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还有众多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咯有一致看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待殊保护的要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益。
正当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算以后,‘妇’‘女’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色’分工的玻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待‘性’等等。她们主张,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钲,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并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另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裣査制度对出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的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不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騷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种探索‘性’的阶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瞀部队等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測。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来的检验。
第一章‘妇’‘女’状况(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妇’‘女’人口在近儿十年也增长了许多,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全球‘妇’‘女’总数已由1950年的12.5亿,增加到1985年的24.1亿。到本世纪末,全球‘妇’‘女’总数将超过30亿。
尽管全世界‘妇’‘女’的生存状况有着极大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别、文化风俗的差别、阶级的差别、种族的差别、民族的差别等等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相对于男‘性’,她们处于较低的地位。‘妇’‘女’状况和‘妇’‘女’地位这两个概念略有不同。前者是指‘妇’‘女’自身的生存状况;后者是指其相对于男‘性’的生存状况。这一章将描述‘妇’‘女’在参政、就业、教育、健康、家庭,安全及观念等方面的状况及其相对于男‘性’的地位。
为了度量‘妇’‘女’的社会地位,人们创造了不少揞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诸如对待男婴和‘女’婴的态度、男‘女’入学比例、男‘女’就业比例、‘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重要职务中所占的比例、‘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等指标。
包括11项指标的全球‘性’别不平等的示意,这张示意图揭示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两‘性’不平等状态。当然,在每一个指标上,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只是说,有些地区的‘妇’‘女’的生存状况比图示的均值状況强些,有些则比均值更差;但这些差异改变不了全球‘妇’‘女’地位低于男‘性’的基本图景。
从图可以看出,在全世界男‘女’两‘性’的全部工作小时骛中,‘女’‘性’工作小时总数超过60;但其收入只占10%。‘女’‘性’的财产权更是微不足道;在国家首脑、内阁成员、国家决策‘性’;级职位、国家立法议会成员、国际组织高级职位和工会高级职位中,‘女’‘性’的比例均低于%。然而,在文盲中,‘女’‘性’占到近70;在难民中,‘女’‘性’占到80%另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最贫因人口有6亿,‘妇’‘女’占最贫穷人口的70、,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妇’‘女’人数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公民权与政治参与
‘妇’‘女’争取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的斗争百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从连选举权都没有,发展到进人最高决策层,‘妇’‘女’政治地位改变的足迹历历可见。在这里,我把‘妇’‘女’玫治参与的状况分为四个方面来叙述,即权利法案与选举权、党餱团体、立法机构及决策职位。
权利法案与选举权
关于‘妇’‘女’权利的法案既是百年来‘妇’‘女’运动所竭力争取的目标,又是‘妇’‘女’地位的标志。虽然由于各国执行法律的严格程度不同,法律在不同国家的意义有不同;但是,有一部关于‘妇’‘女’权利的法律毕竞与没有这样的法律不同。
箄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先后颂布了《世羿人权宣言》、《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在非常状态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妇’‘女’和儿童宣言》等,规定或涉及了保护‘妇’‘女’权利的内容。1951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1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禁止就业及职业歧视公约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取缔教育歧视公约》;1979年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最近30年来,各国在保护‘妇’‘女’的立法方面都有进展,例如,日本于1964年和1965年先后制定了《母子及寡‘妇’福利法》、《‘妇’幼保健法》;英国于1970年制定了《同工同酬法》,又于1975年制定了《反对‘性’别歧视法挪威于1972年制定了《男‘女’平等地位法爱尔兰于1977年制定了《男‘女’就业平等法》;琐典于1980年制定了《男‘女’机会均等法法国于1983年制定了《男‘女’职业平等法》;芬兰于1987年制定了《男‘女’平等法》等。
中国1949年革命胜利初期公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乎等的权利。1953年3月的《选举法》规定了‘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宪法第96条再次重申:中华人民井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广中国又于1992年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一部关亍‘妇’‘女’权利的专‘门’法律《‘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对‘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此外。中国政fǔ还颁布过一些与‘妇’‘女’利益有关的法令,如《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犯罪分子的决定》等。
‘妇’‘女’参政的第一个目标是争取选举权。早在1866年,英国就有1500名‘妇’‘女’向议会提出了‘妇’‘女’选举权的问题;1869年,美国‘女’权主义者正式提出了‘妇’‘女’参政的口号。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个别地方的‘妇’‘女’已经获得参政权,例如,美国怀俄明州就率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凡年满21周岁的‘女’‘性’均拥有参加选举、参加陪审团的权利在这个吋期,瑞典未婚‘妇’‘女’炮获得了县镇议会选举权。在世纪末,各国‘妇’‘女’运动普遍提出了给‘妇’‘女’选举权的要求。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不少国家‘妇’‘女’在立法上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国‘妇’‘女’得到选举权的年代是:新西兰1893年;澳大利亚1902年;芬兰1966年;挪威1913年;丹麦、冰岛1915年!苏联1917年;加拿大1918年;奥地利、德国、荷兰、‘波’兰、瑞士、卢森堡、捷克1919年;美国1920年;爱尔兰922年;英国年。1945年,在参加联合国的51个国家当中,30个国家的‘妇’‘女’有选举权,占成员国总数的58,8%。1977年,联合国149个成员国中,有141个国家的‘妇’‘女’有选举权,占成员国总数的946、。