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推广打稻机(六)

一场比赛, 最后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这个打稻机上了。

过来围观的众人甚至都来尝试了一下。

胡寡妇和汤婶两个人在旁边指导,她们就是从不会用到会用,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也许就是因为她俩都会用, 也给大家增添了很多信心。

镇上的女人们挨个挨个地上去踩踏板。

“这个机器确实好用。”一个女人踩上去以后, 惊讶地发现, 虽然和平时打到不一样,要用上脚上动作, 脚和手都要动, 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可是, 有了这个机器,手上动作就轻松了,以前要甩开膀子, 非常用力的打在稻桶上,而现在只需要拿着稻穗,喂进滚筒里, 滚筒上面的铁子就把谷子全部刮下来了。

又快又新奇。

哪怕她们刚上机器,动作不够快, 可大家都不嫌弃,因为人群中很多都是之前见过胡寡妇和汤婶第一次也是这个速度。可是她们现在手脚多么的灵活。

胡寡妇和汤婶也一个劲地说道:“等到后面熟练了,就更快了, 我们起初也是这样。”

“以后家里半大的孩子也可以来打稻谷了。”

劳动力就一下子又多了几个。

人群中立马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东西贵吗?”

这个问题才是大问题, 大家都对这个机器很心动, 可负担不起啊。

李振花道:“这个机器其实和牛一样,不需要每家每户都备一台。”

他们这里很多人家里都养不起牛, 春耕的时候又需要牛, 所以就是几家合伙养一头牛。

“这倒也是。”

大家其实也有点沉默, 没好意思说, 经历了这么久的战争,大多数人都不敢进城了,家里都没有钱,就算是几家也买不起一台吧。

另一边,主任带着城乡交流大会的负责人走在乡间小路上,寻找适合推销的土特产。

其实负责人还带了一份华北地区城乡交流大会的土特产展览图,但实际上用不上,因为雨兰镇地处我国内陆西南部,又是群山之中,和华北地区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只能自行挖掘可以用来交易的土特产。

几个人走着走着,正好遇到了下雨,主任一看,立马道:“我们这里有一个专门的晒谷坝,离这儿不远,我们去那儿躲雨。”

一行人跑过去的时候,负责人突然停了下来,她闻到了厚重的鱼腥味,道:“这是什么味道?”

“这应该是他们在晒鱼干。”主任笑道:“这段时间谷子黄登了,养在稻田里面的鱼也肥了,家家户户都把鱼也捉回来,晒成鱼干。”

不止如此,之前镇上的大池塘放水,里面的鱼都分下来了,吃不完的也晒成了鱼干。

“这个就可以!”负责人一拍手:“我还没怎么在外面看到过,这不就是很好的土特产吗?而且也很好运输。”

主任立马笑说:“这是你说可以啊,那我就去跟他们说了。”

几个人这个时候也跑到了晒谷坝里面,隐隐约约的听到里面特别热闹。

“这是有什么活动吗?”负责人一进去,里面围了一大群人。

主任一看就知道是胡寡妇她们的事情,他已经知道机器宣传效果不好,好多人都在看笑话。

负责人继续往前走,乐呵呵的也准备看看热闹。

主任心道不好,道:“他们在看打稻机吧,镇上这种新的机器很少,所以围观的人就比较多。”

主任跟着上去,给对方打一个预防针:“现在来用打稻机的两个人都还不怎么熟练,所以效率不高。”

而这个时候,主任就看到两个镇上的女同志正在踩踏板,一看不太熟练,速度也慢。

这个时候,大家也看到了刚进来的人。

秦兰梅赶紧说道:“我们刚学还不熟练,让胡寡妇她们来,这个机器厉害的很。”

胡寡妇和汤婶两个一上去,立马就不一样了。

主任之前也没有时间过来看,现在也算是惊到了。

“这个还真快。”

“脚上都没有踩了这个,滚筒还在转。”

此刻都不需要胡寡妇和汤婶解释,旁边的乡亲们这个时候反而一人一句道——

“肯定快呀,你看那个滚筒里面都是钢齿。”

“打的也干净,上面真是一粒都没有剩下。”

“踩一下,可以转4次,省力!”

“我们在说,以后干脆大家都买这个,等到谷子黄登了,就集合所有人一起割,一起打,那就不怕天气不好了。”

对方回过头看一下主任,那眼神就好像在说你够谦虚的。

主任也乐呵呵的,心说他也不知道宣传得这么好。

正好大家也都在,主任便把土特产的事情跟众人说了。

“花生可以吗?我家里还有一些花生。”

负责人道:“大家不要急,这个活动不是办一次,也不是说一年就办一次这个活动,以后就不管大家了。”

“我们的国家不是以前的制度,所有人都要参与进去。”

“这一次,我来一方面是宣传这一次的城乡交流大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了解我们雨兰镇有哪些合适的土特产,建立起来土特产销售渠道。”

“以前我们这里生产了很多芝麻和棉花,你是说这个吗?”

“对。现在没种也没关系,来年可以种起来,我们的这些计划都不是一次性的,这段时间上面的人就一直在说,我们农民手里也要有钱才行。”

胡寡妇听着她的话,心里一阵又一阵地感动。

这段时间,她一直在想办法推广打稻机,心里也知道打稻机好,同时,她也在想这个问题。

打稻机好是没错,可是大家手里也没什么钱,可怎么办?

原来这个问题,她们也想到了,不仅想到了,而且还在努力解决问题。

原来外面的人也在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着要让地处偏远,不被天恩眷顾的山区的人们也参与进来。

“对。”负责人道:“是这个道理。”

她看到了众人的热情,又看向主任:“这一次的土特产先送到粮仓这边进行登记,到时候统一由运输队送去县城销售。”

因为收购价格还没有确定下来,还有很多章程,现在先按照这个流程来。

另一边,平安回到了机械厂。

周围陆陆续续有人跟她打招呼。

“你没事吧?”

大家都能看出这位年轻的技术人员的失落。

平安努力振作起来,道:“我没什么事情,你们工作间上一次的问题解决了吗?”

“解决了,现在转得飞快。”对方笑道。

平安笑道:“那就好,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来找我。”

她说完以后就接着往前走,她心里依旧难受,不知道谁能理解她的这种感受,她从小看着周围的人那繁重的苦力。

原本的打稻机生产线开始生产柴油机,平安坐在二楼的栏杆处,望着下面的人安装新的车床。

年英找到了她,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你还好吗?”

平安转过头,道:“我是不是太着急了?”

她有些时候恨不得下一刻,所有人都能用上机械。

年英道:“没有啊。”

她知道就算是说了,年英无法理解她,两个人是从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看到的一切都不一样。

“你放心,等城乡交流大会议结束,这条生产线还是生产打稻机和其他的农业机械,你之前不是说想生产”

平安看着正在生产的柴油机,这好像就是无数个过去的重复。

她感觉到这一次会有改变,一定会有改变,但他们说的也对。

这些生产好了的打稻机送去村子里,需要钱,需要有人运输。

“也许还没到时间。”

平安说完,就有人进来喊年英。

原来是有人给她打电话。

平安看了好一会儿,又去看了看那些囤积起来的卖不出去的打稻机。

她挨个摸过,这才走了出来,正好年英过来了,她脸上是藏不住的兴奋,整个人几乎是一蹦一跳,她平常走路都学着那些大人物那样沉稳,甚少会看到她如此孩子气。

年英迫不及待的跑到了平安面前:“你猜是谁给我打的电话?”

“猜不到。”平安甚少参与管理工厂的其他事情,所以还真的猜不到。

年英抬起头:“国营农场的主任,他们要20台柴油机,50台戽水机!”

平安依旧提不起力气来,道:“挺好的。”

年英看着她,继续说道:“还要五百台打稻机。他们说城乡交流大会的负责人看到了我们的新式打稻机,说是我们跟其他的打稻机产品不太一样,她亲眼看到这个打稻机两个人踩踏板,比七八个男人甩开膀子用稻桶都厉害!她回城联系了国营农场说了这个事情,国营农场那边想要过来定做更大的脱粒机,不出意外的话,小型的打稻机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型打稻机在国营农场推广。”

年英期待地看着平安,希望能够让她开心。

只见这个人特别冷静地嗯了一声。

平安一蹦三尺高,整个人如同孩子一般快乐:“我就知道!”

作者有话说:

有人在看吗?【猫猫探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