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学分制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本文就学分制条件下建立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从构建依据可行性立论、“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立论构想和实践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分制;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各学校推行学分制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探究一种有利于推进学分制下顺利运行的学生“参与式”新型教学管理模式,以调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对加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育改革并建立教学管理新模式,有着应用探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学分制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依据及其可行性

(一)学分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大体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并逐步推行,进入21世纪以来,为顺应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而带来了高校内部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但是,学分制作为一种对教育管理的高要求,特别是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新模式,多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院校的教学管理实践表明,在学分制条件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有:由于学分制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与高等学校高素质师资队伍相对紧缺的矛盾性,实行完全学分制必然缺乏部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学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此外,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学生的选课和修课环节出现的问题最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

以高等学校学分制的运行现状及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客观需求为基础,建立与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体系,有着如下应用探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①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管理运行系统的主体,在组织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加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时,更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调适选择符合自身实际和学习兴趣的相关课程计划,使学生真正把相关课程的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关心和管理,以调动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积极性;②“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开辟多种参与渠道,让学生拥有为教学管理改革的出谋划策的权利,自主建立学习档案等,并使其成为自身学习档案的管理者,而且有利于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顺利过渡、有利于促进地方院校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和现代化;③克服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④“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将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教学管理模式是依据教学管理思想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管理过程比较稳固的管理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是指作为管理主体的老师真诚邀请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共同拟定管理决策、实施管理计划、构成管理新理念,并在教学管理中充分交流、相互沟通,以达到优化控制、高效管理的一种模式。因此,建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是科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它是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根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科学的组织、指挥、调控和协调各种资源,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目的、教学规律、特点和过程等进行理论抽象

或概括,是揭示教学管理的本质属性、实现教与学互动的认识样式和模式。是学校教学活动能够在正常地、有效地进行管理的前提下,由教学管理人员指导学生有序参与的、可行且可控的一项活动。由于能够调动作为参与者的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既符合“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原设定目标和原则,又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锻炼的目的,从而为本管理模式建立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立论依据。

二、建立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构建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构建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管理模式,要在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总体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教学课程设置及详细管理计划,达到并满足以下五点基本要求: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通过建立“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优化,有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②突出学分制条件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主题。学分制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主题和“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③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参与性”。“参与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方法论和工作手段,在“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指导下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方案,通过强化学生“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实施与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地方高校学生“参与式”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④保障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在学分制推广实施过程中,要制定有学生参与的实施计划,成立学生参与小组和学习档案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的指导机构,扩大教学管理队伍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保证学生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选课和修课环节的顺利推进和有序进行;⑤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体现地方院校办学特点、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参与式”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是“以人为本”,支持个体创新,以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体的作用,创造个人价值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二)实施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施学生“参与式”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过程,要在满足上述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注重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①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使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学习、学会参与自身学习档案的管理知识和技能;②开辟多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师生的沟通联系,建立起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推动学分制管理的顺利实施;③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分析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部分课程设置,既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意见,又使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教师教学效果,以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④突破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追、仿、搬”的误区,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具有学校特色的“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真正体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⑤总结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经验,并在本校范围内推广运用,同时广泛地与兄弟院校交流和探讨,通过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推广,提炼普适性经验,实现学分制下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三、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成效

几年来,本研究以探索学生“参与式”教育管理研究课题为载体,使学生“参与式”管理的思想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不断得到运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运用更为广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在学生选择课程及学习进度上力求体现“参与式”,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把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学风教育,首先使学生在选择课程和学习进度上体现自主性和“参与式”。在学

分制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过渡阶段,制定相关学分制度和选修课规则,在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相关课程及任课教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相关课程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从而使“参与式”达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参与和交流的目的,体现了“参与式”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交流的民主思想,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和内心境界的提升,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思想教育和课程专业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对改进高校学风教育及思想教育,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当代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参与式”过程中共同解决教学中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问题和矛盾,以促进师生的和谐

学生完成学分制规定相关课程和教师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活动的结束,相反则应是教学管理过程的开始。因此,在“参与式”过程中由学校教务处、系(院)学生工作部门,协调解决相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关键。要在“参与式”过程中,发挥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和沟通作用,充分注意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反映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有关班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以达到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方共同解决实施学分制过程中,课程安排和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及问题成为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并有效实现,其核心是过程中“教、学、管”三方的协调、处理、沟通与反馈,这既是解决学分制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过渡条件下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实现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协调、有序向科学发展,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

(三)在“参与式”管理模式中体现学生对课程、教师、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介分析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理念是认识问题,要使“教、学、管”三方的参与者充分认识到,该模式的基础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是对当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应有的启示。要在实施“参与式”教学管理过程中,使以参与者为主体的有关学生和相关教师,进一步熟悉并充分了解所涉及的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使作为参与主体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对所学、所教课程进行评价分析是实施该模式的技术性关键。因此,有关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分析评价,成立由相关课程教师、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者和选课学生组成的各小组,并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加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研讨,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自主建立学习档案(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执行学习计划和时刻关注自身的学籍信息等),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关心和管理,以体现学生对学分制下设置的课程、教师、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介分析效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并自主建立学籍档案、学习管理档案的意识,克服在过去在选课和修课等问题的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人员成为学生的“学习保姆”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学分制下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并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主导,以学生参与为主体。要紧扣“参与式”的主题,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多层次、全员性的“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以进一步完善符合本校特点的、学分制下“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并达到实施管理模式条件的优化,从而提出建立学分制条件下地方院校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个别院校到普遍的一般院校可行的范式,以达到学分制条件下教学改革的目的。

注:本文是作者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撰写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项目——学分制下地方院校建立‘参与式’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