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权力体系外部防治腐败的基本策略_三、塑造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三、塑造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文化的角度说,腐败是权力主体运用权力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的结果,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从文化的角度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防治腐败的经验也充分表明,廉政文化能够从人们的思想深处遏制腐败动机,是防止腐败的治本之策。在阶级社会,统治者倡导和发展廉政文化是为了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有鲜明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不能因此而采取简单排斥的态度,因为,一切廉政文化的共性在于引导公共权力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这一点同样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就是说,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超越了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观,那么,就可以而且必须对一切形式的廉政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1.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本质

所谓廉政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权力主体和社会成员对从政行为在观念上的反映。其中,构建廉政文化的关键是权力主体廉洁不贪、勤政不迂,即权力主体以廉洁勤政为核心价值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廉政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而这个组织就是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特别是中国有“以吏为师”的独特的传统,廉政文化已经远远超越权力体系而扩展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社会文化。廉政文化既体现在权力主体的思想观念上,也体现在其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功能是通过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推动权力主体廉洁从政,本质上,廉洁文化是突出自律性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贯穿了“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的基本理念,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周礼》就提出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就是说,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前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把“不慈孝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纳入巡察之列,从清正廉洁的角度考察官员。儒家代表——孔子特别注重官员自身的道德修行和表率作用的问题:“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权力主体的自身修养、自律行为会对其他人起到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法家则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之“四纲”。《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了子罕“不贪为宝”的故事,人们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颂扬那些权力主体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值得一提的是,《诗经·大雅·思齐》有言:“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就是说,权力主体运用权力要从家人妻子、兄弟出发,只有他们都遵纪守法,才能推广到其他人,直到治国安邦。这种推己及人的廉政文化发展模式,对治理当代中国的权力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实践方面,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包拯、海瑞等许多严于执法、政绩卓著的清官廉吏,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廉政文化。我国廉政文化与传统文化在根本价值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都把修己、自省和自律视为做人、做事、教育和影响他人的基础,以德治国构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廉政文化不仅属于权力体系内的文化和基本价值观,同样也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廉政文化把权力体系内与体系外的文化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影响权力运行的具体状况。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廉政文化的精华,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廉政理论,赋予廉政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面向全党和全社会,重点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的廉政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清正廉洁、以民为本等思想精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立足于权力体系的政治文化,即要求权力主体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党的宗旨,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执政为民;二是立足于社会的社会文化,即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使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头脑,同时,各职业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克己奉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第二,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主体不仅包括权力主体,同样也包括一般社会成员,体现了廉政文化主体的一致性。权力主体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权力腐败与社会风气、社会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廉政文化的具体状况。其中,党风、政风是关键,正所谓“官”气正则民风清,社会风气则是党风、政风的基础。优良的党风、政风能够有效地减少腐败,而优良的社会风气能够

有效地维护党风、政风,尤其是那些与权力主体的距离比较近的社会成员,其思想意识和需求对于权力主体能否正确运用权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能够遏制不良社会风气对党风政风的冲击,而且可以铲除滋生腐败的社会土壤和根基。

第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关键,从而把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一切剥削阶级的廉政文化区别开来。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就是说,党的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观,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一系列规定,就是从反腐倡廉的战略高度出发,注重党与群众联系的每个环节,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从权力主体和群众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指导思想、社会基础、根本利益关系等方面与其他一切形式的廉政文化有本质性区别,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能够为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先进文化,因此,它不仅是权力主体预防腐败的防御性的自律文化,同时也是具有扩散性、进攻性的优秀文化,在与腐败现象的斗争中将获得新的发展。

2.培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重要性

自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高度注重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该看到,反腐倡廉制度及其效果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廉政文化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廉政文化缺乏来自制度和实践层面的强力支撑,制约着廉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于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落后文化还远远没有肃清,依然在腐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少数人信念动摇,道德丧失,价值扭曲,走上腐败的道路。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明显呈现多发易发的态势,危害日甚一日,引起全党、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中央巡视组概括了巡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有的领导干部工作不实,作风漂浮,经常到下属部门公款吃喝;有的发展口号和发展目标经常更新,但仅停留在纸面和讲话上,没有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有的公务用车管理松懈,越野车超标、超配比较突出;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对待群众态度简单粗暴、作风蛮横,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这些问题不仅是作风问题,也不仅是腐败的前奏,本质上就是腐败。因为这些作风问题的实质就是权力脱离了常轨,主观上包含着以权谋私的企图和行为。

从已经查办的腐败案件上看,凡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地方,都是廉政文化建设薄弱、腐败文化盛行的地方。在这样一种恶劣的氛围中,有的干部把当官视为发财的手段,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人们笑廉不笑贪,认为廉洁的干部“没本事”,是“傻瓜蛋”; “腐败人人有,不露是高手”,能受贿、善遮掩的贪官才是“有本事”的“聪明人”。有的人把办事送礼奉为行为准则。所以,有权办事的干部巧立名目地收礼,求官办事者千方百计地送礼。在这种“腐败亚文化”的氛围下,浊者自浊,清者却难以自清,腐败现象必然滋生蔓延。那些完全意义上的个体腐败,也首先是丧失了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向而堕落为腐败分子。思想和行为规范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因此,通过建设廉政文化来塑造和改变人的信念,在整个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治本的地位。应该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事关反腐败斗争成败的战略地位上来。

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斗争和教育的基石。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极大地拓展了反腐倡廉教育的领域和空间,有效地推进廉政文化的社会化,开辟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把廉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为反腐倡廉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从而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廉政制度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为刚性的制度塑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没有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斗争就会变成没有根基的建在沙滩上的高楼,任何反腐制度也会被消解于无形。

廉政文化建设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反腐倡廉是由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等环节构成的整体,其中,廉政文化是连接各环节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基础。没有廉政文化的支撑,各个环节就会彼此脱离,无法构成统一的合力。就是说,廉政文化对个人的行为具有导向、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能使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接受和支持廉荣贪耻的价值观,并通过自律的方式,秉持公正与廉洁的精神从事一切活动,在制度和实践两个方面推动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廉政文化建设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最重要的主体基础。建设廉政文化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使廉政思想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成牢固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社会主义权力观。同时,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对广大群众进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形势等方面的宣传,开展廉政

知识和法制教育,增强监督意识,积极、有序地参与反腐败斗争。这两个主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对任何形式的腐朽文化的有力武器。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主义腐朽文化的流毒至深,影响巨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也趁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兴风作浪。这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面对的特殊局面。如果我们的廉政文化不能占领思想阵地,那么,思想阵地就会被腐朽文化占领,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要战胜腐朽文化,不仅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样也要依靠廉政文化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消解腐朽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斗争的独特性在于:面对腐朽文化的侵蚀,要依据社会主义廉政理论,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才会坚信并践行廉政文化,主动抵御腐败思想的侵害。

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廉政文化的支持,民主就会变成打着民主旗号的黑金政治、强权政治,少数人的虚伪的民主。只有以廉政文化为基础的民主才是廉洁的、真实的民主,也就是说,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离不开廉政文化。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地包含着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3.培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文化形态,虽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建设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任何以我们权力体系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来否定党的领导地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廉政文化的思想和观点,这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廉政文化的基础。进而结合时代特征,把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廉政文化的精华,实现廉政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个别杰出人物的思想闪光,而是要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是为民、务实、清廉。可见,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以培育廉政文化的自觉性为首要目标,建设廉政文化。以往,廉政文化建设带有自发的特征,而且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如今,廉政文化建设进入一个理论化、系统化的新阶段,并以整体性的精神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2012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后,党的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廉政文化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标志着廉政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从权力主体到广大群众,都以是否廉洁为重要标准,关注权力运行的具体状况,主动监督权力,反思自己的一切行为是否符合廉政文化的要求。可以说,廉政文化建设已经从权力体系进入学校、各行各业和一般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廉政的认识已经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这种文化自觉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廉政文化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廉政文化扎根于干部群众的心中才有积极的意义,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和空虚。一方面,在“以吏为师”的传统的影响下,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比如,毛泽东同志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生活简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谋私利,在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广大干部群众面对经济匮乏和生活困苦,也比较好地保持了廉政作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廉政建设方面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廉政文化建设就没有生机和活力,也无法持久。

第四,创新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表现形式则应该是多样化的。既需要系统的理论灌输,强化理性认识,也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育与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把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廉政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积极吸取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的廉政文化观念和表现形式,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向前发展。

廉政与腐败既是相互矛盾的行为,也是相互矛盾的文化和价值观,廉政文化建设更注重从思想上解决矛盾,特别是从自律的角度消除腐败现象,因而与制度反腐构成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的两种路径,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不仅在宏观上,同样也在微观的、个体的层面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