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质_一、一心为民、勇于担当

第五章

道德品行之重:政治品质

政治品质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质决定着党员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首要道德品质。培育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应重在帮助党员干部形成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挺身而出、敢于斗争的政治品质。

一、一心为民、勇于担当

习近平指出,为民,只有一心一意、实实在在地为民服务,只有让人民真正满意和高兴,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才能是人民的自愿而真实的选择。担当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

第一,一心为民,即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深入群众、一心为民的表率。

一心为民的首要任务是在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历史经验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成为执政党,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党和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水里可以没鱼,可是鱼永远离不开水,我们党对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只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保持好与群众之间的“鱼和水”的亲密无间关系,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时刻保持共产党员与群众的“鱼和水”的关系,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才能更多地拥护共产党。党和群众是血和肉的关系。党和群众是血肉交融的关系,肉是血液的载体,血给肉带来生命的养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要永远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和群众是舟与水的关系。共产党员更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水”,我们党是“舟”,要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古人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得人心。党和群众是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种子离不开土地,土地需要种子,这就如同党离不开人民,人民需要党一样。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深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心里装着群众,时时想着群众,真心对群众负责,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打下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心为民的重点是在行动上走进人民群众。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种危险,源自于权力和地位的变化,根子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如果说“走近”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的话,那么,“走进”则更具有心理学内涵。“走近”群众,也许只意味着干部与群众空间距离的拉近;“走进”群众,则往往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走进”群众呢?概括地说,需要与群众实现“三通”。语言相通。善于掌握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把它们提炼、吸收到自己的讲话中;对群众讲实话、不讲空话,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管用的“小”话、不讲虚幻的大话,避免无的放矢、无病呻吟,真正与群众对得上话

。情感相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进”群众,自然要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真情实意对待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搞好与群众的情感对接。心灵相通。时时刻刻心中装有群众,把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经常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努力做到与群众心贴心,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真正让自己的工作接上“地气”、赢得民心 。

一心为民的关键是在工作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人民谋福祉,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任务。坚持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及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帮扶解民忧,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作为第一任务。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为此,我们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工作中心作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作为大事、要事,立办、快办、妥办。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那些制约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摆上重要日程,着力推动解决,尽最大的努力造福于民、取信于民。富民惠民促民享,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当前要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扶贫帮困等问题,积极稳妥推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尊重群众聚民心,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力军,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和改革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够长盛不衰。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正确方向,依托群众工作中心这一平台,认真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发展锁定在科学民主的决策之中,锁定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之中,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勇于担当就是自觉承担负起责任。习近平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党员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始终做到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更好地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勇于担当要践行宗旨。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发展的红色基因。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60多年的治国理政实践证明,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而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推动党的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实现什么、人民群众拥护什么就始终坚持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坚决改进什么,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风格和政治导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是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既有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紧联系起来,表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中国梦”,又有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工作,以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现实目标。我们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和实践,回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接地气。始终把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作为我们的基本立场。习近平针对当前在这一重大问题上

存在的思想困惑和错误观点,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强调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和老百姓一起干、一起苦,坐在一条板凳上”。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鲜明立场,回应了时代关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坚定捍卫和创新发展。

勇于担当要锻造品格。习近平曾经说过:“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勇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中带头勇挑重任,最能体现领导干部的担当。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上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就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就坚决不做。特别是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更要勇敢果断地站出来反对,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力推动先行先试上勇于担当。先行先试是勇于担当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要以不计得失的胸怀、敢于“亮剑”的勇气推进先行先试,凡是可以为百姓带来福祉的都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对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败失误要宽容包容,并加强指导、帮助改进;对先行先试中遭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澄清事实,给予支持和鼓励;对恶意中伤、严重损害发展环境、假借先行先试从中渔利的要严厉惩处。在着力整治庸懒散奢上勇于担当。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真抓实干、深入一线、锐意创新、负责担当、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六种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厉整顿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对工作态度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的要敢于“定铁规”,对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松懈涣散的要敢于“出重拳”,对生活作风贪腐糜烂、骄奢淫逸的要敢于“动真格”,确保党员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

勇于担当要强化责任。强化政治责任,旗帜鲜明敢担当。讲党性、讲政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高度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第一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党员干部必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严格遵守、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要敢于坚持真理,面对错误思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抵制,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强化发展责任,攻坚克难勇担当。发展是第一要务,担当是职责所系。在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根根“硬骨头”、一块块“前沿阵地”,党员干部必须顺应时势,坚决摒弃“不干事才不会违规”的思想,树立不愿担当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就不能当干部的理念,勇立潮头,勇于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避,困难面前不绕行,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在担当中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强化为民责任,恪尽职守勤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根本目的。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在与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中理解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强化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的理念,强化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精神,常怀“衣食父母”之心,恪守“民穷我愧”之念,竭尽“干事创业”之能,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夙夜在公、宵衣旰食,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