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防治腐败的经验与教训_一、全面认识权力腐败的社会危害性

第三章

防治腐败的经验与教训

清醒地认识腐败给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反腐败的意识,同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防治腐败的经验,及时总结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教训,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除社会有机体的恶性肿瘤——权力腐败。

一、全面认识权力腐败的社会危害性

公共权力腐败是权力打着公共性的旗号,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以其强制性伤害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权力腐败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权力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腐败更是危及到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最终威胁到国家的根本性质,对此,我们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1.在政治领域,权力腐败危害权力根基

第一,权力腐败进行各种形式的权钱交易,侵害权力体系的正常运行。比如,你给我贿赂,我给你升官,给官位贴上价格的标签,把权力体系演变成市场体系,完全背离了权力的公共性。通过市场的方式购买官位,购买者必然会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不仅要收回购买权力的成本,还必然以此“盈利”,根本不可能把公共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而且还会产生另一种现象:你给我官位,我就对你效忠,从而构成小的利益团伙,彼此合作,形成某种“组织”,以力量无限放大的方式危害权力体系。

第二,为了规避党纪国法的制约和惩办,必然会拉帮结派,相互利用,相互庇护,并寻找各种制度体系中的漏洞,共同“发财致富”。比如,有的官员之间相互“关照”,你安排和提拔我儿子,作为回报和交换,我“照顾”你女儿;你利用权力赠送我一套房子,我也利用权力赠送你一套;你请我山珍,我回你海味;你请我游山,我回你玩水;你请我欧洲行,我请你美加游;你夸我廉洁奉公,我夸你正直能干,你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长久下去,这些腐败分子必然会从不稳定的团伙演变为稳定的利益集团,并从权力体系中逐步分化出来,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玩弄权术,愚弄群众,导致腐败分子凭借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抗权力体系,最终形成对现行制度和体制的否定。

同时,这些既得利益者必然会阻挠民主化改革,以维护既得利益。这些年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改革深水区,就是在利益调整上遭遇了强大的阻力,这些阻力并非来自于一般的社会公众,而是来自于权力体系中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因此,使改革难以推动。

第三,把权力体系视为个人的名利场。有的人为了个人的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权力的正常运行制造障碍,并突出表现为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有“好处”,你争我夺;要付出,你推我让;有麻烦,到处“踢皮球”;要负责、要担当,就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错误全是别人的,功劳全是自己的。有的人就爱出风头,热衷形式主义,到处讲话、题词,在工作上则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为这样就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际效果则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平时一团和气,遇到“出名”“得利”的机会,就争得头破血流。在学习上,不求甚解,简单地把升官发财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和最高标准,因此,他们只是一门心思研究领导的个人爱好,研究如何得到领导的欢心,如何钻营,如何得到提拔重用,社会主义权力的本质、党的性质宗旨全部抛到九霄云外了。尤其是,近些年来,权力体系中出现了“带病提拔”的现象,而那些廉政为民的干部反而失去了升职的机会,更是为其他人提供了恶劣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更加执着于“官场潜规则”,毒化官场风气。

第四,把党的意志和群众意志分割开来,从而把群众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并集中体现于“与民争利”问题上。有的人认为,我们党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面对利益问题,就依靠公共权力采取掠夺民财方法,从而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比如,在土地问题上,有的干部采取各种手段实施强拆,严重地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2011年4月20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发生拆迁过程中教师王锦兰自焚事件;时隔两天的22日上午,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法院正在执行司法强制拆迁时,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横石村上于家组的58岁农民汪家正站在自家楼顶上点火自焚,七日后死亡;5月3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城管执法人员在清河办事处拆除违法建筑时,与村民发生冲突,导致双方多人受伤,执法车辆被砸……在上述事件发生之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曾一再出台有关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5月中旬下发“紧急通知”,强调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依规做好土地征收拆迁的自觉性,“但是,各地在加快发展中,用地需求猛增,土地征收拆迁任务加重,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违法违规土地征收拆迁行为,有增加趋势”。这种滥用权力以及其他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必然导致民众不满,造成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2.在经济领域,权力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权力腐败不仅侵害权

力体系直接控制的各种公共资源,还会越出权力体系的范围,操控经济体系,扰乱市场秩序,掠夺社会财富。

第一,权力脱离公共性而与资本相互勾结为权贵资本,影响和控制其他经济主体的正常运行。有的资本完全依托权力,以低投入或零投入的方式获取巨额财富,而那些遵纪守法、诚实经营的市场主体反而受到权贵资本的排挤。这种权贵资本不仅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掠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正当利益,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生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社会动荡。

权贵资本在获取信贷、出口退税、土地开发、矿产、森林等公共资源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而且还可以直接把公共资源以“合法”的方式转化为个人的利益,因此,其收益远远超过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权贵资本践踏市场规则,不顾社会道义,藐视法律法规,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恶劣的示范效应,导致其也把注意力转向官场,大大地增加了权力运行的风险,从而把整个权力体系置于高危环境之中。

第二,有的腐败者以权力“入股”,通过为企业的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的方式获取私利,干扰优化经济结构的大局。有的企业长期从事非法的经营活动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究其原因在于有当权者充当了其保护伞。因此,国内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不仅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形象。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9年,上海发生塌楼事件,根源是官员入股导致监管不力所致。大量官员入股,资本与权力在楼市中结成了利益同盟。权力成为楼市的“资本”,在利益的博弈下必然产生腐败链,官员“股东”也就会成为“官捣”或“官倒”。该楼盘的第一大股东,公司董事长张志琴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掮客”,真正的幕后操作者是那些“官股”。因为楼房的工程质量有权力作支撑,“官股”就是楼房中的“钢筋和混凝土”,权力资本就是楼房的“安全网”。强大的利益腐败链,维系着工程质量,必然会产生“豆腐渣工程”, “倒楼”也就是早晚的事。楼市成为“官股”的利益蛋糕,官员与开发商形成共同的利益体,必然会造成工程质量监管的空白,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入股”分那块“蛋糕”,权力撑起的脚手架最脆弱、最可怕。上海倒楼案,再次让我们看清“权力入股”的危害性,它是倒楼的罪魁祸首,是“豆腐渣工程”的真正诱因。可以说,权力入股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根本上危害着经济发展的大局。

第三,有的腐败者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直接采取索拿卡要的方式,危及经济主体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设过程中,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还没有达到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层次,这些权力主体很有可能会滥用权力,直接侵害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的正当权益,从而激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权力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的矛盾。

3.在文化领域,权力腐败扭曲社会价值

权力腐败不仅威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同样也危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由于中国社会有“以吏为师”的传统,至今也没有根本的改变,官员的现实表现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权力腐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然产生强大的冲击。

第一,权力腐败刺激着不劳而获的思想泛滥。权力腐败就是利用权力获得巨额财富,也就是不需要付出劳动,不需要创造财富就获得财富,满足贪欲。这种行为为那些懒惰的人提供了“样板”。这些人并不会珍惜通过腐败而获得的财富,因此,他们与暴发户一样与勤俭节约无缘,奢侈腐化的生活成为他们的唯一追求。“拼爹”现象仅仅是这种不劳而获思想的一个“缩影”,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有的人居于不利的状态,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来改变,而是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或者责怪自己没有“好爸爸”,只好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拜干爹”、“拜亲娘”等等,甚至有的自暴自弃,消极等待,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宝贵生命。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不劳而获的思想主要产生于不劳而获的行为,从整个社会来看,不劳而获的行为并非产生于社会经济领域中,而是产生于权力体系中的权力腐败行为。也就是说,权力腐败为不劳而获思想提供了现实的支撑。

第二,权力腐败加剧了“金钱拜物教”的盛行蔓延,从最深的社会生活层次妨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市场体系内,“金钱万能”成为一种现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活力,这本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在权力腐败的催化下,“金钱万能”的原则超越了经济领域,并把政治体系和社会生活体系变成市场体系,扭曲了官德和社会道德。现实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到金钱拜物教带来的影响:一切以金钱为目的,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计算和衡量,道德节操、肉体、良心、官职甚至作为人的妇女儿童,等等,一切都可以待价而沽,社会道德水准

下降,社会向心力、凝聚力减弱。近些年来发生的许多与社会道德观念有关的事件,比如“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讨论等等,都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问题。其直接的原因,无疑在于人们对金钱的态度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腐败者在金钱问题上的虚伪性,效仿腐败者的行为就是一部分人的选择,而且,在相互影响中,金钱拜物教呈现出扩散的趋势。金钱拜物教与社会主义文化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也就是说,只有彻底消除权力腐败,把“金钱万能”的原则限制在市场经济体系之内,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三,权力腐败导致权力崇拜的陋习重新抬头,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思想文化,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封建专制社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流毒并没有彻底清除。在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把公共利益转化为私利,以变异的形式导致封建“三纲”的泛滥。具体表现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再现,距离权力中心越近,就越容易利用权力获得不法利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念泛滥,因此,有的人疯狂追求权力,践踏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自由平等观念难以扎根,男女同工不同酬以及各种歧视等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在权力崇拜观念的影响下,有的人把辛勤劳动等同于没本事,把老实人等同于窝囊废,把诚实等同于愚腐,把感情忠贞等同于封建,把敬业爱岗等同于因循守旧,把廉洁奉公等同于胆小怕事,等等,似乎认为只有获得不受制约、可以带来无限利益的权力才是最大的成功。权力腐败本质上排斥一切民主思想和实践,而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权力崇拜的意识,才能无视宪法和法律,把人民群众视为工具,放纵权力以满足私欲。可见,权力崇拜是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的死敌,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上的拦路虎。

4.在社会领域,权力腐败阻碍多数人发展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个人在具体利益方面的多元化、个人发展的多样化,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权益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可是,在社会领域中,权力腐败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第一,权力腐败违背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精神,固化社会利益格局。在公共权力面前,任何个人和其他组织都处于弱势者的地位,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规则。可是,权力腐败则利用公共权力的这种特点,违背公共精神,推行强权政治,造成畸形的社会竞争模式,个人难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凭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杰出的能力实现发展,即个人的发展依据的是与权力中心的距离。社会俗语“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种状况的具体体现,打击了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的信心。这种状况的极端表现是“龙生龙、凤生凤”的血统论思想。可见,权力腐败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发展的美好愿望格格不入。

第二,由于权力腐败固化社会结构,导致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流失和埋没。人才的个性特征是德才兼备而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权力腐败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就会千方百计压制、打击优秀的人才,以防止被人才所替代而丧失既得利益。人才没有优质的环境支撑也无法发挥人才的社会作用,因此,人才会摆脱不利环境的束缚,寻求有利于发展的新环境,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有的优秀人才由于得不到发展的机会,被彻底埋没。有的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趋于平庸,甚至与腐败者同流合污。

第三,权力腐败以其扩张性破坏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权力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而且会扩散到社会文化教育领域,试图把一切资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比如,文凭上的腐败问题。有的官员为了个人的目的,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取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文凭,或者教授、副教授职称,为自己的权力贴上一道神圣的学术光环,破坏学术领域的正常秩序,破坏教育体系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即便在崇高神圣的学术殿堂、“象牙塔”内,也有人利用控制学术资源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衍生学术腐败,从而导致社会对学位、职称“含金量”的怀疑,即使是真正有学历、有水平的人才也被漠视。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自由流动是社会的典型特征。社会流动既有横向的平行流动,也有纵向的垂直流动,这是激发社会活力、推进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权力腐败打着公共权力的旗号,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满足私利为唯一标准,给合理的社会流动制造各种障碍。

可见,权力腐败侵蚀了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在内的整个社会有机体,其危害之大,任其扩散下去,足以亡党亡国,不容忽视。因此,全面防治腐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权力腐败不是当代中国特有的现象,西方国家同样也遭受权力腐败的困扰,并采取各种手段防治腐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防腐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事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