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_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概况

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位于长春市东北角,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伪满皇宫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浓厚的文化底蕴,多重的教育内涵成为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纪念地和警示性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列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伪满皇宫内大小建筑数十座,建筑风格各异,既有欧洲哥特式建筑,又有中日合璧的殿堂,也有中国传统的带廊瓦房。其气势和威严,较之紫禁城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有其自身的殖民特色。宫廷主体部分即核心保护区占地4.6万平方米,其余为附属部分。主体部分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

伪满皇宫是溥仪由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到殖民地傀儡皇帝的终结之地,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为了更加凸显这一功能,2006年9月18日,伪满皇宫博物院新建成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占地1.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600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主要举办《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展览,该展览以沦陷篇、残暴篇、抗争篇三大板块构成,分为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摧残民族意识、残酷镇压、疯狂掠夺、移民侵略、以东北为基地继续侵略扩张、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历史的反思共九个部分。它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入挖掘了警示性文化内涵,人性化理念贯穿在新颖独特的艺术设计中。

伪满皇宫博物院核心区域的展览与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在展览内容上遥相呼应,资源互补,强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可恶本质,深刻地记载了中国人民那段最悲惨、最屈辱的历史。它用铁一般的事实阐明了这样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成为亡国奴;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发展。

东北沦陷史

日本军国主义者觑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并一直把侵略中国作为既定国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反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进攻北大营的同时,日军紧锣密鼓地向沈阳进攻。由于东北军绝大多数部队执行了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一夜之间,沈阳全面陷落。

长春是南满

铁路的北端,是东北地区的重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19日凌晨4时,日军向长春发动总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后在吉林省军参谋长熙洽“毋须抵抗”的命令下含愤撤退。当日22时,长春失陷。

长春沦陷之后,吉林形势紧张。但在日本人的策动下,掌握吉林军政大权的熙洽公然投敌卖国。21日下午8时,日寇一弹未发占领吉林。

与此同时,关东军以进兵吉林为由强烈要求驻朝日军越境。21日下午1时20分到4时30分,驻朝日军开始擅自越境,加入到侵略东北的行动中。24日关东军占领洮南,妄图占领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坚决抵抗,但由于力量悬殊,中国军队于11月18日撤往海伦。19日,关东军侵入齐齐哈尔。

在侵占东北的过程中,有两个地方日军绝不会放过,锦州和哈尔滨。前者是入关门户,后者是北满政治经济中心、苏联势力的大本营。

12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便批准关东军以“讨匪”之名进攻锦州。12月17日,又向关东军颁发了增派第八混成旅团的奉敕命令。21日,日军对辽西展开全线进攻;右翼占领了法库、彰武,把重点置于营沟线即营口至沟邦子一线。26日,日军完成进攻锦州的准备。12月27日,日军再一次大规模增援关东军,抽调了第9师团的第三十七混成旅团和第三师团的重型轰炸机中队。日军集中兵力,准备与东北军决战。12月29日,关东军第二师团占领盘山;30日,日军混成第三十九旅团完成了对辽西重镇打虎山的占领。至此,作为重点的左翼营沟全线已被关东军占领。日军集结于大凌河左岸,准备进攻锦州。

在这关键时刻,拥有优势兵力并已做好抗敌准备的中国军队却临阵脱逃。在1932年1月3日,关东军第二师团占领锦州,数万重兵不战而退,实在令国人为之痛愤。

锦州一陷落,日军立即调头北侵哈尔滨。但日军认为如果以日军主力进攻,会有国际舆论压力。因此,1932年初,日军利用吉林伪军打着剿匪名义北上进犯哈尔滨。后伪军因遭到哈尔滨驻扎军队的痛击而溃败。日本第2师团于1932年1月29日在长春集结,准备亲自上阵。在哈尔滨,抗日的冯占海、李杜、丁超部也严阵以待。1月31日,日军开始发动疯狂进攻,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抗日军与日军激战3天3夜,终因实力相差太大而败退。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至此,日军在短短的4个多月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国民党军遵守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执行着“绝对不可抵

抗”的命令而最终将数千里大好江山拱手与人,国人无不为之激愤。然而,在这些败退溃逃的阴影下,东北数千万同胞仍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谱写了一曲短暂但却能促使国人惊醒的慷慨雄浑的悲歌。

傀儡皇帝——溥仪

溥仪生于1906年,是光绪皇帝之侄,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先后死去,不满3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巨浪席卷全国。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布溥仪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从此中国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而这个被赶出紫禁城的小皇帝,注定了其坎坷一生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召开“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满州国”建国方案,决定成立“满州国”政府,扶植溥仪“执政”,定都长春,改为新京。1932年3月8日,日寇把溥仪从旅顺接到长春,当上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正式开始了他在日本帝国主义羽翼蛊惑欺骗下可耻的政治生涯,前后长达14年之久。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后两次访问日本,而伪满皇宫记录的正是这段傀儡历史。

日本关东军操纵伪满傀儡政权,奴役中国人民,妄图吞并中国东北。在这个伪满皇宫里,关东军通过一系列高压政策,使溥仪这个傀儡政权的所谓“元首”,成了名副其实的“儿皇帝”。溥仪深知复辟清朝的梦想已经无望,他开始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但傀儡的日子并不好受,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关东军的监视。

终于,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两天后,150多万苏联红军越过国境线,攻入伪满洲国。在灭顶之灾到来之际,1945年8月17日,溥仪退位准备逃亡日本。

溥仪在逃亡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了五年。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