的市场经济过热,至1998年间的经济软着陆就是例证),但个人资本是无法操控的;③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实力占国家经济实力的主导地位,政府有权在决策层集体科学决策下代表国家和人民,在经济金融发生风险(或可能发生风险)时做出解决当下危机的正确决策(包括人民币不升值的战略决策,投资四万亿以其拉动十万亿的总投资,投资高铁的建设使劳动力及就业率增加和上下游产品的生产、生活设施的改善,正在显现出蓬勃生机,中国经济是风景这边独好),以应对来自国内和国际性的各种经济金融危机,这一具有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因此逐渐扩大和增强经济的实力,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掌控国计民生和主要经济命脉的优越性,从而彰显出社会主义蓬勃生机的无限生命力。

二、从世界金融危机看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有限生命力

美国纽约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一年来(指2009年),为应对这场世界性金融乃至经济危机,世界各经济大国被迫采取了(消极的)“救市”应对措施或“破产重组”、“贸易保护主义”等自保手段,美英等世界大国经济亦因此而“折腾式”地逐步走出低谷,但摆脱危机的未来几年乃至较长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其总量的增长亦是极为曲折和缓慢的(即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将长期在周期型复苏中徘徊)。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不但使世界各经济大国的首脑们为此捏了一把冷汗,而金融危机的阴影至今仍在人们脑海里记忆犹新且挥之不去。尽管这场危机没有引发资本主义大国经济政治制度上的崩溃或解体,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金融制度自我调节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中还占有资本强势的历史逻辑和惯性。但是,为应对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大国的应对策略是消极的、被动的。它向我们揭示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发展是在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状况下的被动发展,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是有限生命力。当然,当代资本主义亦不会因为一次、两次乃至十次、八次金融资本危机或其它经济危机而很快消亡。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衍生下各种经济和

金融周期性危机将永远存在,且从根本性上无法自行克服。对于华尔街的这次“金融海啸”,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曾称,它引发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动摇美国的国体”。而对于布什政府多次向国会提交7000亿美元救市的“大手笔”,几经周折最终才获得批准的境况下,美国舆论则称这是“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政府动用国家储备救市,救的却是濒临破产私人的银行机构和私人大企业,这一做法在结果上,个人财团和企业已成为收归国家所有的社会性质,诚然如果实体经济能在短期内归还其债务,则可获得新一轮的复苏和重生。“美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应运而生,并出现《资本论》在法国热销(一天达7000册)的事实应和。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生命力是有限的生命力。而社会主义中国在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中,金融体系运行状况良好,采取应对的战略和策略则是积极、主动的。它从必然性的视角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社会主义论断并没有过时,且不断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生命力,充分焕发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芒。

三、金融危机频发境况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生命力

20世纪初叶至今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在世界的传播,不仅使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成了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现实实践,而且更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人类社会从此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亦即科学社会主义。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过渡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而且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而越来越显现出马克思主义真理跨越时空照射的光芒。然而,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制高点上回望历史,全球化的百年激荡充分展示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经历了金融危机乃至严重的经济危机,仍表现出其所具有的有限生命力。因此,透过世界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观测并依循资本主义发展的轨迹,我们发现,资本主义“进化”到今天,仍然顽强地维持着“资本”运行的逻辑,证明着金融资本帝国的支撑,仍然是资本主义特有生命力和有限生命力交互作用的体现,而一旦金融资本泡沫的破灭,金融危机又凸显其生命力的危机。这一特有与有限生命力的交互作用,又在其特有的产物——金融经济危机变异得更为频发(同时另一方面也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是真理性命题,从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核心”)。这一历史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各自发展,遇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新环境、新情况,反而“使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更近了,而不是更远。资本主义愈是发展,愈是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它揭示着“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和社会主义领航的全球化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主义领航的全球化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扬弃、超越和最终替代。”同时它也在实践上提示着:社会主义不会“速胜”,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的最终替代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是“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国家较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尚处于弱势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领航的全球化的实现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当然宁肯把这一历史过程估计得长些、重些”。这就是立论“从世界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的思考,也是从人类能否摆脱资本统治的“历史惯性”中获得的直接启示。

注:本文撰写时借鉴了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李 炜的课程论文题目及部分参考资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