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_白城市烈士陵园

白城市烈士陵园

概况

白城市烈士陵园是一座开放式、花园式,集教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占地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白城市烈士陵园是白城市唯一一处祭奠革命先烈的公共场所,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勇牺牲的192位烈士。在这些烈士中,有将军,有士兵,特别是那些来自苏北扬子江畔的新四军三师的烈士们,他们在黄克诚将军的率领下,从南方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为了白城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烈士陵园坐东朝西,大门高13.9米,宽26米,门上写着“吉鹤灵苑”四个大字。大门的左侧是碑文,主要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及1947年建园到现在的整体概况。

走进大门,迎面的是鹤城英雄纪念碑,碑高21.7米,四周有224根花岗岩围栏,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象征鹤城人民永远缅怀革命先烈。在鹤城纪念碑的左右两侧有两个五星广场,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建设家园。在纪念碑的后方有两处风景石,上面分别刻着“德”、“思”二字,寓

意深远。纪念碑的正东方向是革命烈士陈列馆,馆内陈列着革命先烈的遗物,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江泽民为革命烈士题写的“名垂青史、光照后人”八个大字熠熠生辉。纪念碑的东北方向为错落有致的卧式墓群,整个卧式墓群共安葬了147名革命烈士的骨灰,气势宏伟,与鹤城英雄纪念碑遥遥相望。

“辽吉功臣”——马仁兴

马仁兴是河北省平乡县人,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曾在冯玉祥手下任职,在国民党军队中官至师参谋长。1938年,马仁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率部起义投入到八路军队伍中。四战四平他参加了三次,在攻坚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43岁。

1904年8月16日,马仁兴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马仁兴善思寡言,但胆子很大。平时他和小伙伴玩耍,有时玩到天黑,小伙伴不敢回家,他就主动把小伙伴送到家,自己再回家。

马仁兴从小就喜欢读书,只要有书看,什么热闹的事情也别想把他从书中拽出来。每逢过年,别的小伙伴都有新衣服穿,可他却要母亲把买新衣服钱省下来给他买书看。因此他读了许多书,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1921年,16岁的马仁兴到陕军第三混成旅当了一名士兵,时值国内军阀混战,马仁兴常常为国家的兴亡而

担忧,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又投奔了国民第三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之声鼎沸,蒋介石却坚持不抵抗政策。对此马仁兴极为不满,对三民主义产生了动摇。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38年马仁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在河南林县率部参加八路军。从此,他真正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仁兴随部队来到了东北,在东北两年时间里,他驰骋辽吉战场,屡建战功。1946年3月四平解放后,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北犯,四平市成立了卫戍司令部。马仁兴任卫戍司令,负责四平市区的城防工作。4月,四平保卫战外线战斗和内线战斗相继展开。马仁兴面对强敌,指挥若定,仅以两个团的兵力,同敌人的一个军作战,英勇抵抗了3个昼夜,因而多次受到中央军委、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传令嘉奖。

1947年4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洪纵队独立一师师长,同年6月,率部参加四平攻坚战,担负路西方向突破任务。战斗打响后,带领师指挥所深入前沿,很快攻克陆军医院、大白楼、大红楼等敌人生要据点,进入市内。6月23傍晚,在指挥作战中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1947年8月22日,中共辽吉省委追认他为“辽吉功臣”,同时,在白城市修建了“马仁兴将军纪念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