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永存的红军精神

第六章

永存的红军精神

——摘自《康克清回忆录》

自红军建立之日起,就有一种力量把中华民族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红军精神。

红军精神是共产党员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红军的装备简直就像叫花子,而国民党军队则是龙王。”可红军不仅跟龙王打了仗,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红军没有强大的兵力,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红军战士们有战斗的决心,这就是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卢德铭是秋收起义的主要指挥者,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主张把军队转移到农村和山区,保存实力。当时,起义军领导间的分歧很大,而毛泽东又没有军队的直接指挥权。这个时候,卢德铭站出来表明支持毛泽东。可以说,如果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的这个决策很难被执行。

不久,起义军开始向井冈山挺进。当部队经过江西萍乡芦溪山口岩时,后卫部队遇到几路敌军的夹击,伤亡很大。卢德铭为了掩护部队撤离,亲自带领一个连折回战场阻击敌人。卢德铭一边向敌人进攻,一边指挥被打散的起义军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就在这个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卢德铭的胸部。这位曾被孙中山钦点的黄埔将领,牺牲时年仅22岁。毛泽东得知卢德铭牺牲的消息后,痛惜不已,扼腕长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三个师也不换!”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长青16岁时加入红军,之后跟随部队开始长征,部队驻扎在大金川时,他已经升任武装工作队队长。

一次,罗长青接到任务:一个妇女独立连被敌人围困在一座喇嘛寺里,要罗长青和另一位同志与她们取得联系,并实施营救。两人不敢耽搁,立即前往围困地点。然而他们还是晚了一步,等到两个人到达喇嘛庙时,30余名红军女战士已经全部被敌人杀害。罗长青认得其中一个女战士,她名叫高丽生,刚刚16岁。直到死去,她的眼睛依然死死地瞪着前方,手中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

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这种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贯穿着红军的各个时期,扎根于每个红军战士的心中。

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记者在采访一位老红军时问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老红军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忠贞不渝的理想和信念,人们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的红军将士,让他们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长征途中,贺子珍所在的部队曾经遭遇空袭。大家都跑到地势低的地方躲避,可担架上的伤员却因为无法动弹,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下。贺子珍本来已经隐蔽起来,看到这种情况后,她又冲出去疏散伤员。这时,一枚炸弹从飞机上投下来,落在了贺子珍身边。等到敌人的一轮攻击过去,警卫员赶紧上前查看,此时贺子珍的身体里已经嵌满了弹片,鲜血早已染红了她的军装。

警卫员赶紧找来医生为贺子珍救治。经过检查,医生从贺子珍的身上发现了17块弹片。手术就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满头大汗,浑身不停颤抖,可她紧咬牙关,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纪念长征60周年时,原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长青曾回忆道:“和我同班的一个小伙伴,生性活泼,平时总爱张着嘴乐,我们叫他‘叉口’。过草地时,由于饥寒交迫,他倒下去了,临牺牲前,他拉着我的手说:‘罗长青同志,我不行了,你们去把红旗插遍全国吧!’”

一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在回忆爬雪山的情景时说:“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当时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也翻不完这些

山了,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我们坚信,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但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继承我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革命终将成功。”

从南昌起义到长征胜利结束,无数红军战士就是怀抱着这样忠贞不渝的理想和信念,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这是一支由理想主义者组成的军队,“革命理想大于天”是每个红军战士的内心写照,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四渡赤水、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红军才战胜了一切困难。

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万里长征的艰难,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红军过草地时,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要踏着草甸跳跃着前进,或者几个人拄着拐棍搀扶着走,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泥水不仅不能饮用,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流,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渡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食物短缺也是个大问题: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和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一下雨,青稞麦被淋湿了,就成了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得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有人吃完以后呕吐泻肚,有人甚至中毒死亡了。战士们又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红军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

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一连走了十多天,干粮没有了,连野菜也找不到。警卫员李少清愁眉苦脸地对任弼时说:“任政委,今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怎么办啊?”任弼时一抬眼,正好看见李少清身上的手枪背带,高兴地一拍手道:“有办法了!身上背的牛皮带可以吃啊!快解下来。”任弼时让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把牛皮带一寸寸割下来,先烧焦了,然后再煮着吃。皮带煮好后,任弼时带头大嚼特嚼起来。其实这种东西根本煮不烂,任弼时却吃得很香,一边吃还一边说:“这东西很有味道。”不久,总指挥贺龙和副政委关向应也走了过来,几个人一块吃起了皮带,贺龙还夸赞道:“这个东西好,比野菜强,你们真有办法。”二方面军从此开始兴起了吃牛皮带的热潮。任弼时还嘱咐道:“吃牛皮带也要计划好,节约吃。”任弼时当时有两条皮带,出了草地后还剩下半条。任弼时就把它送给了李少清作纪念,还用钢笔在上面写道:“越吃越健康,将革命进行到底!”如今,这半条牛皮带被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杀掉了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一路上,彭德怀曾三次杀掉自己的坐骑,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行军,只为了让更多的红军战士生存下来。

红军走出草地的时候,只剩下一支褴褛不堪、瘦得只有骨头架子的部队。成千上万的人咳得喘不过气来,可是这支队伍还能一师又一师地击败军阀部队。红军是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自信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长征中,红军将士历尽艰辛,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曾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带领中国革命走进了一个新阶段。

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看到毛泽东住着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土炕,彭德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这位作家似乎从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其实,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

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

红军战士们有了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有了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也就有了战胜一切的信心,这就是红军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1928年开始,红军就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一个80人的连队,一顿饭只有3斤米。红军战士们只能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军中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条件虽然艰苦,可红军将士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时期,陈赓带着自己的队伍过雪山。附近一位老人神秘地对他说:“这里中午12点以前,是由开山神掌权。要是12点一过,就是落山神挡道,它关闭山门,你们可就寸步难行了。”接着,老人又凑到陈赓耳边小声说:“经过山口可千万不能停留,更不能大声说话。”

陈赓眨了眨眼:“要是唱歌呢?”

老人无可奈何地笑道:“那就得罪了山神,你们可要大祸临头啦!”

当陈赓率领队伍到达隘口的时候,司号员问陈赓:“团长,这里真的有山神吗?”

陈赓看他年纪很小,就故意逗他说:“当然有啦!”

小号兵立即紧张起来:“啊?在哪?”

陈赓大笑起来,拿手捅捅他的心窝道:“就在这儿!”当部队到达宿营地时,陈赓把全团召集起来。各营清点完人数后,陈赓大声说道:“夹金山的山神土地也跟蒋介石一样,你怕他,他就欺负你。你跟他斗,他就老实了!”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革命不是苦役,乐观精神让红军在苦难中,也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在陈赓这位传奇将领身上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无论敌人多么凶残,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着信心,罗长青对此也有着难忘的回忆:“一次战斗中,我和于桑同志同在大金川崇化县的独松渡口的一条战壕里,敌人一阵子弹扫来,把我们埋在尘土里,两人脸上沾满鲜血,也不知谁负伤了,我们抢着为对方包扎,擦掉脸上的血迹,于桑抹了一把脸,朝我微微一笑。这一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充满了对死神的蔑视,也充满了对革命的信心。”

过草地时,红军战士们还自己创作了一首《打骑兵歌》,歌词中有这样一段:“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败过蒋贼千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又百胜。”这首歌后来在军中广泛传唱,给了全体红军指战员们无穷的力量。

毛泽东曾经说:“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质来说,从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旧势力,不管它们的数量如何庞大,总是要被消灭的。因此,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