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_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概况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旧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解放二街8号。1971年开放时仅为一栋300平方米的砖平房,旁边就是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打的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馆名为“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1989年在“铁人”逝世20周年之际,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在此基础上兴建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于1991年11月15日建成开馆,1997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2月,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和大庆石油管理局共同协商,决定迁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2006年9月26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新馆在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开馆。新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世纪大道和铁人大道交汇处。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整个陈列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展示手段外,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较好地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六个展厅,分布在二层和三层。楼上与楼下之间有自动扶梯和直梯相通,同层展厅之间有回廊相连,总体展线呈顺时针方向走势。

在各展厅之间的通道处,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了巨幅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和战报墙、会战诗抄墙、宣传铁人和石油会战的美术作品来烘托和渲染气氛,使观众的心绪始终徜徉在展览之中,欣赏之余领略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神韵。

时代造就铁人

王进喜是典型的“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一代人。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颠沛流离,6岁就跟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四处要饭,10岁被送到地主张武寅家放牛,15岁被拉进玉门油田当苦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凭着不服输的干劲儿,从普通钻工一步一步成长为钻井队队长,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上了全国劳模。

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时,是王进喜第一次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上的汽车,车顶上都有个大气包,就问别人那是做什么用的。人家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没有汽油。作为一个石油工人,面对这种现状,他深感内疚和沉重。而后的日子,他吃不下也睡不着,整日整夜地想着,“石油不可能只埋在外国人的地底下,‘贫油国’的帽子一定要被我扔到太平洋里去。”

机会来了!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全中国的石油工人齐赴大庆。

王进喜来到大庆,面对这一片黑土地,他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好像一个拳头就能打出一口井来。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啊,遇到困难的时候,王进喜的那句话一直响彻在石油工人的耳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好消息传来了,王进喜带领大家打的第一口井,只用了6天多时间,创造了当时钻井速度的纪录,质量也是全优。指挥部号召大家向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学习。但意外发生了,王进喜在井场指挥工人放井架的时候,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掉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痛得他昏了过去。工人们放下了井架,都跑去围在了他的周围。他醒后急了,猛地站起来继续指挥大家放井架,但此时鲜血已经从他的裤子上渗了出来。

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成天拄着拐杖来回指挥。一次,钻井突然发生井喷,埋在地下的原油夹杂着泥浆迸射了出来,如果不尽快堵上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压井喷需要重晶石粉调泥浆,当时井场上没有。王进喜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决定用水泥代替,但这是从未尝试过的办法。如果压不住发生了事故,王进喜就要承担全部责任,他并没有想这些,而是和大家一起一袋一袋地加水泥。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因为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了池底。在这千钧

一发的时刻,王进喜忘记了自己还没痊愈的腿,一下子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起泥浆。工人们见状纷纷响应,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斗,井喷终于压住了。王进喜的手上和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出大泡,再加上腿上的疼痛,他跌倒在了钻井上。

“铁人”王进喜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王进喜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承担起祖国赋予他的使命,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庆的“铁人”们

在大庆这块充满宝藏气息的土地上,比石油更珍贵的宝物就是无坚不摧的“铁人精神”。就像“传家宝”一样,每一个大庆人都具备着这样的精神,像“铁人”王进喜这样的民族英雄比比皆是。

马德仁和段兴枝,是两个出名的钻井队长。为了保证钻机运转正常,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里,他们跳到泥浆池调制泥浆,衣服被水渗透后冻成了“冰盔甲”,人冻成了“冰人”。

薛国邦——大庆油田第一个采油队长,在祖国最需要石油的时候,他战胜了人们想象不到的困难,大庆的第一列原油外输的生产和装车任务就是薛国邦采油队完成的。

朱洪昌——工程队队长,为了保证供水要求,他用双手捂住管道裂缝,堵住漏水,忍着灼伤的疼痛,命令焊工在自己的手指边焊接。

奚华亭——维修队队长,在一次油罐着火的时候,他奋不顾身跳上罐顶,脱下棉衣,压住猛烈炙热的火焰,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

毛孝忠和萧全法是两个通讯工人,在一个狂风怒吼的夜晚,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导体,连接起了断开的电线,并接通了紧急电话。

许协光等20名管工勇士,在闷热的炎夏,每天都要钻进直径只比他们肩膀稍宽一点的一根根钢管,把总长4800米的输水管线,清扫得干干净净。

在大庆,“铁人”处处可见。他们从事着各式各样的工作,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贯注了革命精神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历年来,大庆油田每年都评选出这样的英雄人物多达一万多名。

这样一个无坚不克的英雄队伍会将“铁人”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