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星火保卫战

第二章

星火保卫战

两军会师,军威大振。毛泽东关于“以宁冈为中心建立军事大本营”的决策最终得以实现。红四军占领永新,打败江西“两只羊”,军事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威名远扬。

五斗江之役

蒋介石得知朱德、毛泽东顺利会师的消息后,又气又急。他连夜给湘、粤、赣三省政府发急电,要求他们“克日会剿”,务必将革命军连根拔起,免留后患。

得知战情后,革命军显得十分兴奋。这是朱毛会师后相互配合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新成立后接受的第一个挑战。这一仗的胜利与否,至关重要。

革命军召开了军委会议,决定避敌主力,攻其侧翼。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担任主攻部队,对抗敌军的八十一团;毛泽东、何挺颖率领三十一团到七溪岭,阻击敌人的七十九团。

战略部署完成后,各部队按计划分头行动。

二十九团由胡少海带领,先行一步,到达井冈山上的小行洲村待命。二十八团由王尔琢带领,后续跟上。

两天后的凌晨,二十九团如一支离弦的箭,向黄坳进攻。守在黄坳的敌军差不多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装备精良。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将革命军紧紧地钳制住。这种情形让只有梭镖、大刀的二十九团进攻受阻。但是,农民自卫军出身的二十九团,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用梭镖、身体与敌人肉搏,最终取得了胜利。

溃不成军的敌人跑回驻地,将战况报告给了团长周体仁。周体仁一听,不禁大怒:“你们这群饭桶!连只有梭镖的农民自卫军都打不过?”可转念一想,他又高兴起来,心想:原来,耸人听闻的革命军只是些用梭镖打仗的农民,实在没什么好怕的。看来,这次“进剿”的胜利是志在必得啊!于是,他决定连夜直奔五斗江,全歼那里的革命军。

不料,在周体仁率部行进的途中,天突然下起了雨。山路陡峭,路面又滑,对于很少走山路爬坡的敌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行军简直是一种折磨。他们一个个喘着粗气,无精打采,狼狈不堪。胆子大点的士兵,嘴里开始骂骂咧咧。但周体仁置若罔闻,他一心想着结束“进剿”,然后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

得知敌人连夜翻山,朱德喜笑颜开。看来,克敌制胜的计划要见成效了!他一面命令赤卫队沿途骚扰敌军,让本来行走艰难的敌军更加困难;一面要求部队变换队形,让装备精良的二十八团走到二十九团前面,准备痛击翻山越岭前来进犯的周体仁一部。

天渐渐亮了,周围山雾朦胧,村子里静悄悄的。周体仁命令部下将村子团团围住,打算来个包抄。可是他没想到,工农革命军早已等候多时,就等着他进入埋伏圈,来个“瓮中捉鳖”呢。突然,一阵密集的火力从正面冒出,出其不意地向周体仁部发起猛攻。紧接着,后翼两侧也出现了机关枪、步枪和迫击炮的响声。这种外围包抄、中间猛打的打法,让周体仁一部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应对。

这时,周体仁才明白过来,原来革命军放了个“诱饵”,特意等他上钩。他后悔莫及,连声叫道:“上当了!上当了!哪里是梭镖队,明明是正规军嘛!这回可是吃大亏啦!”

革命军乘胜追击,一路向永新城杀过去。此时正在七溪岭阻击敌人的毛泽东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也赶往永新。两军在永新城外会合,向县城发动了猛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革命军打败了驻守在那里的杨如轩部,胜利占领永新城。

这场战役对于刚刚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来说,可谓是旗开得胜!它不仅彻底粉碎了赣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而且使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威大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空城计”夺永新

吃了败仗的杨如轩退到吉安,意志消沉,连门都不愿出。后来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的鼓动下,杨如轩打算再次攻打永新。这一次,敌人集结了比上次更多的军事力量,开始了对革命军的第三次“进剿”。

得知敌人卷土重来的消息后,朱德赶紧派人请来毛泽东,共同商量对策。最终两人决定,革命军暂时撤出永新,退回宁冈,避开敌人嚣张的气焰。

当晚,毛泽东和朱德召集各支部负责人召开军委会议,共同研究御敌策略。会上,大家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实施“声东击西”的战术:二十九团留在永新周围打游击,牵制敌人的兵力;三十一团一营攻打茶陵;二十八团去打湖南,给杨如轩造成一种错觉;三十二团回守宁冈。等到时机成熟,再掉转头,杀回永新,给杨如轩来个措手不及。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当即各自准备,按计划行动。

永新成空城的消息传出后,杨如轩不禁窃喜。他以为朱、毛是被他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吓跑了。于是,他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得意洋洋地进驻永新县城。不过,这一切并没有他想象得那般顺利。不论是在行军路上,还是在进驻县城后,杨如轩的部队都时不时地受到二十九团和地方武装队伍的袭击。每次袭击都像猫捉老鼠一样,他们不动,革命军就不走;一旦他们兴师动众地去攻打,革命军稍稍抵抗一下立即就撤退。这样的状况周而复始,让杨如轩的部队不仅烦躁不安,还无处发泄,心里憋足了火。

看来,二十九团的游击战术发挥了作用。简而言之,这种战术就是“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进驻永新县城的杨如轩,比上次更加谨慎。他加固城防力量,严加把守城门。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次一定不能麻痹大意,必须稳扎稳打。但是,当他得知革命军的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一营都到湖南去的消息后,又忍不住激动起来。他觉得,革命军的主力都跑到了湖南,那么宁冈一定兵力空虚,此刻正是给革命军大本营来个“一锅端”的绝好机会。他思量好后,就连忙派出了三个团的兵力,向宁冈涌去。

就在敌人心情雀跃地想着毫不费力就能拿下宁冈时,毛泽东和陈毅带领的三十二团早已等候多时,就差杨如轩上钩了!

二十九团一路跟着杨如轩部队,不断地给他们制造“麻烦”。陈毅率领三十二团前往新、老七溪岭,在那利用有利地形,阻击北上的敌人。同时,毛泽东急忙派人给朱德送信,告诉他们敌人已上钩,赶紧回永新城,直捣杨如轩老巢。

朱德接到信后,激动地对王尔琢说:“敌人已经上钩了,我们立刻回永新!”

朱德和王尔琢将二十八团和三十一团一营的全部兵力召集在一起,急速向永新奔去。他们一路急行军,大半天的功夫就走了一百多里地。刚到永新的里田,先锋部队就和驻守在那的保安队交火了。不过,战斗很快就取得了胜利。溃败的保安队连忙跑回县城,向杨如轩报告。大意的杨如轩以为这只是毛泽东部下的一小股部队,就派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前去剿灭。他十分器重刘安华,对这次的剿灭行动也十分有把握。哪知,耀武扬威的刘安华,在还没弄明白的状况下,就进了革命军的埋伏圈,立即被击毙了。

工农革命军奋起直追,直逼永新县城。

刘安华毙命的消息传到县城,杨如轩一点儿也不相信。他说:“刘胡子是啥样人,我还不清楚啊?就那么点革命军,刘胡子完全不在话下。这一定是共匪散布的谣言,目的在于扰乱我军军心。大家千万不要信!”说完就打发人走了。

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朱德的部队打到县城了!”

杨如轩还是不相信,摇着头说:“他还在湖南,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回来?这些都是谣言。不要再来烦我了!”

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枪声,而且越来越密,越来越近。杨如轩这下急了!他在手下人的掩护下仓皇逃窜,幸免于死。

永新县城又回到革命军的手中。国民党的第三次“会剿”再次以失败告终。

狠揍两只“羊”

在宁冈与永新交界的地方,横亘着一座绵延上千里的山脉。它是宁冈、永新的交通要道,也是整个井冈山的门户。这座山就是高近千米,树木繁多,山路难走,素有“上七下八”称号的七溪岭。山的东头是新七溪岭,西头是老七溪岭,两岭之间相距七八里路。当年,就是在新、老七溪岭上,工农革命军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两只“羊”,即杨如轩和杨池生两队人马。

看到杨如轩吃了两次败仗后,朱培德又加派了人手,让第九师杨池生部也加入到“进剿”的军事行动中。本来,杨池生也不想领命。他觉得杨如轩能被击败两次,革命军应该有些实力。后来,当他听说湖南省政府派出了由吴尚领导的第八军第二师,也加入到剿灭湘赣边界革命军的行列中时,便爽快地答应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湘赣两省敌军,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召集大家主动撤离永新,退回宁冈,并召开红四军军委会,商讨应对策略。根据以往的战斗经验,军委会认为湘军兵力多,战斗力强。相比较而言,赣军还是好打一些。经过商量,最后军委会决定采取“遇湘军则守,遇赣军则攻”的

策略,避强就弱,狠狠地揍两只“羊”一顿。

杨如轩和杨池生的两支队伍到达永新县城后,耀武扬威地在县城走了一遭,接着大吃大喝了一通。杨池生决定坐镇指挥部,派杨如轩当战前指挥。说实话,杨池生多少有些看不起这个打了两次败仗的杨如轩。“两杨”的队伍兵分两路,一路到老七溪岭,一路到新七溪岭。

敌军的战略布局很快被地方党组织获知,并立刻派人告诉了毛泽东和朱德。经过一番讨论,最后由朱德制定了具体的应战方案:红军兵分三路,一路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带领,作为主力部队正面迎敌,分布到新、老七溪岭应对敌人;一路由毛泽东带领,前往永新周边,发动群众,牵制、骚扰县城里的敌人;一路由袁文才、王佐带领,到茶陵一带,监视和牵制吴尚的军队,必要时返回七溪岭进行增援。

各路人马领命后,立即行动。不久袁文才就派人报告朱德,进驻茶陵的吴尚部队没有行动的迹象。原来,湖南国民党政府派人参加“会剿”,只是佯装一下,不愿意驳蒋介石的面子而已。这样,袁文才一部就可以来回作战,一边监视湘敌,一边攻打赣敌。

战斗打响了!

朱德、陈毅和胡少海领着一路兵在七溪岭上与敌人奋战。萧克的脚被打伤了,马班长牺牲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红军终于占领了风车口,并成功阻击了敌人的几次反扑。

新七溪岭这边的战况稍稍稳定后,朱德便开始关心老七溪岭那边的情况。因为相隔遥远,通信设备也不完善,朱德一时无法了解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听见枪声时紧时松、时急时缓。

何长工和王尔琢向老七溪岭奔去的时候,敌人已经占领了制高点。敌俯我仰,加上敌军的火力比红军猛,一时间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何长工和王尔琢召集几个营长商量着下一步的打法,争取快速攻占百步墩。经过一番商量,最终决定采用集群的打法。具体做法是派出一批批敢死队给敌人猛烈的攻击,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直至拿下百步墩。一切准备妥当后,王尔琢一声令下,整装待发的冲锋队开始一批批地冲上去。无奈,敌人的火力太猛,红军没有可以隐藏的地方,没过多久,冲锋队几乎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中午时分,敌军开始休息吃午饭。王尔琢觉得这时正是袭击的好时机,便又召集人马冲锋过去。营长肖劲冲在前面,指挥部队向前冲。不幸的是,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他仍旧奋力冲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肖营长报仇!”红军战士喊叫着,一鼓作气,冲上百步墩,与敌人短兵相接。最终把敌人赶下百步墩,占领了制高点。

老七溪岭这边的战斗十分惨烈,敌人败下阵之后,不久又开始了反扑。实然,敌人后方指挥营里枪声响起,阵脚大乱。这时,准备反扑的敌人也纷纷拔脚往回跑。原来,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军队返回来把赣军的指挥营歼灭了。

趁敌人缺少统一的指挥,红军正一路追赶,准备攻占永新城。此时,杨如轩和杨池生早已连夜弃城逃跑了,永新城再一次回到红军的手中!敌军的“进剿”再一次被红军打破!

第二天,红军迎着朝阳进驻永新城,全城的老百姓载歌载舞,高声唱着:“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真好,真好,畅快,畅快!”

黄洋界上炮声隆

1928年8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会剿”的失败,决定稍作休整,再次进犯红军。

8月中旬左右,毛泽东率领大部队离开宁冈,到湘南接应朱德一部。此时,留守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兵力仅有七百余人,主力红军仅有三十一团朱云卿带领的两个连。国民党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此时正是一举破坏红军军事老巢的绝好机会。

8月底,湘赣敌军集结了七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蜂拥而来。得知这一情报后,朱云卿和袁文才立即召集王佐、龙超清等人商量对策。另外一方面,他派人到永新向正在养病的宛希先告急,并告知毛泽东具体情况。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他们将主战场放在素有“天险”之称的黄洋界。

袁文才对龙超清提出,发动井冈山根据地周边十五个乡的群众及赤卫队,一同加入到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战役中来。山区的群众十分配合,纷纷赶来与红军共备战事。他们连夜在黄洋界修筑了五道防御工事:第一道,在上山的小道上布下了竹钉阵;第二道,在那些转弯的险要处,砍倒树木、阻塞道路,延缓敌人的行军速度;第三道,在陡坡处用藤条吊住垒着大石块的树干,只要将藤条砍断,石块便会滚落下来;第四道,挖了一条深深的沟壕,阻断敌人前进的道路;第五道,用石块垒成了坚固的掩体。

一切准备妥当后,井冈山上的红军和群众静静地等待着一场即将在山林中上演的“好戏”。

8月30日上午,率先到达井冈山的四个团的湘军开始向山上进攻。红军凭借着黄洋界的有利地形,打得敌军乱作一团。正面对抗行不通,敌军改道从小路上山。那五道防御工事正好派上用场。

不一会儿,就听见小道上敌人的苦苦哀嚎,看来“钉子阵”起作用了。这时,隐藏在山上的红军和赤卫队,开始攻击敌军。本来就有脚伤的敌军,无力抵抗,瞬时败下阵来。

稍作休整的敌军被第二道防御工事牵引着,在山里绕来绕去,一个个开始气喘吁吁。一不小心,脚下的藤条被绊断了。顷刻间,山上滚落下许多大石块,砸得敌军头破血流。第二轮攻击再次以失败告终。

吸取前两次教训的敌军,再次上山时小心了不少。他们走到一条深深的沟壕边,正在考虑如何越过时,对面掩体中的枪声已经响起了。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已经损失了一半兵力,只好仓皇逃走。敌人的第三次攻击结果是溃不成军。

埋伏在山上的红军、赤卫队和群众,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兴奋起来。大家一边补充体力,一边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严防敌人的再次攻击。

夜渐渐深起来,山林里一片寂静。月亮出来了,照着山林,雾渐渐升腾起来。如果没有战争,这样静谧的山林夜晚,应该是令人无比享受的。

战士们都睡不着,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天空。突然,一个战士哼起了京戏《空城计》。大家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那个战士唱完后,大家很兴奋。“当年诸葛亮用‘空城计’打败司马懿,不知道我们这次能不能用‘空山计’打败敌军?”不知道谁小声地问了一句。“我看能,我们的‘空山计’肯定能打跑敌军。”那位唱《空城计》的年轻战士,十分肯定地说。

天渐渐亮了,浓雾还没有散去。虽然暂时看不见山下的情况,但静静凝听,还是能够知道,此时敌人正往山上逼近。红军开始进入临战阶段,每个人都打起了精神。几个钟头后,雾气渐渐散开。红军居高临下,能清楚地看清敌人的行动。等他们爬上半山腰,红军便开始了猛烈攻击。敌人累得气喘吁吁,只得仓促应战。不一会儿,敌人就在“钉子阵”和红军的猛烈火力攻击下,死伤一片。看着敌人狼狈的样子,山上的红军和群众不禁笑了起来。

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三四点钟,敌人想方设法地接近哨口,但始终没有成功。

团长朱云卿过来询问战况。陈毅安说:“听说茨坪修理厂有一门迫击炮,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朱云卿高兴地说:“那就先搬上来,说不定能派上用场。”他派了几个红军和赤卫队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将迫击炮运到了黄洋界哨口。大家将炮口对准敌军的驻扎地,找了两个曾经放过迫击炮的士兵来操作。

炮弹装上膛,一开炮,炮弹却打不出去。接连两发都是哑炮。一查看,原来是受潮了。眼看着就剩下一颗炮弹了,如果还打不响情况就糟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陈毅安努力克制住内心的焦急,安慰两个放炮的士兵,让他们不要慌,稳着点打。这一次居然打出去了!炮弹最后落到敌军的驻扎地附近,响声震耳欲聋。炸死炸伤一大片敌兵,其中还有一名副团长,这一炮让敌军魂飞魄散。山上的红军和群众欢呼雀跃。

天又渐渐变黑了,红军开始轮流休息,轮流防护,准备第二天的战斗。第二天一大早,山下没有任何动静,也不见敌人的踪迹。大家都感到十分纳闷。这时,一个赤卫队队员跑来报信:敌人连夜逃跑了!原来,他们被这一声炮响给镇住了,以为毛泽东率领大部队赶回来支援,吓得连夜撤军了。

大家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了!

回到井冈山的毛泽东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十分激动,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大柏地伏击战

1933年夏天,毛泽东率领部队经过大柏地。

毛泽东翻身下马,站在山头上,望着不远处的前村,不禁

感慨万千。当年的大柏地一战,那激烈的战斗场面,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前村一些房屋的墙壁上依稀可见的弹痕,都是那场战役的见证。

毛泽东远远望去,浮想联翩。随后,他骑上马,带领部队缓缓地向前行进,口中念念有词: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这是毛泽东著名的词作《菩萨蛮·大柏地》。

当年的大柏地一战,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让毛泽东诗兴大发,在马背上吟出这首诗词?

这一切还得从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挺进赣南一事说起。

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依依不舍地离开倾尽全力建设和经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向赣南进军。时任湘赣“会剿”代理总指挥的何键,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狂笑起来。他下达命令,李文彬和刘士毅分领两路赣军对朱毛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务必要将红军消灭在赣南。

李文彬和刘士毅率领的两路敌军,紧紧地尾随在红军后面,让红军无法甩开。双方都在寻找着合适的开战机会。

红军进入赣南后,在大余和圳下两个地方都与敌人交了火。由于林彪负责的后卫和特务连麻痹大意,这两场战役打得十分艰难和惨烈。红军兵力损失了不少,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抓遇害,毛泽东十分器重的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也不幸牺牲了。

毛泽东和朱德当即决定,从寻乌过会昌,进入瑞金的大柏地,让部队进行休整。

一天,特务营的营长毕占云跑来向朱德报告,说大柏地南面有个山高坡陡、树木茂密的隘前和麻子坳。从那个地方到大柏地,形成了个天然的狭长带山谷,非常适合打伏击战。朱德将情况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了之后十分高兴。这简直是天助红军啊!

朱德决定亲自去勘察地形。毛泽东让林彪和伍中豪一块前去。尤其是林彪,毛泽东反复叮咛,让他仔细勘察,争取戴罪立功。

朱德一行人来到毕占云说的那个地方,发现那果然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天然形成的地理结构,就像一个麻袋,可以将紧紧尾随在后的刘士毅一部,引进山谷,狠狠地揍一顿。他们边看边谋划,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回去后,朱德将现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一听,顿感愉快,赶紧让朱德布局。

站在一旁的朱云卿有些担心,他说:“如果敌人不进这个圈套怎么办?”

毛泽东说:“放心吧!敌人不来,我们就去引他过来,来一个‘请君入瓮’。”

朱云卿还想问怎么个“请君入瓮”法,只见毛泽东笑而不语,便不做声了。

正在这时,贺子珍抱着一堆报纸,推门而进。她面带微笑,对毛泽东说:“润之,给你报纸,够你看几天的了。”

毛泽东疑惑地问道:“你这是从哪弄来的?”

“我同特务营的一个班到瑞金县城里搞来的。”贺子珍回答道。

“原来你一大早就去那了呀。这多危险!碰上敌人没有?”毛泽东关切地问道。

“碰上了,不过,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就打出一梭子子弹,骑着快马跑了。”

“哈哈,看来子珍帮了我们大忙,一会儿‘请君入瓮’的好戏就要上演啦!”

果然,不到两个时辰,就有人来报信,说敌人出城时遇见了一股红军,领头的女子是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刘士毅得知这个消息后,赶紧调兵遣将,赶过来抓贺子珍,准备回去向何健邀功。大家一听,赶紧各自准备,红军进入临战状态。

刘士毅带领部队,趾高气扬地进入大柏地。早已埋伏在前村附近有利地形的红军,静静地等待着敌人进入伏击圈。只听见萧克一声令下:“打!”红军猛烈的火力便射向敌人。出其不意的攻击让敌人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刘士毅意识到,自己可能遭到红军的伏击了,赶紧让部队四处散开,躲进村子。

与此同时,朱德带领部队在前村西边的牛廖坑东侧高地上,将肖致平的一个团逼进了伏击圈。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在前村的右侧,对敌人展开猛烈攻击,死死地封住了敌人的退路。

敌人的两个团被困在前村和山谷中,进退不能。派出去的突击队,还没怎么出动就被红军给消灭了。整整一夜,敌人在山谷里过得心惊胆战。

天亮后,敌人开始向前村的右侧方向突围,企图打开缺口,逃离困境。林彪赶紧率领部队配合三十一团从敌人右侧对敌人进行猛攻。一开始,战斗非常激烈,即将进入胶着状态。经过毛泽东的提醒,林彪赶紧率领部队绕到前村南侧,一举端掉了敌人的指挥所,并彻底阻断了敌人的后路。随后,各路红军开始发起总攻,像关门打狗一般地猛击敌人。已经失去指挥的敌军,此时如一群无头的苍蝇,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到处逃窜。

战斗结束,红军共歼灭敌人一千五百余人,缴获枪支八百余条,俘虏了包括团长肖致平、钟桓等人在内的八百多名敌人。余下的刘士毅残部,仓皇逃往赣州,再也不敢来追击红军了。大柏地一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洗之前低迷的士气。

这样大快人心的战役,难怪毛泽东一直念念不忘,以至于过了好几年后,仍旧十分感慨,还特意赋诗一首。今天,我们细细品读这首《菩萨蛮·大柏地》,仍然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到毛泽东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井冈山失守

就在红四军进军赣南,在大余、圳下与敌人激战的同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展开了一场鏖战。

红四军前脚刚下山,何键就命令湘赣敌军围剿井冈山。这一次,敌人来势汹汹,共集结了大约三万兵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准备,兵分五路向井冈山围过来。

这个时候的井冈山内部情况不容乐观:红军的主力部队都下山了,留守在山上的红军仅剩两千余人;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剿”和经济封锁,导致山上物资极度匮乏;眼下已进入隆冬季节,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面对种种困难,担负守护井冈山任务的彭德怀和滕代远,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了军事部署。

彭德怀将红四军三十团和三十二团,分成五个大队,奔赴井冈山的五个哨口,展开严防工作。指挥部设在茨坪,由彭德怀和滕代远坐镇指挥。

此外,红军还号召当地群众一起加入保卫井冈山的军事行动中。很多群众帮助红军一起修筑防御工事、储备粮食,积极备战。

战斗打响的前一天,彭德怀召集所有红军、赤卫队和当地群众,在茨坪作了战前动员大会。彭德怀和滕代远作了简短的讲话后,大家振臂高呼“誓死保卫井冈山”、“与井冈山共存亡”、“与敌人血战到底”等口号。响亮的口号响彻山林,激发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革命热情!

1929年1月27日,何键亲自率领部队抵达井冈山脚下,封锁了所有下山的路口,然后兵分几路向井冈山发起进攻。

湘赣敌军吸取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在山下架起大炮,从山下往山上开火,对着各个哨口一阵猛轰。接着,敌军开始跟进上山。他们这次的重点目标,就是黄洋界、八面山以及桐木岭哨口的白泥湖。

红军在黄洋界凭借着有利的地理位置,阻挡了敌人的猛烈攻击。加上红军事先修好的特有防御工事,敌人一批批倒下,留下了堆积如小山的尸体和伤员。反复几次后,敌人将山下的大炮逐渐往上移动,打出的炮点越来越接近哨口。终于,炮弹落到了哨口。在这种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红军沉着应战,对准目标猛烈射击,再次上演了“我自岿然不动”的壮烈场面。

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天气越来越寒冷。红军战士和参战的群众仍旧穿着单衣,山上的物资很匮乏,缺吃少用。但这些都难不倒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敌人不仅没有拿下一个哨口,而且伤亡惨重。如果这样坚持下去,靠着红军和当地群众顽强的意志,也许能够撑到红军主力回防协助。可是,当地一个富农分子在被抓后,经不住敌人的诱惑,带领敌军走了小道。黄洋界失守。

几乎是在同时,八面山和白泥湖哨口也遭受到了敌人的猛烈攻击。大家拼死保护着哨口,弹药没有了就用身体堵枪眼,用石头砸敌人。最终,红军没能抵抗住敌人的大炮轰炸。守卫八面山的一百多名红军,与敌人肉搏,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八面山哨口失守了!

白泥湖被攻下了!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位于茨坪的指挥部。大家的心情无比沉重,犹如心中压了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块。

为保存实力,彭德怀下了最后一道命令:“全体红军撤出井冈山!”

天渐渐黑了,余下的红军队伍跟随着彭德怀,在向导的指引下,向大山深处的朱砂冲行进。

前方未知的道路,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困难?他们无法知道,但他们心里都清楚:井冈山被敌人占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