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并非正本清源

第04章 并非正本清源本站公告

第04章 并非正本清源

其实,我答应将祖上的历史写出来公布于众,并非正本清源,更不是驳斥一些历史上的结论。关于骆宾王的命运,确实是一个谜,历史是说法甚多:资治通鉴上记载,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与徐敬业、徐敬猷、一起为部将王那相所杀,并将其首级献给了官军。有的说骆宾王后期当了和尚,还有的说他再次投胎转世,明朝大诗人宋之问便是他的灵身转世。还有的甚至说他东渡去了日本。大部分说法都是源自于对诗人的爱戴。我这次整理古典,在于将家传的这部历史资料整理成章,增加一种可信的说法,让大家更加了解事实真相罢了。当然,也有某种功利的想法,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着想,我太想成为一个政府公务员了。这也算上一篇为自己淘前程的进阶之作吧!

说起我手头的资料,并不多。只有一部家传的族谱史料。这史料发现过程还是挺偶然的。我刚上大学那年,放寒假回故乡过春节,正逢大伯父居住的那栋青砖古宅要动迁拆建。看着这座祖传的古宅被拆掉,我的确感到心疼。但是,村里的干部想建立政绩,修一条油漆马路,就顾及不了这栋古老的建筑了。这天,拆房拆到了地基,人们突然喊叫起来,原来,在房子的地基深处,人们发现了一个深色的陶罐。开始,大家都认为陶罐里装的是古钱币。在我们家乡,修房造屋有往地基埋钱、润泽后代的习俗。当时,人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只希望能看到一些价值连城的古币或者是至今仍然价值不菲的袁大头。但是,当陶罐的盖子被揭开,人们才发现里面的古钱币廖廖无几,一本线装古书却塞满了整个罐子。大伯父让我看,我发现书的内容是记载骆家先人历史故事的。就收藏起来。几天后,我找来县文物局的专家,让他们鉴定,他们认为这是清代人撰写的一部家谱资料,上面记载了骆氏先祖的历史故事,就嘱咐我好好保管。资料是用古文写的,当时我这种半吊子文言文的水平根本就看不懂。好在我的导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于是,我将这本资料捧给了他看。这位老先生看到这种线装书,便研究起来。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本资料不是什么家谱,而是一部历史小说。他教给了我研读的要领,要我认真地研读下去。也许会有什么新发现。从此,我引经据典,刻苦地钻研了这部资料,认为它确实是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的历史小说。既然它出现在我的眼皮下,作为骆氏后人,我有责任将其翻译整理,公布于世。可惜,当时的文艺出版已经进入市场运作,出版社断定这种书不会畅销,要我拿钱买书号自费出版。我一听就呕了。这是前辈留下的珍贵史料,我将其出版,已经是为社会做贡献了,为什么还要自费掏腰包出版?难道我是为了出名?为了挣钱?于是,这事僵持不下,这本资料也就放在了我的手里。今天,恰巧它与我的就业扯上了关系,我就只好不遗余力地将它突击编译出来,让老祖宗的阴德助我一臂之力,登上那众人羡慕的仕途之路。

虽然我家的写作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的关心和恋人的期待,还是让我充满了动力。特别是空调安装之后,我特殊地享受了夏日里难得的清凉,打起字来更觉得信心百倍,豪情万丈。我觉得自己将伴着这部史料的整理走上成功之路,从此我将告别信赖父母的时代,成为一个养活妻儿、孝敬父母的男子汉了。我一边编译,一边打字,越写越觉得它不是什么史料,而是一部小说,一部扣人心弦的精彩的艺术品。这部小说创作出来,不仅能说明一段历史,更能给人一种阅读的美的精神享受。为了将这部小说早日奉献出来,我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吃饭,甚至连隔壁女孩儿的约会也爽约了。她常常在隔壁敲墙,诱惑我过去、诱惑我出去到河边上乘凉漫步,但是,这一切都被我谢绝了。因为,男人投入事业如果到了着迷的地步,人生的一切都不如工作着更美好。

于是,就这样,我开始了一部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因为这位前辈的文笔优美、情节紧凑,我除了翻译、编修,几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篡改和挥发,一切恢复其原貌好了。现在人们不是喜欢“原生态”嘛!那我就奉献一部原生态的章回体古旧小说吧58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