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裴府一行
几人分坐马车,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裴府府门前。、
“洛公子,随我们一同进去吧,家父此时应当在大堂中等着了。”裴公子笑意清浅,为他指路。
“有劳裴公子。”洛清竹点了点头,跟在他身后,仇承弘则是站在兄弟二人身侧,洛清竹看着这高大府门,还有龙飞凤舞的写着裴府二字的牌匾,心中思绪万千。
在路上时,沐安就给他介绍了这裴府的来历,也知道这裴府是开国功臣,裴国公更是这华夏王朝万人敬仰的老将军,就连仇龙辞来到这裴国公面前,都得尊称一声裴老。
只是不知这裴府是哪一边的人,按照这书里结局加之裴景林同仇承弘关系似乎很是亲近一样,他大体也能猜到这裴府不管现在站在谁那边,最后应当都是倒向了太子才对。
越想,洛清竹的心情越沉重,仇龙辞到最后竟是众叛亲离,身边无一可依之人,这样想着,洛清竹竟觉得仇龙辞十分可怜起来。
“洛公子,你在此处稍等片刻,我让下人去将我爹请来。”裴景林停下脚步,几人已经站在了大堂内。
“好。”洛清竹恍了神,他竟然担心仇龙辞担心到这一路都没反应过来。
裴景林留下裴祈安,转身又出了大堂,这裴府陈设皆是古朴,恢弘却又不显铺张,沉淀出的古味让人能够想出这府里的底蕴应当是十分厚重的,不愧是百年世家。
“清竹,寿宴上回去,九皇叔没有对你如何吧?”仇承弘寻了一路的机会,终于让他能够有机会问了,他想知道这九皇叔到底是否对洛清竹动了真情。
洛清竹打量这裴府陈设的动作一顿,想起那一夜的事情他还有些臊得慌,手指搓了搓自己的太阳穴,打哈哈道:“没事,能有什么事?”
“果真没事?我看九皇叔很是生气,不过看他第二日亲自来太子府……咳,想来的确是看重你。”仇承弘看着他,意有所指,经过冷宫两人相谈一夜,仇承弘也能感受到洛清竹早已与往日不同,对他似乎也没有往日那般留恋,但开口将钱讨回一事,他想应该也不会是洛清竹亲口要求的。
他需要知道仇龙辞到底对他知道多少。
洛清竹一下便知道这仇承弘说的是什么,心里叹了口气,心想这仇承弘还真不愧是男主角,什么时候都不忘试探,他知道仇承弘和仇龙辞二人之前权势相争背后的复杂,但也实在不愿卷入,但又不知如何回答他是好。
正巧这裴景林带着裴国公来了,顿时解救了他,“晚辈见过裴国公。”
洛清竹连忙起身行礼,仇承弘没能听到自己的答案,脸上闪过一抹失望,但裴国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也起身行了个平礼。
裴家二位公子是裴国公的老来子,裴国公已八十有加,称得上是华夏皇朝中的高寿之人,开国功臣得了先帝的庇护,这一生除了皇帝无须向谁行礼,年迈也不见手脚不便,倒是精神颇好,老态龙钟的模样,“不用多礼,都坐下吧。”声音也是有力,不见年迈的气虚。
“这就是这洛国的小世子了吧,倒是有福之相,这王爷倒是捡了便宜。”裴国公一把白色长须,眼白浑浊但极为有神,看向洛清竹的眼神让他无端端想起自己原先叫他修复古物的师傅,仿佛自己的心思都被他一眼看透一样。
“裴国公谬赞,今日能够受托前来,也是晚辈的福分。”洛清竹见人说人话,该说场面话的时候是拈手就来,也暗示了这裴国公可以说正事了。
裴国公呵呵一笑,似乎看出了洛清竹的不适应,摆了摆手让裴景林拿出一物来,“听闻世子将先后留下的落花簪修复得与之前毫无二致,老身这里也有一物受损,还请世子也帮忙修复,若是修复好,世子有何要求尽管提出,裴府能够办成的事情定给你办成。”
洛清竹心中一动,他这手艺落在古代竟是也能帮他不少,当下便应下,“还等晚辈先看过,能够修复必定竭尽全力。”但他话也不敢说太满,修复不好,估计也是小命不保。
“景林,你拿去给世子一看。”
“是,爹。”裴景林恭敬的从他身后站出,手里端着个做工精美的木盒,走到了洛清竹旁边,放在了一边的檀木桌上,打开暗扣,里头的东西便露了出来。
“这是我母亲极其喜爱的手镯,作为我母亲的遗物已保存许久,但随着时间推移,早已褪色失新,洛公子你可看看还能修复如初么?”裴景林语气带着淡淡的忧伤,可见这物品对于裴家父子二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洛清竹的眼光也随着裴景林开盒的动作落在放在里面的东西,他一看这手镯,眼中便闪过亮光,这手镯便是是失传已久的点翠手艺制成的,点翠的技艺因为残忍且技艺高超,传承到最后早已无人会做,也是因为如此,点翠也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这点翠是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结合而成,昂贵的金属制成的不同图案的底座,将翠鸟背部蓝色的羽毛镶嵌其上,制成华贵的首饰,传承到最后留下的点翠首饰早已所剩无几。
而面前的手镯显然是点翠技艺中最为突出的,洛清竹只见过一次点翠,还是远远见到过的,现在看到这放置于木盒中的点翠,一下子便被这手镯的精美吸引住。
“洛公子?”裴景林洛清竹看着这手镯出着神,不由出声喊道。
洛清竹回过神来,连点了点头,还不忘夸道,“晚辈可尽力一试,这点翠技艺在这手镯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倒是晚辈长了见识了。”
“那就有劳洛公子了,那何时能够修复完呢?”裴国公面色一喜。
洛清竹一怔,修复这手镯少说也得半月,但那时候也是他的及冠之日,那抓紧点也能交差,只不过上学一事少说得先撇一边了,洛清竹琢磨一下便开口,“少则十日,多则半月,晚辈会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