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觉消除不利发展的因素,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三、自觉消除不利发展的因素,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妥善消除不利发展的因素,抓住机遇、珍惜机遇,争取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

(一)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解放以后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以后就一直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奋斗,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0-199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当时说我们80%的问题是穷,住房不够、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等,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蛋糕做大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现在翻两番早已提前实现,蛋糕做得相当大了,近20多年的发展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是,社会问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比如基尼系数过大、贪污腐败屡屡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会保障缺口很大等等,这就使社会和谐问题凸显出来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在分配和社会改革滞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把它放在第一位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第一就是唯一”,只讲经济发展而不讲社会发展,忽视经济与社会协调问题。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了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这个战略目标更高也更全面了。党的十六届三

中、四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比如国际环境呈现新的复杂性,一方面世界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又在干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国内城乡、地区、阶层之间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社会关系有些紧张,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不注意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发展。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不能用限制先富的办法等待后富赶上来,加快后富的发展速度方为良策。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我们有太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或延缓应该干的事情。因为发展不足,有的地方仍未摆脱贫困;因为财力所限,社保基金缺口仍未解决;因为发展影响,许多政策实行起来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按下葫芦起了瓢。所以,只有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财政充裕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总之,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今后,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我们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我们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

不败之地,也要靠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形势逼人,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甚至会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尤其是当我国社会发展处于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 000美元、向人均3 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始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的发展更健康、更协调乃至更快。唯有这样,才能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保持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言以蔽之,未来的目标离开了发展这一主题,绝难实现。

(三)埋头苦干,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绝不当头的方针,后来又强调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指导方针。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化,关键都在于我们自己。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为此,邓小平要求我们埋头苦干,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这些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和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